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健康養生 > 鉛中毒症狀及怎麼辦

鉛中毒症狀及怎麼辦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鉛中毒症狀及怎麼辦,鉛中毒會引發出來各種各樣的症狀,面對這些症狀,很多人都會束手無策,鉛中毒讓人們感到恐懼,下面小編爲大家整理了鉛中毒症狀及怎麼辦的相關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鉛中毒症狀及怎麼辦

鉛中毒症狀及怎麼辦1

鉛對人體的危害非常巨大,鉛及其化合物都具有一定的毒性,進入機體後對神經、造血、消化、腎臟、心血管和內分泌等多個系統產生危害。目前常見的鉛中毒大多屬於輕度慢性鉛中毒,主要病變是鉛對體內金屬離子和酶系統產生影響,引起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貧血、免疫力低下等。鉛中毒會對人體很多臟器產生影響,其表現包括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腹脹、便祕、便血、腹絞痛、眩暈、煩躁不安、失眠、嗜睡、易激動、面色蒼白、心悸、氣短、腰痛、水腫、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嚴重者還可出現腎衰竭。若孕婦在懷孕期間不慎鉛中毒,還會造成流產、死胎或畸形兒的後果。

但是,日常生活中一些人羣因爲工作或者無意識中攝入了過量的鉛,此類人羣可通過飲食來減少鉛對身體的危害,因爲食物中含有一些無機陰離子或酸根如碘離子、磷酸根離子、鉬酸根離子等都能與鉛結合,促使其從大便中排出。可促進排鉛的食物種類有以下幾種:

1、維生素C類

維生素C可在腸道與鉛形成溶解度較低的抗壞血酸鉛鹽,然後隨糞便排出體外,以減少鉛在腸道的吸收。所以,多吃含維生素C豐富的蔬菜、水果有助於排出體內的鉛。

2、優質蛋白質類

牛奶中的蛋白質能與體內的鉛結合成一種不溶性化合物,從而大大減少人體對鉛的吸收量。我國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兒童的血鉛水平爲全國最低,可能和他們喝奶較多有關。蛋類可與鉛結合成硫化物,有分解和減輕鉛毒的作用。此外,魚、蝦、豆製品、瘦肉、貝殼類食品也有利於降低體內鉛的濃度。

3、其他類

茶葉中的鞣酸可與鉛形成可溶性複合物隨尿排出。海帶中的碘質和海藻酸能促進鉛的排出。大蒜和洋蔥頭中的硫化物能化解鉛的毒性作用

說到鉛,大家普遍認爲鉛筆中含有鉛,吃鉛筆會引起鉛中毒,這種說法看似是對的,實則是風馬牛不相及,因爲“鉛筆”中根本不含鉛,其主要成分爲石墨(碳的一種形式)和粘土。此時是不是感覺自己幼小的心靈受到了欺騙。那麼鉛中毒是怎麼引起的,以及鉛中毒的'臨牀表現及預防措施都有哪些呢?今天我們就和中公遼寧衛生人才網的老師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鉛中毒症狀及怎麼辦2

1、接觸機會

常引起鉛中毒的工作有:

(1)鉛化合物應用:蓄電池製造、玻璃、搪瓷、鉛丹等。

(2)熔鉛作業:焊接用的焊錫,製造電纜,舊印刷業的鑄版、鑄字。

(3)鉛礦開採及冶煉。

2、毒理

(1)吸收、分佈:鉛主要以粉塵、煙或蒸汽的形式通過消化道或呼吸道進入機體血液中,主要與紅細胞結合,隨血液循環分佈於全身各器官系統中,數週後轉移到骨,並以難溶的磷酸鉛形式沉積下來。儲存在骨中的鉛與血液和軟組織中的鉛保持着動態平衡。

(2)代謝:凡能影響鈣在體內貯存和排出的因素均可影響鉛的代謝,缺鐵、缺鈣及高脂飲食可增加胃腸道對鉛的吸收;骨質疏鬆、骨折等骨疾病可導致體內儲存的磷酸鉛轉化爲溶解度大100倍的磷酸氫鉛而進入血液,引起鉛中毒症狀發作。

(3)排泄:主要經腎臟隨尿排出。

3、臨牀表現

(1)急性中毒:(主要是經口攝入,工業生產中已罕見)多表現爲胃腸道症狀:噁心、嘔吐、腹絞痛;少數出現中毒性腦病。

(2)慢性中毒:(早期表現乏力、關節肌肉痠痛、胃腸道症狀等)

①神經系統:類神經徵(頭痛、頭暈、乏力、失眠、記憶力減退),外周神經炎(肢端麻木、襪套樣感覺障礙,握力減退、甚至腕下垂、足下垂,),嚴重者可出現中毒性腦病(噁心、嘔吐、頭痛、高熱、抽搐、昏迷等);

②消化系統:食慾不振、噁心、隱性腹痛、腹脹、便祕,嚴重時腹絞痛(臍周,止痛藥不易緩解,可持續數分鐘以上,腹部檢查常平坦柔軟);

③血液及造血系統:輕度貧血(低色素正常細胞型),點彩紅細胞、網織紅細胞、鹼粒紅細胞增多。

④其它:鉛線,腎臟損害,月經失調、流產等。

4、處理原則

鉛吸收:可繼續原工作,3~6個月複查一次。

(1)輕度中毒:驅鉛治療後可恢復工作,一般不必調離鉛作業。

(2)中度中毒:驅鉛治療後原則上應調離鉛作業。

(3)重度中毒:調離,治療和休息。

驅鉛治療:首選依地酸二鈉鈣(CaNa2-EDTA)。

對症療法:鎮靜劑,腹絞痛(葡萄糖酸鈣或阿托品)。

5、預防措施

(1)降低鉛濃度:

①加強工藝改革

②加強通風

③控制熔鉛溫度,減少鉛蒸氣逸出

④以無毒或低毒物代替鉛

(2)加強個人防護和衛生操作制度:工作服,防煙口罩,洗手,淋浴,體檢,妊娠及哺乳期暫時調離鉛作業。

(3)職業禁忌證:貧血、神經系統器質性疾患、肝腎疾患、心血管器質性疾患。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