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人爲什麼感到迷茫

人爲什麼感到迷茫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人爲什麼感到迷茫,很多人整天都是比較迷茫的,而且迷茫是人之常情,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經歷壓抑迷茫的時候,尤其是現在的很多年輕人,下面看看人爲什麼感到迷茫及相關資料。

人爲什麼感到迷茫1

在16歲之前,我並不知道“迷茫”是個什麼東西,那時候雖然對未來有很多的幻想,但都是不成形狀的。我認爲那是一個混沌態,根本意識不到自己還要找“方向”。

真正感到迷茫的時候是16歲到25歲左右,現在我回頭再看,簡直是不忍直視:自己怎麼有那麼長的迷茫期呢?

人的心智成熟期是不一樣的,心智不成熟的表現就是對這個世界看不懂,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也不知道自己應該去做什麼。

就像浮萍一樣,隨波逐流。

年輕人在社會上最渴望錢,可就是賺不到錢,就算是賺到錢也攢不住,好像整個世界都在與你作對一樣,所以經常是莫名的憤怒。

智慧不夠的人就是這樣,因爲憤怒往往是無能的表現。

也許是在泥潭裏掙扎的時間太長了,我也沒有見過特別有智慧的人,直到後來我才明白有智慧的人是什麼樣子的。

他們總是胸有成竹,能夠按部就班,有意識、有方向的前進。

人爲什麼經常感到迷茫?迷茫是因爲沒有方向,沒有意識,說到底就是智慧不夠。

人爲什麼感到迷茫

古人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但我在30左右沒有“立”起來,也沒有三十而“發”,實際上,我那時候處於人生的第二大段迷茫期。

這個階段品嚐到了人生的滋味,一邊是酸甜苦辣,一邊是水深火熱,萬丈紅塵滾滾而來,夢裏不知身是客,姑且醉生夢死,一晌貪歡。

就是在最迷茫、混濁之中,腦筋開始慢慢開竅了。

迷茫帶來挫折和失敗,失敗帶來痛苦,痛苦逼迫着去改變。

所以我認爲馬雲說得太到位了,“智慧的人肯定都是很倒黴過來的人,所有智慧者都是吃過巨大的生理、心理痛苦才走過來的”。這是經驗之談,也是我的切身體會。

迷茫往往是智慧不夠,但智慧是從哪裏來?

只是痛苦肯定是不行的,徹底的痛苦不是消磨人就是摧毀人,很多人都因此而變得或麻木不仁,或墮落了。

根據我的經驗,在迷茫期有3個方法是可以經常嘗試的。

第一是走萬里路,從眼前的現實中跳出來,比如北方人可以去南方走一走,南方人可以去北方逛一逛,農村人可以去城市,城裏人可以去農村。

比如劉強東當年就是因爲離家出走去了大城市,才立下了出人頭地的志向。馬雲也是去了澳大利亞之後,思想纔有了大的改變。

所以閱歷這個東西對人的成長非常重要,特別是在你沒有讀懂聖賢書的時候。

第二是多讀聖賢書,雜書要少看,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污染精神和思想的信息了,還是要讀經過歷史考驗的經典。

讀書可以跟第一條結合在一起,互相印證,形成閱歷和知識,增加對這個世界的洞察和了解。如此可以慢慢變成見識。

第三是在“事上磨”、“人上找”,不管是人情世故,還是工作往來,你要耐下心來,一件一件事都是磨鍊你的資糧(迷茫時候一定要手上有事做,不要胡思亂想),當你遭遇的事達到量變引起質變的時候,智慧就滋生了。我們爲什麼說老人的眼裏蘊含智慧,就是因爲老人遭遇的事多,對人情看得清楚明白。

但當老了纔有智慧就太晚了,人生很多事都是需要在年老之前做的。

因此,人要養成旅行、讀書、做事的習慣,一開始可以“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然後是讀書沉澱,再就是做事磨礪,當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光讀書就可以了。這時候,書裏的東西你可以理解、吸收了,旅行和做事對你的幫助就沒有開始那麼大了。

其實還有最見效的一種方法,貴人指路,但這種太稀有了,可遇不可求。

有閱歷有見識的人大都是很通透,他們知道自己是什麼人,明白自己要什麼,清楚自己該做什麼。他們不傷人,也不容易被人所傷。

這也是我們要儘量讓自己變得聰明、智慧起來的'原因。

智慧多了,人就有了力量,智慧就像是舟筏,苦海無邊,以此可以抵達彼岸。

最後,希望有所感的朋友多分享,幫更多人早點走出迷茫的困境。

人爲什麼感到迷茫2

麻木,混日子,打遊戲,刷視頻,甚至自殘。

可這些做完之後,我們還得回到那個落寞的狀態下,無法自拔。

根源在哪?

你不想過現在的生活,卻又不知道下一站的路怎麼走。

爲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狀態?

因爲,你過去都是在爲別人活着,從來沒有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們想想,上學時,寫作業、背書、考試,哪一個不是被人安排好的?

雖然這些事情,總的來說,是爲我們自己好,但是你內心深處,真的認爲是在爲自己做這些事嗎?

寫作業,怕被老師懲罰,不敢不寫。

背書,老師讓你背什麼就背什麼,你不知道背下來這些東西到底有啥用。

考試,怕考砸了,父母不高興,老師批評。

久而久之,我們習慣了完成任務,便不會自己去尋找問題了。

所以,好不容易混到了大學,感覺解放了,卻在幾年後,發現,沒人給自己安排任務,便不知道接下來的路怎麼走了。

人爲什麼感到迷茫 第2張

那在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兩個東西,把我們從迷茫中拉出來,一個是技術,另一個是思想。

技術好理解,人只要活着,就得吃飯喝水,所以技術是給我們賺錢用的。飯做得好吃,可以去當廚師,車開得好,可以去做司機。

當然,越是高水平的技能,越能讓我們財富自由。

接下來說思想,這個是關鍵,很多時候,錢不能解決你的問題,但思想卻可以。

一談到思想就很廣,但我不打算說那麼複雜,咱們簡單一點,這裏談到的思想指對自己和世界的認識。

就像打遊戲一樣,你只有瞭解了人物技能和地圖結構,你才能把這個遊戲玩出有意思的感覺。

人生也一樣,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是什麼,世界是什麼,那你可能在過一種行屍走肉的生活。

接下來,我們先來說說怎麼認識自己。

在認識自己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分成兩部分去分析。

第一部分是人的共性,第二部分是人的特性。

共性部分,我們可以把人比作一個遊戲角色,剛出生的時候,這個角色沒有職業,沒有技能,沒有思想,就像一個空殼子。

但這個空殼子裏,並不是真的什麼都沒有,它裏面有很大的空間,可以裝下很多東西。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可以讓這個角色學會技能,獲得物品,尋找職業方向等。

所以,有一句話說得很好,人生本無意義,是你賦予了它意義。

就好比,這個空殼子裏到底裝什麼,學什麼技能,都是你自己說了算的。

所以講,人生就像一場遊戲,到底怎麼玩,其實就是你自己決定的。

你覺得人生沒有意義,其實是你沒有賦予它意義。

說到這裏,我們就必須講第二部分,人的特性。

因爲人的特性決定你會往這個空殼子裏裝什麼。

人出生在不同的家庭,生活在不同的社會環境,必然會使這個空殼子裝進第一批東西。

這些東西,可能是善良、淳樸、自信、溫柔,也可能是暴力、奸詐、自卑、絕望等等。

而這些東西,讓你產生了對世界的初始認識,同時,也形成了自身的初始性格。

然而,受首因效應的影響,我們最先接觸的這些東西,往往都是根深蒂固、不易變更。

但這些東西,卻影響我們以後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和接納程度。

講到這裏,我們就可以呼應主題了,爲什麼會有人覺得人生沒有意義。

關鍵點就在於,對世界的接納程度。

如果我們在對世界形成的初步認識中,對這個世界產生嚴重偏差和誤解,那麼,我們對世界的接納程度就會很低。

講一個事例。

我有一個同學,他在上小學和初中的時候,他父母總把所有的課程內容都提前教給他,而且有專業的輔導,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而且,他父母是當地的公務員,所以,在學校裏,老師們都對他非常照顧。

之後,便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市重點高中。

可到了高中之後,都是非常優秀的同學,再加上,高中課程緊張,他父母已經不能再給他輔導了,所以,他的成績開始變得平平無奇。

而且,在市重點高中,他父母也沒什麼關係,所以,老師也不再無微不至地照顧他。

長期以來的優越感,到了高中蕩然無存。他就接受不了這樣的狀態,得了抑鬱症,上到高二,就休學在家了。

他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初始認識和性格,導致他對世界的接納程度很低。

但,這個問題並不是不可解決的。

只要我們能夠認識自己,並以自己的認知爲中心,理性接納世界便可以解決。

黑色的圈代表整個世界,藍色的圈代表你認識的世界,紅色的圈代表你接納的世界。

我們每個人都只能接觸到世界的某一部分,可能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且你接觸到的這部分,還會有很多是你不接納的事物。

而這些不被接納的東西,就成了你的阻礙。

所以,要解決前面的問題,我們就要更廣闊地接納世界。

接納是理解,不是被動接受。

例如,我晚上開車,總是遵守規則,按規定使用遠光燈。但我在路上走的時候,總會有人在會車時,把遠光燈開得很亮,甚至,明明路燈就很明亮,對面來車就非得把遠光燈開着。

最開始的時候,我也是非常生氣,路怒症,可後來我發現,不管是你開遠光燈照他,還是鳴笛,對方依然不爲所動。

除了自己生一肚子氣之外,沒啥用。

後來,我就想了,這個世界上,還是有很多素質不高的人的,生氣只能傷了自己的心情。

自那以後,再開車,我也不生氣了,接納了這個事情。

但我不是被動接受,對面開遠光燈,我依然會閃光提醒。

接納事物,是讓我們的內心更開闊,同時,也能讓我們保持清醒的大腦,做出正確的判斷。

其實,我們學習任何東西,都是要先接納它,越是接納能力強的人,學習能力就越強。

因爲,在他的大腦裏,沒有負面情緒在阻礙他接受新事物。

在此,送給大家十六個字:

心如虛空,容納萬物,無愛無恨,取捨由心。

世界廣闊,當我們接納更多的東西時,就會主動去學習很多東西,能力也會越來越強。

更強的能力,讓我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更廣闊的天地。

如此,良性循環,便會找到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

其實,人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遊戲,希望在這有意思的人生中,和諸位一起,獲得快樂。

人爲什麼感到迷茫3

一、什麼是迷茫

現心在很多人經常都會感覺到迷茫(包括現在的我,所以我才寫這個主題來剖析自己內心)。迷茫是因爲不知道接下來要幹什麼。

尤其我們一線城市打拼的朋友,生活節奏非常快,壓力山大。要有一份穩定的經濟來源,才能感覺到踏實。一旦失去了經濟來源,恐懼感就無限的蔓延……

其實從修行者的角度來說,人的痛苦無非是:1.追憶過去,2.妄想未來。而迷茫則是妄想未來,對未來的焦慮,不知道怎麼走纔是正確的,就產生了迷茫,也就是對自己人生的失控感!就像是一艘船在無邊無際的大海里失去了方向。

二、爲什麼會經常迷茫

你就好像是溺水的人在慌亂中拼命抓取身邊可抓取之物。比如,你失業了,你感覺到了迷茫,你不知道下一份工作應該做什麼,找什麼樣的。但是,又迫於生存壓力,沒有工作沒有經濟來源,房租要繳、

水電、吃飯、電話費……哦MYGOD!不行,趕緊隨便先找份工作做了。於是,只要有人讓你上班你就去了,沒多久,你又發現這不是我喜歡的工作,或者領導很無能,工作環境很糟糕,諸多因素,又要離職……周而復始,惡性循環!

歸根結底就是沒有找到人生的方向。也就是沒有內心的聲音!那麼什麼是內心的聲音?就是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 不管多麼艱難,只要你熱愛一件事情,你就會堅持下去,並且非常的充滿力量!只要你把你熱愛的事情做到了極致,是不會餓死的。

人爲什麼感到迷茫 第3張

下面我引用《聖經》的原文告訴

焦慮未來的小夥伴們:

出自《聖經》中的《馬太福音》第6章第25-34節

原文:

“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爲生命憂慮什麼,喝什麼,爲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裏,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何必爲衣裳憂慮呢?

你想:野地裏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裏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裏,神還給它這樣的裝飾,何況你們呢!

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所以,不要爲明天憂慮,因爲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三、失去了自我

絕大部份人,都顛倒了因果,忘了初衷!我們賺錢的目的是什麼?錢本是我們的 工具,錢爲我們生活創造而服務的。慢慢的我們都迷失了,現在完全反過來了,拼命的去抓錢,以爲錢就是人生的全部,一旦沒錢,就各種焦慮恐慌無助,完全忘了生活創造!

下面用全球五十大影響人之一的薩古魯說的話做出總結

用佛教的話來說:

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着,不能證得?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