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如何正確的認識自己呢

如何正確的認識自己呢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正確的認識自己呢, 隨着現在社會發展,新一代的年輕人可以說都是生活在搖籃,這代的年輕人都是在享受過度過,沒有辦法很好認識自己,小編爲大家整理好了如何正確的認識自己呢。

如何正確的認識自己呢1

你覺得世界上什麼事情最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有的人可能會說實現財務自由最難,有的人可能會說按自己的方式過一生最難,還有的人可能會說找到一生的最愛最難。

蘇格拉底的答案是“認識你自己”最難。

我們終其一生,也不過是在不斷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過程。

《認知突圍》這本書第一章就介紹了爲什麼我們認識自己這麼難。作者蔡壘磊是一名連續創業者,除了寫書之外,還參與了許多項目的投資。

這本書也是作者在創業多年後的親身體會,書中的許多觀點可能與你現在的認知不符,不過沒關係,作者的意圖也並不是想改變你,而是給出邏輯的論證過程,接不接受都在於你。

證實偏好

每個人內心都有一種偏好,當我們的大腦形成某種傾向時,會自動地搜索能夠證明它的證據

比如當你討厭一個人的時候,你怎麼看他都是缺點,會自動屏蔽掉他身上的優點。

就算是有着系統心理學知識的心理學家也未能逃得了證實偏差的影響。

曾經有一個很著名的心理學實驗,研究的是人在權威的命令下是否會服從權威,最終得出了會服從的結論。而後來,有心理學家重複了這個實驗,得出的卻是不會服從的結論。爲什麼同樣的實驗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

原來是心理學家在選擇被試時,會不自覺地受證實偏差的影響。

傾向於認同會受權威影響的心理學家會選擇那些看起來比較聽話的被試,而傾向於不認同會受權威影響的心理學家則會選擇那些看起來有點痞氣、不服管教的被試,所以導致了相同的實驗出現不同的結果。因此,在心理學實驗中,雙盲測試和被試的隨機性才顯得尤爲重要。

從這我們也能看到,即使是心理學家都會不自覺受到證實偏差的影響,更何況我們普通人呢?完全避免證實偏差是不可能的,即時你擁有再多的知識。我們只能儘量減少證實偏差對我們的影響,遇到問題時有意識的提醒自己是否受到了它的影響,這樣離真實才會更近。

爲什麼喜歡不懂裝懂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和別人交流一個問題時,明明對方什麼都不懂,硬要生搬硬套地扯點東西,來彰顯自己的學識淵博。爲什麼承認自己不懂那麼難呢?

這與我們評價自我有關,我們評價自己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外界的反饋。比如有人說你善良、熱心腸,你就更可能做一些好事來維護你“善良、熱心腸”的名聲。

而不懂裝懂就是爲了維護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但這種“裝”有個問題,就是你越裝,需要付出的努力就越大。一旦被識破,那你前期的積累出來的好名聲就會毀於一旦。這和物理中彈簧的彈力一樣,越用力拉彈簧,反作用就越大,最後對自己的傷害就越大。

所以“裝”這個事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幹的。與其費盡心思想着怎麼取悅別人,還不如大方承認自己不懂。

畢竟知識是無盡的,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任何人擁有的知識放在整個人類知識的海洋裏不過是滄海一粟。蘇格拉底也曾說過“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的無知”。古聖賢都承認自己有不懂的,你有何必不懂裝懂呢?

你真的懂道理嗎

很多人喜歡這樣一句話“道理我都懂,可我就是做不到”,以爲是自己的行動力不足,但實際上還是認知能上的問題。

如果一件事能夠給你帶來持續性的回報,你爲什麼不去做它?

要麼是道理沒懂,要麼是你覺得它不會給你帶來你想要的回報,要麼就是結果不可控,害怕浪費了自己時間和精力。

假如馬雲和你籤一個協議,要求你以後每天早上6點起牀,每天堅持寫500字,深度思考一小時,鍛鍊身體半小時,堅持10年。10年後給你一個億,你能不能堅持下來?我相信大多數人都能堅持下來。而如果沒有這個協議,99.99%的人都會放棄,因爲他們看不到那麼遠。但就是有那0.01%的人能夠看到這麼做帶來的收益,於是堅持去做了,他們就有更大可能賺到1個億。

一件事會不會引發你的行動,取決於你對它的認知,取決於經過你對它的風險、需要付出的努力以及努力後可能達到的收益進行綜合評估後,得出的綜合分數在你心中的優先級。優先級是個很主觀的概念,有的人可能60分就會努力地主動去做,而有的人可能到80分才願意動動手。針對這些閾值較高的人,可以用下面幾個方式來提升自己的行動力:

如何正確的認識自己呢

從最小可執行單元做起

一開始不要給自己立太過宏大的目標,比如你想開始寫作,剛開始的時候不要想着怎麼拿諾貝爾文學獎。而是想着怎麼先練好自己的文筆,提高自己駕馭文字的能力。

可以試着每天練習輸出300個字,不要小看每天的300個字,能堅持下來一週至少就是2000字。隨着你文筆的提升,越到後期,前期積累的效果就會越顯著。

量化收益

很多明明對我們有益的事,我們就是提不起動力去做,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收益期太長。

你打遊戲能夠很快看到自己等級不斷的提高,裝備越來越厲害。但放到學習上,就沒那麼快了。

你今天剛開始寫一篇文章,明天就能賺很多錢嗎?你今天做幾個俯臥撐,明天就能擁有好身材嗎?當然不可能!

就是由於收益期太長,有的人等不住,所以乾脆就放棄了。

我們可以將每次做完事情的收益進行量化,這樣能夠督促自己不斷進步。

舉個例子,一個堅持10年寫作的人,10年後在很大程度上是能夠賺到1000萬的。

假設你每天堅持寫作,一週更新2-3篇有質量的文章。一個月就是10篇左右,一年就是120篇,10年就是1200篇。

那麼就是說你用這1200篇的文章磨鍊出來的寫作能力,可以讓你擁有賺到100萬的能力,相當於每篇文章10000元。就是你把每篇10000元的收益放到一個賬戶上,10年後一次性取出來。這樣,通過量化計算,能夠讓你看到收益,從而更有動力去做。

當然,這裏的賺錢金額只是個比喻。具體多少還有待考證,但你可以參考這樣的思維模式,去分解、量化收益,提升自己的行動力。

及時獎勵自己

我們的大腦中有一個區域是獎勵神經中樞,當它被激活時,我們會更有動力去完成某件事。所以,在自己取得階段性成果後,可以適當獎勵自己,讓自己看到自己的努力成果是有回報的。當然獎勵不是要讓你去放縱,注意把握度。

重新理解機會

很多人在公司乾的不順心,不被領導賞識,於是覺得自己懷才不遇,一直沒有機會展示自己。這其實是沒有正確理解機會這個概念。

什麼是機會?機會是指一段時間內,我們能夠邁向更有利的可能。下面這張圖反映的就是工作的時間和你取得的成就之間的關係。

機會.JPG

有的人可能只有第一條線,而有的人可能會有第二條、第三條…… 連接不同線之間的虛線就是我們的機會。

很多人感嘆自己沒有機會,一直羨慕別人能夠平步青雲,步步高昇,認爲機會是靠上天垂青的。但其實,機會是靠自己的資源開發出來的。

蔡康永曾說,你15歲的時候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見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你18歲覺得英語難,放棄英語,你28歲遇到了一份非常好也很適合你但是要求會英語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這段話常常被用來當做是雞湯,但卻真正道出了機會的含義。

機會其實一直在那裏,就看你有沒有這個資源和能力去觸碰它。

我們每學一個技能,其實就是爲自己多長出一個觸角,能夠增加我們在這個方向上接觸到更多資源的概率。有的人長得快,有的人長得慢,這都沒關係,關鍵是你得有觸角才行。

有的人可能會說長那麼多沒用的觸角有啥用?不是沒用,是你沒找到能夠用上的場合。有的人喜歡用靜態的思維看問題,認爲如果當下看不到做它的回報,就選擇不去做。但事情是動態發展的,當下沒有意義不代表未來沒有。

如果在將來別人獲得同樣的機會,而你卻沒有,只能羨慕的時候,不要眼紅就行,這也是你當初的選擇,得學會爲自己的選擇買單。

正確理解人緣

好的人緣有時候可以讓我們事半功倍,尤其是在我們這樣一個人情社會,好的人緣意味着有更好的資源。那如何讓自己有更好的人緣呢?

先來看看人緣的分類。和收入一樣,人緣也分爲“資產性人緣”和“勞動性人緣”。

資產性人緣指的是那些擁有資源的人,比如有錢人、有權勢的人,即使他們什麼都不做,也會有很多人找上他們,因爲他們對別人來說是“有利可圖”的。

勞動性人緣多指那些沒有太多資源,只能通過勞動來幫助他人。最典型的就是老好人,他們從來不拒絕別人,他的人緣是建立在別人的需求之上,這是很不穩定的。一旦別人沒有需求了,那他也就失去了“價值”。這聽着很殘酷是嗎?但世界就是這樣,想要獲得好的人緣,就得掌握資源。

很多可能會說我們大都數普通人沒有那麼多資源怎麼辦?當你還沒有獲得資產性人緣時,請先默默積累,增大自己開啓機會的概率。等到機會來臨,把握住機會,慢慢地向資產性人緣靠攏。

認識自己是一生的過程,希望在這個過程中,你能撥開迷霧,真正看清自己的內心,成爲自己想要成爲那個人。

如何正確的認識自己呢2

一、認清自己的性格

一個人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是在日常的生活中,還在於我們的工作中,當然,不同的人有着不一樣的性格,我們也不要求每個人的性格都是一樣的,我們只是要擯棄那些有缺陷的性格,或者說去改正性格,這就是很重要的東西,性格決定着一切。

如何正確的認識自己呢 第2張

二、認清對生活的心態

可以說一個人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你有着一個什麼樣的心態,你就會有着怎麼樣的心情,常常會有人說:“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那麼爲什麼要不開心的呢?”其實這句話說的並沒有錯,但是卻是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因爲那麼所處的心態不同,也一位着他們的處事態度不同。

三、認清自己的能力

認清自己的能力,說白了就是認清自己有幾斤幾兩,現在的很多年輕人都是屬於冒進的,性格急躁,自大,認爲自己什麼事情都是可以做的,沒有什麼可以難倒他們,他們卻是不知道,世界那麼大,那麼只是小小的一點罷了,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有可以辦得到的事情,也有辦不到的事情,不要以爲自己什麼都行,其實很多事情你都不行。

四、認清自己是否與人

生活中就是與人相處的存在,在家裏與父母、姐妹相處,在學校與同學、老師相處,在社會與朋友、同事相處,這就是一個人與人相處的世界,大家不要想着置身事外,而是想着怎樣的'融入其中,而這個時候怎樣與人相處就顯得尤爲的重要了,所以大家就要認清自己與人相處是否正確、是否給他人造成了傷害。

五、認清自己的喜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喜歡的東西,不喜歡的東西,說實話不喜歡的東西也沒有必要去強迫自己喜歡,而喜歡的東西大家就可以上心了,因爲人活在世短短几十年,如果不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那麼是多麼的悲哀,可是雖然說得輕巧,但是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也不是我們所能阻止的,最好關鍵看你自己怎麼選擇。

如何正確的認識自己呢3

心理學教你如何客觀認識自我

我們經常會說:“人貴有自知之明。”但事實上,真正能做到自知的人卻寥寥無幾。這是由於盲目我和未知我的存在,導致人們雖然每天都與自己相處,但是其實並不是十分了解自己,這便需要藉助一些外在的力量來完全認知自己。下面的故事或許會給朋友們一些啓示。

一個冬日的午後,小貓咪和媽媽在院子裏曬太陽。小貓咪好奇地問媽媽:“人們說地幸福到底是什麼呢?”媽媽說:“孩子,幸福就是你的尾巴阿!”小貓咪聽了,馬上興高采烈地轉動身子,想要抓住自己地尾巴,卻怎麼也捉不到。小貓咪滿臉沮喪地說:“媽媽,我怎麼捉不到幸福呢?”媽媽笑了:“傻孩子,只要你一直往前走,幸福自然就跟着你了!”

原來,幸福從未離開,只是常常被我們忽略了。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能自知的盲點,只有不斷地去挖掘未知領域地自我,才能真正擁有“自知之明”。

第一,從自己與他人的關係認識自己。

與他人的交往,是個人獲得自我認識的重要來源。從幼年到成年,我們從簡單的家庭關係擴展到外面的友愛關係,進入社會又體驗到複雜的人際關係。聰明而善於思考的人能從這些關係中用心向別人學習,獲得足夠地經驗,然後按照自己地需要去規劃自己的前途。

如何正確的認識自己呢 第3張

第二,從我與事的關係認識自己。

從做事的經驗中瞭解自己。我們可以通過自己所做的事,所取得的成果,成就看到自己身上的優點和缺點。養成反思的習慣,每天反思自己所做的事情,哪裏做得比較好,以後要繼續保持;哪裏做的有欠缺,下次再遇到同樣的事情要引以爲戒。在反思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也有了明確的認識。

第三,從我與自己的關係中認識自我。

這一點很容易,只是做起來有點難。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嘗試認識自己:首先,自己眼中的我。指自己可以觀察到的客觀的我,包括身體,容貌,性別,年齡,職業,性格,氣質,能力等。其次,別人眼中的我。與別人交往時,從別人對我們的態度,清關反應而感覺到的我。不同關係的人,不同類型的人對自己的反應和評價是不同的,它是個人從多數人對自己的反應中歸納出的認識。最後,自己心中的我,自己對自己的期待,即理想中的我。

我們一直聽到成功的人和幸福的家庭談到經驗時幾乎都談到了一點,那就是客觀地認識自我。以上就是教我們客觀認識自我的途徑,其實那些都是一面鏡子。如果想認識深刻,要多學歷史,從古代的事以及歷史上的那個人如何做的這件事以及導致了什麼影響和侷限性。

認識自我關鍵要跳出自己的這個意識範疇,站在你身體外面審視自己的優缺點,一日三省才能逐漸地認識自己。要想成功必須先客觀認識自己!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