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教育 > 兒童的問題行爲如何牽着父母的鼻子走的?

兒童的問題行爲如何牽着父母的鼻子走的?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多數父母都會意識到孩子發展過程中“可怕的二重奏”階段,自我意識發展的兩個飛躍期(幼兒時期和青少年時期),在這兩個時期,孩子會經歷在認知,行爲,社交和情感上里程碑式的變化。這個時期的孩子會努力變得更加獨立,這可能會導致諸如大發脾氣等行爲問題。

兒童的問題行爲如何牽着父母的鼻子走的?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一些2歲的孩子已經開始表現出越來越多破壞性,反抗性或攻擊性等的外在行爲。這些問題可能是短期的,也可能會隨着孩子的成長而繼續存在。

最近,發表在《家庭心理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數據探討了幼兒的破壞性行爲是如何導致父母侵入性或過度控制的行爲。研究人員認爲,“當孩子對父母進行挑釁,表現出攻擊性和破壞性時,父母可能會採取一系列侵入性的養育方式來管理:限制孩子的自主願望,提供過多的指導或破壞孩子的練習機會,規範其外在行爲的有效技能。”

大多數父母能夠以鎮定、堅定的方式處理破壞性行爲。但是,根據孩子的氣質或性格,這可能會變得更加困難。

研究報告表明:當孩子持續表現出不遵從,對同伴的攻擊行爲,情緒失控或厭惡行爲時,父母就會在認知和情感上受到挑戰,可能會變得更加沮喪和生氣。

由於越來越多的負面情緒的累積,父母可能無法展示足夠的認知資源來產生更有效的社交活動,例如使用推理和支持行爲。這可能會導致較不理想的育兒技巧,比如對孩子大喊大叫或懲罰。

兒童行爲和養育技巧經常會相互影響,當父母對攻擊性或破壞性行爲做出反應時,家長們就會表現出更多的自主性支持,減少破壞性和控制性行爲,從長遠來看,兒童的外在行爲可能會減少。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孩子是如何挑戰父母的?喋喋不休。孩子試圖通過反覆嘮叨或要求某些東西來使你屈服。通過不斷的可憐求情“求求你,求求你,求求你啦~”這樣的的策略,以及在公共場合舉止不當,或者孩子大聲嚷嚷。

發脾氣。較小的孩子經常使用發脾氣和恐嚇來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或避免做父母要求的事情。因爲當孩子有聽衆時,或當父母繼續與孩子交談、爭論或懇求他們停止發脾氣時,這時候孩子發脾氣就更難以管理。威脅的使用。有些孩子在沮喪時會通過威脅的方式,比如“我要逃跑”,“我再也不會跟你說話”或“我要離開這個家。”等等,儘管大多數父母不會屈服於威脅,但它們可能會導致兒童行爲的升級與惡化。

“烈士”戰術。孩子在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可能表明他們的生活不公平或者沒有人愛我。孩子們經常使用這種技術使父母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或限制自己的行爲而感到內疚。毋庸置疑,父母自然希望讓孩子感受到被愛。因此,父母的這種心理對孩子而言是一種能夠有效改變父母行爲的好方法。行動戰術。那些語言掌握有限的兒童更傾向於通過肢體或行動的技術表現出發狂的狀態,例如扔東西、或者弄壞玩具。孩子的這些行爲可能是對家長破壞性行爲(例如超時)的後果而形成的報復。

那麼,該如何“治療”孩子的這些行爲呢?首先,家長要與孩子建立“共情”,溝通的時候充分表達自己是理解孩子的,自己是被父母接納的。比如,父母已經約定孩子去遊樂場玩,但是由於各種原因,這次遊玩之旅要被取消。這個時候,父母就可以這麼說:媽媽知道你現在覺得很生氣、很難過,是因爲媽媽單位臨時需要加班,這次不能帶寶寶去遊樂場,要是媽媽工作完成的早就帶你去,或者咱們換到周天去就好了。如果父母這麼表述,孩子內心會好受些。但是,在使用這種方法的時候需要家長認真傾聽孩子的訴求,表現的越真誠效果越好。

然後,如果孩子已經作出不當行爲時,父母的溝通方式需要轉換成另一種模式“明確表達自己不同意的立場+表達自己的期望+告訴孩子如何彌補+給孩子提供選擇+採取行動+解決問題”。例如,當孩子將自己的玩具扔得到處都是,這個時候父母應該這麼說:你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剛收拾好的都亂了,我很生氣,我希望你不要用摔東西的方式向媽媽表達不滿,現在需要把玩具都收拾好放進箱子裏,要麼你現在來收拾玩具,要麼以後媽媽都不會給你收拾玩具了,你自己選擇。一般情況下,這個時候孩子都會按照父母的意願做出令父母最滿意的行爲,當然也有一些孩子裝作沒聽見,或者不配合。那麼,這個時候家長就讓孩子先冷靜下來,然後在與孩子進一步講道理。

最後,如果家長實在束手無策,那麼就通過專業人士的幫助,這樣可以有效解決兒童的行爲問題。利用心理健康治療師或兒童心理學家與兒童及其父母建立關係,共同努力,瞭解孩子行爲的來源並確定行爲後果,來改善兒童的行爲和親子關係。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