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今日袁隆平院士在長沙下葬

今日袁隆平院士在長沙下葬

來源:星女圈    閱讀: 8.5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日袁隆平院士在長沙下葬,11月15日上午,“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追思會暨靈骨安放儀式在長沙市唐人萬壽園陵墓舉行。今日袁隆平院士在長沙下葬。

今日袁隆平院士在長沙下葬1

追憶千里稻香,致敬不朽豐碑。今天上午,“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追思會暨靈骨安放儀式在長沙市唐人萬壽園陵墓舉行。這位一生研究水稻、根植於泥土的老人,長眠在他深愛的土地上。在悲傷和思念中,袁隆平院士家人和生前的同事、學生等前來送別。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旭、羅錫文、鄒學校、劉仲華、劉少軍出席儀式。

今日袁隆平院士在長沙下葬

袁隆平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利用水稻雜 種優勢的科學家,被譽爲“雜交水稻之父”。他衝破經典遺傳學觀點的束縛,於19 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成功選育了世界上第一個實用高產雜交水稻品種“南優2號”。雜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應用,使水稻的單產和總產得以大幅度提高。20多年來,他帶領團隊開展超級雜交稻攻關,分別於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實現了大面積示範每公頃10.5噸、12噸、13.5噸、15噸的目標。最新育成的第三代雜交稻叄優一號,2020年作雙季晚稻種植平均畝產達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雜交早稻畝產619.06公斤,全年畝產達1530.76公斤,實現了週年畝產稻穀3000斤的攻關目標。

“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畢生的追求。爲了實現這一宏願,他長期致力於促進雜交水稻走向世界。目前,雜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美國、巴西、馬達加斯加等國大面積種植,年種植面積達800萬公頃,平均每公頃產量比當地優良品種高出2噸左右。

袁隆平1981年獲得國家發明特等獎,2000年獲得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4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2018年獲“改革先鋒”稱號,2019年被授予“共和國勳章”。他還相繼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等二十餘項國內國際大獎。

今日袁隆平院士在長沙下葬 第2張

今年5月22日,這位爲世界糧食安全作出重大貢獻的老人與世長辭,享年91歲。

傳奇始於大地,論文寫在大地,更多的豐收將回饋大地。袁老,您放心,您的“禾下乘涼夢”,我們一定會讓它成爲現實。

永遠懷念袁隆平院士!

今日袁隆平院士在長沙下葬2

“袁隆平同志是當代科學家的典範,是我國農業科技界的一面旗幟,也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11月10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共同舉辦的袁隆平精神學習交流會在京舉行,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吳孔明院士號召農業科技工作者深入學習袁隆平的科學精神,擔負起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

交流會上,包括5位院士在內的我國農業科技界數十名專家學者共聚一堂,追憶緬懷“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的學生、湖南省農科院副院長鄧華鳳深情回顧了袁隆平先生的研究歷程。他表示,“我有幸跟隨袁隆平老師,從恩師身上學到很多,例如奉獻精神、創新精神、務實精神、協作精神、愛黨愛國精神等等,使我受益終身。其中,恩師的創新精神對我影響最深,也使我從一位雜交水稻小兵成長爲雜交水稻干將,敢於創新、善於創新、不斷創新,是袁隆平創新精神的有力註腳。”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錢前表示,袁隆平創建的超級雜交水稻技術體系,使我國雜交水稻始終居於世界領先水平,“併爲作物遺傳育種學科發展作出了原創性貢獻”。錢前還分享了一則他和袁隆平先生的故事。“記得4年前,袁先生問我最近在幹什麼,我說很累,幹不動。袁先生問我多大年齡,我說我55歲,袁先生說‘人到五十五,猶如出山虎’。我當場就請袁先生把這句話寫在了紙上。至今,這張紙條仍放在我的書房裏。 ”

今日袁隆平院士在長沙下葬 第3張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鬍培鬆介紹,“兩系法”現在已經佔了雜交水稻的一半以上,可是當初卻是被專家否定掉的。袁隆平能夠突破傳統理論的束縛,“確實是科學家精神最好的踐行者”。

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用幾段往事再現了自己和袁隆平相處的記憶,他介紹,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研究成功之後,並沒有把技術封閉起來,而是向全世界推廣。“他胸懷整個國家的糧食安全,把國家的重大需求作爲科學家的首要任務。”

中國工程院院士戴景瑞認爲袁隆平先生爲世界的糧食安全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並表示要學習袁隆平先生的無私奉獻精神和合作精神,不懈奮鬥、勇攀高峯的創新精神。“他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躬身實踐,以田野爲家、以水稻爲伴,終生爲水稻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今日袁隆平院士在長沙下葬3

11月15日上午,“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追思會暨靈骨安放儀式在長沙市唐人萬壽園陵墓舉行。

在悲傷和思念中,袁隆平院士家人和生前的同事、學生等前來送別。

同日9點38分,由湖南省農科院主辦袁隆平院士追思禮,展開對老先生的深情懷念,及近期科研成果進展的`分享。

【家人:他走得很安詳,是笑着走的】

袁隆平院士於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5月22日,九派新聞記者聯繫袁隆平的一位祕書,其稱今年早些時候袁老在三亞摔過一跤,後轉到長沙治療。

據新華每日電訊報道,袁隆平離世前,家人在病牀前不斷唱着袁老喜歡聽的歌,家人唱《我的祖國》時,他血壓和心率一度回升。

家人說,“他走得很安詳,是笑着走的”。

5月24日上午10時,袁隆平院士遺體送別儀式在長沙明陽山殯儀館舉行。袁隆平同志的遺體安臥在鮮花翠柏叢中,身上覆蓋着鮮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今日袁隆平院士在長沙下葬 第4張

【翻譯憶袁隆平:在食堂貼“浪費糧食可恥”】

據九派新聞此前報道,11年前起,翁瑤就給袁隆平做過英語翻譯,想起和袁先生共事的那段時光,不由得悲從中來。

翁瑤記得,在隆平高科工作的時候,因爲食堂的飯菜很好吃,所以他們都會多打點,想多吃點,但往往會吃不完,就只能倒掉。

有一次,她看到袁隆平在食堂的垃圾桶上貼了一張紙,她走過去一看,紙條上面寫着六個字:浪費糧食可恥。是袁隆平親自寫的。

那一刻她突然意識到,像袁隆平等經歷過餓肚子的老一輩,他們對食物的感情和他們年輕人是很不相同的。

翁瑤記得,前年她還在超市遇見過袁隆平,那個時候他正在看稻米的價錢。

她想起來在網上看到別人說,袁隆平很喜歡去超市看水稻的價錢,看到價錢比較低,他就會很高興。

想起在超市遇到袁隆平的這一幕,翁瑤再一次感受到了這位老人和水稻之間的牽絆。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