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戒菸第幾天開始排煙毒

戒菸第幾天開始排煙毒

來源:星女圈    閱讀: 4.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戒菸第幾天開始排煙毒?雖然現在很多人會抽菸,但也有一部分已經開始戒菸,因爲意識到吸菸對身體沒有好處,儘管吸菸的過程非常的痛苦,但是如果最後能成功就是好的事情,那麼戒菸第幾天開始排煙毒呢?

戒菸第幾天開始排煙毒1

嚴格來說,在吸菸的同時,身體就在不斷努力代謝和排出進入身體的有毒有害物質,比如一氧化碳、尼古丁等。但由於清除速度趕不上有害物質的累積速度,因此組織細胞纔會受到明顯的損傷。

也就是說,從你戒菸開始,身體就開始在排毒了,只不過在外在表現上不明顯而已。戒菸兩小時後,尼古丁開始明顯排出體外,身體開始出現戒斷反應。戒菸8小時後,血液中的一氧化碳明顯被清除,血氧飽和度得到明顯改善。

結語:以上就是戒菸七天身體各種變化。在戒菸的過程中,戒斷反應所帶來的不適,以及身體狀態得到的明顯改善是同時存在的。戒斷反應會逐漸減輕,而身體改善會越來越明顯。大約在三週後,戒斷反應會明顯減輕。

戒菸七天身體各種變化

1、戒斷反應減輕

在戒菸後大概三週以內,戒斷反應是比較明顯的,比如脾氣暴躁、口乾、胸悶、咽喉疼、頭痛、咳嗽和失眠等。尤其是最開始的5天,戒菸者會覺得極爲難熬。但是隻要熬過這5天,身體的不適會減輕許多。與此同時,身體也會輕鬆許多。

2、血壓下降

戒菸第幾天開始排煙毒

吸菸是導致並加重高血壓的因素之一。戒菸之後,血壓會得到明顯的改善。甚至有人在戒菸後20分鐘就開始出現血壓的下降。

3、促進血液循環

長期吸菸的人,不僅血液中的一氧化碳水平要高於氧氣,而且血管的老化速度也要遠高於不吸菸者。在戒菸之後,血氧飽和度會開始升高。血液循環會開始獲得改善。因此,人體會覺得比以前更加精力充沛,精神狀態也會得到顯著的改善。

4、感覺靈敏度提高

長期吸菸的人,由於煙霧中所含的有毒物質,對呼吸道和消化道組織的神經血管產生日積月累的慢性損傷,因此味覺和嗅覺會有明顯的改變。但在戒菸後,身體會自行開始修復味蕾和嗅覺器官。因此,味覺和嗅覺的靈敏度會有所提高,許多正常的氣味在戒菸兩天後即可恢復。

5、口臭減輕

吸菸會在牙齒、牙縫、牙齦和舌苔等部位留下煙漬,並且促進口腔微生物的生長,還會直接刺激到消化道,誘發反酸等問題。因此吸菸者常常有很嚴重的口腔異味。開始戒菸後,口腔異味會開始減輕。但要想徹底清除口臭,還需要徹底清潔口腔,並且消除消化道疾病

6、呼吸道症狀開始減輕

長期吸菸者的呼吸道會受到嚴重的損傷,包括咽喉部的淋巴組織、支氣管和肺泡等,因此常常會有咽喉不適、咳嗽咯痰等呼吸道炎症的表現。在戒菸後,呼吸道的組織細胞開始得到修復,積累的炎性物質和毒素也會開始減輕,雖然咳嗽症狀可能會加重,這是爲了排毒所致。但其他不適會得到改善,肺部會覺得很清爽。

7、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

吸菸是心血管疾病、肺病和癌症等多種疾病的高危因素,開始戒菸後,意味着這些疾病的風險開始降低,而人體也會開始修復因吸菸所損害的細胞組織。戒菸的時間越長,它所造成的潛在風險越低。戒菸10年後,基本與不吸菸者一樣了。

戒菸第幾天開始排煙毒2

戒菸開始排毒的時間沒有具體限制,一般只要開始戒菸,身體就會慢慢分解和排出毒素。

剛開始戒菸的1-3天,咳嗽、咳痰可能會較嚴重,但堅持1周左右,咳嗽會逐漸減輕,直至消失。咳痰中可能混有黑色物質,是肺部堆積的有害物質隨痰液一起排出體外,也是身體排毒的表現。

如果要將煙毒完全排完,可能需要1-2年或者更久的時間,具體時間因人而異。在戒菸之後要多吃水果、蔬菜,保證營養的攝入,補充維生素,加快毒素的排出,加強體育鍛煉,保持身體健康。

在戒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戒斷症狀,如乏力、寢食難安、胸悶、氣短等,一定要堅持下去,不可半途而廢。如患者出現嚴重不適,可到正規醫院呼吸科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更好的度過不適期。

戒菸第幾天開始排煙毒 第2張

香菸的危害

一、吸菸導致血栓,引發各種心臟病

吸入香菸中的一氧化碳會降低血液吸收氧氣的能力。尼古丁能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心臟的承受能力減弱,心肌缺氧引起冠狀動脈梗塞,心臟局部缺血(或心膠痛)促使動脈粥樣化累積,許多心臟疾病開始發生。

在30和49歲之間,吸菸者心臟發病的機率極高,是不吸菸者的五倍。戒菸者發現一年後他們心臟發病的機率下降一半。

二、吸菸對腦部的損害

吸菸會引致多種腦部疾病,會減低循環腦部之氧氣及血液,引致腦部血管出血及閉塞,而導致麻痹、智力衰退及中風。中風原因是吸菸導致腦部血管痙攣,使血液比較容易凝結。吸菸者中風機率較非吸菸人士高出兩倍。

三、吸菸對口腔的損害

吸菸可導致口腔癌和喉癌。香菸中的焦油及煙霧的熱量會使唾液腺發炎,味蕾受損,口味和嗅覺能力大大減弱。接下來,就很容易導致口腔癌,大約2/3的患者在發現口腔癌後仍可艱難地活下去。

同時,煙氣可使咽喉中的溫度從37°C增加到42°C,引起裏面的粘膜微度燒傷而產生慢性熱創傷,最終則導致喉癌。

四、吸菸對肺部的損害

吸菸能引致支氣管上皮細胞的纖毛變短和不規則及其和運動發生障礙,降低局部性抵抗力,容易受到感染。吸菸會引致肺癌。90%的總死亡率是由吸菸所導致。

初期病徵不會被察覺,直至癌性細胞漫延至血管及其他器官。吸菸亦會引致肺氣腫,肺部支氣管內積聚之有毒物質,會阻礙人體吸入之空氣正常呼出,令肺部細胞膨脹或爆裂,導致患病者呼吸困難。

五、吸菸對胃部的損害

患有腸胃性疾病者,吸菸足以使腸胃病更惡化。患有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者,潰瘍處的癒合會減慢,甚至演變爲慢性病。吸菸能刺激神經系統,加速唾液及胃液的分泌,使胃腸時常出現緊張狀態,導致吸菸者食慾不振。另外,尼古丁會使胃腸黏膜的血管收縮,亦令食慾減退。

戒菸第幾天開始排煙毒 第3張

六、吸菸對全身骨骼的損害

尼古丁令血管收縮,降低了流到新生骨骼的血量。吸菸時吸入的一氧化碳,亦同時減少進入身體的氧氣比率。吸菸會引致盤骨炎及背痛,有嚴重背痛的人大部份都有很大【煙】癮,這是由於吸菸會引致流向關節盤的血液減少,關節盤因而提早退化。

吸菸會引致關節炎。每天吸食一包煙,將提高患病率達50%。吸菸導致骨質流失更快。吸菸會干擾雌激素,而雌激素正是骨骼發展的重要荷爾蒙。

七、吸菸對肝臟的損害

吸菸會加重肝臟負擔。經常抽菸會影響肝臟的脂質代謝作用,令血中脂肪增加,使到良性膽固醇減少,惡性膽固醇增加。這個原因令肝臟的解毒功能增加負擔。

八、吸菸對腸的損害

吸菸會導致結腸癌。患此癌的機會則與吸食菸草的份量成正比。研究顯示停止吸菸雖然可以減低其他疾病例如心臟病、肺癌等的機會,但患上結腸癌的危險就仍然非常大。

九、吸菸對生殖系統的損害

吸菸對脊髓的.神經中樞起抑制作用,使吸菸男人性慾變弱,又由於吸菸能使血管收縮、痙攣,引起末梢血循環障礙。吸菸是導致陽萎的最主要原因。澳洲和加拿大已在香菸盒上直接了當地印上這個信息。

另外,吸菸影響精子活力,使畸形精子增多,停止吸菸三至六個月後,方可恢復正常。如想要一個聰明、健康的孩子,嬰兒專家提倡一定要停止吸菸三到六個月。

大部分男性朋友們都存在着吸菸怎樣的壞習慣,吸菸不僅影響到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對於自己的家人的身體健康也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並將對於人們的生殖系統造成的損害都是非常嚴重的,會使男性的性慾變弱,引起一些男科疾病出現的概率也是非常高!

戒菸第幾天開始排煙毒3

當開始戒菸的時候,身體就會出現一些狀況。當戒菸的第一天的時候,就開始排煙毒了。

當戒菸1年以後,身體就會慢慢恢復。所以在戒菸的時候要注意均衡飲食,在平時吃飯的時候,要合理飲食,多吃水果和蔬菜,特別是青菜、菠菜,從而促進新陳代謝,使得體內的毒素排出體外,促進人的身體健康。

要想加快戒菸後清肺排焦油,不僅要注意飲食,還可以通過一些中藥茶輔助清肺。

可以去藥店買一些中藥茶,從而促進有毒物質的排出。同時,還要在戒菸後,經常做些深呼吸運動,從而使肺部得到很好的鍛鍊,促進肺部中的有毒物質。還可以通過補充相關維生素,提高呼吸能力,從而促進焦油的排出。

最後,可以在戒菸的同時,多喝水,從而起到清肺的作用。

戒菸第幾天開始排煙毒 第4張

戒菸最難熬的時間

前五天是戒菸最難熬的時間。

對於每個人來說,戒菸都很難,尤其是戒菸的前五天,那種煎熬很少有人能受得了。所以,只要意志力堅強,挺過前五天,就可以增加戒菸成功的概率。

在戒菸的前五天,人經常會感覺到口渴、嗜睡,我們可以通過一些事情,緩解這些症狀,增加戒菸成功的概率。戒菸的時候,可以多喝些水,從而促進體內尼古丁的排出。要均衡飲食,好好休息,這樣有利於戒菸。想要抽菸的時候,可以洗淋浴,從而轉移注意力。飯後保持愉悅的心情,多跑步多散步,有利於戒菸。

過了這五天以後,可以扔掉吸菸用具,比如菸灰缸,打火機和香菸,扔掉這些東西,就可以對戒菸的人減少刺激。少去癮君子多的地方。

戒菸的注意事項

1、戒菸的時候,要堅定自己戒菸的信念。不能意志不堅定,否則很難戒菸,就算戒菸了,也會復吸。

2、要遠離抽菸的環境。如果一直處在抽菸的環境,就很難戒菸了,哪怕戒了煙,也會再次抽菸的。

3、每次成功克服抽菸的慾望時,就要用積極的態度獎勵自己,這樣才能促進人繼續戒菸。

4、想抽菸的時候,可以注意力轉移。實在想抽菸的時候,可以吃零食、喝水,從而抵消抽菸的衝動。

5、戒菸的時候,可以多喝些水,從而促進體內尼古丁的排出。要均衡飲食,好好休息,這樣有利於戒菸。想要抽菸的時候,可以洗淋浴,從而轉移注意力。

綜上所述,就是關於戒菸的要點。吸菸有害健康,這句話很多人都知道,但是真正做到不抽菸的人卻不多,爲了身體健康,一定要有自制力。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