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春桃散文

春桃散文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門外挨着有兩株樹,一株臘梅,一株桃樹。臘梅花已在春風中老去,桃花正如朝日噴薄而出。

春桃散文

當臘梅花開放的時候,風中雪中,黃昏月下,或近或遠,或聞或觀,甚至還有幾句吟詠。但那頂多就是個附庸風雅,我情重如山的,還是那株桃樹。

當臘梅花嬌豔的時候,我看桃樹,它的花苞還只是一點點。當臘梅花枯萎的時候,我看桃樹,它的花苞大了一點,還有了點紅潤。當臘梅花凋零的時候,我看桃樹,它的花苞更大更紅,有的頂部已裂開了小口,露出最誘人的深紅。而今,在這仲春時節,“可愛深紅愛淺紅”,有的盛開,有的半開,有的還只是張開個小口。

我喜愛桃樹。每每見到桃樹,無論何時何地,都會有他鄉遇故舊的感覺。這大概是因爲桃樹連着我的成長吧。

我的故鄉有不少桃樹。那時,有集體的桃園,也有個人的三棵五棵。集體的桃園都在村子外,個人的桃樹就在自家的房前屋後。吃桃的情景依稀還有一些,對桃花卻沒有了一點印象。記憶最深的,是每年春天到桃園挖小桃樹。頭年掉進土裏的桃核,次年春天長出小苗,被小孩子寶貝似地挖回家栽上。那苗是不會長成桃樹的,甚至都不能活過春天。但孩子們依然年年去挖去栽,像是一件盛事,或一個儀式。每當尋找到一棵小桃樹,看到它嫩綠的一剎那,那心情,比青春年少時見到漂亮女孩還激動。現在想來,那尋找栽下的,不是桃樹,而是小孩子是對生命的一種好奇與熱愛,是對未來的一種希望。

或許桃樹是中國人最早食用和栽培的果樹,因而桃樹與遠古中國人的生活最爲緊密。這大概就是中國桃文化很久遠很繁榮的原因吧。夸父逐日道渴而死,他丟下的手杖變成了一片桃林。蟠桃在天庭裏,好像也是最好的果子。南極仙翁手託大桃子,祝福中國人幾千年了。桃木的辟邪,至今還爲中國人所尊崇,而有衆多的桃木工藝品。從桃符演化而來的春聯,更是我們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詩經》中有衆多花木描寫,《桃夭》是描寫最好的,最有生活情味。“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借桃樹及其花果、葉子對出嫁的姑娘作這樣美好的祝願,在《詩經》中,甚至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找不到第二篇。

大概是桃樹與人的生活,特別是與普通人的生活太密切了,它勾不起高貴、華貴、高雅、脫俗等等的感覺。在農村,不少是長在土牆邊糞坑旁,豬拱羊啃,雞飛狗爬的,顯然和文人雅士脫離了民衆的“文化”不合,所以他們就不再歌唱桃樹、吟誦桃花,《桃夭》那樣的詩歌沒有了。春天裏他們寫到桃花,也只是景色,或是嘆息,甚至還有些調侃、嘲諷,而不是像梅花那樣有所謂的精神寄託,或品格的象徵。對桃花深愛的.,倒是一位農民起義軍的領袖:“颯颯西風滿院載,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爲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黃巢借詠菊花,寄託了他的理想。在黃巢那裏,桃花依然是美好生活的象徵。

桃花可賞,也可入藥;葉子與根,都能入藥。桃子可充飢,也可養生。桃木雖不是棟樑之才,卻是雕刻的好材料,還有着辟邪的使命。沒有哪一種樹木對中國人如此有益。詩人遠離了桃花,桃花卻沒有遠離民衆。桃花依然盛開在房前屋後,依然是民衆美好生活的象徵。不然,陶淵明的人間天堂,何以在鮮花盛開的桃林?

桃樹對土地沒有特別的要求,溝溝坎坎都有它的身影。春來紅花芬芳而熱烈,爽朗地笑着;春去碩果累累而甘甜,歡快地幹着。如果說品格,桃樹剛健,質樸,有擔當,不氣餒,不矯情;桃花美麗,大方,健壯,豪氣,充滿激情。比喻爲人,這不就是中國最廣大婦女的形象?那個木蘭姑娘,就是她們的傑出代表。有時我想,木蘭爲什麼不叫桃花呢?

故鄉的桃花開在記憶裏,門外的桃花開在春風裏。一羣小女孩來到桃樹下,說着笑着。又來了幾個年輕的女人,在桃樹下說着笑着,拍照着。桃花映襯着桃花,春光呼喚着春光。這景象,纔是天地本色,人間正道。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爆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