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早期教育 > 騙術中的心理學

騙術中的心理學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1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騙術中的心理學,詐騙行爲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騙術中經常會應用一些心理學原理,很多騙子的手段並不見得很高明,受騙的主要原因還是出於受害人本身。下面來看看騙術中的心理學。

騙術中的心理學1

1.暈輪效應

暈輪,就是太陽和月亮周圍的光暈,而暈輪效應,就是指人們在交往過程中,對方的某個特別突出的特點會掩蓋人們對對方的其他特點的正確瞭解。

其實就是以偏概全,比如先利用一個你比較信任的人脈引出一個賬號,讓你認爲它也是可信的,操縱的就是人們的信任感和適當的想象力。

實事求是就能有效抵抗這種引導,不否定一個人的中心特質,但也不能通過想象掩蓋漏洞。

2.拆屋效應

拆屋效應廣泛應用於殺豬盤的“切入”環節,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假如你說,這屋子太暗,在這裏開一個天窗,總有人是不願意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折中願意開窗了。

好比一個不太確定的賬號,有人說謹慎對待一概不理,但其他人說萬一是真的呢?不如先看看,這樣騙子就能根據受衆狀況制定下一步方案。

其實人脈埋線也是這樣,只要不能完全割離其信息,搖擺不確定之中,就能爲後續的行騙打開一個口子。

3.自證控制

冒充公檢法詐騙之所以經久不衰,就是應用了一個很重要的心理學原理——自證控制。

先站到一個你信服的位置,第二步再質疑你,然後無視你的心意,並引導你自證。好比一個意見領袖,質疑你心態變了不夠愛他,無視你持續的關注與互動,引導你付出更多才能證明自己的愛。

自證之前先問一問自己需要自證嗎?需要比愛嗎?你有虧欠他嗎?

騙術中的心理學

4.暴露缺點效應

騙子在爲自己打造人設的時候,並不會把自己打造得完美無缺,反而會故意暴露幾個缺點。

一個人適當地暴露自己的缺點,讓人覺得他是一個可以相處的普通人,因爲沒有任何一個人願意和“完美”的人相處,那樣會壓抑、恐慌和自卑。

同時,你可能會失望一陣子,但後續也容易遺忘他的缺點,更容易關注他的優點,並在互動中產生共情,加深情感投入。

5.登門檻效應

所謂登門檻效應,又稱得寸進尺效應,你只要妥協了一步,後續爲了自己認知上的協調感,和給外界你前後立場一致的印象,你自然就會在這個方向上越走越遠。

6.沉沒成本效應

既爲了認知與立場一致而深入捲入後,在後續的過程中,人們就容易持續投入時間、金錢、感情,同時也是對自己推理判斷的一次下注。

對待沉沒成本,容易走上兩個方向,一是害怕持續投入後沒有任何收益而不敢投入,也就是放棄之前的付出;二是繼續原來的錯誤,造成更大的虧損。而大部分人往往會選擇第二種,因爲很多人都是非理性的,會像賭徒一樣厭惡沉沒成本帶來損失。

騙術中的心理學2

1. 得寸進尺效應

又叫登門檻效應,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爲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後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比如小編就曾在火車站遇到過這樣的騙子,說自己沒錢買車票問你借9塊錢。如果你拿出了9塊錢他又會說是19快,故意在錢的具體數額上含糊不清,最後被騙走59快錢。

騙術開始都是先讓你答應某個無關緊要的小要求,在慢慢加大伎倆,讓你深陷其中。

2. 公開承諾

在傳銷洗腦類組織中最爲常見,通常形式是喊口號,做演講。

當你在很多人面前做出承諾或表達態度後,你的行動已經預先做出了表率,你的思想會爲了支持你的'行動而變的更加堅定(行爲改變思想),同時,公開的方法會讓你產生對他人的評價的顧忌,特別是在那麼一個封閉的環境中,讓你深陷在其中。

騙術中的心理學 第2張

3.羣體效應與內爆現象

電話詐騙中通常會將成員與其先前的社會支持系統分離,也就是不讓你和別人交流。

這樣可能會出現一種社會內爆現象:外部聯繫逐漸減弱,每一個人都只和騙子聯繫。一旦與家人和朋友失去聯繫,他們就無法反駁。

而騙子往往不會一個人行動,在電話詐騙中往往有很多人扮演不同的角色,這樣形成了一種對面人很多,很可信的錯覺。這是羣體塑造人的觀點和行爲的力量。

4. 態度免疫策略:

這種手段在騙老年人的保健品中最爲常見。

爲什麼有的人被騙後,哪怕警察或者周圍的人給他指出了騙子的套路,他還是深信不疑呢。這就是無良騙子對你使用了態度免疫的手段。

態度免疫,就像抵禦流行疾病時使用疫苗一樣,思想也可以打上疫苗。這種方法在心理學上被稱爲態度免疫:我們通過事先給自己提供反駁該信念的少許資料,這會幫助我們日後具有抵禦說服的能力。

保健品推銷員往往事先給老人們打好了預防針,闢謠反而被騙子借力。當他人的闢謠被歪曲解釋後,還有誰會投入一丁點的注意力呢?

騙術中的心理學3

第一種、“登門檻技術”

這種技術來源於推銷員挨家挨戶上門推銷時,爲了能進入屋子而先把一隻腳伸到門裏邊。

150名家庭主婦接到電話,請求她們允許一個調研團隊進入她們的家中。這個團隊大概要花費2小時去數清她們家有多少家用產品,並將所有家用產品進行分類。結果88%的主婦斷然拒絕了:“他們清點物品時會弄亂我的家!”“家是私人空間,我不喜歡別人走來走去。”

另外150名家庭主婦也同時接到了電話,提出了一個類似“先把一隻腳伸進門裏邊”的小要求,問了一個問題:“你們家裏都用什麼牌子的肥皂?”這個問題對她們來說是舉手之勞,幾乎所有人都回答了。

過一陣子,這些家庭主婦又接到一個電話,問:“你們家的所有廚房用品都分別是什麼品牌的?”又有很大一部分人回答了。

最後,她們被提出了一個更大的請求:上門檢查。就跟之前150名家庭主婦一開始被要求的那樣。但是不同的是,這一次,只有32%的人拒絕。

這種先提出一個較小的要求,進而再提出更大要求的方法,是一種常見的讓人順從的技術,叫“登門檻技術”!上文中承軒碰到的,就是它了。

至於說登門檻技術爲什麼會生效,很簡單,人們在答應第一個小請求的同時,他們的自我形象也會隨之改變,他們開始認爲自己是樂於助人、富有愛心的人。之後,爲了跟這種改進了的自我形象保持一致,基本上都會有求必應:“隨便來,我也是敞亮人兒!”

騙術中的心理學 第3張

第二種、低球技術

先提供一個划算的交易來獲得他人的承諾,在獲得承諾後,再提升執行這一交易的成本。

這一策略驚人的有效。

做銷售的人員經常會“拋出低球”。拿賣車來舉例:他們以很低的價格誘惑顧客選定某輛車,然後讓顧客回去安排好資金問題,以此增加顧客對該車的承諾。當顧客做出選擇後,銷售員會在籤正式協議前“反悔”,說價格算錯了,或者經理不答應這筆交易,因爲“這麼賣他們會虧本”。這時,許多顧客已經對那輛車有了很強的內部承諾,所以,儘管他們不開心,但往往會繼續這筆交易。

當買車的人看重的這輛車的因素(性價比)已不復存在,爲什麼他們仍“執迷不悟”,繼續購買呢?因爲,當主動選擇某件東西后,人們看待它的態度會變得更積極且不願意放棄它!這時人們會把經濟意義看淡,開始談“情懷”:“能多花點兒錢買一輛我喜歡的車是值得的!”但是他們忘了,當初自己是因爲什麼喜歡上它的。

第三種、標記技術

說到這兒,讓我想起了一部曾經很火的電視劇《武林外傳》裏,邢捕頭的一句口頭禪——“我看好你哦”!而這項技術的核心就是這句臺詞!

舉例來說,老師會對學生們說:“我覺得你們都是聰明人,知道字寫得好壞對一個人來說很重要。”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裏,這些學生更可能在私底下進行書法練習。

這種標記技術,其實就是在用一種激勵的手段來達成所願。當被忽悠的人一下子被對方“擡到”一定高度,是很難再自行落回“原地”的,即使是死扛,也要繼續按照對方的期望行事下去,要“不負如來不負卿”!。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