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美文 > 端午節特色美食

端午節特色美食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糉子、鹹鴨蛋、鱔魚、五黃等食物

端午節特色美食1

1、糉子

端午節吃糉子是我國南北方都很普遍的傳統習俗。在北方主要是吃三角甜糉子,以蜜棗、大棗、豆沙爲餡料,製作而成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北京的蜜糉。南方主要是吃鹹糉,餡料主要是放醃製的五花肉,南方主要是吃四角糉、尖三角形糉、方形糉。

2、鹹鴨蛋

又叫青皮、青蛋、醃鴨蛋,古稱鹹杬子,是中國特色菜餚。鹹鴨蛋在中國歷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愛,在市場上也備受喜歡。

3、鱔魚

黃鱔又名鱔魚、長魚,形似長蛇,是一種生活在江河湖泊、池塘和稻田中的魚類。黃鱔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每百克鱔肉中含蛋白質18.8克,脂肪0.9克,還含有磷、鈣、鐵、維生素、核黃素和尼克酸等多種營養成分,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優良食品,更是病後體虛、身體羸弱、營養不良者的上好滋補品。

端午節特色美食
  

4、五黃

在江南一帶有五黃月這個說法。在江浙一帶,端午節這一天要吃“五黃”。五黃,是指黃酒、黃魚、黃瓜、黃鱔、鴨蛋黃。但是“五黃”也不是特定的這幾種,在有的地方不吃鹹鴨蛋,而是吃黃豆。

5、茄子

茄子含有龍葵鹼,能抑制消化系統腫瘤的增殖,對於防治胃癌有一定效果。此外,茄子還有清退癌熱的`作用,因此尤其適合夏季食用。茄子含有維生素e,有防止出血和抗衰老功能,常吃茄子,可使血液中膽固醇水平不致增高,對延緩人體衰老具有積極的意義。

6、吃油糕

端午節當天除了吃糉子,還要吃油糕。油糕要用和好的燙油麪,包上白糖、黃桂、玫瑰、核桃仁、豬油做成的餡,下油鍋炸。表皮鬆泡,餡心甜美,外形美觀。

7、吃綠豆糕

在我國的很多地方,端午節當天唱主角的除了糉子便是綠豆糕。它具有形狀規範整齊,色澤淺黃,組織細潤緊密,口味清香綿軟不粘牙的特色。製作綠豆糕的原料有綠豆粉、豌豆粉、黃砂糖、桂花等,是很好的清熱解毒,保肝益腎的消夏小吃。

8、艾饃饃

端午食艾可以殺菌驅蟲,對多種細菌和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不少地方還用米粉或麪粉發酵後與艾蒿一起蒸饃饃吃,口感清甜、柔糯。

端午節特色美食2

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午、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爲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

據說,端午節吃糉子和賽龍舟的習俗,是爲了紀念我國曆史上偉大的詩人屈原,也正是因爲如此新中國成立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爲“詩人節”。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端午節特色美食 第2張
  

在我國曆史上,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的說法已經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相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

當人們得知是爲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

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糉子的習俗。

端午節特色美食3

端午的多個名稱由來:

端陽節

古人紀年、紀月、紀日、紀時通用天干地支,根據干支歷,按十二地支順序推算,第五個月即“午月”,而午日又爲“陽辰”,所以端午也稱爲“端陽”。

天中節

仲夏端午蒼龍七宿處在正南中天,位置最”正“、最”中“。另,因端午節對於在北迴歸線及以南地區,太陽在天空位置是一年裏最當中。

重午節

上古干支紀元法,以天干地支來作爲載體,紀元通用天干地支。端午原爲干支歷的午月午日,正月建寅,第五個月即爲午月,午月午日謂之重午,午月午日“中正”也。到了漢代時,由於南北統一,曆法變動,朝廷爲了方便過節,規定每年的端午節改爲陰曆五月初五。

龍舟節

龍舟競渡最早是江浙地區吳越部族祭龍祖的一種祭祀活動形式,古代的百越民族是以龍爲圖騰的,爲表示他們是“龍子”的身分,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糉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

糉子投入江河水裏祭祀龍神,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他們不僅有“斷髮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而且每年在端午這天,舉行一次盛大的圖騰祭;其中有一項活動便是在急鼓聲中刻畫成龍形的.獨木舟,在水面上作競渡的遊戲,繪圖騰神。這便是龍舟競渡習俗的由來。划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故又稱龍舟節。

端午節特色美食 第3張
  

草藥節

端午日是草木藥性在一年裏最強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藥,這天採的草藥治皮膚病、去邪氣最爲靈驗、有效,故名。

龍節

龍是吳越部族的原始信仰,源自天象崇拜。上古百越先民在端午進行祭龍,端午節在當時其實是“龍的節日”。仲夏端午“飛龍在天”,蒼龍的主星“大火”(心宿二)高懸正南中天,龍氣(陽氣)旺盛。由於易經的陰陽轉化之道,盛極必衰,“上九”(乾卦第六爻)則爲“亢龍有悔”;

從卦辭而言,“上九”爲最陽之爻,再無上升的餘地,必然要走向衰落。而仲夏端午的“九五”是爲“飛龍在天”,龍星處於全年最“中正”之位,喻事物處於鼎盛時期,大吉大利。《易經·乾卦》爻辭中所言的“龍”,實質是對蒼龍七宿一年四時運行的闡發。

浴蘭節

民間有在端午採草藥煲水沐浴的習俗,故亦有浴蘭節之稱,如漢代《大戴禮》雲:“午日以蘭湯沐浴”。

上日

端午,有的地方稱爲“上日”,意思是“神的日子”。亦有佳日、佳節的意思。

菖蒲節、艾節

古人認爲菖蒲、艾草有辟邪作用,端午陽氣旺,且艾、菖長勢茂盛,每年端午人們有在門上掛菖蒲或艾草闢陰邪的習俗,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艾節”。

當五汛

在上海部分農村,靠杭州灣北岸一帶區域,如奉賢、南匯等地區,習慣上稱“端五節”爲“當五汛”。亦有個別地區稱爲“五月當午”。

躲午節

古時南北風俗各異,“五月”古時北方中原稱之爲“惡月”,所以有的地方在端午節這天,父母便把未滿週歲的兒童,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避惡,故有“躲午節”之稱。

地臘節

道教把全年分爲五臘,正月一日天臘,五月五日地臘。據《天皇至道太清玉冊》與《雲笈七箋》中說,五月初五名地臘,五帝攢會之日,此日五帝會於南方三炁丹天,查生人祖考及見世子孫所行善惡,以定罪福,校定生人官爵。道教認爲一年中的幾個臘日是良辰吉日,適合祭祀祖先和諸神以獲得福佑。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