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殯葬服務的意義

殯葬服務的意義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殯葬服務的意義是什麼?親人是每個人溫暖的港灣,一旦有人離開這個世界,與這個人有較好交集的親友都會來悼念。而殯葬服務就滿足了社會的需求,那麼殯葬服務的意義是什麼?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殯葬服務的意義1

殯葬服務的意義

  一、滿足社會“處置遺體”的需要

只要社會存在,死亡事件就會按比率的發生。人死了,就需要處置遺體,否則就會引發傳染病流行所以,殯葬從一開始就具有保護自然環境以利於生者生存的社會目的。

“處置”遺體有兩個意思:一是“處理掉”遺體,如埋葬、火化等;二是“安置好”遺體,即要妥當安置,不是隨意處理。任何社會,處置人的遺體都有一定的文化禁忌,必須受過一定訓練的人士才能勝任。比如,給遺體沐浴、更衣、防腐、化妝、裝殮入棺等;死亡又是一個比較受忌諱的對象,一般人不太情願介入。所以,社會上就自然會產生那些“有能力”、“有資質”(如巫師、師公)從事殯葬事務的階層,而且他們的存在對社會也是必不可少的。

殯葬服務的意義 第2張

  二、滿足人們對於“生命終極”意義的理解

我們是“人”,具有生命的尊嚴。因而,死後需要以“人”的程序來安排人生的最後一站。比如,中國人常以“死得像條狗”或“死無葬身之地”等語來比喻某人死得沒有尊嚴,就是這一意思。

殯葬服務的意義 第3張

我們是“人”,經歷了一生的辛勤努力,養育了兒女子孫,贏得了人生的成就。死後,需要人們對我的人生予以某種“認可”,子孫後人、生前友好對我的離去“致敬示愛”,承認我的“人生的意義”。

殯葬服務的意義 第4張

我們是“人”,明知生命是有限的,但仍然希望享有“永恆存在”。“彼岸世界”對於我們是一個無法用經驗證實、也無法用經驗證僞的命題,於是,宗教就用信仰的方式填補了這一空白,在塵世給人們提供“永恆”的替代滿足。如悼詞、墓地、墓碑文等,就是延續我們生命存在的一類替代物,以便我們身體不在了,我的“精神”仍然能夠“永垂不朽”。任何的殯葬和祭祀都是以“生命永存”、“靈魂有知”爲假設前提的。

殯葬服務的意義 第5張

  三、給喪屬提供慰藉

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說過一句名言:死亡並非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也就是我們通常講的,死者眼一閉,腳一蹬,走了;但活着的人,卻還有諸多的問題需要面對。

殯葬服務的意義 第6張

死者是生者的親人,與生者在一起生活了幾十年,或是生者今後賴以幸福生活的支柱(物質支柱、感情支柱、精神支柱等),或他們的離去尤其是突然離去,會對生者造成巨大的打擊,甚至傷害。他們一時難以接受。所以,一場合格的殯葬活動(儀式),實則是在“慰藉”生者的心靈。慰藉就是安慰、撫慰。比如:殯葬儀式給喪屬們接受親人離去的事實提供了一個時間上的過渡,一種精神上情感上的安慰,現代殯葬服務理論中有“悲傷輔導”一說,就是指的這種安慰等。至於給死者提供安慰,那屬於“臨終關懷”的範疇。

殯葬服務的意義 第7張

  四、滿足社會對於“孝道”的需求

中國傳統文化體系中,“孝道”是一個核心原則,它延續到殯葬領域就形成了孝道的殯葬文化。在中國傳統的殯葬文化中,治喪被擡高到“孝道”的高度,治喪是履行“孝道”的場所,比如,孝子孝女、孝棚、孝服、孝鞋、孝棍、守孝(居喪)等,都被賦予“孝”名;若不守孝道,被斥爲“不孝之子”,在社會上就會受到排斥,難以立足。正由於此,歷朝歷代也將治喪中的“孝道”作爲施行社會教化的一個重要槓桿。

殯葬服務的意義2

殯葬,這樣一個相對特殊的行業,亦歸屬於服務類。殯葬行業與其它服務行業雖有所區別,但側重點是一樣的,都注重於服務——人本服務——以人爲本,客戶至上。做到好的服務,令人滿意的服務,作爲服務人員首先應具備的,就是服務意識。

服務意識是發自服務人員內心的;它是服務人員的一種本能和習慣;也是可以通過培養、教育訓練形成的。具有服務意識的人,能夠把自己利益的實現建立在服務別人的基礎之上,能夠把利己和利他行爲有機協調起來,表現出“以別人爲中心”的傾向。因爲,只有首先以別人爲中心,服務別人,才能體現出自己存在的價值,才能得到別人對自己的服務。服務意識也是以他人爲中心的意識。擁有服務意識的人,常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急別人之所急,想別人之所想;爲了別人滿意,不惜自我謙讓、妥協甚至奉獻、犧牲。多爲別人付出的人,往往得到的也會更多。缺乏服務意識的人,則會表現出“以自我爲中心”和自私自利的價值傾向,把利己和利他矛盾對立起來。從本質上說,這違背了人與人之間服務與被服務關係的規律。

殯葬服務是爲人服務,不僅是爲逝者服務,更是爲生者服務。殯葬服務的最高目的在於讓逝者安息、生者慰藉,這些都是做人的工作,因而,以人爲本、尊重人、尊重生命的人道主義原則就成了殯葬服務的第一原則。

視亡者如同類,視喪戶如親屬,承認死者的尊嚴,以虔誠的態度爲死者服務,這便達到了人道主義的高度。在這一意義上,殯葬服務相比其它的服務行業更能能直指人的生命深處,對人具有更強烈的震撼力。因此,服務人員,必須具備更高的服務意識,用‘心’服務。

服務是一種讓客戶感到滿意的行爲。如果一個人內心中,感覺被強迫着做某一件你很反感很排斥的事,你認爲自己能把這件事做好麼?做不好,你會想方設法逃避做這件事,監督者一有不慎你就做走樣了,爲什麼,這就是意識的問題。任何的規章制度和規範,只能控制人的行爲,但控制不了人的思想和意識。我們的很多行爲,不是受外在的壓力約束,而是被意識所影響。因此,有着良好的服務意識,對工作本着敬畏之心,是作爲服務人員應着重具備的。

  除了良好的服務意識,積極的服務理念和優質的服務操作,也是不可或缺的。優質的殯葬服務是指高質量的、具有人性品味的、現代社會所應有的殯葬服務。它具體的可分爲四個方面:

1、全方位服務。全方位服務指殯葬單位給喪戶提供法律許可範圍內的全面服務。全方位服務可以從時間和空間兩個方面來理解:從時間上,指從收斂、整容化妝、防腐冷藏、殯儀悼念、火化、公墓或骨灰寄存乃至喪宴等一系列的服務項目。空間上,則指儘可能的拓寬殯葬服務的範圍,增設服務項目,以方便喪戶治喪。從人性化服務的高度,殯葬服務應向前、向後作一定的延伸,即臨終關懷,安慰臨終者安撫家屬,協助家屬做好治喪的準備,對家屬進行必要的心理輔導,以及喪事的善後服務等。全方位的服務就是一切爲了喪戶,只要能方便喪戶治喪,減少他們的悲痛心理使他們感到滿意。真正體現“以人爲本”、“人性化服務”的人道主義的殯葬服務精神。

2、溫情服務。溫情服務即對喪戶態度溫和、表現出同情心。殯葬服務不能像其他服務行業那樣搞“微笑服務”,故而提倡溫情服務。要善待逝者。對逝者要表現出應有的尊敬,這樣才能體現對人性的尊重、對生命的尊重。同時要善待喪戶。對喪戶要態度親切、語言溫和、解說耐心、服務周到,對喪戶的要求盡力予以滿足。尤其是對喪戶的提問,不能說“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時,應表示抱歉,並告訴喪戶應當問誰。

喪戶的社會地位、金錢多寡、文化層次、性格脾氣以及助喪人羣的情況各不相同。對此,我們都要本着人道主義的精神,一視同仁,爲喪戶提供溫情的殯葬服務,而不能根據對方的社會身份、殯葬消費額的多少來決定對他們的態度。溫情服務,是心貼心的服務,使喪戶感到我們是他們治喪時的依靠、最可信任的'人。

3、規範服務。殯葬服務規範化的意義在於防止服務行爲隨意性而導致服務質量的下降和事故的發生。規範服務就是殯葬服務的一言一行都有規可依,得體入時。讓喪戶產生親切感,信賴感和尊敬感。

殯葬服務的規範化,

  大體可分爲以下三個方面:

1.儀態規範化。

2.行爲規範化。

3.語言規範化。

4、文明操作。所謂文明,是指社會發展的程度,人們的教養程度。殯葬服務的文明操作就是要按照人性的要求、科學的要求、社會發展的要求進行操作,不造成對社會的危害。我們生活在社會中,每個人,都相互依存,相互服務。從廣義的“服務”來說,我們每天的生活所需,不都是別人給我們提供的服務嗎?服務意識必須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思想認識中,只有大家提高了對服務的認識,增強了服務的意識,激發起我們在服務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做好真正的“人本服務”。

殯葬服務的意義3

墓園是人文紀念的平臺,要承擔着安葬親人、祭奠故人,免費提供祭品、樂隊和禮儀服務的任務。幾年來,仰義西郊公益性生態公墓始終以推進殯葬改革、倡導移風易俗,堅持管理就是服務這個方向去行動,落實民政局的惠民政策,爲顧客提供墓葬、壁葬、樹葬、草坪葬、花壇葬、環保葬的同時,在服務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如鋪紅毯、送菜餚、祝福牆……

殯葬服務的意義 第8張

禮儀形式多樣化

《朱子治家格言》有云:“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有史以來,殯葬文化就深受重視,殯葬服務要提供的不僅是一種儀式,更是一種情感支持,要充分體現人文關懷。陵園裏的工作人員大部分時間都是清晨工作,按照不同分工開展不同服務,但都需要細緻嚴謹。

但陵園要做好,就要滿足不同層次的羣衆需求,就得要求各陵園拓寬服務範圍,做好一條龍服務,隨着需求來適應市場變化。不僅要有開放式的殯儀館,還要有細節化的東西,如免費班車,約定的時間去接客人,清晨給大家準備免費的熱飲,準備足夠的掃墓專用小毛刷,以供人們需要。

市民陳先生就很推崇仰義西郊公益性生態公墓裏的人性化服務,他感覺“特別靠譜”,在葬禮的前幾天,陵園的工作人員會給他打電話,提醒帶哪些證件,什麼時間節點該做什麼等細節,如果因爲墓碑有一點小瑕疵,提出擦碑服務,也會有專業的人幫你一起去完成,你的心情會感受到溫暖。

  殯葬服務也可互聯網

時代在進步,殯葬方式也在改變中,民政部在去年推出“互聯網+殯葬服務”方案,預計到2019年底,60%以上的殯葬服務機構實現信息化辦理,逐步開展遠程告別、網上祭奠、網上預約預訂等線上線下互動服務。這項方案的提出讓很多遠離家鄉的親屬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祭祀親人。

遠在香港的鄧先生,年初就通過遠程視頻直播的方式,進行祭祀。在仰義西郊公益性生態公墓工作人員的安排下,在親人的墓前送上鮮花,點上蠟燭,擺上食物:蘋果,可樂,日式料理,還有上海菜和溫州菜,並替代鄧先生讀表達哀思的文字,替親屬削蘋果送給親人,整個場面感動又肅穆。雖然不能親臨現場,但感覺親人被尊重被很多人愛着,思念之情得到安慰。

除了通過網絡進行祭祀,民政部也提倡綠色文明的殯葬新風,實現殯葬過程中人與自然的和諧,拋棄固舊的墓葬方式,樹葬便是其中之一,市民李女士就因親人實行樹葬而全程受到暖心的免費接待。仰義西郊公益性生態公墓裏的工作人員全程包辦了一切事務:提供禮儀車、殯儀館接靈、全程免費樹葬儀式。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