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缺少父愛的男孩不能嫁

缺少父愛的男孩不能嫁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9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缺少父愛的男孩不能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親和母親兩個人的角色都不能缺席,否則會對孩子的性格形成造成很大的偏差,孩子的模樣就是父母的樣子,下面分享缺少父愛的男孩不能嫁。

缺少父愛的男孩不能嫁1

一、導致性別錯位。

爸爸與媽媽屬於不同的角色,在教育孩子行爲之間存在一定的差別,對於孩子性別角色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爸爸的缺席,嚴重時會導致孩子性別錯位。

人們普遍認爲,性別認知是件很自然的事,男孩就是男孩,女孩就是女孩,這有什麼糾結的,確實,身體差別是如此,可是孩子的內心世界你可曾想過?一個孩子確認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除了先天原因的影響,如果外界沒有給予孩子正確的導向,孩子就有可能產生性別角色混淆,也就是性別錯位。

缺少父愛的男孩不能嫁

父愛缺少的家庭,孩子無法學到男性的果斷自信,尤其是男孩,容易偏離正確的性別角色,形成女性一樣陰柔文弱、優柔寡斷、多愁善感的性格,不像個男孩子的樣,甚至覺得自己應該是“女孩”。

二、發生戀母情結。

這種情況常常發生在男孩身上,多見於父親長期不在家或者即使回家也不過是“像山一樣”杵在那裏不動彈的家庭裏,孩子的教育全部落到媽媽身上。

可是爸爸對男孩的影響比對女孩的影響更大一些。爸爸的的參與越少,地位越“低”,孩子更多的傾向於對媽媽的依戀,容易導致產生戀母情結。

之前看過一個案例,某女士結婚後,發現老公戀母情結特別嚴重,新婚蜜月帶着媽媽不說,晚上睡覺也是三個人睡一間房子一張大牀,最後這位女士受不了離婚了。

三、影響婚姻觀念不正確,婚後生活不幸福。

如果一個人的原生家庭中,爸爸就是甩手掌櫃,是局外人,而家裏家外都是媽媽在操勞,對兒子來說,他自然而然的會認爲女人結了婚就得像他媽伺候他爸那樣,“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而自己當大爺;對女兒來說,就會覺得自己就應該像媽媽那樣任勞任怨伺候老公。

可是,這種想法都是錯誤的!家務活不是一個人的事,養育孩子也不是女人的責任,所謂家庭就是需要夫妻倆共同付出的!

四、女孩缺少父愛,易愛上老男人

孩子三歲之後,爸爸的角色對於孩子安全感的培養至關重要,而缺乏父愛的女孩子,就等於缺乏了這份安全感,長大後,很容易愛上中年老男。這是爲什麼呢?

因爲老男人能夠給她想要的一切溫暖,他們成熟穩重,考慮周全,提供滿滿的安全感,中年男人的魅力會把這類女孩迷的暈頭轉向,而她也似乎覺得從老男人身上可以得到缺失已久的父愛,幼時缺乏的父愛,就通過中年老男人的愛來彌補吧。

可是中年男人的魅力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家裏說不定有個結髮妻子,也可能老男人花心不定,只不過玩弄感情罷了,所以這類女孩總是容易上當受騙,即使是與年齡相仿的男孩談戀愛,卻也容易遇人不淑或者飛蛾撲火一般,後果往往不幸福。

缺少父愛的男孩不能嫁2

著名心理學家卡爾·榮格說過:

母子關係指向家庭內部,喻意融合與親密,影響一個人成年之後的情感關係,父子關係指向家庭外部,寓意規則與疏離,影響一個人成年之後建立社會關係與人際交往的能力。

由此我發出過很多與此相關的話題,比如如果你的人際關係不好,與別人合作與競爭的能力弱,那麼大概率上你小時候和父親的關係不太好。

這個觀點得到了很多網友的認同,並且通過他們自己的親身經歷進行了一系列佐證。

從事心理學工作,接觸到的各種案例越多,我也越愈發覺得此言不虛,並且結合我們自身的實際情況,還可以進一步的論述:

就比如,今天的話題:小時候缺乏父愛的男孩,長大後情商低,社會能力弱,人際關係差。

我們有一句諺語,叫“有其父必有其子”。這不光是我們文化中特有的現象,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就說過,男孩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會找一個身邊的男人模仿和崇拜他,而這個男人十有八九就是他的父親。

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男孩模仿和崇拜自己的父親,這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但以上這些還都只是表面現象,父親對男孩的影響可能還遠不止崇拜與模仿這麼簡單,下面我們就從情商、人際關係,社會能力等方面做一個解讀。

情商

在論述情商之前,我們要講一下情商的本意,或者說情商的心理學含義,因爲這裏的情商可能和咱們腦海中已有的情商定義會有差別。

首次提出情商的是被稱爲“情商之父”的哈佛大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他認爲情商就是情緒商數,是指一個人在情緒、意志力和耐受挫等方面的品質。

也許在我們的文化中,情商被“泛化”了,會做人,“混得”好等就稱之爲高情商,反之就是情商有問題,這明顯不是它本來的含義。

同樣的我們今天論述的,父子關係與男孩的情商關係中,情商也是特指由丹尼爾·戈爾曼定義的情商,唯有這樣纔會對大家養育男孩,或者自我發展有一個積極的參考作用。

言歸正傳,既然高情商意味着有較好的情緒、意志力、耐受挫品質,那我們就看看父親在男孩的這方面,會起到一個怎麼樣的作用。

有一本非常著名的育兒心理學暢銷書,叫《培養高情商的男孩》,該書的作者通過跟蹤研究發現:

情感豐富,自愈能力強的男孩都有一個情感豐富的父親。特別是在青春期的時候,父親對男孩的情感成長可以說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在男孩子不如女孩子的地方,如共情能力,情緒識別與管理能力方面。

男孩子在向一個男人轉變的過程中,對於情緒的表達、識別、管理等方面會有意無意的模仿其父親,來認同和鞏固其性別形象。

缺少父愛的男孩不能嫁 第2張

那麼回到情商的本意上,一個會管理自己情緒,意志力強,抗挫性好的男孩子,背後往往就有一個高情商的父親陪他一起成長過。

人際關係

我們每一個人都必然要活在關係裏,而我們的關係可以分爲情感親密關係和普通的人際關係,正如我們在文章開頭所提到的,一個人的情感親密關係往往與其和母親的關係密切關聯。

而一個人普通的人際關係很多時候與其和父親的關係又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因爲普通的人際關係更多的是遵從一種規則和邊界,並不會變得異常親密,指向融合。特別是家庭之外的各種關係,如三五成羣的同學,合作共贏的夥伴,並肩作戰的同事等都是如此。

社會能力

21世界肯定已不是一個單打獨鬥的社會,我們的產品和服務越來越細分化,與他人協作,與他人合作競爭是必然的。

一個男孩子在童年時期與父親的關係不好,往往意味着他和父親、母親、自己三者形成了一個不健康的“三角關係”。

爲什麼呢?因爲絕大多數情況下,一開始我們天然地親近自己的母親,這是一個生物的本能,隨着不斷地成長,3歲左右的時候,父親開始進入我們的世界。

母親一點點放手,父親一點點接手,由此媽媽愛兒子,兒子愛媽媽,媽媽愛爸爸,爸爸愛兒子,兒子愛爸爸,一個“三角關係”由此誕生。

三個人之間就有非常微妙的合作與競爭的動力產生,這或許就是我們之後與他人合作與競爭的雛形。

而如果孩子和父親的關係不好,則往往意味着和孩子和母親太親密,最典型的就是“媽寶男”。

對“媽寶男”大家可能都不陌生,電視劇《都挺好》中的蘇名成就是一個很好例子,跟母親很親近,他的母親和父親關係不好,以至於他眼裏幾乎也沒有父親。

離開母親,沒有了母親的庇護,他的人際關係,他的工作與生活便是一團糟。

我們在上面論述了,現在的社會很多時候需要與人協作,與人合作與競爭才能獲得生存的資本,而對於一個“媽寶男”來說,這種能力相對的就很弱。

總之養育一個男孩,正確的父愛至關重要,能不能讓你的兒子成爲一個高情商的男子漢,選擇權就在你手上!

缺少父愛的男孩不能嫁3

父親的功能有哪些

古語有云:“子不教父之過”,明確地講明父親在教育孩子方面應該承擔的責任,但現代社會,爸爸們大多忙於工作,把陪伴孩子和教育孩子的事全部推給了媽媽。媽媽就能夠全權管好孩子麼?不!父親的職能是誰也不能代替掉的。

我國心理學家李孟潮,給中國當代的父職做了給簡單歸納,它包括5個方面:供養、護佑、規訓、傳道、勝利。

供養:就是掙錢養家,這個大多數的爸爸都能做到。

護佑:就是保護家人,遇到危險時父親會挺身而出保護孩子。比如《流浪地球》中吳京飾演的爸爸爲了給孩子爭取一個免抽籤進入地下城的機會,自告奮勇前往危險的太空履職。

規訓:就是給孩子建立規則感,讓他們適應並認同世界的規則,並學會符合規則生存的技能。迪斯尼動畫片《獅子王》中,木法沙告訴兒子辛巴:“你將是這個王國的主人。但這並不意味着你想幹什麼就能幹什麼。作爲一國之王,你要維持這個草原生生不息的活力,尊重自然循環的力量。”

傳道:就是把自己和家族的價值觀傳遞給孩子。每個傳承上百年的家族都有自己的家規與家訓,比如諸葛亮的後代就秉持着“不爲良相,便爲良醫”的傳統。

勝利:就是給孩子一個強大的父親形象,成爲孩子心目中的英雄和榜樣。比如孩子的爸爸是解放軍或者醫生,在救死扶傷的第一線戰鬥,他們的孩子會從內心裏感到非常自豪。

父親功能之所以不能被母親代替,就在於媽媽傾向於接納孩子,並且降低孩子探索的難度,而爸爸則是鼓勵和學習,是和孩子一起承受挫折。所以說有時候讓爸爸陪孩子寫作業效果更好,爸爸承受孩子負面情緒的能力比媽媽要強得多。女人心思細膩,男人粗獷,不會揪着小細節不放,不容易跟孩子起衝突。

缺少父愛的男孩不能嫁 第3張

父愛缺席,會對孩子的一生造成怎樣的影響

男孩篇:

嬰幼兒時期,如果爸爸不在身邊,男孩的男性特徵的形成就會受到阻礙。研究發現,4歲前失去爸爸的男孩明顯更缺乏男性應有的果斷性和進取性,同時在行爲上更容易表現出女性化。

隨着男孩長大,爸爸帶男孩參與遊戲,比如打籃球、踢足球不僅能促進身體發育還能培養他們堅毅的性格。

另外爸爸還會影響男孩思考問題的方式,以及智力的開發程度。同時更重要的.是,父親的榜樣力量會影響兒子對男性性別的自我認知。

如果在兒子的成長過程中缺少父親這樣一個角色,長大後會偏於“娘娘腔”,同時也容易成爲“媽寶男”。爸爸影響孩子的方式不在於“言教”而在於“身教”。

香港首富李嘉誠,雖然富可敵國,但依然非常節儉。他的兩個兒子每天要坐公交車去上學,吃穿用也跟其他孩子一樣,放假的時候要自己打工賺學費。霍啓剛也深諳此道,跟郭晶晶一起帶着兒子去田裏插秧、去做公益還有家務勞動。

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訴兒子,男人應該長成什麼樣。

女孩篇:

爸爸的模樣會影響女兒以後的人生伴侶選擇。如果女孩在一個爸爸“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家庭中長大,看慣媽媽整天忙來忙去,她的潛意識裏就會默認這種家庭模式的合理性。長大後也會選擇同樣有“大男子主義”傾向的男人做老公。

女孩尋找另一半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在追尋理想中的爸爸。

一個好爸爸,應該給女兒足夠的愛和滋養,同時也要有邊界感和分寸感,女兒大了就不能有太親密的動作和行爲。女兒只有在爸爸這裏體驗到了“被愛”的感覺,收穫“值得被愛”的心理資本,長大了才能成爲一個有自信有魅力的女人。

如果女兒在這段關係中太過匱乏,那麼長大後選擇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做老公的機率就比較高。之前看過一則新聞,二十幾歲的姑娘不顧衆人的勸阻執意嫁給七十幾歲的老頭,就是因爲老頭從小就非常照顧她,讓她感受到從未感受到的父親般的溫暖,成年後姑娘依然離不開這份畸戀,兩人最終成婚,還生下一個兒子。

缺失的父親,該如何融入孩子的生活

胡慎之說,當代中國家庭有一個經典的公式:缺失的爸爸+焦慮的媽媽=失控的孩子。一語中的,現在的教育太過雞血,各種學習羣裏都在不停攀比。那天看到一個五年級家長髮的朋友圈,孩子在學校是學霸,各種獎狀拿了一圈,但每天還是刷題到12點,小學已經提前學初中的內容了。早上6點起牀,在公交車上都困得睡着了,直流口水。看着真是心疼,孩子太辛苦了。

這種焦慮的情緒蔓延在整個教育圈子裏,很多媽媽承受不住壓力,甚至有被氣死的情況出現。其實這個時候,媽媽要做的是退後一步,讓爸爸上。一來讓自己輕鬆,二來讓父親來參與孩子的生活,融洽親子感情。

生活很多爸爸不管孩子,通常是這幾個原因:

1、爸爸能力不足,主動把自己邊緣化:有的爸爸文化不夠,輔導不了孩子作業,所以主動承擔後勤工作,放棄與孩子的交流或者是工作太忙,經常加班,沒時間管。

2、“超級媽媽”的排斥:媽媽太能幹,孩子從出生就跟媽媽形成了命運共同體,爸爸無法插進去,就算爸爸主動要求陪孩子寫作業,也會被媽媽以各種理由趕走。

3、迴避摻合婆媳矛盾:婆媳矛盾大多讓男人頭疼,能躲就躲。尤其是關於孩子教育方面的,誰都有理,又誰都不服誰,男人很難辦,於是就逃跑。

4、男人出軌與妻子感情不和:男人跟妻子交惡,如果孩子在站在媽媽一方,那麼男人會連同孩子一起討厭。《隱祕的角落》裏朱朝陽就是一個典型。爸爸跟小三生的女兒當寶,卻把親生兒子當草,直接導致朱朝陽心理變陰暗。

5、離婚:夫妻離婚後,如果媽媽在孩子面前說爸爸的壞話,那麼孩子也會受影響,不願意跟爸爸交流,爸爸想管也沒有機會。

那麼爸爸該怎麼做才能融入孩子的生活呢?

1、孩子出生後,爸爸需要跟家人重建關係。孩子是媽媽十月懷胎千辛萬苦生下來的,媽媽和孩子有着天然的親密,有了孩子後,媽媽通常會將所有注意力轉移到孩子身上去,承擔起“母親”的責任。這時候男人也要相應地完成角色轉變,不再僅僅是丈夫,還是“父親”,和妻子一起來爲孩子的吃喝拉撒操心,而不是隻做邊緣人。

2、做一個真實的爸爸,拒絕符號化。爸爸應該儘量真實地表現自己,有優點有缺點,而不是一個“提款機”。

3、以積極的姿態進入家庭。放下手機真心實意地陪孩子,經常帶孩子玩一些爸爸們獨有的冒險遊戲、擁抱妻子和孩子,給他們愛和溫暖,主動傾聽孩子的煩惱。如果孩子不認同你,不妨做一些事來主動建立自己的威望。鄧超演的《銀河補習班》中的爸爸,坐牢出來兒子很看不起他,於是找工作時他憑着自身的專業能力秀了一把,就立馬改變了兒子的看法,願意接受他的輔導一起努力。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