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故事屋的故事

故事屋的故事

來源:星女圈    閱讀: 9.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故事屋的故事1

從前有一個莊裏住着孃兒兩個,靠種租地過日子,拿去租子就剩不下幾顆糧食了。

故事屋的故事

揭不開鍋那是常事啦。有一天吃早飯,孃兒兩個只守着一個糠窩窩頭,娘說:“大栓呀!你吃了好上坡去做活!”大拴說:“娘!你這麼大的年紀啦,你吃了吧!”你推我讓的誰也不捨得吃。正在這時,有一個討飯的老媽媽到了門上,瘦的皮包着骨頭,好幾天沒有吃飯了。孃兒兩個把那個糠窩窩給她吃了。老媽媽又說她離這裏還有七十多里路,自己怎麼的也走不到家啦。

孃兒兩個聽了她的話,都替她着急,大栓很樂意把老媽媽親自送回家去。

上了路,老媽媽就走不動了,大栓揹着她,走一里又一里,從早晨走到天晌,從天晌走到日頭偏西,真是一飢難忍,大栓肚子裏沒有飯,累的筋疲力盡,他還是一句怨言沒有,揹着老媽媽往前走。又走了一陣,看看日頭快要落山,也走了有七十來里路了,前面還是望不見村莊,擋着路的卻是一片明光光的大灣①老媽媽叫大栓放下她說:“好心的小夥子,你把我送到家啦,待會從灣裏出來個什麼,你就拿着,那是我送給你的。”話剛說完,老媽媽向灣裏一跳,沒到水裏去了。

大栓一驚,這不是淹死了嗎,不去救她還等什麼。他什麼也不顧正想往下跳,只見老媽媽從水裏露出了半截身子,雙手捧着一隻花母雞說:“好心的小夥子,你不用爲我擔心了,我送你這隻花母雞,它願意和你一塊過日子!”

說完,老媽媽把花母雞放到岸上,又沒到水裏去不見了。

花母雞溜溜地跑到了大栓身邊,他抱起它來回了家。

孃兒兩個商議了一下,打掃淨了窗外面的雞窩,把花母雞放了進去,睡下的時候,半夜多了。

傍天明的時候,花母雞在雞窩裏咕咕地叫了兩聲。大栓的娘醒了過來,聽了聽兒子還打鼾聲,她嘆了一口氣,自言自語的說:“大栓這孩子上坡去做活,能有個米麪餅子吃多好!今天早晨連糠窩窩也沒有!”

明瞭天,大栓上坡去了,娘也起來,沒有別的下鍋,還有一笸籮地瓜葉,打算煮煮,孃兒兩個好吃。

掀開鍋蓋,簡直歡喜愣了,鍋裏黃黃的米麪餅子,還蒸的有鹹菜,都大冒熱氣的。

她沒聽見進來個人,更尋思不出這是雞給弄的飯。

左思右想,也尋思不開,她把飯拾掇到籃子裏,罐子裏舀上開水,挑着去送給兒子吃。

到了坡裏,便把這回事對大栓說了,大栓聽了也覺得奇怪。

做晌飯的時候,大栓娘又坐到炕上,偷偷地聽着,別的什麼動靜也沒有,只聽得地下“咕!咕!”地兩聲,接着冒了一陣煙,大栓娘連忙下地去,只見花母雞慌忙忙地向院子裏跑去,掀開鍋一看,又是米麪餅子,油蒸的鹹菜。

晚飯還是這樣,孃兒兩個從此有了飯吃,不再受餓。

過了些日子,大栓和人家換工,從圈裏往外擡糞。

①大灣:積水的窪地,膠東一帶都叫它“灣”。大的叫大灣,小的叫小灣。

做晌飯的時候,大栓娘坐在炕上自言自語的說:“擡糞這個營生可累!

光大栓好說,還有外人,要好有個白麪餅吃吃嗎!”話剛說完,就聽到花母雞“咕咕”了兩聲,大栓娘忙從燈窩①裏偷愉地往外看,只見花母雞跳進門口裏,翅子一撲拉,變成一個很俊的媳婦,竈門口冒了一陣煙,媳婦又成了花母雞跑出去了。

晌飯,大栓他們吃的白麪餅,好菜。

大栓娘把見到的都對兒子說了。

第二天早晨,大栓和一些小夥子掰合②一塊鋤地,大栓說要留在家裏挑飯,他偷偷地避在屋門後面。

娘在炕上自言自語的說:“今早上鋤地,要好有個餑餑吃嗎!”話剛說完,花母雞咕咕了兩聲,跳進屋門口裏,翅子一撲拉,變成了一個很俊的媳婦。大栓猛的從門後跑了出來抱住了她。

媳婦羞的紅了臉,低着頭說:“咱兩個可得說定了,碰到什麼事也不能有三心二意。”

做好了飯,大栓對媳婦說:“你跟我到坡裏去吧,等俺吃完飯,你把傢什挑回來,我就不用回來送了。”

媳婦答應了。大栓走在前面,媳婦跟在後面,滿坡裏鋤地的人,忘了做活啦,都瞪着眼看。

飯送到地裏,小夥子們哪裏還顧的吃飯,都光去看了,因爲誰也沒看到過這麼俊的媳婦。

大栓有了個好媳婦,一傳十,十傳百,傳到這莊裏老尊長的耳朵裏了。

老尊長把大栓娘叫了去,罵了一頓,說她家傷風敗俗,媳婦不是明媒正娶的,不能留在這一姓裏。逼着大栓娘回去把媳婦攆走。要是不攆走,過兩天就要把她兒子和媳婦活埋了。

大栓娘回到了家,看看兒子那麼歡喜,看看媳婦那麼好,怎麼也不願意說出那樣的話來,心裏難受焦急,得了急病,半天的工夫就不行了。臨死的時候,囑咐兒子媳婦說:“這裏不能呆了,你們兩個趕快地去逃難吧!”

大栓和媳婦埋了娘,近處不敢落腳,商議了商議,便向遠遠的大山裏奔去了。

路上吃盡了千辛萬苦,這天來到了大山的半腰裏,迎面起了一陣大旋風,旋風中一條青龍,張牙舞爪,向他倆撲來,大栓嚇的渾身直抖,媳婦用身子擋住他,拾起了一塊石頭扔過去,不偏不歪正打在龍眼上,龍逃了,旋風也煞了。

大栓想起剛纔的事情來,不覺說道:“唉!從來也沒受過這樣的驚嚇!”

媳婦臉色忽然變了,她是疑心大栓後悔了,冷冷的說道:“我走了,你願意回去就回去吧!從今以後我再不帶累你了。”

大栓要解說,她卻如飛一樣的走了。他趕着趕着便看不到她的身影了。

大栓爬上了高山,翻過了大溝,棘針掛破了衣裳,石頭磨破了腳,還沒找到媳婦,他還是往前走。

一直找了三年,在一個山澗裏碰着一隻老虎,大栓問道:“老虎!你看到我媳婦來嗎?”老虎張開口,只見媳婦在虎口裏坐着,大栓想也不想,扳着虎牙跳了進去。

①燈窩:膠東一帶,常常把一棟房子用薄壁隔成好多間。爲了節省燈油,在薄壁上留下個一塊磚那麼大的

長方形的小孔,把燈放在裏面,這樣,點一盞油燈,就能照兩間屋子,這個長方形的小孔,就叫“燈窩”。

②掰合:是湊合在一起互相幫助的意思。

從這以後,那虎老張着口,大栓夫妻兩個在虎口裏當屋過起日子來了。

虎口慢慢變成石頭的了,大栓和媳婦的孩子生了孩子,孩子又生了孩子,到現在已經是一個大莊了,那個莊名就叫“虎口屋”。

故事屋的故事2

四月,春色如瀾,生機盎然。週末的下午,獨自在院子裏閒坐,不經意間,擡起頭來發現,屋檐下面有很多小泥點,正遲疑時,兩隻黑色的小燕子從遠處飛來,落在屋檐下,用嘴往牆上抹泥巴,這時我恍然大悟,原來是燕子在壘窩呢。她們要建設自己的家園生兒育女了。

第二天,我下班回家,發現牆上的鳥窩比昨天大了不少,還漸漸地伸出一個沿口,形成一個弧形的樣子,她們一會叼來稀泥,一會銜來野草,有時累了,就落在院子裏的桃樹上,放開喉嚨大聲的唱起情歌。晚上的時候,我在院子裏散步,藉着月光,我發現,那倆只美麗的小精靈在房樑上睡覺。她們緊緊地靠在一起,顯得那麼親密,那麼的可愛。我生怕驚擾了大自然賜予的這份和諧,便放慢了腳步,輕輕地轉身走回書房去了。

由於工作需要,單位派我去合肥出差,在合肥的那幾天,最讓我掛念的就是那倆只可愛的小燕子。出差回來的當天,我不顧旅途泛累,近不及待地趕到屋檐下去看看小燕子;看看她們的窩造好了沒有,簡直讓人難以相信,在我出差的這幾天,小燕子把自己的窩做得密密實實的,這時,從鳥窩裏探出兩顆小腦袋,看見我來了,她們迅速的飛到樹枝上,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歡歡喜喜的和我打起招呼,好像在爲我的歸來接風洗塵吧。突然,從遠處飛來三隻麻雀,它們從容地飛進了燕子的窩裏面,用爪子東撓撓西搜搜的,並且,沒有走的意思。還沒等我回過神來,燕子用力抖動翅膀,像利箭似的衝向麻雀,另一隻小燕子也沒有絲毫膽怯,一改往日溫文而雅的樣子,像一駕整裝待發的戰鬥機朝麻雀俯衝而去,只聽見“吱吱”一聲慘叫,麻雀的腦袋上掉下來一撮羽毛。它們撲棱着翅膀,狼狽的逃到樹叢中去了。此時此刻,我被燕子的勇氣深深打動,她們爲了悍衛自己的家園,勇敢的抵禦外敵。她們保家衛國的這種精神,希望能引起每個中國人的深思……

故事屋的故事3

樹屋

朋和梔子好上之後,心裏很懊悔。朋覺得對不起孩子,更對不起妻子。偏離當初的誓言。

移民剛搬過來的時候,每家分了一套90平米的小閣樓。

朋想給孩子一個舒適的家,給妻子一個溫馨的環境。

朋和妻子南下廣州,想掙錢蓋一座樹屋。院牆是木柵的籬笆,院內設假山池沼;建造一座小涼亭,夏季夜晚和妻子孩子圍坐一起,幾碟素菜,小小薄酒,聆聽蟋蟀呢喃,暢議昔日甜美;再闢出一塊小水塘,散養點小魚蝦。多好!

朋是獨子。爺爺早年逃荒到淅川,這個貧窮偏僻的地方。獨門獨戶,勢力薄,飽嘗了人間的酸甜苦辣。爺爺死的時候,正直寒冬臘月,鄰居不讓棺木壓宅。

最後央求村人擡着屍體,從池塘中走過。

移民後,自卑心日益加重。別人有紅白喜事,門上鬧吵吵的。親朋好友絡繹不絕,幫忙管事的爭着來幹。而自己,住在鬧市無人問。

在葉子兩歲的時候,帶着妻子揮淚南下。不幹出一番事業,不回頭。

朋非常珍惜自己的每一份工作,爭取幹得最好。

在廣州,繁華的大都市。一沒文化,二沒技術。只有下苦力掙錢。

建築工地是農村務工人最好的選擇,也是唯一的出路。

朋有一次在老鄉燴麪館聚餐,遇到有四個學生模樣的也在。

發生了一件事讓,朋很傷心、寒心。

四個學生點了四個菜,要了一件啤酒,坐在一起又說又笑,異常熱鬧。

其中一個穿藍色衣服的向大家炫耀,花了200元就把校花搞到手。一時高興就設宴助興。

忽然來了一位不速之客,一個撿廢品的老人彎着腰走進來。

“海娃兒,我可找到你了。給,這是我今天賣的50元。”老人走到穿藍衣服的學生面前停下來,邊說邊從口袋裏掏出皺巴巴的零錢。

大家都停下來,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幕嚇呆了。

“喂,臭要飯的,誰認識你?滾!滾!滾!”學生攥緊拳頭,起身想收拾老人。

“哎,哎,咋了?不能打老人,他不夠可憐?”朋站了起來。

“你說咋了?他是你爹?你這麼護他!”學生罵罵咧咧。

“說啥哩,想找事?”工頭及幾個工友都站起來了。另外幾名學生站起來解勸。“算了,算了,沒事。”

老人站在那裏,默不作聲。滿臉灰垢,像榆樹皮般的手緊緊攥着蛇皮袋,眼裏淌滿淚水。“哦,我眼花了,認錯人了。”老人說完,慢蹭蹭的離去。

朋忙追上去,給老人塞了100元。

在這異地他鄉,都渴望有個知心的人。在這寂寥的夜裏,都渴望有個相伴的人。

朋也不例外。每一次衝動後,只剩懊悔。每一次激情後,伴隨傷感。

總是不由間想起妻兒,不知她們娘倆過的可好?

故事屋的故事4

第一次這樣站在母親身後,第一次這樣一遍又一遍梳理她已經花白了許多的頭髮,每一根髮絲都在陳言往事的艱辛,都在吐露昔日生活的窘迫。而這一切覺察,只在成年後才體會得深刻。記得很多年前,母親是捲曲的黑髮,再倒回更多歲月,那發齊腰黑亮。如今是印象中外婆的發,一片白,像冬雪的冷寂。

幫母親裹好發,便匆匆去了村頭浴池。目送她離開,屋中瞬間安靜,很多聲響彷彿被放大一般。眸中出現了一位老者的背,一個蹣跚的身影,那身影爬上月臺,走進車廂……直至這一切都在眼前氤氳成一幅往昔的畫。母親變了,再不執着於從前的倔強,她開始慢慢聽取兒女的建議。即使嘴巴尖利,行動卻總會表現出緩舒的態度。一想到這點,心下就是隱痛。持就了半輩子的秉性爲兒女仍要去掰扭。母親從不願吐苦,我知道,很多時候,她是在獨自舐傷。

臥在母親燒得滾燙的暖炕,心頭盪漾着無以名狀的幸福。那是久違的兒時的心旌,那是疏遠了多時的經年之念。無論眼前的小家如何搬遷,母親的熱炕永遠是心頭的記念和牽掛。就像大樹扎於泥土中深深的根系,無論風搖雨淋,都無法撼動絲毫。於是,我理解了老舅說得那番話,理解了他立在被拆得七零八落的老屋前揪心的痛。從前,他流着汗,使盡了氣力,在大太陽下辛勞。爲老人,爲兒女,也爲自己。這許多年的許多故事,都發生在這裏;這許多年的許多難坎,都從這裏邁過……以後,他要到哪裏去找那些年輕的日子。說這些難受的話,老舅一度休克的身體剛恢復。一個老人家全部的愛,在那渾濁的老眸中隱隱閃現。

擡起頭,從正屋窗戶望去,再也不會看到那沒有遮擋的一汪“藍水”。風經過時,雲用自己的身姿提示。鳥兒飛過時,留下可愛的弧線。彷彿被遺棄的這許多林立的樓房,空洞着無數雙深邃的眼,是在祈求憐憫,抑或在暗示憤怒?但我知道,它曾經作爲無數希望的存在已經不似先前般矚目。如今,人們再不對它有任何興趣,似乎它本就矗立在那兒。它是這裏的新生兒,卻帶着老者的容顏。

舊與新,老與少,在生命中交雜着帶給人們不同的喜悅和留戀,彷彿那藕絲斷連的悽楚和無奈。一度以爲消失了的,便永不再現,一度以爲衰老了的,便永不修復……但在母親和老舅眼裏,我看到了生命中可讚的逆轉。

之前自己寫了很多,但是唯獨寫完這個,我哭了,一個母親的力量是多麼偉大,看這篇文章的時候你們最好放當你老個這首歌,一邊看,一邊聽,相信你們會有些感觸,。

故事屋的故事5

《小木屋的故事》這套書是來自美國的勞拉·英格斯·懷德這位女作家寫的。

這套書被評爲世界兒童文學經典名著,全球童年最高榮譽紐伯瑞大獎作品;美國圖書館協會,美國童書書商協會推薦的少年兒童必讀,而且這套書暢銷全球80年,被翻譯成40多種文字,發行500多萬冊,被拍成系列電視劇、TV動畫和多部電影。 從拓荒女孩到馳名世界的兒童文學作家,勞拉一生的故事曲折生動。她以細膩的文筆和豐富的情感,把家庭的西部拓荒史,同父母姐妹間的親情、與阿曼樂之間純潔美好的愛情,以及個人的少女成長經歷,描述的得栩栩動人、妙趣橫生。

哦,對了,給你們介紹一下《小木屋的故事》這套書共有幾本書吧——

一、《大森林裏的小木屋》。

二、《草原上的小木屋》。

三、《農莊男孩》。

四、《在梅溪邊》。

五、《在銀湖邊》。

六、《漫長的冬季》。

七、《草原小鎮》。

八、《快樂的金色年代》。

九、《新婚四年》。

嗯,共有九本書吧!推薦大家看呢!如果你是一位愛看書的同學,那麼一定要買去看哦!

故事屋的故事6

【成語】: 愛屋及烏

【拼音】: ài wū jí wū

【解釋】: 因爲愛一個人而連帶愛他屋上的烏鴉。比喻愛一個人而連帶地關心到與他有關的人或物。

【成語故事】:

商朝末年,紂王窮奢極欲,殘暴無道,西方諸侯國的首領姬昌決心推翻商朝統治,積極練兵備戰,準備東進,可惜他沒有實現願望就逝世了。姬昌死後,他兒子姬發繼位稱王,世稱周武王。周武王在軍師姜尚(太公)及弟弟姬曰(周公)、姬奭(召公)的輔佐下,聯合諸侯,出兵討伐紂王。雙方在牧野交兵。這時紂王已經失盡人心,軍隊紛紛倒戈,終於大敗。商朝都城朝歌很快被周軍攻克。紂王自焚,商朝滅亡。

紂王死後,武王心中並不安寧,感到天下還沒有安定。他召見姜太公,問道:“進了殷都,對舊王朝的士衆應該怎麼處置呢?”

“我聽說過這樣的話:如果喜愛那個人,就連同他屋上的烏鴉也喜愛;如果不喜歡那個人,就連帶厭惡他家的牆壁籬笆。這意思很明白:殺盡全部敵對分子,一個也不留下。大王你看怎麼樣?”太公說。

武王認爲不能這樣。這時召公上前說:“我聽說過:有罪的,要殺;無罪的,讓他們活。應當把有罪的人都殺死,不讓他們留下殘餘力量。大王你看怎麼樣?”武王認爲也不行。

這時周公上前說道:“我看應當讓各人都回到自己的家裏,各自耕種自己的田地。君王不偏愛自己舊時朋友和親屬,用仁政來感化普天下的人。”

武王聽了非常高興,心中豁然開朗,覺得天下可以從此安定了。

後來,武王就照周公說的辦,天下果然很快安定下來,民心歸附,西周也更強大了。

故事屋的故事7

一家小店,座落在森林的深處。沿着蜿蜒的石頭小徑走,茂密的枝葉遮蔽了它木頭色的外觀。轉開門把望去,簡單的擺設使屋內的一切井然有序。窗外的陽光灑進來,照亮了牆上的幾行字:來,請問你有什麼故事要訴說?

“故事屋”是一家遠離都市喧囂的店鋪。來到這兒的客人通常心裏悶、困擾埋在心中,始終無法輕易向他人吐露。但,故事屋能讓他們說出屬於自己的故事,而故事屋自然也會講一個故事,好來交換客人的故事。“故事屋”是一個交流彼此祕密的地方,當說出心中多年來的結,所有的情緒都會像蘊積萬年的海嘯一樣,爆發。

當我們緩緩道出自己的故事時,不再只是從口中傳出的言語而已,而是種感情的抒發。這也代表了信任,我值得客人們爲了聽我的故事而來,也願意使我成爲共享祕密的其中一人。“故事屋”是一個特別的地方,就像是另外創造出的空間,待在裏面很舒適、自在。我想,這就是我們必須達到的。

互相分享完故事後,我會要求與客人拍一張照,洗出來後貼在某一面牆,稱作“故事人牆”。爲了紀念每一位來過故事屋與我交換過故事的人,我希望能記住他們的五官、輪廓,並把他們的長相烙印在心底。會有天真的小孩跑來爲了聽故事而邊故事、會有煩惱不已的婦人向我抱怨日常生活,故事屋的顧客各式各樣,來者不拒。只希望我的故事能帶給他們心靈上的撫慰,一點點也好。

假如我有一家店,那會是一間被樹林包圍着的小木屋,也許招待你一杯茶、一盤美味的餅乾,然後聽你娓娓道來。“來,請問你有什麼故事要訴說?”

故事屋的故事8

一個人坐在老屋的大門口,將老舊的木質大門打開,讓風吹進來,看着朵朵夏天專屬的白雲從山的背面涌上來,慢慢走。看着七月的天空藍,藍得溫柔。看着日頭從這邊跑到那邊,看着慢慢變舊的老屋,老屋裏的一切舊窗子,紅吊樓,青瓦片,高門檻,寬堂屋,需要上鍊條才能繼續走的老式擺鐘,小日曆,貼了滿牆的獎狀,鬱鬱蔥蔥卻零零亂亂的綠色盆栽......

水井屋門口的牆壁上已經長滿了青苔,白石灰也已經脫落,露出黃色的泥磚。周圍有嗡嗡叫的蜜蜂。門兩側,過年時候總是在爺爺的指揮下貼的對聯也漸漸褪色了。

總會覺得老屋太過清靜,清靜得讓人不禁想起曾經養過的小狗和小貓,因爲它們都曾給老屋增添一絲熱鬧氣息。同時,也會想念爺爺。曾經無數個年頭,每當我推開老屋大門的時候都會拉長尾音笑着對我說:你回來了啊的人,已經消失在這個世界,再也找不到了。

老屋就是這樣,人一旦少了,蜘蛛網就漸漸掛多了,老鼠也越來越大膽,仔細一些就會發現人少了之後就連空氣中的細小塵埃也漸漸多了起來。我不知道當我們姐妹幾個都長大成家之後,當伯孃和伯伯他們也建了新房子之後,老屋會變成什麼樣子。大概,會變成一片廢墟吧。

現在的老屋荒涼又破舊,老屋的吊腳都快斷裂幾乎成了危房,但奶奶還固執地住在裏面,怎麼勸都不肯搬出來。我們看的心酸難受,卻很理解她的心情。因爲老屋是她和爺爺兩個人商量合計一同建起來的房子。

那個年代,建房子都不用請施工隊,在村裏前前後後吆喝幾下就會有很多親戚朋友過來幫忙,不像現在,不論發生什麼事都叫不到親朋好友。現在,街坊鄰里關係越來越淡了,除非是發生了什麼大事,否則是沒辦法將人請過來的,就算過來了,也得跟你講究利益關係。從前那些一句話就跑過來幫忙的事兒現在再也見不到了。

我是聽媽媽講的,她說她當年嫁給我爸爸的那些年,我家老屋是村裏最好看的一座房子,泥磚砌的牆,白石灰刷的面,屋前設有兩根柱子支撐着二樓外吊的木架子陽臺,半透明的紙糊的木窗子,晚上透過那層紙能看見天邊的月亮是彎是圓。

老屋的木窗子被漆成了綠色,木陽臺被漆成了紅色,屋頂左右兩邊有瓦片彎彎翹起,像翅膀,小時候我還曾經問過爸爸爲什麼我家的房子上面要長角,但是爸爸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屋檐下,有雕了花的木板,一起一伏的弧度,有點像波浪,卻比波浪要尖銳,不平整。下雨天的時候,光是搬着板凳坐在屋檐下仰着頭望雨水流過一排排整齊的青瓦片再順着雕花木板滴下來也是一件很美好愜意的事情。

我家的老屋有兩層,一樓用來住,二樓用來放置雜物。老屋一共由四座瓦房組成,分上下左右,上下兩座是住房,左右兩座是廚房。有點像是一個小小的四合院,四座房子中間有個小院,種着花草,我們管那個小院叫天池,因爲那裏沒有瓦片遮擋會積雨水。

在當時那個年代,在普遍都是低矮屋檐的建築裏,以四合院的形式砌了兩層樓的老屋顯得是那麼地雄赳赳氣昂昂這是我媽媽對老屋的描述,她曾說:我第一次到這個家的時候就想,它怎麼這麼不一般,這麼好看,別人家的房子完全及不上它的一半好看......

我跟媽媽開玩笑:你不會就是因爲看到老屋才嫁的老爸吧?

媽媽抿嘴笑:是的啊。

我出生前老屋還是一大家子人,六個人一大家。我出生之後在媽媽強烈的要求下,一個大家就分成了三個小家。爺爺奶奶一個小家,住最上邊一座房子,爸爸媽媽和我一個小家,伯伯,伯孃還有堂哥一個小家,我們兩個小家都住在下邊的房子,這下邊的房子分左右,我們兩個小家的人就一家一邊,一左一右,對立而居。

我的記憶就是從這裏開始的。

老屋前面有個水井,爲了避免雨水落進去,爺爺特地以水井爲中心建了一個小屋子,這纔有了後來能讓我們小輩玩水,大人洗衣的地方,水井屋不大,爲了口頭方便,大家就直接將那一小塊地方統稱爲水井了。

我奶奶說這水是山裏的巖洞水,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只知道夏天的時候井水觸感冰涼,冬天的時候井水觸感溫熱,一年四季,我家的井水從未枯竭。所以小時候,總會看見村裏的鄰居們拎着空桶來我家水井打水的場景。

鄰居都開玩笑說:我們的井水早就幹了,就你們家的井水是用不完的。

井水特別甘甜可口,夏天勞作回家,家人做的第一件事情都是跑到井邊喝一大口水,似乎井水下肚,心情都變得美好清涼,不會感覺勞累了。那時候家裏沒有冰箱,有時候買了西瓜回家,會將西瓜放到井水裏冰鎮一下,這樣吃起來就會甜一些。

水井屋前邊有個池塘,池塘邊種着水仙花和仙人掌,夏天一到就會開花,襯得碧油油的池塘格外好看。那時候家裏還養着水牛,一到傍晚,水牛被奶奶從灕江裏趕回家之後都會先在池塘裏泡一兩個小時的水,等到夜幕降臨,水牛纔會搖擺着身子悠哉悠哉地走進鋪滿了幹稻草的木牛欄裏邊。

家裏養過很多鴨子,白天的時候它們都會在池塘裏愉快的戲水,只有到了傍晚,水牛泡水的時候纔會依依不捨地離開池塘。有些大膽一些的,仍舊會待在池塘裏,不願移動分毫。水牛一下塘,水位瞬間升高,那時,鴨子的身子就會隨着忽然涌起的大波浪而起伏。說也奇怪,水牛這麼兇猛的動物,居然也能跟鴨子共享一個小池塘。

老屋前有一塊曬穀場,本地人會管那叫做曬坪,那上面可以曬很多東西。特別是夏天,稻穀,玉米,花生......統統都會鋪在曬坪上,等太陽落山了,再收起來。白天的曬坪是用來曬農作物的,晚上的曬坪卻是用來看星星看月亮的。

我很懷念小時候的夜晚。因爲曾經有數不清個夜晚,我們一大家子人都會坐在曬坪邊的石凳上一邊看星星一邊吹風一邊聽着爺爺奶奶給我們講故事。爺爺奶奶真是有數不盡的故事,同樣也有數不盡的謎語。在我們村的土話裏,說謎語也叫做講古。

爺爺奶奶給我們講過無數的古,有一些我們兄妹幾個至今還記得清楚,更多的,我們都已經不記得了。當時只是驚歎,爺爺奶奶怎麼會有這麼多這麼多的古,每天晚上都在講,講了那麼多年都還沒講完。

那時候,老屋裏只有黑白電視機,小小的,只有三個頻道。我小時候並不怎麼愛看電視,電視機的基本用途都是被爸爸用來打遊戲。我家估計是那時候唯一有遊戲機的地方了,機子不大,需要插卡片,一張卡片裏只有一個遊戲。那些年,我每天都能看到很多村裏的大哥哥爭先恐後地跑到我家來跟我爸爸一起打遊戲。

當然,那是屬於大人的遊戲。對於我們小孩子來說,在老屋裏捉迷藏纔是最有意思的。老屋很大,四座樓合稱一座房子。老屋一旁邊還有一座也是分前後左右的房子,跟老屋相比,建築什麼的就顯得簡單簡陋許多,因爲那是用來飼養家禽的。

這麼兩大塊地方,可是小孩子的遊戲樂園。

想約伴玩遊戲的時候,只要在在村子中心大喊那麼一句躲貓貓了!,不到十分鐘,全村的小孩子都會跑到我家來。村裏的小夥伴都對我家的老屋熟悉得不行,所以很多時候躲的都會讓找的人找半天。有些小夥伴耍詐躲進了大人房間,我和哥哥就會在大人發現之後被罵一頓。

不過,即使被罵,仍是開心的。

說到老屋,不得不說的就是堂屋。堂屋就是客廳,只是村裏祖祖輩輩都這麼叫,我們也就習慣了。

堂屋是老屋裏最重要的地方,堂屋正中央的木牆之上設有香火臺,高高的,逢年過節都會搬來木梯踩上去燃上香火祭拜祖先。木牆的下方有兩個擺鐘,一紅一黑,一左一右。左邊的是我家的,右邊的是伯伯家的。據說那是老屋剛建好的時候,我外婆家和堂哥的外婆家分別送過來的。擺鐘頂上還掛有紅綢,雖然褪色了,但是幾十年了都沒取下來。

我喜歡那種鐘擺的聲音,一到整點,都會自動敲響,到幾點就敲幾下,半點的時候就敲一下。那樣獨特的聲音,在我聽來是十分有意境的。

鐺......的一下,會拖着悠長的餘音,在老屋裏擴散擴散......

不習慣的人乍聽之下會覺得恐怖,可是聽習慣的人卻會喜歡那樣的調子。那時候家裏沒有手機電話,也沒有鬧鐘,全家人都是靠那兩個擺鐘的聲音來分辨時間,什麼時候該起牀了,什麼時候該揹着書包去學校了,小時候還不會認時間的我,可是對那兩個擺鐘的鐘聲依賴得緊。

左右兩邊的鐘擺下貼了滿滿的獎狀,中間有一幅依稀能辨出顏色的富貴牡丹圖。牡丹圖左邊是我的獎狀,右邊則是姐姐的獎狀。隨着獎狀積累得越來越多,這面木牆也貼不下了,於是,爺爺就把我們的獎狀給貼到了堂屋兩邊的牆壁上。

那兩邊是白石灰刷過的牆,一邊的牆上貼的全是我的獎狀,另一邊的牆上貼的全是姐姐的獎狀。好像是故意比較,每年過年那時候我都要數一數我倆分別貼了多少張獎狀,到底誰拿到的獎狀更多一些。

說到過年,不得不說的就是炭火盆。家鄉的冬天很冷,那種冷不同於北方的乾冷,南方的冬天是溼冷的,所以沒到冬天就需要燃起炭火取暖。而堂屋就是擺放炭火盆的最佳地。炭火盆一擺在堂屋中間,一大家子人就會圍着炭火盆取暖聊天,大人們就話些八卦趣事,小孩子們就抓着長長一截的甘蔗啃,嘻嘻哈哈地說一些自己都聽不清的話。

兒時的每一年,我家都會在老屋的天池裏的石坎裏搗餈粑,那時候估計是一年裏最多人的時候。因爲我家老屋是做搗餈粑最受歡迎的一個點,一說要搗餈粑,村裏熱心或者愛熱鬧的嬸嬸伯伯叔叔阿姨們都會跑來我家幫忙。有些人也會提前跟奶奶說好到時候也要借用我家的工具來搗餈粑,奶奶很熱情,從來都不會拒絕。

只是,隨着老屋的老舊,村子的發展,鄰居村民們的漸漸陌生......堂屋擠滿了村裏人,大家其樂融融地互相幫忙的場景如今卻是再也不會有了。

而那座老屋,媽媽口中的紅樓,我記憶中的紅樓,也只能是存在於我的回憶中,我的夢中了。我之所以想把它寫下來,不是怕某一天自己將它忘了,只是純粹地懷念。我懷念老屋多年前的模樣,也懷念多年前在老屋裏發生過的故事。老屋裏有過爺爺奶奶的青春,有着我爸爸媽媽的青春,也有過我的。

這麼多年過去,老屋聽過不少悄悄話,見證過爭吵,也分享過甜蜜。如果能把它給擬人化,我想,她會是一個慈祥的老婆婆。她有一雙滿是皺紋卻仍然清澈的雙眼,當我們回家的時候總會滿眼慈愛地望着我們,分享我們在外的生活,默默給我們安慰。

我想我能明白奶奶爲什麼不願意從老屋裏搬出來的原因,是因爲她捨不得向陪伴了她度過那些艱難歲月的老屋告別。老屋是這世上,唯一承載了她和爺爺的感情生活的地方。老屋的一磚一瓦都是她和爺爺兩人的血汗堆砌而成。她不捨得,不捨得自己的青春,不捨得有關於爺爺的記憶,不捨得曾經發生在老屋的故事......所以勸不了我就不再勸,只多在老屋走動走動,偶爾懷念,偶爾嘆息,偶爾傷神,偶爾微笑。

不知道其它家人怎麼想,我一直都固執地認爲老屋的故事永遠都不會停止,因爲,我永遠也不會忘記。

故事屋的故事9

兄弟倆大了,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但是父親並不感到欣慰,因爲家庭不那麼富裕,兄弟倆時常爲一些小利益產生齟齬,一旦到分家產那天,還真不知道會發生怎樣的爭執。有一天,父親病了,躺在牀上發呆。這時,老大過來問安。父親說:“叫你弟弟來,我有話說。”老二到了。父親坐起身來,說:“我自己也不知道這病如何來的,難受得很。”兄弟倆勸父親別擔心,父親搖搖頭:“其實這病我也不擔心,因爲我自己能應付過去;但,如果你們將來反目,那就是我們家庭的‘病’了,誰都難應付。”兄弟倆很慚愧。

父親下牀,指着院子裏的幾隻雞說:“看看它們,蹲在那裏相安無事,這不是很好嗎?”然後父親到屋子裏端出了一盆穀子,悄悄走到屋後,將大部分谷撒在地上,僅留了幾粒回到院子裏,扔向那些雞。雞們看見來了穀子,騰地跳起身,一起上前爭奪,翅膀揮舞,嘎嘎亂叫,原本清靜的世界,因爲這幾粒穀子而“硝煙瀰漫”。

兄弟倆笑了,他們明白父親的意思。父親又說:“你們都看見了,更多的穀子在屋後……”其實,人生中的許多麻煩,又何嘗不是因爲上帝在我們眼前撒了幾粒穀子呢?

故事屋的故事10

年前,在柏林電影節上摘得金熊獎的國產影片《圖雅的婚事》感動了許多人,影片講了一個催人淚下的“再婚養前夫”的故事。而今,虛構的電影故事真實再現,一個膝下無子的72歲退休老教師,在體力不支無法照料癱瘓老伴的情況下,徵得妻子同意後離婚,面對衆多流言蜚語,他又娶了個30多歲的女人,兩人一起照料前妻,並且還生育了一個女兒。這個特殊的和睦家庭組合,演繹出一曲濃濃的傳奇讚歌……

養子離去,可憐雙老身陷絕境

劉亞舟是湖北武漢人,1968年他和合肥的張菊花戀愛結婚,兩人的感情非常好。不幸的是,婚後兩年裏,張菊花因連續三次宮外孕被迫切除卵巢,使她永遠失去了做母親的權利,無情的現實將這對小夫妻的夢想都擊碎了。想想還是20多歲的年紀啊,劉亞舟夫婦的生活蒙上了一層陰影,對未來充滿了絕望和恐懼。不能爲丈夫生孩子,張菊花的心裏也很內疚,她多次向丈夫提出離婚,但劉亞舟始終沒有同意,他拉着妻子的手深情地說:“沒有孩子我們可以領養一個,無論如何我們要風雨攜手走完這一生!”

1971年,望子心切的劉亞舟在沒有辦理任何領養手續的情況下,匆匆跑到皖南一戶農民家抱回來一個三個月大的男嬰。這個孩子給劉家帶來了新的希望。30多歲的張菊花自從第一眼看到孩子後就歡喜的不得了,第二天她就從單位辦理了病休,一心一意在家照顧孩子。夫婦倆一切的生活重心都圍繞在這個孩子的身上。

然而,平靜的生活過了20年,不幸再次降臨這個三口之家。1991年,張菊花突感渾身無力手腳發抖,連上樓的力氣都沒有了,經過診斷她患上的是帕金森綜合症。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行動不便的張菊花患病期間不小心摔了一交,腿骨骨折,雖然及時做了手術,但因爲年紀大了,所以基本上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要長期臥牀養病。於是,劉亞舟特地搞了個小牀,每天睡在妻子身邊,精心照顧她。

都說養兒爲防老,但養了兒子20多年的劉亞舟夫婦卻沒有這個福氣。1998年,養子的兩個親兄弟突然從皖南來到合肥認親,身世的曝光讓養子對老兩口越來越疏遠。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幾年後,在法院的調解下,萬般無奈的劉亞舟夫婦與養子解除了收養關係。養子一走,劉亞舟夫婦頓感天塌了下來,他們的心情變得越來越低落,身體也變得越來越差。劉亞舟也明顯感覺到自己的體力大不如前了,既要照顧老伴,又要收拾家務,對他來說已經有點力不從心。

後來,劉亞舟也考慮了要和老伴一起住進老年公寓,但一問護理費,每個人要1000多元,憑他倆現在的收入只夠一個人去。再加上張菊花嫌老年公寓裏面太冷清也不太樂意去,劉亞舟只得放棄。身心憔悴的劉亞舟陸續請了幾個保姆到家裏,雖然是出了高薪,可人家一見到要伺候一對老人,而且有一個還是癱瘓在牀的,勉強做了幾天就都不幹了。倒是有一天,劉亞舟的幾個學生來看他,看到恩師師母生活的窘境,就幫他出了個主意——讓他們夫妻倆離婚,理由是與其兩個老人都生活得如此痛苦,還不如分開過,說不定師母分得一半財產後,有人動心願意爲她養老送終。劉亞舟聽後把頭搖得像撥浪鼓,大罵這是個“餿主意”,他始終認爲自己有責任有義務要照料老伴,自己活一天就決不會丟下她不管!

可是眼前的現狀又擺在面前,劉亞舟的年紀一天天上去,買菜做飯這樣的體力活對他來講已經很吃力了。那天晚上睡覺時,他再次想到學生們的建議,腦子裏突然冒出一個大膽想法:離開老伴是萬萬不能的,但是我可以曲線救妻啊。如果和老伴離婚不離家,再找到一個年輕一點的妻子一起來照料老伴,豈不兩全其美?

第二天,劉亞舟就把這個計劃講給妻子聽,愛面子的張菊花堅決不同意。如果組建那樣的家庭還不被人笑掉大牙?結婚這麼多年,兩人經歷那麼多的.苦難都挺過來了,現在真的要勞燕分飛?劉亞舟知道妻子的心裏有顧慮,他一再保證說:“你還不瞭解我的爲人嗎?我早就說過,這一生一世絕對不會丟下你不管。”張菊花當然清楚劉亞舟的爲人:這10多年來自己給丈夫帶來了如此沉重的負擔,劉亞舟爲她犧牲了自己的時間和青春,從沒有半句怨言,想想他這麼煞費苦心,丟下老臉來離婚再婚,實際上還是爲了她。現在最重要的是面對現實活下去。想到這些,張菊花流着眼淚勉強同意了這個辦法。

曲線救妻,30歲的女子欣然擔起苦和累

20xx年6月,劉亞洲和張菊花去法院辦理離婚。民政局的工作人員看了他倆的離婚協議後都驚訝得目瞪口呆,怎麼還有這樣離婚的呢?他們雙方約定:離婚不離家,財產不分割;離婚後女方由男方照顧,而且男方可以找一個年輕的女性再婚,重新組建一個三人家庭;男方再婚後,如後妻願意配合男方照顧前妻,雙方的房子財產由後妻繼承。在離婚協議上,雙方一再申明,此舉是爲了挽救家庭的無奈之舉,請政府從殘疾老人的實際出發,予以覈准!這件奇特的離婚案震驚了當地,民政局還特意召開辦公會討論。他們從實際出發,考慮到一對老人在難言之隱的情況下頂着世俗的壓力“曲線救家”,這看上去有悖良序公俗,但其做法並不違反相關法律,從尊重本人意願的角度出發,民政局最終在離婚協議書上蓋了公章。

和老伴離婚後不久,劉亞舟在合肥一家報紙上登出了徵婚啓示。內容和要求很簡單:我和老伴月退休金有20xx元,無子女有住房一套,現徵40歲以下女性,婚否不限,要求身體健康,能長期照料老人。徵婚廣告一登出來,劉亞舟優越寬鬆的條件吸引了不少應徵者。但大多數應徵者來實地考察後,就打了退堂鼓,這樣的婚姻結合其實就是要去照顧兩個老人,而且其中一個還是癱瘓在牀的老人。

也許是冥冥之中的這份良苦用心感動了上蒼,註定要續的一段緣分還是來到了。這些人中有一個應徵者沒有退縮,她就是34歲的胡嬌月。胡嬌月18歲時就到合肥打工並經歷了一段失敗的婚姻,還和前夫生有一個兒子。離婚後的胡嬌月在外面艱難地打工,一個人撫養孩子,微薄的收入讓她感到有點力不從心。胡嬌月在無意中看到劉亞舟的徵婚啓示,抱着試試看的心情和劉亞舟通了幾次電話。胡嬌月發現劉亞舟雖然年紀有點大,但是性格爽朗,思維敏捷,而且對人也很熱情,並沒有給人老態龍鍾的感覺。劉亞舟對胡嬌月的印象也不錯,特別是在談到照料前妻的態度上,胡嬌月只說了一句:“您的老伴我就當婆婆養”。這話讓劉亞舟感動了很久。

隨後,劉亞舟把胡嬌月的情況告訴了張菊花,讓張菊花來決定是否要“錄用”。幾個月後,胡嬌月受到劉亞舟的邀請來到劉家。那天,她特意給自己化了一個淡雅的妝容,穿上了一條新買的墨綠色連衣裙和一雙白色平跟鞋,這是一次相親,也是一次見家長,她的心情有點忐忑不安。可是一走進劉亞舟的家,眼前的景象讓胡嬌月吃驚:這是怎樣的一個兩居室啊?屋裏的牆角上佈滿蜘蛛網,地板溼漉漉的粘滿了污垢,廚房、衛生間裏的器具堆得亂七八糟,一個臉色發白目光呆滯的老婦人正半躺在牀上。胡嬌月不由得心裏發酸,一絲恐懼和寒意掠過她的心頭。但是善良的胡嬌月並沒有退縮,她的笑臉裏藏着的是同情和關心。劉亞舟有點尷尬地招呼她坐下,並給她介紹了躺在牀上的張菊花。胡嬌月倒是一點不怕生,她主動上前握着張菊花的手說:“老大姐,我自小生活在農村,再苦再累我都不怕,只要您能給我個機會照顧二老,我們一定能把三顆心擰成一股繩,重建一個完整幸福的家!”劉亞舟一開始還擔心這兩個女人碰到一塊,是不是會讓張菊花不高興,可出乎意料的是,這兩個女人竟然很快就熱絡起來,不一會就聊起了家常。

故事屋的故事11

就在湯姆一家無憂無慮地吃晚餐時,主人的大宅里正進行着一樁拆散這幸福家庭的交易。奴販子黑利和施爾比先生坐在飯廳的桌旁,桌上放着筆墨和紙張。施爾比先生忙着清點大摞的鈔票,點完後,又交給奴販子再點一遍。

“行了,”奴販子說,“現在你可以在這契約上簽字了。”

施爾比先生把賣奴契拉到面前,匆匆忙忙簽上名字,就像一個人辦了一件丟臉和可憎的事那樣,把契約扔給了黑利。黑利把契約看了一遍,然後說:

“成了,這樁買賣辦完了。”他把一份文件交到施爾比手裏,然後就站起身來離去。

那晚,施爾比先生回到臥室後,坐在扶手椅裏看文件。施爾比太太正對鏡子梳頭。她隨便問道:

“喂,亞瑟,今天和我們共進晚餐的那個人是誰?”

“他叫黑利,”施爾比先生回答說。他在椅子裏不安地轉動了一下身子,眼睛盯着手裏的信。

“黑利!他是什麼人?他來這兒幹嘛?”

“呃,我邀他來的,我有事同他辦理。”施爾比先生說。

“他是個奴販子嗎?”施爾比太太問道。她發覺丈夫臉上顯出了尷尬的神色。

“唉,親愛的,你怎麼了?”施爾比擡起頭來說。

“沒什麼——只是伊萊扎飯後來找過我,她哭得不停,憂心忡忡,說你同一個人販子在打交道,聽見那人向你出價要她的兒子!”

“她聽見啦,嗯?”施爾比先生目不轉睛地盯着他手上捏着的那封信,卻沒發覺他把信拿倒了。

“我告訴伊萊扎,”施爾比太太一邊梳頭一邊說,“她是個小傻瓜。我說你絕不會同那種人打交道。我瞭解你,你不會同意賣我們的僕人,特別不會賣給那麼個傢伙。”

“嗯,愛米麗,”她丈夫說,“我的確一直這麼說也這麼做的,但事實是我目前陷入了經濟危機,必須要賣幾個我的奴僕。”

“賣給那麼個壞人!絕不可以!施爾比先生,你說這話不當真吧?”

“我很抱歉,”施爾比先生說,“我已同意把湯姆賣給他。”

“什麼!我們的湯姆?——那麼個善良,忠心耿耿的人!他從小就一心一意地服侍你!噢,施爾比先生!——而且,你已許諾過要給他自由——你和我不下100次地跟他這麼說過。我簡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我更不能相信你會賣掉小哈利,可憐的伊萊扎!”施爾比太太又傷心又氣憤地說。

“唉,既然你想知道一切情況,讓我來告訴你。我已經同意把湯姆和哈利賣給他。我不明白,你爲什麼要那樣看着我,就好像我是個怪物。我只不過做了每個奴隸主每天都在做的事而已。”

“但是,爲什麼偏偏挑選了這兩個人?”施爾比太太追問,“而且,如果你要賣,爲什麼在這麼多黑奴裏非要賣他們?”

“因爲他們可以帶給我最高的收入——這就是爲什麼。我可以另選一個,如果你同意,那人也向我提過伊萊扎。”施爾比說。

“這個混蛋!”施爾比太太氣憤地罵道。

“可我沒有同意——我考慮到了你的感情,我沒肯那麼做。”

施爾比太太聽到這些話後情緒十分激動,她用雙手托住臉,發出了一陣呻吟:“噢,蓄奴制!——這真是個悲慘的事——它既是對奴隸的詛咒,也是對奴隸主的詛咒!我這個傻瓜還以爲我可以在這個制度下做點力所能及的修正。蓄奴是可恥和邪惡的,我一直這麼看,可我以爲——我以爲我用慈善和憐憫能使我的奴隸過得像自由人一樣——我多麼愚蠢啊!”

“怎麼回事,太太,你這些話聽起來就同那些廢除奴隸制分子的思想無異了。”

故事屋的故事12

那年秋天,我搬進這間小房,她就曾表情嚴肅地告訴我:既然住進來了,就要嚴格地遵守這兒的規矩,不能喧譁,不能隨便帶人進來,還有就是,要按時繳納房租。我看着她佈滿皺紋的臉,狠狠地點了點頭,嘴裏還不住地應酬着說好。

她驗證到我誠懇的態度,這才緩緩地轉過頭,佝僂着腰,邁着小碎步,返回她的屋子去,臨進門那一剎,她偏過頭對我笑着說,就是看你是老實人才招你進來住的。我連忙點頭說謝謝。

這是我第一次獨自一個人在大城市裏生活,她是我的第一個房東。她姓甚名誰我至今不知道,她的確切年紀也始終是個謎,不過從她的一頭白髮看,最起碼也應該有八十多了。她每天早上起牀很晚,飯通常是在下午吃,然後便開始打麻將,打到晚上11點左右,再吃一頓夜宵。

因爲時間的錯位,我和她相處的機會竟很少,即便在一套房子裏共處,她大部分時間也是忙於打麻將,而我則會把全部精力放在寫自己的作品上。

可是有時候也不。

偶爾在深夜,忙於工作的我餓極了,便會拿着一包泡麪跑去用她的煤氣竈做吃的,火煮泡麪香,她大多會聞味而來。

“用煤氣省着點,要錢的,”她坐在燈繩下的小板凳上嘀咕。哦,我應了一句,覺得很不好意思,背對着她不出聲。要不你也吃點兒吧,我突發奇想。這麼晚了……她有點兒不好意思。吃點兒吧,我再次要求她吃,再放點兒青菜,你少吃點兒。她呵呵地笑起來,站起來幫我去水池子那裏洗青菜。

泡麪沒多久便煮好了,端着飯碗,我們總覺得應該說點兒什麼纔好,於是,我們便開始關心起彼此的人生來。從談話裏,她知道了我不成形的理想,知道了我過去的經歷,知道了我現在的處境。可能是有着太多的人生歷練,她對於我的慷慨措辭,總是看得很淡,一邊笑,一邊說蠻好的蠻好的,努力努力。而我,也瞭解到她其實有好幾個子女,他們全在外地工作,她覺得跟誰也住不慣,所以這麼多年都是一個人住在這裏。我很佩服她的勇氣,問你有時候會害怕嗎?她咯咯地笑着說:“怕什麼?不是還有這麼多人陪我打麻將嗎,再說不是還有你嗎,有個人住在這屋子裏,總歸好些,而且租給年輕人也蠻好,沒負擔。”我略抱歉意地笑笑。

溫柔的夜被燈火照亮了邊沿,我和她在一盞燈下的對談,清清淡淡的,陌生人之間的暖意,就彷彿我們頭上的燈,照亮了彼此人生中的一段旅程。

從此,我和她便經常在深夜,我們都從繁忙的白天解脫出來的時候,在那個小小的廚房裏會餐。從最初的泡麪到一鍋香菇雞湯,我和房東的私交顯然持續升級着,我們很是陶醉於這樣的分享,簡簡單單,沒有算計,沒有防備。

交流得多了,我發現老太太其實是很寂寞,走到人生的邊緣,她似乎沒什麼事兒可做,孩子不在身邊,每天只能無休止地打麻將來填充自己過多的時間。我常說,要不有機會我陪你出去走走?可她總是說不用,玩玩麻將就好。

當然,我和老太太的相處也不是沒有摩擦。

冬天過到一大半,外頭已能滴水成冰。可能是我不適應北方的光禿禿的冷,隨着氣溫的下降,我的寫作竟越發梗塞,下筆時總是有種灰濛濛的無力感,再加上因爲工作的緣故無法回家過年,我的心情便更加滯重了。

大年三十,我從外頭吃完飯回來,坐在窗邊的桌子旁,微微開着窗,遙對窗外的萬家燈火,隱隱約約,竟有電視機的聲音透出來,誰家沒關好門的廚房,也會時不時飄來各色的菜香,黃黑的天幕上,已經有人開始放花炮。我承認我想家了。我打開電腦,對着熒光閃閃的屏幕,一個字也敲不出來,我執拗地胡亂打着,一串串不成形的句子在白屏上跳躍,過了好一陣兒,我才抵抗住窗外世俗的誘惑,專心寫起東西來。哪曉得隔壁的老太太們卻把麻將打得天響,嘩啦嘩啦的洗牌聲、啪啪啪的摔牌聲,讓我心中的火氣直往上躥,我硬憋到晚上10點半,老太太們絲毫沒有要散場的意思,在牆壁這一邊的我,還聽到兩個老太太差點兒爲了一個牌吵起來。我坐在牀邊,暗暗告訴自己,要忍耐要忍耐,11點再不走就發飆。

時鐘歡快地走着,我在屋裏來回轉悠,時不時地望望南牆的鐘面,時間一到,我想也不想,立刻衝出去,拉開她的房門吼叫:“一年到頭打,大年夜的,能不能消停點兒!”看見我扭曲的臉,屋內搓麻的四個人愣住了,房東屋裏的座鐘慢了一點兒,這才噹噹噹報起時間,每報一聲,那機巧的座鐘裏便會出來個小人跳一圈舞蹈,好像在諷刺我的魯莽。“你幹什麼?”老太太說話了,“大年夜的,這不我們幾個老姐妹沒地方去麼!”她站起身來,把牌一推,板凳往後一踢,說不打了不打了,三個牌搭子見勢頭不對,也紛紛站起來,從我手邊抽身而過,拉門離開。

我和老太太的友好關係這算是正式破裂。

雖然她沒有趕我走,也也沒有提退租的事兒,但是從那以後,她再沒同我說過話,即便是我深夜跑到廚房做吃的,她也不再會熱絡地湊過來,而寧願孤零零地去衛生間打一盆熱水,端到自己屋裏去泡腳。

這樣的冷戰生活,讓我心裏很不是滋味。有好幾次,我都想請她吃頓飯,賠個不是,好打開這尷尬的局面,可每次回到家裏,看到她僵冷的面容,一時間,我又不知道如何開口。

就這麼拖拖拉拉,我竟然適應了兩人之間的這種漠然狀態,回來的時候,我便一頭鑽進自己的屋子,塞上耳塞,抵抗外界的喧囂,可即便如此,內心的焦灼,我卻不知道如何面對。有幾次,爲了求和,我幫她買了豆漿油條作爲早餐放在門口,也被她原物退還到廚房的桌上。

我覺得很惘然,好像小時候,無心犯了個不可彌補的大錯。

直到那個夏夜。

我剛到家不久,她忽然穿得整整齊齊——一套藏青色的小西裝,綰了個大髻,提着個買菜用的大布包,敲響了我的房門。“你忙不忙,不忙就陪我出去走走,”她扶着門框問。我慌着站起身來,說不忙,胡亂穿了件衣服,便挽着她走進了無邊的夜色。

走到小區旁的三叉路口,她停住腳步,轉頭對我說,你去路邊找個石子來。我摸着黑,在路邊的樹叢裏找出一枚小石子,遞到她手上。她也不看我,只嘆了口氣,慢慢地彎下腰,蹲在地上,在人行道的空地上畫了個圓,然後從包裏掏出好幾沓草紙,放在圈內。她劃了根火柴,小心地引火,那草紙一下就燃了起來。她直起身,靜靜地立在一旁,看着那草紙熊熊燒着,一陣風過來,那燒盡的紙灰黑中透紅,被吹得好高。來拿錢吧,她突然說了一句。我站在她身後,似乎明白了一切。等紙燒盡,地上只剩下黑灰一片,她才拉了一下我的手臂,轉身離開。

已經走了三十年了,她淡淡地說。

從這天起,老太太持續了好幾天憂鬱狀態,不過好在夏天還沒結束,她便又開始了以前的麻將生活。

可還沒等到樹葉飄落,路上滿地金黃,我便因爲工作調動的緣故,離開了這個城市。等到再次回來,已經是三年後。

前幾天,我因拜訪一位長者,碰巧路過我住過的這條街,便特地買了東西去看老太太。可還沒踏上三樓的臺階,我便遠遠發現那門庭已經改換,原來的小鐵門變成了大大的全封閉防盜門。我按響了門鈴,裏面有人出來,我說明了來意,那人卻告訴我,老太太已經不在好久了。

故事屋的故事13

我是在蓑草連天的二月回去的。

本來純粹只是回來看看,卻未曾想到:它已是這般滄桑了。原本結實的土牆貌似已坍圮地有些時日了。青磚卻依然是青磚,蒼苔來此安家。黑瓦卻依然是黑瓦,向後退了幾十步後,猛然發現:飛檐沒有向上勾起,只是懶懶散散地臥着。真的很想握着鐵環在門上重重地叩響。然而,又有誰會握着鏽跡斑斑的東西做這些傻事呢?我的勇氣只限於撫摸着蒼白支離的門神像。

輕輕一推。門,是虛掩着的。

呵,我的故事,我與老屋的故事原本也是虛掩着的。門後是另外一個世界。

我有一匹“戰馬”。前蹄起,後蹄落,四蹄着地很是平常,卻不能凌空來一個飛躍。騎着長凳,環遊一週。板凳“吱呀呀”地呻吟着。繫上一串風鈴,隨風飄蕩,好似斷橋邊秦瓊與楊林鬥智鬥勇。紅漆一塊塊地脫落下來。早早地,地上已經被磨出了幾個深深的坑了。

一個踉蹌,不禁驚醒過來。看着腳下的大坑,我只是一直“嘿嘿”地傻笑着。它是這樣結實,已被我牢牢地踩在腳下了。老屋畢竟很久沒有來過了。它沒有落地窗,更沒有天窗,但我仍能感到蛛網密佈的深處是那熟悉的竈頭。

伸手,又回到了那個世界。拾柴,加火,爐竈裏被我塞滿了一膛松樹刺。噼裏啪啦的火爐中,瘋狂地炸響着。柴木的尾部“嘶嘶”地翻着水泡,爐竈深處的水似乎被熱氣逼迫,節節敗退。臉好燙,我仍然自顧自地添着柴。祖母奮力地炒着,一邊招呼我這個小滑頭慢點。但把菜燒焦一向爲我所樂。我是如此嚮往烈火。無論是通紅的底炭,還是牽連着薄煙和烈火的柴薪,都竭盡全力地配合我。一切熱都將最終聚焦在明亮亮的爐膛和黑乎乎的鍋底。歡笑,徹底地使壞,徹底地歡笑。

再往裏走些,應該有一口大鍋了吧!我醒來後喃喃自語。相比剛纔的鍋,應有小巫與大巫之分了!

喜滋滋地暢想着在鍋裏洗一次熱水澡的情景。身下是熱氣騰騰的溫水,再下面是一口直徑數米的大鍋。再往下,就不得不是熊熊的烈火了。原始而又古拙的洗澡方式,仍然是暢快淋漓的。浮游於江海之上,幻想着烹殺活人的古事,莞爾一笑,不也是人生一樂嗎?四周緊閉似是囚籠,一張門簾隔斷東西。熱氣在這四方的空間內翻騰着。啊,美哉一浴!

老屋陳舊事,我又怎能不動心呢?這是我曾經傾心的聖地,是紮根生長的土地。我是一根蘆葦,有思想的蘆葦。雖然蓑草連天,但蘆葦依舊。

心中空落落的,盡力去抓住我與老屋的最後一縷記憶,不至於隨風逝去。

以上是我與老屋的故事。

掩門,給故事一個大大的句號。

故事屋的故事14

文章摘要:

傳說,殷商末代的商紂王是個窮奢極欲、殘暴無道的昏君(參看《助紂爲虐》)。“西伯”(西部諸侯之長)姬昌,即後來的周文王,因爲反對紂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辦法才得以出獄。當時,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陝西省岐山縣),周文王回到岐山後,下決心要推翻商朝的統治。他首先聘得軍事家姜尚(即姜太公)爲軍師,積極練兵備戰,又兼併了鄰近的幾個諸侯小國,勢力逐漸強大起來。接着,又將都城東遷至豐邑(今陝西省戶縣附近),準備向東進軍。可是,遷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兒子姬發繼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繼續擔任軍師。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異母弟姬?#93;(shì)是武王的兩個得力助手。同時,武王還得到了其他幾個諸侯的擁護。於是,武王正式宣佈出兵伐紂。大軍在孟津(今河南孟縣之南的一個黃河渡口)渡過黃河,向東北挺進,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縣東北)。因爲商紂王已失盡人心,軍隊也多不願爲他送命,於是逃的逃、降的降,起義的起義,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紂王自殺,商朝就此滅亡。以後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稱爲周朝。

當週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對於怎樣處置商朝遺留下來的權臣貴族、官宦將士,能不能使局面穩定下來,武王心裏還沒有譜,因此有些擔憂。爲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議。漢朝人劉向編撰的《說苑·貴法》裏有這樣一段文字記載: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衆何?’太公對曰:‘臣聞愛其人者,兼愛屋上之烏;憎其人者,惡其餘胥。鹹劉厥敵,使靡有餘,何如?’”

大意是說:周武王打敗了殷商,召見姜太公,問道:“該怎樣對待他們的人員呢?”太公答道:“我聽說,如果喜愛那個人,就連帶喜愛他屋上的烏鴉;如果憎恨那個人,就連帶奪來他的僕從家吏。全部殺盡敵對分子,讓他們一個也不留,您看怎樣?”

此外,《韓詩外傳》、《六韜逸文》也都有關於周武王和姜太公上述那段談話的記載,內容基本相同。由於這個傳說,就產生了“愛屋及烏”這句成語。[2]

漢朝人伏勝編撰的《尚書大傳·大戰》裏也有類似的記載: “紂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問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聞之也;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不愛人者,及其胥餘。’”

我國最古的一部詩歌集《詩經》的《小雅》部分,題爲《正月》的一首詩裏,就有“瞻烏爰止,於誰之家”。可見古人多厭惡烏鴉,而絕少有人愛它的。所謂“愛屋及烏”,是說:由於愛那個人,因而連他家屋上的烏鴉都不以爲不祥,不覺得討厭了。這句成語,一向被人們用作推愛的比喻。因爲深愛某人,從而連帶喜愛他的親屬朋友等人或其他東西,就叫“愛屋及烏”,或稱這樣的推愛爲“屋烏之愛”。 唐代詩人杜甫在《奉贈射洪李四丈》(射洪,地名,在今四川;李四丈即李明甫)的詩中,開頭兩句是:“丈人屋上烏,人好烏亦好”。宋朝人周敦頤的《濂溪詩》中有:“怒移水中蟹,愛及屋上烏”。宋朝人陳師道的《簡李伯益》詩中也有“時清視我門前雀,人好看君屋上烏。”都是用的“愛屋及烏”這個成語典故。

【出處】《尚書大傳·大戰》:“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

【釋讀】因爲愛一個屋子而連帶愛屋上的烏鴉。比喻愛一個人而連帶地關心到與他有關的人或物。

故事屋的故事15

會唱歌的木屋是怎樣的呢,它爲什麼會唱歌?大家見過會唱歌的木屋嗎?一起來看看這個故事吧!一天,天氣暖洋洋的。小兔和小狗各自挎着裝滿食品的籃子,去郊外遊玩6突然,它們聽見一陣奇怪的呼嚕聲,忙停下腳步仔細傾聽。"好像是巨人發出來的聲音,我們得小心點。"小兔往小狗身邊靠了靠,緊張地說。小狗輕手輕腳地向聲音傳來的方向走去。不一會兒,一座木屋出現在小狗面前,木屋左右晃動着,奇怪的呼嚕聲正是從這裏發出來的。"啊!一座會叫的木屋。書裏就有這種事。"小兔一直跟在小狗身後,這會兒它湊近小狗悄聲說。

它們小心翼翼地靠近木屋,推開門進到裏面去。只見—只大河馬正躺在牀上睡覺,鼻孔一張一合,當它張開來的時候,就有一陣呼嚕聲從裏面傳出來。"看來,有妖怪藏在這頭河馬的鼻子裏。"小兔說。小狗把頭靠近河馬的鼻子往裏瞧,當呼嚕聲再次響起來的時候,一股強大的氣流把它高高地吹起來,啪地撞上天花板,又重重地摔了下來。"是妖怪打了我!"小狗從地上爬起來,和小兔一起沒命地往外逃。一直跑到離木屋很遠了,它們才停下來。回過頭一看,啊!嚇得差點要昏過去,只見那頭河馬拎着它們忘在木屋裏的籃子,正大步追趕過來呢。小狗和小兔"啊、啊"叫着又狂奔起來,這時候它們真希望自己能飛起來。結果,不用說,它們還是被河馬追上了。"我老是改不掉睡覺打呼嚕的毛病,所以很多朋友都離開了我,剩下我一個人孤零零地住在木屋裏。"河馬眼睛紅紅地說。"這樣說來,你也怪可憐的。"小狗說。小兔也點點頭:"你又不是存心要打呼。嚕,這不能怪你。"河馬開心地笑了,它請小狗和小兔到木屋裏去做客,還一起吃好吃的食物,笑聲不斷地從木屋裏傳出來。一隻小鳥飛過這兒,看見這座晃動着的木屋正發出笑聲,就飛去告訴大家:"林子裏有一座會唱歌的木屋!"聽到這個消息的動物們都向木屋奔來,它們在木屋裏唱歌、跳舞……"我是最快樂的!"作爲主人的河馬,碰到誰都這樣說。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爆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