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 > 師徒之間的關係

師徒之間的關係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師徒之間的關係,師徒關係是一種身份關係,即一種倫理關係,所謂一日爲師、終身爲父,投師,和學藝,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下面來看看師徒之間的關係。

師徒之間的關係1

有的人認爲師徒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尊卑分明,不苟言笑,嚴厲對待,這樣才能嚴師出高徒。但是如果這方面的尺寸把握不好,以至於一味的講究嚴格甚至是嚴厲。

缺失了應有的人情溫度,使得弟子的逆反心理不斷增長,結果欲速反而不達。特別是現在這個時代,早已不是封建時期的禮教思想。父子師徒關係,如果一味強調嚴格要求,以至於父子師生之間的代溝隔閡越來越深,反而不利於彼此關係健康的發展。

明末清初傑出的思想家唐甄曾說到:“學貴得師,亦貴得友。”在《論語·述而》中也說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幾個人一起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選擇他們的'優點跟從學習,看到別人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由此可見,良好的師徒關係,也不妨是亦師亦友的那種。特別是現在這個時代,亦師亦友的師徒關係更彌足珍貴。對我們學佛的人來說

師徒之間的關係
  

能夠結交一個亦師亦友的善知識。那是我們這一生修行路上,最爲難得的寶藏。今天舉一則佛門的例子,便是唐朝的王維和他道友裴迪之間的公案,以證實亦師亦友關係的難能可貴。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同時也是學佛的居士,有“詩佛”之稱。在《舊唐書》中記錄王維到:“維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葷血。晚年長齋,不衣文彩。得宋之問藍田別墅,在輞口。

輞水周於舍下,別漲竹洲花塢。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嘗聚其田園所爲詩,號《輞川集》。在京師,日飯十數名僧,以玄談爲樂。

齋中無所有,唯茶鐺、藥臼、經案、繩牀而已。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禪誦爲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絕塵累。乾元二年七月卒。臨終之際,以縉在鳳翔,忽索筆作別縉書。又與平生親故作別書數幅,多敦厲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筆而絕。”

在《新唐書》中也說到:“兄弟皆篤志奉佛,食不葷,衣不文彩。別墅在輞川,地奇勝,有華子岡、欹湖、竹裏館、柳浪、茱萸沜、辛夷塢。與裴迪遊其中,賦詩相酬爲樂。喪妻不娶,孤居三十年。母亡,表輞川第爲寺。終葬其西。”

師徒之間的關係2

中國傳統師徒關係

在過去,無論是武行,還是其他的行當裏,學藝先拜師,拜師之後就成立了師徒關係,因此古語云:“投師如投胎”、“一日爲師,終身爲父”。

中國傳統的師徒關係無限接近於父子關係,不然絕技也不能傳承。過去一入師門便由師傅管教,父母無權干預,甚至不能見面。

“師徒如父子”,父慈子孝,師能徒尊。此自然之理。爲父者欲得孝子以光門庭。爲師者欲得賢徒以廣宗祠。所謂“師訪徒三年,徒訪師三年”,即此

徒之賢者俠肝義膽,正大光明,尊師愛友,繼承師傳,保門護道,患難相扶“師徒,休慼與共。榮辱不分,貴賤不嫌,不忌不怨,終身相依。如是,師乃放心,傾囊相授,師誠徒義,水乳交融,共存共榮。

反之,則欺師叛道,必招天殃。

中國傳統師徒關係中 弟子的劃分

通常在古代,對於從學之人,都以弟子相稱呼。中國傳統的弟子劃分,有記名弟子、入門弟子、登堂弟子、入室弟子、關門弟子、衣鉢傳人等不同的的叫法和區別。

師徒之間的關係 第2張
  

雖然都叫弟子,但分別很大。

1.學道弟子

學道弟子,是沒有正式拜過師的學生,只要交一定的學費就可以跟師父學習當然也有一些因特殊機緣,師父不收費的情況。學道弟子對外不可說教導他的人是他的師父,只能說是老師。師父對學道弟子只有“教”的`義務,沒有其他義務和責任。

2. 記名弟子

可以看作是試用期的弟子。記名弟子爲學生之中有較好綜合素質者,爲老師所認可,加遞拜帖,記下名字,成爲後備,也有試用考察的性質,師父交給一些東西,來考察這個弟子的勤奮刻苦、專一不二、能力才氣、身體根骨、心性品德、悟性智慧……等等。

一旦通過考察,則進入列入門牆、登堂入室等逐步高級的學習階段,成爲老師可相傾授之人。

3. 入門弟子

入門弟子,從字面上解釋的話,過去的住宅有大院和內室,“入門弟子”就是進了大院之門,成爲了這個門派的成員(門徒),但不是可以隨便進入“內室”。

入門弟子需要正式拜師,需要遵守本門規矩。師父對於入門弟子有一定的要求,人品德行要好,要有一定天賦,有一定經濟基礎,態度、心態要好,還得有悟性,願爲本門做出貢獻等等。

入門弟子一般是從學道或記名弟子中產生,也有經由中間人引薦的,還有一種情況是師父自己看中並主動收徒的。

4. 入室弟子

入室弟子,是在衆多入門弟子當中,得到師父的青睞、認可而進入“內室”,獲得師父不傳其他弟子的絕招、祕訣,將來可成爲師父的嫡傳弟子,衣鉢傳人,即接班人。

師徒之間的關係3

什麼是師徒關係?

顧名思義,師徒關係就是師父和徒弟之間的關係,高於大中小學中的師生關係,遠高於各種培訓機構和培訓班的所謂師生關係。

尤其是後者,嚴格講更像是一種賣方和客戶之間的關係。你出錢,我給你對等的服務。

師徒關係在中國古代社會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師父”這個概念在一個人的人生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天、地、君、親、師和“三綱五常”並列,同爲中國古代社會的兩個重要組成結構,是華夏文明的寶貴財富。

中國社會中的師徒關係也是中國傳統倫常中最重要的“非血緣關係”之一,所以,師父和徒弟,是古人常掛在嘴邊的一種神聖又莊重的關係。

除演藝行業之外,中醫、烹飪等領域也盛行拜師

關於師父,韓愈有一個很精彩的論述。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爲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師徒之間的關係 第3張
  

用現代人的邏輯解讀,就是說從古至今,想學東西就必須要拜師,但是師父的職責不止是教你一門技術,還要給你講道理(矯正三觀),解釋你的人生困惑

並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案。沒有人是無所不能的,是個人就會有不擅長的東西。過日子不容易,很多人都有過這樣那樣的困惑。很多比我們年長的人比我們懂道理,我們當然可以拜他爲師。

但更多的是比我年齡小又懂很多道理的人,我們自然也能拜其爲師,這就是“學無先後,達者爲師”的意思。所以拜師問道這種事是沒有長幼、貴賤的分別的,也就是說,有“道”存在的地方,就可能是師父在的地方。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