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人際交往禮儀的注意事項

人際交往禮儀的注意事項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人際交往禮儀的注意事項,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很多問題需要我們格外注意,其中尤其是人際交往禮儀需要我們格外當心,因爲一個不小心很可能對我們的前程造成很大的影響,那麼下面就一起來看看人際交往禮儀的注意事項吧!

人際交往禮儀的注意事項1

人際交往禮儀的注意事項

空間禮儀產生於人類對領域的佔有慾和安全感。在非語言符號系統中,交往空間是一種特殊的無聲語言。它是指一個人與另外一個人交往時,會無形中感到彼此間應該有-種距離才能心定神安。讓我們先來回憶一下現實生活中經常遇見的幾個現象。某大廳裏的一個長沙發上正有一個人坐着,當另一個人也去坐的時候,人們會發現他通常是坐在離這個人儘可能遠的一端,儘管這個沙發能容得下三四個人。在某個寬敞而又空閒的閱覽室裏,一個人正獨自坐在一張大桌子前,此時有另外一個人坐於他的身旁,而且越靠越近,會立即引起這個人的“覺醒”或“心神不定”,或顯得反感,向另一旁挪動。這是爲什麼呢?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索默的研究結論便是很好的答案:人都具有一個把自己圈住的心理上的個體空間,它就像一個無形的“氣泡”一樣爲自己“割據”了一定的“領土”,一旦這個“氣泡”被人侵犯,就會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惱怒起來。這個答案可以使我們明白,人體周圍都有一個屬於他個人的空間,猶如他個人身體的延伸,人際的交往只有在這個空間允許的限度內纔會顯得自然。否則一旦衝破這個界限,就會使交往雙方或某一方做出本能的反映,或手腳不自然的動作增多,眨眼的次數增加;或挺直身體,展開雙肘呈保護姿勢;或乾脆退而避之,給進一步的交往帶來困難。

美國人愛德華·霍爾博士劃分了四種區域或稱距離,每種距離分別與雙方的關係相稱。

第一,親密距離。這是人際交往中的最小間隔或幾無間隔,即通常所說的“親密無間”。其近段在15cm以內,彼此可能肌膚相觸,耳鬢廝磨,以至相互能感受到對方的體溫、氣味和氣息,如擁抱、接吻等。其遠段在15cm~44cm之間,表現爲挽臂執手,促膝談心等。這一距離有非常特定的場境和對象,一般屬於私下情境,說悄悄話,或在貼心朋友、夫妻和情人之間。在社交場合,大庭廣衆面前或一般的異性之間是絕對禁止的,否則不僅不雅觀,還會因爲不行“禮”而引起另一方的反感甚至衝突。

第二,個人距離。這在人際間隔上稍有分寸感,表現爲較少的直接身體接觸。一般近段在46cm~76cm之間,正好能相互親切握手,友好交談。遠段在76cm~122cm之間,已有一臂之隔,恰恰可能的.身體接觸之外。這一距離通常爲人們在交往場合所接受,它有較大的開放性,任何朋友和熟人都可以自由地進入這個空間。

第三,社交距離。這已超出了親密或熟悉的人際關係,而是體現出一種社交性的或禮節性的較正式關係。近段在1暢2m~2暢1m之間,一般出現在工作環境和社交聚會上的交往。遠段在2暢1m~3暢7m之間,往往表現爲更加正式交往的關係。一些有較高身份和地位的人往往通過一個特大辦公桌的相隔與下屬交談。這一距離大都是考慮到交往的正式性和莊重性。如企業或國家領導人之間的談判,教授與學生間的論文答辯等,以增加一種莊重的氣氛。

第四,公衆距離。在這個空間中,人際間的直接溝通大大減少了。其近段在3暢7m~7暢6m間,遠段則在7暢6m以外。這是一個幾乎能容納一切人的“門戶開放”的空間。人們完全可以對處於這個空間內的其他人“視而不見”,不予交往,因爲相互間未必發生一定聯繫。在這個空間的交往,大多是當衆演講之類的。

這四種交往距離、範圍的劃定,爲公關人員尋求最爲適合特定場景和對象的交往空間提供了大模式,但這一距離範圍並不是“鐵板”一塊,不同的人所需的個體空間的範圍有所不同,同一個人在不同心理狀態下所需的個體空間也會有所變化。因此,交往空間仍有較大的伸縮性和可交往性。

影響它的主要因素有:

第一,不同文化背景或民族差異的影響。實踐研究表明,地中海國家的人交往時允許有較多的身體接觸,相互靠得較近;而北歐國家的人則相互離得較遠,很少有肌膚相觸。同是歐洲國家,法國人與英國人交談時,法國人總是保持較接近的距離,乃至呼吸也會噴到對方臉上,而英國人會感到很不習慣,步步退讓,維持適合於自己的空間範圍。同是美洲國家,對北美人來說,最適宜的交談距離是距一臂至4英尺,而南美人交談則喜歡近一些。北美人爲了避免文化差異造成的個體空間不協調,常常就以桌椅作爲隔開的屏障,而南美人甚至會不由自主地跨過這些屏障,以便達到他感到舒服的交談距離。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對交往距離的影響就更大一些,如一個美國人和一個日本人站在一個大廳裏談話,由於兩個人

有不同的交際距離概念又沒能相互瞭解對方,便鬧出一場笑話:美國人喜歡站在三四步遠的地方談話,而日本人總想站近一點,致使雙方都爲能保持讓各自感到舒適的距離,日本人不斷向前以調整他的空間需要,而美國人則步步後退以滿足自己的空間不受“侵犯”。一進一退,繞了大廳走了一圈。把這段情形錄像下來並以快速放映時,會感到這位日本人在帶這位美國人繞着大廳跳舞。結果,日本人覺得美國人太冷淡、太彆扭、太靦腆;而美國人則覺得日本人親暱過度,太危險。

第二,社會地位和年齡差異的影響。地位尊貴的人物,較之地位低俗的人需要更大的個體空間,一般是有意識地與下屬和人羣保持相當距離,更不能容忍這些人緊靠着他說話,乃至撫肩拍背或氣息噴到臉上。同樣,年齡差異較大的人之間交往距離的人爲縮小產生的感覺,較之同齡人之間會淡化一些,比如撫摸兒童的頭和臉,而在成年的同齡人之間就是一種不敬的表示,會顯得粗俗無禮。

第三,性格差異的影響。性格開朗,喜歡交往的人更樂意接近別人和別人的靠近,個體空間相對較小。而性格內向,孤僻自守的人不願主動接近別人,寧願把自己孤立地封閉起來,當然對靠近他的人也就十分敏感,他們的個體空間一旦受到侵佔,最容易產生不舒服感和焦慮感。具有主動性格的人,容易無意識地單方侵入對方的個體空間,而客觀上給對方造成威迫的壓力或巴結的情勢。

在正式的社交場合,易爲對方看不起。日本的公關人員往往就是通過就座的空間位置來判斷公衆的性格和心理。

第四,性別差異的影響。一般來說,女性相聚比男性相會站得近。女性同男性對空間位置的安排也不同:女性往往靠在她喜歡的人旁邊,而男性則選擇在他喜歡的人對面坐着。女性最反感陌生人坐在自己旁邊,男性最不喜歡陌生人佔據自己對面的位置。而且,男性會把坐在對面的“闖入者”視爲競爭的威脅,女性則把坐在身旁的“闖入者”視爲有意識的侵犯。

第五,情緒狀態和交往場景差異的影響。人在心情愉快舒暢時,個體空間就會縮小,允許別人靠得很近;而若生氣悶悶不樂時,個體空間便會非理性地擴張,甚至連親密朋友也可能被拒之於外。在擁擠的社交場合,如舞會、聚會等,人們無法考慮滿足自己的個體空間的需要,而較易容忍別人靠得很近,但會設法避免視線或呼吸的接觸。當面對面時,眼睛會很自然地注意對方的頭頂或空間的某個位置。然而,若在較爲空曠的社交場合,人的個體空間就會自然擴大,當別人毫無理由地侵入時,便會引起懷疑和不自然感覺。

人際交往禮儀的注意事項2

1、別人說話的時候不要插嘴。

2、知人不評人,知事不聲張。

3、能自己動手就不要麻煩別人。

4、有時候,說以後有機會什麼的,真的只是客氣一下而已,別當真。

5、轉移話題就說不想回復你之前的話題。

6、對方戴耳機了就別和TA說話了。

7、有空一定去=躺在家裏都不會去。

8、不管是朋友還是喜歡的人,經常不回覆你發的消息,真就別想着能玩多好了,他們根本不care你。

9、說話禮貌點,別人不槓你不代表真的能忍你。

10、給你看照片的時候不要左右劃。

11、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12、說“下次”不dao是真的有下zhi一次

13、我可以心甘情願,可你不能理所當然。

14、不找你就是沒感覺,不回覆就是不喜歡。

15、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向別人借錢,也不要把錢借給別人,如果借,就要做好對方不還錢的準備。

16、別人約出去玩的時候,如果說看看有沒有時間…就是不想去。

17、不要隨意貶低別人很愛的東西

18、求人辦事要有個態度,別人不欠你什麼

19、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20、不跟不靠譜的人說靠譜的事。

21、外界的聲音都是參考 你不開心就不要參考。

22、萬事法則:關我屁事 關你屁事

23、知世故而不世故,善自嘲而不嘲人。

24、心裏有海嘯也要保持沉默。

25、在成年人的社交禮儀裏,沒有語氣堅定地提出,就是客套的意思。 沒有爽快地答應,就是拒絕的意思。

26、他既然捨得離開你,自然不會心疼你 。

27、我不想麻煩別人,意思就是我不想被別人麻煩。

28、別人替你買東西什麼的要立刻把錢轉給人家。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爆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