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對孩子第一反抗期的特別關注

對孩子第一反抗期的特別關注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孩子第一反抗期的特別關注

對孩子第一反抗期的特別關注,很多父母都會有這樣一個發現,孩子兩歲以前,特別乖巧聽話。但孩子到了兩歲以後,就會變得不那麼乖巧聽話了。下面是對孩子第一反抗期的特別關注!

對孩子第一反抗期的特別關注1

過了週歲,很多父母隱隱感覺到:孩子不太好帶了。

的確,隨着孩子運動能力的提高,活動範圍的擴大,他的好奇心和新需要越發強烈,依個人偏愛而喜惡的事情也日益增多。隨之而來的就是抗拒行爲的逐漸凸現。其實,這是每一個孩子在心理髮展歷程中的必經之旅。

孩子出生十三、四個月後,身心發展的速度一路飆升。當孩子具備獨立自如的行走能力後,就會厭倦襁褓中的享受,而憧憬着獨闖天下。

當他能夠理解和運用人稱代詞“我”的那一刻,就會告別“順從”,起草着自己的“獨立宣言”。

這一階段,他一反常態執拗、任性、甚至強硬。在他的成長詞典中,“不”成爲運用頻率最高的單字。這個時期我們通常稱之爲“第一反抗期”。

矛盾衝突源自何處

在這個時期,孩子們想了解和想嘗試的事非常多。他們願意更多的掙脫大人的看管,獨立去“探索”環境中每一個“小兒不宜”的角落。

“什麼都動”是很多看護人對這個階段孩子行爲特點所下的結論。接近1歲半的孩子越來越熱衷於“掃蕩”和“清野”,他要檢驗從成人的活動中所“看”到的經驗。

他要模仿、再現父母身心投入的“遊戲”:拿起小錘敲打易碎的玻璃茶几,把雞蛋磕破在地上用手塗抹,踮起腳尖搬倒書桌上爸爸常用的墨水瓶……由於經驗、閱歷的侷限,常以“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而告終。

“越不讓動越要動” 是很多父母總結出的孩子和家長“分庭抗禮”的基本特徵。他可以把一卷衛生紙拽至窮盡,滿臉洋溢着興奮;

他會打開低矮的櫃門,爲能倒空所有的物品而沾沾自喜;他有辦法爬到矮傢俱上,翻出父母特意束之高閣的寶貝歡呼雀躍;他能跨越人障,直面挑戰電源、煤氣竈、飲水機而義無返顧……

此外,這個時期的孩子能不斷向看護人提出強硬的挑戰。在與父母的抗衡中,他積累着“攻守”經驗。

對孩子第一反抗期的特別關注

瞭解到父母的處世原則:媽媽要把孩子放在地上讓他自己走,孩子常會把雙腿盤起腳不沾地,像條毛蟲吊在空中,當爸爸媽媽不肯再抱的時候,他會蹲在地上,因“腿腿疼”而寸步難移。

假如父母真不讓步並且身先士卒走在前面,我們的寶寶經過“痛苦的抉擇”也能後來居上……在與成人的對恃裏,孩子體驗到自身的堅持和退讓,能對他人產生不同的影響和結果。

勝利使他獲得成就,同時也留下深刻的經驗記憶;失敗使他失望,但同樣會鼓動他重組經驗再次突圍。

所以我們說孩子“第一反抗期”的這種“反常”變化,並不是無緣無故的“邏輯混亂”和“行爲失控”,而是他長大了,大到想向我們證明:他有自己的主張,他能做很多的事情,他必須實現更多的需要。

他不斷的通過形形色色的“反抗”告訴我們:他要做一個獨立的人,就像爸爸媽媽那樣,要對別人提出要求,要讓別人受到自己的影響和牽制。

用孩子眼光來看待

作爲父母搞不懂:爲什麼當寶寶要長大時,現有的和諧、寧靜會常被衝突、惡戰攪得一塌糊塗?

用孩子的眼光看事物,就能理解一個傾心追求獨立的孩子,在成長中時時處處所遭遇的沮喪與煩躁:當他打開一個裝滿各色衣物的矮櫃,想把裏面的東西拿出來,大人把櫃子鎖了起來;

對孩子第一反抗期的特別關注 第2張

他漫步到廚房,撫弄着爐竈上的旋鈕,想看看是否也會使它亮起火光,被警覺的媽媽抱開;他拽着檯布想爬到桌子上看看上面有些什麼,大人會板起面孔生硬的批評“不乖!”……他會走、會爬、會登高,可英雄無用武之地!

周圍有那麼多令人興奮激動的機會,卻每每都被扼殺在動手之前!爲這些孩子就有100%大發雷霆的理由。假如我們被還原成80或90cm高的幼兒,相信也會成爲他的同盟。

深入分析,我們能理解嘗試獨立的孩子,那些難以運用語言表達出的失落和不安。

孩子在日益增多的行爲規範和自然法則的約束下,在敗多勝少、四面楚歌的探險歷練中,逐漸發現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

並且時時被失望、害怕和孤獨圍追堵截着:那天,他像爸爸那樣一隻腳踏上矮椅,卻被重重地摔在地上,號啕之中全是對疼痛的憤懣與不解;

一日,他像推積木一樣把茶杯推下桌子,杯子莫名其妙的粉碎了,讓他第一次品嚐到自卑無奈的苦澀。他好想控制身邊的事物,但卻左右不了它們的發展。

爲此他慌恐、疑惑、茫然……由於語言能力的侷限,孩子無法通過與成人的有效溝通,釋放成長過程中遭遇到的心理重壓。

這麼多的孩子表達不清的委屈凝聚成焦慮與不信任,面對父母的一切安慰、要求,他都可能會大聲說“不!”,面對父母的關愛幫助,他會拒絕接受,而要“我自己來”。

心理學家的分析

孩子成長一定要有這個“反抗期”嗎?

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通常兒童的心理髮展是漸進式的變化,但在某些特定的'轉折時段內,兒童在成長中的心理矛盾會高度激化,對這種激化疏導的方式不同,會導致孩子產生不同強度的情緒體驗。

從而引發飛躍式的正、負兩極變化。研究者據此提出了在兒童心理髮展的特定階段內,存在着轉折期、危機期、對抗期等不同稱謂的學術觀點。

如埃裏克森認爲:人的一生髮展要經歷8個“危機”,而在孩子出生後的頭3年裏就要經歷兩個危機的挑戰。

還有的學者認爲:在兒童心理髮展的轉折中,典型的行爲突變有兩三歲的反抗執拗,七八歲的心理平衡失調,十二三歲的消極、違抗性等等。

特別是由於在以上各階段內,父母通常會由於兒童的對抗、逆反等極端行爲,導致親子關係的緊張、惡化,往往不經意間,就嚴重影響着孩子今後整個人生的和諧發展。

但是,更多的科學研究和教育實踐同樣證明:轉折期是兒童心理髮展中的必經階段,但“危機”並非必然相隨。

只要父母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和策略應對,就有可能變第一反抗期爲第一發展加速期,爲孩子的心智水平提升和良好性情的培養起到積極的支持、促進。

對孩子第一反抗期的特別關注2

本來溫順聽話的孩子,一到2,3歲時期就會變得調皮、不聽話,家中接客,一向有禮貌的寶寶竟然不理不睬;天涼加衣,任家長好說歹說也無濟於事。

爸爸媽媽是否都在孩子這個特殊年齡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呢?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第一反抗期,您要在這個特別的時間裏給予孩子充分關注。

1、什麼是第一反抗期

我們常見的這種逆反現象就是第一反抗期。第一反抗期經常出現在1—3歲的寶寶身上,3歲的寶寶會特別明顯。

這個時期的孩子會以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父母及隔輩老人一見孩子哭,就會迫不及待地衝上去,左哄右哄,一旦不理他們。

他們就會用哭鬧來表示,爲孩子的第一反抗期埋下不良的種子,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小皇帝”“小公主”脾氣漸長,要做什麼必須立即去做。

如果要求受到家長的阻止和限制,他們就會產生反抗。3歲孩子的逆反心理的根源是家長造成的,特別是隔代人的寵愛。

對孩子第一反抗期的特別關注 第3張

2、第一反抗期形成原因

並非所有的寶寶都會出現第一反抗期的情況,一些孩子接觸到的特定因素會直接造成寶寶出現反抗的情形。我們首先要考慮到的是遺傳問題,這是不可忽略的一點。

我們把第一反抗期的孩子稱之爲模仿思維階段,如果父母社會交往差,或是老人呵護得太過分,大人在社會交往上欠缺,孩子會在潛移默化中模仿,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出現反抗的情緒。

所以,這個年齡的孩子家長要特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再者,孩子對外交流的能力也要看您是否有意培訓。

孩子接觸陌生人的機會少,出門少,自然會對陌生人表現的反常一些,如果您在孩子不高興的時候,強迫他去做,他們會產生逆反心理,他們會反其道而行之,沉默就是他們的一大法寶。

面對幼小孩子的第一反抗期,家長一定要給予充分重視,讓他多接觸外界的生活,父母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

在孩子情緒不高的時候,要儘量避免這種訓練,不要激化孩子的情緒,尤其要注意隔代教育的潛在危險,希望家長找到孩子的問題所在,早日讓您的孩子迴歸到正常的生活中來。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