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精忠報國岳飛的故事

精忠報國岳飛的故事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人物簡介

精忠報國岳飛的故事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代相州湯陰人,南宋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抗金英雄。他精通韜略,也精於騎射,並善詩詞、書法。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他率領的軍隊被稱爲“岳家軍”,號稱“凍殺不拆屋,餓殺不打擄”。金人流傳着“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名句,表示對“岳家軍”的最高讚譽。岳飛反對宋廷“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的消極防禦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以奪取抗金斗爭的勝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模進攻戰役的統帥。

宋金時期,金滅遼、滅北宋佔據中原,又頻繁發動南侵戰爭,所到之處燒殺淫擄,許多城市重鎮經金軍洗劫,幾成爲空城。給國家、民族帶來巨大災難和痛苦。因此,抗擊金兵,收復中原,保障國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不受破壞損失,是時代的要求,也符合廣大人民的願望。《宋史》稱岳飛“忠憤激烈,議論持正”,所言頗當。而趙構、秦檜、万俟卨等人將永遠是千古罪人。

2生平經歷

岳母刻字

公元1103年(北宋崇寧二年),岳飛誕生於河北西路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的一個普通農戶家庭。傳說岳飛出生時,有大禽若鵠,飛鳴室上,故父母給他取名飛,字鵬舉。

少年岳飛,爲人沉厚寡言,常負氣節。喜讀《左氏春秋》、孫吳兵法之書,常手不釋卷。拜周同(《說岳全傳》等改爲“周侗”)爲師,學習騎射,不逾月盡悉其術,能左右射。之後又拜陳廣爲師,學習刀槍之法,“一縣無敵”。岳飛生有神力,能挽弓三百宋斤,腰弩八石,“時人奇之”。

初露崢嶸

靖康元年冬,康王趙構到相州,於臘月初一日開河北兵馬大元帥府,岳飛隨同劉浩所部一起劃歸大元帥府統轄。劉浩爲元帥府前軍統制,趙構命他南趨濬州(今河南浚縣西北)、滑州方向以作馳援開封的疑兵,自己則率領元帥府主力北上大名府。

抗金形勢圖岳飛奉劉浩的命令,帶一支三百人的騎兵小隊前往魏縣李固渡進行偵察。忽與金兵遭遇。飛一馬當先,衝殺過去,輕取敵將首級,宋騎隨後掩殺,金兵逃竄。初次小戰,飛的勇敢和武藝便得到顯露。

劉浩軍至濬州渡黃河,不料被金軍騎兵截斷,前軍兵力單薄,只得追隨元帥府人馬北上。這時副元帥宗澤也趕到大名,趙構不納宗澤全力營救開封之言,與汪伯彥等又繼續向東平轉移,只與宗澤一萬人馬往援開封。飛隨劉浩部隸屬宗澤,這是他初次成爲宗澤的部將。澤率部衆進軍開德府(今河南濮陽),與金軍十三戰,每戰皆捷。飛英勇奮戰,以軍功遷爲修武郎。

收復建康

高宗對杜充放棄開封的舉動不加責罰,反而還命他負責長江防務,升任右相。高宗在建康稍事逗留,就又返回杭州,並派使臣杜時亮向金營呈送《致元帥書》。

屈辱的書信,並未取得金人的憐憫。1129年秋,金軍又兵分多路向南宋進犯。完顏撻懶(漢名昌)領軍進攻淮南,而由完顏兀朮(漢名宗弼)領軍直接進攻江南,直搗趙構所在的臨安,只圖一舉滅亡南宋,佔領整個宋朝領土。

十一月初,兀朮佔領長江北岸和縣。金軍沿長江北岸東進,與李成合攻烏江,離建康不到百里。杜充向朝廷上報“督師採石防守”,卻深居簡出不做準備。飛入杜充寢閣,苦勸再三至於流涕,但也無濟於事。

聽到金軍渡江的消息後,杜充纔派都統制陳淬率岳飛、戚方等將官統兵二萬奔赴馬家渡,又派王[王燮]的一萬三千人策應。陳淬率軍力戰,飛率右軍和金國漢軍萬夫長對陣,而不戰而逃,陳淬戰死,諸將皆潰,飛苦戰無援,整軍退屯建康東北的鐘山。杜充又棄建康,逃往真州,不久降金。建康失陷。

時岳飛的部下有叛逃者,飛慷慨陳詞道:“我輩……當以忠義報國,立功名,書竹帛,死且不朽。若降而爲虜,潰而爲盜,偷生苟活,身死名滅,豈計之得哉!建康,江左形勝之地,使胡虜盜據,何以立國?今日之事,有死無二,輒出此門者斬!”士卒皆被感動,願隨飛作戰。

兀朮佔領建康府後,親率主力追趕宋高宗。高宗從明州乘船經海上逃到溫州避難。

抗金地圖金軍南侵後,岳飛軍則在其後方,乘機給予痛擊。金軍佔領溧陽後,飛遣劉經率兵千人,乘夜攻克了溧陽縣城。飛親自領軍轉戰廣德境中,六戰皆捷。駐軍廣德軍的鐘村,軍糧用盡,將士忍飢,卻不敢擾民。1130年(建炎四年)初春,宜興正被潰軍騷擾,縣令請岳飛來宜興,說:“邑之糧糗,可給萬軍十歲!”二月,飛進駐宜興,屯於張渚鎮。在宜興,飛收降了因政局混亂而在當地爲匪的多支部隊以及金軍強徵來的河北、河東等地籤軍。飛不歧視、苛待他們,僞軍們都傳話說:“此嶽爺爺軍。”爭來降附。

飛抗金英勇,愛民如親,宜興人民感恩戴德。他們說:“父母生我也易,公之保我也難。”

二月,金軍以舟師浮海,窮追高宗三百里未獲。兀朮藉口“搜山檢海已畢”,大肆燒殺搶掠之後,從大運河水陸並進,經秀州(浙江嘉興)、平江(江蘇蘇州)等地向北撤退。經過常州時,岳飛率軍從宜興趕來截擊。飛四戰皆捷,擒女真萬戶主少孛堇等十一人。常州截擊戰之後,飛首次得到朝廷詔令,命他配合鎮江韓世忠,從左翼進擊金軍,伺機恢復建康。

金軍在水路與韓世忠相持達四十日,被困於黃天蕩,因奸細獻策才得以入江。陸路上,岳飛在四月二十五日於建康城南三十里的清水亭首戰大捷,金兵橫屍十五里。

五月初,飛在建康南面的牛頭山紮營,在夜間以百人敢死隊騷擾金軍,金軍傷亡甚大。兀朮準備放棄建康,先在城中大肆殺掠和破壞,然後從建康西北的靖安鎮(亦稱龍灣)向北岸的宣化鎮渡江。飛領騎三百、步兵二千衝下牛頭山,大破金軍,進據新城。又追至靖安,消滅了未及渡江的金軍。建康得以收復。

建康戰役歷時半月,岳家軍僅斬女真兵就“無慮三千”,擒獲二十多名軍官。這是岳家軍的首次輝煌勝利。

六月十五日,岳飛回到宜興,在張大年家題詞:近中原板蕩,金賊長驅……(全文見下“個人作品”)

名揚洞庭

建炎末,湖南義軍首領鐘相被俘殺後,楊麼等率領數十萬人佔領洞庭湖區,瀕湖置寨,據湖爲險;兵農相兼,陸耕積糧,打造車船,練兵水戰,繼續與官府抗衡。紹興元年至四年,先後在鼎口(今湖南常德東,沅水入洞庭湖處)、下沚江口(今湖南漢壽東北)、陽武口(今湖南嶽陽西洞庭湖中)抗擊官軍圍剿,屢戰獲捷。社木寨之戰中,以車船水軍反攻,盡殲守寨宋軍,兵勢日盛,使官府懼之爲心腹大患。五年二月,高宗命宰相張浚爲諸路兵馬都督,岳飛爲荊湖南北路制置使,劉延年爲隨軍轉運使,率領號稱二十萬大軍前往鎮壓。軍抵潭州(今湖南長沙),張浚佈陣:分兵封鎖湘陰、橋口(今湖南湘陰西南湘江西岸)、益陽、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南陽渡等湖區諸要津;令岳飛率軍趨鼎、澧(今湖南常德、澧縣),自上游襲取楊麼、夏誠等寨。五月,岳飛至鼎州,先遣降人楊華爲間,入寨潛結楊麼屬下,誘降義軍;同時,置寨列艦,實施軍事威脅。六月初二,義軍龍陽(今湖南漢壽)汛州村大寨首領楊欽領所部三千人及戰船出降;尋其餘大寨首領劉衡、金琮、劉詵、黃佐等亦舉寨相繼就招。義軍大部被瓦解,惟楊麼、夏誠仍據寨自固。岳飛知湖區地勢艱險莫測,且舟師水戰不及義軍車船水軍,遂先遣人開堰閘泄水,放木筏堵塞湖中諸港,散青草於湖面,以滯車船。繼以楊欽爲嚮導,率軍進圍楊麼寨。楊麼率衆突圍,力戰失利,被俘,殺,餘衆被殲殆盡。夏誠死守其寨,亦被官軍攻破。至此,楊麼之亂被官軍平定,就連都督張浚也不得不讚許道:“嶽侯殆神算也!”。因岳飛巧智神算,從此名揚洞庭。“徒有王[王燮]數年之勞,未聞岳飛八日之捷。”(史稱洞庭湖之戰)。

兩度北伐

1136年(紹興六年)初,由宰相張浚兼任都督諸路軍馬事,於平江府(今江蘇蘇州)召開軍事會議,研究北伐中原。張浚命令岳飛進軍襄陽,作好直搗中原的準備。

二月,岳飛於鄂州(今湖北武漢武昌)發佈討伐僞齊的檄令,並積極做好進軍襄陽的軍事部署。不料在三月,年已古稀的岳母姚氏病逝。飛悲痛不已,目疾復發,他一面奏報朝廷,一面自行解職,扶母靈柩至廬山安葬。並接連上表,乞守三年終喪之制。

在朝廷再三催促下,岳飛忠孝難以兩全,趕回軍中,七月正式誓師北伐。岳家軍兵分兩路:一路往東北,由熟悉京西地理的牛皋統領,直奔鎮汝軍,牛皋早年在汝州魯山縣寶丰村同金軍作戰,此時重返故地,精神抖擻,一戰即攻克汝城,生擒僞齊守將薛亨,緊接着又乘勝攻克潁州,爲這次北伐建立首功。另一路王貴、郝晸、董先等,向西北方向進軍,在攻克盧氏縣後,又西取商(陝西商縣)、虢(河南靈寶),東下伊陽(河南嵩縣),一路繳獲糧食十五萬石,降衆數萬。楊再興大敗僞齊張宣贊人馬,收復長水縣(今河南洛寧縣西);王貴在收復虢州後,又率軍向西,力拔上洛、商洛、洛南、豐陽、上津等縣城,席捲了商州全境。

岳家軍北伐大捷,宋廷爲此下詔嘉獎說:"遂復商於之地,盡收虢洛之城","長驅將入於三川,震響傍驚於五路"。

收復商、虢等城後,飛向朝廷請示:如形勢有利,將命王貴、牛皋兩路合兵,自伊洛直渡黃河,與太行忠義民兵配合作戰,收復河北失地。但他的進軍計劃沒有取得朝廷支持。於收復盧氏、長水之後的第十七天,終因“孤軍無援”和“以糧不濟”,不得不退師鄂州。

岳飛奪回商、虢等地,僞齊劉豫大爲震驚。是年九月,劉豫籌集三十萬人馬,號稱七十萬,向淮西發動進攻。高宗得報後,認爲劉光世、張俊不足以守江淮防線,要調岳飛軍沿江東下。詔書到達鄂州時,飛正苦於目疾。但他並未猶豫,立即向九江進發。趕到九江時,淮西戰事已告結束。

完顏兀朮看到岳飛移軍東下,中線空虛,有可乘之機,便於十月底、十一月初與僞齊合兵,向襄漢地區發動猛烈進攻。飛接到多地的告急軍情後,當機立斷,調集二萬精銳第三次出師北伐。

岳飛出師到達各地之前,部將寇成、王貴、秦祐等已多次打退敵人進攻。岳飛大軍開到前線,給守城將士以極大鼓舞,軍威更振。商州轉危爲安。襄漢戰線也因岳飛大軍的到來,敵軍不戰而退。飛又準備收復蔡州,因見州城防守嚴密,“勢不可攻”,乃作罷。

按照朝廷“規模素定,必不徒行”的意旨,飛此時已勝利完成任務,加之所帶軍糧有限,便決定還師鄂州。

飛撤軍前,爲避免遭敵追擊,命王貴、董先向蔡州城發動一次進攻,以作掩蔽。但飛軍撤退的消息傳到敵營後,李成果然立即佈置追擊。董先、王貴等率軍退到白塔地方,李成親率劉復、孔彥舟等十員大將,合力追來。飛率軍迎擊,經過激戰,擒獲僞齊將領數十人,俘數千人,馬三千六百匹,衣甲器仗無計其數。敵兵屍體填滿溪谷,擁墜入水而死者無算。

岳飛對被俘僞齊士卒,均散錢遣返還鄉。並對他們說:“汝皆中原百姓,國家赤子,不幸爲劉豫驅而至此。今釋汝,見中原之民,悉告以朝廷恩德,俟大軍前進恢復,各率豪傑來應官軍!”

3盡忠報國

岳母刺字

岳飛背上刺的字就是“盡忠報國”,並非“精忠報國”。不過因爲宋高宗趙構爲了表彰岳飛的戰功,曾御賜手書的“精忠岳飛”四字給他作旗幟,後人將二者混淆了。

記者查閱一位學者寫的《岳飛新傳》,書中有記載:因高宗殺岳飛,加之秦檜爲相,故而關於岳飛的史料很少,即便有,也是篡改歷史真相者居多。該書提到了《金陀稡編》這部研究岳飛最重要的史籍。此書是岳飛被害21年後,宋孝宗給岳飛平反後,其子嶽霖開始蒐集資料,整理其父的歷史而形成的一個草稿,書中無岳飛背上刺字的記載。

《宋史》卷三八《何鑄傳》中有條資料很重要,何鑄在審問岳飛時看到“背有舊涅‘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宋嶽鄂王年譜》卷一引《唐門岳氏宗譜》,說“盡忠報國”四字是靖康初姚氏所刺。但是《唐門宗譜》出現很晚,史家評判“訛謬甚多”,姚氏是普通農婦,沒有文化,應當不會自己刺字。但姚氏勉勵兒子“從戎報國”一事,在《金陀稡編》卷九《遺事》中有記載。

到底誰對呢?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宋史研究方向專家楊果表示,史學界普遍認爲岳母刺字只是傳說,並非史實。這個故事對於岳飛傳奇形象的塑造有一定作用。至於岳母刺字是“精忠報國”還是“盡忠報國”更加無從考證。楊教授說,目前業內專家對於《滿江紅》是否爲岳飛所作也存在一定爭議。[2]

4武術成就

岳飛在武術史上被尊爲“武聖”,深受後世敬仰。岳飛自幼拜名師習武,武功精湛,技藝出衆。明清以後流傳和形成的諸多拳派拳種,很多都冠以“創始人”岳飛之名,而盛傳於民間各地,至今不絕,影響極深。爲此,對在武術史上享有“武聖”之稱的民族英雄岳飛的武藝做一番考論就顯得尤爲重要。

據清代《黃梅縣誌》、《岳氏宗譜》記載,岳飛死後,秦檜密令追殺岳飛家族。嶽霆、嶽震以及岳家軍老部下爲避滅門之禍,逃至五郎關下的聶家灣,繁衍生息,世代相傳至今。此後嶽震和嶽霆將岳飛記述的拳譜、拳理、拳法、拳訣和拳歌整理成《武穆遺書》,其內容包括數十種拳術和器械套路,點穴術使用說明,《打法訣》和《八法取用歌》等。嶽震作爲岳飛的'四子,駐守黃梅期間對南宋的安定和岳家拳的發揚功不可沒。

岳家拳的流傳,核心區域是蘄春、黃梅、廣濟三縣交界的地方,也就是當年岳家定居的楊梅嶺所在地。而岳家拳興盛的原因,除了人們對民族英雄岳飛的敬仰和懷念之外,更重要的是它能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儘管金元時期嚴禁習武,但岳家拳仍能流傳民間,並一直保持着古樸剛勁的風格。無論岳家拳衍生出多少分支,追本溯源,都與岳家拳一脈相承。如今岳飛後裔在湖北黃梅、武穴已相傳33代,共計20xx餘人。

5軍事思想

岳飛是中國古代治軍的楷模,“岳家軍”成爲一時的典範。他雖然沒有軍事論著傳世,但從其散見於史書篇牘中的論述和軍事實踐,可看出岳飛軍事思想的主要內容。前人在總結岳飛的治軍思想時指出有六個方面:貴精不貴多;謹訓習;賞罰公正;號令嚴明;嚴肅紀律;同甘苦。這六方面的核心便是以嚴治軍。

由於岳飛嚴於治軍、善於治軍,故“岳家軍”戰鬥力強,“皆可以一當百”,金人也讚歎:“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家軍”爲當時一些將帥所歎服,而且也爲後世一些名將所效法。如明代名將戚繼光亦以岳飛爲榜樣,練就了抗倭勁旅“戚家軍”。

岳飛在作戰中不僅強調要有勇敢的精神,而且更爲重視謀略的作用。早在岳飛爲張所部下時,張所素聞岳飛“勇冠三軍”,便問他:“汝能敵幾何?”岳飛回答說:“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謀”。他列舉春秋晉國“欒枝曳柴以敗荊(楚),莫敖採樵以致絞”爲例,認爲此“皆謀定也”。所以,岳飛進一步肯定了謀略在作戰中的作用。他說:“謀者勝負之機也。故爲將之道,不患其無勇,而患其無謀。”這就明確指出了謀略是決定作戰勝負的關鍵。

岳飛注意靈活用兵。宋王朝實行“將從中御”,將帥作戰必須依事先準備的陣圖行事,不得擅自改變。岳飛認爲,陣圖有一定的侷限,而作戰是千變萬化的,“古今異宜,夷險異地”,不能照搬陣圖。他說:“兵家之要,在於出奇,不可測識,始能取勝,若平原曠野,猝與敵遇,何暇整陣?”因此,他提出“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思想。另外,岳飛還提出“善觀敵者逆知其所始,善制敵者當先去其所恃”的思想。

6郾城大捷

在873年前的今天,1140年8月21日(農曆七月初七),岳家軍郾城大捷。

南宋岳飛所統率的“岳家軍”勢力最強時達10萬人,是當時對金作戰的主力。岳家軍作戰勇敢,紀律嚴明,深得人民羣衆擁護。1140年(紹興十年)金軍4路大軍南下,岳飛率輕騎駐郾城部署兵力迎敵。金兀朮率精兵1。5萬餘人,到達郾城北面,以重鎧嚴裝的“鐵塔兵”列正面,“柺子馬”佈列兩側,進攻岳家軍。

1140年8月21日(七月初七日)岳飛令將上各持刀斧,上砍敵人,下斬馬足,在郾城大敗金軍,接着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岳飛鼓勵將上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但宋高宗與秦檜爲首的投降派一心求和,發十二道金牌強令岳飛班師回朝,最後以“莫須有”罪名殺害岳飛。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爆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