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我的駐村故事5篇

我的駐村故事5篇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的駐村故事1

爲深入瞭解基層實際情況,切實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困難,進一步改善黨羣、幹羣關係,促進我鄉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根據中央關於密切聯繫羣衆的有關精神和縣委組織部創新提出的“返鄉走親、駐村連心”活動要求,經鄉黨委、政府研究,決定選派6名鄉機關幹部駐村聯繫塘涇村,並由我擔任駐村組長。

我的駐村故事5篇

塘涇村是典型的農業村,進城務工、特種水產養殖是農民收入的兩大主要來源,村集體經濟年穩定收入不足10萬元,是全縣集體經濟薄弱村,農村基礎設施落後,村容村貌破舊,在全鄉13個行政村中排名靠後。好在新一屆村兩委會班子團結,思路清晰,工作務實,近年來各項工作有了明顯進步,雖然聯村還不到一年,但經歷了塘涇村發展進步的過程,也爲村集體和羣衆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得到了塘涇村幹部羣衆的支持和稱讚,感受頗深。

駐村聯繫突出一個“勤”字。我在鄉農發辦分管畜牧、農業產業化發展、現代農業“兩區”和土地開發、農整項目建設等工作,還要參與寶塔山開元項目拆遷徵地等中心工作,任務十分繁重,但我還是統籌安排,儘量把更多的時間用在駐村聯繫上,近一年來,我結合分管工作、全鄉重點工作和“夜學、夜講、夜談、夜訪、夜辦”等五夜行動,駐村聯繫 58次,其中利用節假工作日35次,晚上值班時間23次。

走訪羣衆突出一個“深”字。爲了儘快瞭解塘涇村村情民情,熟悉情況,在村幹部的支持配合下,對黨員、村民小組長、村民代表、種養大戶、貧困戶、矛盾糾紛戶等人羣,分批分期逐戶上門進行走訪交流,共走訪農戶153戶,通過走訪,梳理出了事關塘涇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合理化建議 8條,羣衆熱點難點問題6個,矛盾糾紛苗頭4件。針對梳理出來的建議、問題,我及時會同村兩委會進行研究,採納吸收了羣衆建議6條,6個羣衆熱點難點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4件矛盾糾紛已全部成功調處。

面對困難羣衆突出一個“情”字。在走訪中發現,塘涇村五閘組村民老陳,父親早年病故,全家現有人口6人,妻子無業在家、兒子年幼、母親給他人打零工,家中還有兩位年邁老人,70多歲有眼疾、耳聾的爺爺和80多歲患有痛風、高血壓等疾病的奶奶,兩位老人每個月僅醫藥費就要500多塊錢,全家就靠他養幾頭豬和母親給人打點零工,每月只有1000多元的收入過日子,除了老人醫藥費和必要的生活開支已入不敷出,生活十分拮据,兩間80年代建造二層樓房子,牆體已多處開裂,也無錢修繕。再加上今年全縣開展了生豬養殖污染整治工作,陳文軍的小豬圈也在關停之列,收入也相應減少,生活更加困難。對此,我會同村幹部多次上門,與老陳對接交流,幫助他想方設法,鼓勵他樹立信心,通過多方努力,爲他爭取了舊房改造資金1萬元,並介紹他到本村華美冰箱廠工作(預計月收入能達到2500元),並列入年底貧困救濟計劃,下一步我計劃將向上級有關部門反應協調,爭取將該戶列入低保戶。現在他家的房屋也進行了改造,本人也有了固定的工作和穩定的收入,家庭生活狀況也有了明顯改善。

爲民辦事突出一個“實”字。塘涇村有個叫陸十畝的地方,土地面積有600多畝,該地方原爲竹地、桑地、荒地和小魚塘,由於交通不便加之土壤貧瘠,出產不高,有許多土地業已荒棄,畝均收入還不到200元,羣衆要求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土地產出效益的願望十分強烈。瞭解到這個情況後,我會同村幹部對現場踏勘,與村兩委研究制定了土地開發項目建設方案。爲了儘快使項目開工建設,我多次與鄉政府有關領導和縣國土局等部門溝通協調,在面積測量、材料申報、立項、制定方案和工程招投標等工作中,我自己都親力親爲,通過努力,在今年1月份通過了縣級立項, 2月份進場施工,6月份完成了土方平整、機耕路路基和路面硬化、排灌渠道襯砌等工程,8月份順利通過了縣級驗收。該項目的建設,使原600多畝荒地開發變成基礎設施完善的良田,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00多萬元。

該地方土地開發項目建設後不久,被浙江現代聯合控股集團相中,經多次對接洽談,引進了德清現代聯合農業生態觀光園項目,該項目總投資約1.8億元人民幣(其中美元600萬元),土地全部流轉項目中,每畝土地租金1000多元,爲羣衆每年增加土地租金收入90多萬元,還預計可以爲塘涇村羣衆提供200多個工作崗位。

駐村工作是鍛鍊機關幹部,提升基層羣衆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黨和政府密切聯繫羣衆的重要手段,更是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具體體現。我雖然駐村聯繫塘涇村時間不長,但也受到了不少啓發,在今後的駐村工作中,我將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改進工作方法,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團結協作的工作氛圍,全力做好駐村工作,用實際行動來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我的駐村故事2

我沒有什麼下鄉經驗,但我認爲,精準扶貧、不落一人。要堅持以人爲本、實事求是,進一步摸清貧困底數,把貧困原因搞清楚、分析透,要因人因地施測,因貧因原因施測,因貧困類型施測,區別不同情況,做到對症下藥、精準滴灌不搞大水漫灌、大而化之。

今天,我陪同本單位老總和財務主任去看望已去世的低保貧困戶天森,老總和財務主任分別爲其女兒送去慰問金。

天森是低保貧困戶,一家2口人,其女兒在職院讀大二,因爲上學的原因,戶口跟着其表姐在一起,天森在廣東打工,月收入3000左右,於11月13日晚突發腦梗,11月14號早上從廣東被救護車送回村,死亡時間是11月24日。

我陪同領導一同來到天森家,領導給其女兒送上慰問金,並表示單位經過會議決定,資助其女兒以後的上學費用,我個人也給其女兒送去1000元慰問金。

在走訪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讓人心酸的故事,深山裏村民的所思、所想、所盼,那淳樸的表情、質樸的語言、簡樸的方式,都讓我感慨萬千。

回來的路上,我們還在討論,如何幫助困難羣衆解決實際困難?如何讓他們過得更好?

走訪雖然只是一種形式,但走訪的過程卻是實實在在的,它的意義不僅僅是完成一項工作任務,而是一次鍛鍊和情感體驗,更是與貧困戶心與心的碰撞和交流。

我的駐村故事3

我叫彭興榮,是貴州省仁懷市鹽津街道河東村的一名駐村幹部。

20xx年3月,沿着狹窄陡峭的公路一至到河東村室,我便開始了我的駐村工作。河東村和城區隔河相望,但山高坡陡,交通不便。離城區僅僅幾公里,水平距離不足1000米的地方。這真出人意料之外,居然還有這樣的貧困村,交通和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羣衆生活條件如此艱苦。但我很快調整心態,越是貧困,越說明組織對我的信任、羣衆對我的期待。我需要儘快熟悉情況,想出對策。

村情民情一走“了”之

爲了掌握村裏的.情況,每天走村入戶,穿梭在田間地頭,我利用兩個月的時間對每家每戶進行了走訪,詳細記錄羣衆反映的困難和問題。瞭解到河東村是省級二類貧困村,有933戶3268人,其中貧困戶177戶677人,羣衆反映手機信號差、用水難保障、電力不穩定,文化休閒設施較少。羣衆主要收入來源是就近務工和發展家庭種植和小規模養殖。

一次次走訪,一次次交談,在全面瞭解全村的產業發展現狀、貧困戶的致貧原因等情況後,再與羣衆共同探討脫貧路。根據走訪掌握的情況,和村兩委商量按照“一戶一策”對全村177戶制定了脫貧規劃,因戶施策精準扶貧,爲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打下了堅實基礎。

羣衆困難一幫到底

貧困戶帶着對駐村幹部濃濃的信任,經常向我訴着家長裏短。貧困戶趙歷祥戶,自身殘疾,三個女兒兩個殘疾、一個讀大專,家中收入全靠低保和妻子務工來維持。今年,趙歷祥患病需動手術,手術費用較高,對該戶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根據該戶的實際困難條件,我和駐村工作組其他成員一起,聯繫掛幫單位,爲他解決了2萬元的手術費用,解決了燃眉之急。

我們是駐村工作組,我們的扶貧是廣義的扶貧,不光要解決貧困戶的問題,還要解決其他的非貧困羣衆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所以不管是貧困戶,非貧困戶,只要羣衆有困難,我都及時想方設法幫助解決。

有一戶非貧困戶,家庭人口4人,戶主年老體弱,因今年兒子突然生病住院,暫時失去了勞動能力,家庭沒有收入,還要支付高額醫療費用,一家人全靠他在支撐。瞭解到了該戶的情況後,我和駐村工作組的其他成員爲該戶申請了低保,還向民政局申請了醫療救助,幫助他解決了困難,開導他要有信心。之後我堅持經常去他家走訪,並納入重點監測,確保該戶不會因病致貧。

駐村幫村一心一意

扶貧工作任務繁重,村級工作千頭萬緒。我全身心投入到駐村工作中,“5+2”“白加黑”成爲一種工作常態。幫助村兩委化解矛盾糾紛,完善基礎設施,謀劃扶貧產業。新民組遊正奎戶佔地糾紛,該糾紛多年未得到解決,我知道情況後,入戶瞭解詳細情況,多次溝通,終於圓滿解決。20xx年羣衆反映電力弱、不穩定,電力公司在實施農網改造中佔用羣衆土地未及時處理,致使該工程無法正常實施,得知該情況,入戶做耐心羣工工作,終得到理解與支持,致使電網改造工程在規定時間內完工。在發展花椒產業過程中,有部分羣衆不支持、不理解,我反覆走訪、上門宣傳,通過不厭其煩、苦口婆心的解釋終於想通了,產業得以順利實施和發展,現在成爲了河東村的支柱產業,帶動羣衆增收致富。

讓扶過貧的人像戰爭年代打過仗的人那樣自豪。駐村工作的事蹟太多太多,雖然沒有驚天狀舉,但通過自身不斷努力,看到村裏建設不斷變好,環境不斷變美,羣衆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覺得我的一切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我爲我能夠參與駐村、奮戰在脫貧攻堅的戰場感到無比自豪。

我的駐村故事4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20xx年3月,我從一名站在三尺講臺的教師搖身一變成爲一名“涼江人”。兩年多來,我在村裏修路建水池、跑項目和資金、發展產業,與羣衆一起同吃同住同勞動,白天走村串戶訪民情察民意,晚上組織羣衆召開院壩會討論着全村的脫貧致富經。很快,就成爲貴州省赤水市涼江村民熟知並時時念叨的“金書記”。

初來乍到的責任與定位

初來乍到的我,就吃上閉門羹,在第一次參加組務會時,面對村民提出的“自己沒有享到受國家政策、遭遇不公平對待、林地紛爭、土地糾紛、需要解決低保”等問題措手不及。村民們看到這位剛來的駐村書記沒有給出滿意的答覆,他們議論紛紛:“來了一個嫩仔兒,能爲我們辦成事兒嗎?都是下來鍍金的,來走兩圈就走了”。面對來自羣衆的種種質疑,我沒有氣餒,而是迅速完成從教育工作者到駐村幫扶工作者的角色轉變,迅速明確從教育工作者到駐村幹部的職責定位。憑着一股青春的熱血與幹勁兒,按照第一書記“一宣六幫”的職責要求,一頭扎進駐村工作幫扶中來,一干就是一年多。雖然離家幾百公里,每月只能回一次家探望,但我堅定決心並立下“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壯志豪言。

放下行囊,我開始進村入戶走訪,僅用兩個月的時間,遍訪完全村所有村民組的羣衆,第一時間掌握了全村所有貧困戶的信息。我發現涼江村的貧困“病因”在於村民的“思想貧困”,注重“志智雙扶”纔是扶貧的根本之策和長遠之計。爲提高涼江村民的內生動力和發展能力,我立即召集村組幹部和羣衆行動起來研究對策“對症下藥”,梳理了涼江村脫貧致富的十幾條建議,確立了“涼江美好新未來”的目標任務。

路通了,山上風景獨好

“致富定要先修路”。在涼江村,落後的通組路是制約全村發展致富的“瓶頸”,路通了,保障羣衆生產生活的生命線也就通了,扶貧工作就更好開展了,這不僅是羣衆們的心聲,也是扛在我肩上的責任。駐村兩年多來,我攜手村支“兩委”主動與上級交通部門對接,爭取到大大小小10餘條產業路項目落地涼江村。

爲儘快打通涼江村每個村民小組的產業路,我帶領駐村工作隊和村組幹部羣衆不辭辛苦,每天汗流浹背,冒着被蛇咬的危險和被蚊蟲叮咬的痛苦,白天爬山穿越叢林規劃路線,晚上入戶調解修路佔地事宜,挨家挨戶上門做思想工作。起初,部分羣衆因爲修路佔地沒有賠償不理解,在駐村工作隊的感召下,涼江村村民脫貧的願景也被激發出來,大家紛紛無償拿出自家的土地。

經過兩年的努力,全村建成硬化公路100餘公里,形成“四縱八橫”的交通運輸網,破解全村每個村民組出行難和竹原料運輸難題,年帶動全村竹產業經濟產值近700萬餘元。

現在,路通了,財就通了,老百姓得到了真金白銀的實惠,思想自然也就通了,幹羣關係更近了,羣衆工作更好做了。

產業壯大了,羣衆脫貧致富的熱情高漲了

沒有產業和項目支撐,決戰脫貧攻堅就是一句空話。爲了選準產業路子,我多次帶領村支“兩委”外出考察,通過對市場調研,立足於全村19950畝豐富的竹資源優勢,結合當地的“十百千萬”特色優勢產業,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烏骨雞(規模1萬羽)、生態冷水魚(規模2萬斤)、金釵石斛(規模21萬株)等特色種養殖優勢產業。同時引進竹加工廠來帶動羣衆發展致富。

面對村裏農產品銷售滯後的問題,我立刻充當起銷售員的“角色”,帶領村支“兩委”跑市場,不顧白天與黑夜,不論路途多遙遠,拿起村裏養殖的林下烏骨雞到赤水、貴陽、都勻的酒店、超市、學校、機關食堂開展推銷。村裏的農特產品銷路逐漸打通,僅僅是自己的派出單位貴州省供銷社、貴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以及自己的朋友圈每年都要爲村裏訂購近15萬餘元的烏骨雞。爲進一步擴大銷售渠道,還幫助村裏農特產品註冊了商標,取名爲“涼江山寶”。

爲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產業發展,讓貧困羣衆穩定增收,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效,20xx年,又幫助村裏找到了另一條致富“良藥”路子。看到村裏有大面積溜荒閒置的土地後,整日思索着如何帶領羣衆把這些土地有效利用起來,有了想法後,說幹就幹,邀請專家到村裏對閒置的土壤進行考察化驗,發現本地土壤、氣候適合種植中藥材頭花蓼。通過到貴陽市、畢節市實地考察調研,瞭解市場信息後,與村支“兩委”把目光聚焦到發展藥材頭花蓼種植上,決定再帶領全村羣衆發展這種“短平快”產業增收致富。爲了打消羣衆的疑慮,我挨家挨戶上門做動員工作,用了2個月時間分組召開20餘場羣衆會,不斷給羣衆講透頭花蓼種植發展的致富經。爲讓貧困羣衆有啓動發展資金,不斷地跑部門要資金,在自己的努力下,向派出單位爭取的幫扶資金按時到位。通過引進貴州威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簽訂收購協議,保障銷路暢通,給農戶吃下了“定心丸”。上半年,全村800畝藥材頭花蓼如期種下,每年帶動羣衆增加經濟收入可達165萬餘元,大家認可了這一條致富“良藥”路。

雙腳沾滿泥土,心中裝滿民情。看到羣衆們的致富路越來越寬,增收渠道越來越廣,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我的內心充滿喜悅之情。

我深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以踏石有痕之力,用青春熱血奮戰在田間地頭,只爲看到百姓生活的改變。

我的駐村故事5

爲喜迎西藏自治區成立xx週年,進一步發掘駐村工作先進典型,講述駐村幹部精彩故事,展示駐村幹部風采,營造濃厚輿論氛圍,自治區強基惠民活動辦公室決定,從9月中旬開始,在《西藏日報》開闢“我的駐村故事”專欄,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活動主題

講述我區深入開展創先爭優強基礎惠民生活動以來幹部駐村的故事(含第一批至第四批駐村幹部)。

二、活動時間

本次“我的駐村故事”徵集活動截稿日期爲20xx年12月31日。

三、作品要求

1、作品以創先爭優強基礎惠民生活動爲背景,講述自己的駐村親身經歷、所思所感。

2、作品摘取駐村過程中的一件具體事情去挖掘展現、提煉感悟,要力求故事性強、條理清晰、語言精煉、通俗易懂、生動感人,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和啓發性。

3、作品內容要積極向上,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貼近羣衆生產生活,貼近駐村工作實際,突出思想性、時代性、鮮活性、典型性、成效性、感召性,傳遞正能量。

4、作品題材不限(詩歌、理論文章除外),字數控制在1000字左右,必須爲本人原創,或自己講述請他人代筆撰寫,內容要真實可考,嚴禁抄襲編造。

四、活動要求

1、各地(市)強基辦、區(中)直各單位強基辦要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廣泛宣傳發動,充分調動駐村幹部的積極性,參與講述、撰寫駐村故事,安排專人負責稿件的收集整理、加工潤色、審覈選送。自治區強基辦將在各地(市)和區(中)直各單位選送的基礎上,篩選優秀作品在《西藏日報》“我的駐村故事”專欄刊發。

2、各地(市)強基辦選送的駐村故事稿件數爲每個縣不少於4篇,區(中)直各單位強基辦選送的駐村故事稿件數不少於4篇。

3、選送的駐村故事稿件上要註明作者姓名、工作單位、職務、聯繫電話,配有圖片的,圖片要清晰,爲JPEG格式,附文字說明。

4、請各地(市)強基辦、區(中)直各單位強基辦於截稿日期前陸續將選送的駐村故事電子版,發送至郵箱,電子郵件名請寫“XX地區(市、單位)駐村故事”。

5、自治區強基辦將邀請相關領導和專家組成評委會,評選出特等獎5名、一等獎10名、二等獎20名、三等獎30名、優秀獎50名,發給獎金和獲獎證書。

五、聯繫方式

聯繫人:黃志武、杜鵬飛

聯繫電話:

自治區強基惠民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爆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