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兒童心理髮展過程

兒童心理髮展過程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兒童心理髮展過程,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必須經歷不同的心理髮展過程,弄清楚每個心理階段的不同特點,兒童心理髮展過程都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兒童心理髮展過程1

1、感知運動階段(出生-2歲)。相當於嬰兒期。這是語言和表象產生前的階段。本階段主要特點是:兒童只是依靠感知動作適應外部世界,構築動作格式。本階段兒童在認知上的主要成就是:主體和客體分化和因果聯繫的形成。

2、前運算階段(2-7歲)。較之前一階段其質的飛躍表現在:由於信號功能或象徵功能的出現,這一階段的兒童開始從具體動作中擺脫出來,可以憑藉象徵性格式而在頭腦裏進行表象性思維。這一階段還可再分爲前概念或象徵思維階段(2-4歲)與直覺思維階段(4-7歲)這樣兩個小階段。

3、具體運算階段(7、8-11、12歲)。這一階段的兒童認知和思想有兩個特點,一是思維開始具有較大的變易性,出現了可逆性(“運算”概念在皮亞傑理論中本身就意味着一種可逆的動作),能解決守恆問題,能憑藉具體事物或形象進行分類和理解邏輯關係。

另一是能對具體事物進行羣集運算,包括組合性、逆向性、結合性、同一性、重複性或多餘性等運算。但由於這一階段的運算仍脫離不了具體事物或形象的支持,所以,其運算還是零散的、孤立的,難以組成完整的系統。

4、形式運算階段。亦稱命題運算階段。本階段的最大特點在於:兒童思維已能擺脫具體事物的束縛,不受具體事物的內容的侷限,能把形式與內容分開,進行抽象的邏輯思維,即能運用符號進行命題演算,能根據假設進行邏輯推理。

在這一階段裏,儘管兒童少年並未意識到某些形式運算結構的存在,但能運用這些結構去解決實際問題。

兒童心理髮展過程

擴展資料:

一、皮亞傑理論概述

在心理學上、特別是發展心理學上,由於各種不同的觀點,因而有各種不同的發展理論,皮亞傑在他的《智力心理學》一書中,對此做了詳細的論述。他列舉了五種重要的發展理論:

1、只講外因不講發展的,如英國羅素的早期觀點。

2、只講內因不講發展的,如卡爾·彪勒(Karl Bühler)的早期觀點。

3、只講內外因相互作用而不講發展的,如格式塔學派。

4、既講外因又講發展的,如聯想心理學派。

5、既講內因又講發展的,如桑代克的嘗試錯誤學說。而皮亞傑則認爲他和這五種發展理論不同,他自己是屬於內外因相互作用發展觀,即他強調內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強調在這種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斷產生量和質的變化。

二、皮亞傑的發展階段論

皮亞傑的發展觀,突出地表現在他的階段理論的要點上:

1、心理髮展過程是一個內在結構連續的組織和再組織的過程,過程的進行是連續的;但由於各種發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兒童心理髮展就具有階段性。

2、各階段都有它獨特的結構,標誌着一定階段的年齡特徵;由於各種因素,如環境、教育、文化以及主體的動機等的差異,階段可以提前或推遲,但階段的先後次序不變。

3、各階段的出現,從低到高是有一定次序的,且有一定交叉。

4、每一個階段都是形成下一個階段的必要條件,前一階段的結構是構成後一階段的結構的基礎,但前後兩個階段相比,有着質的差異。

5、在心理髮展中,兩個階段之間不是截然劃分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

6、心理髮展的一個新水平是許多因素的新融合、新結構,各種發展因素由沒有系統的聯繫逐步組成整體。

兒童心理髮展過程2

1、發展與發育

發展是指個體成長過程中生理和心理兩方面有規律的量變和質變的`過程。兒童的發展包括生理的發展和心理的發展。生理的發展是指兒童的生長、發育;心理的發展是指兒童的認知、意志和個性等方面的發展。

發育是指個體從出生到成熟所經歷的一系列有序的發展變化過程,主要指兒童生理的發展,包括腦的發育、生理髮育等。

2、兒童心理髮展的轉折期和危機期

在兒童心理髮展的兩個階段之間,有時會出現心理髮展在短期內突然急劇變化的情況,稱爲兒童心理髮展的轉折期。

由於幼兒心理髮展的轉折期常出現對成人的反抗行爲,或不符合社會行爲準則的各種表現,所以有人把轉折期稱爲危機期。

幼兒心理髮展的轉折期,並非一定出現“危機”,轉折期和危機期有所區別,轉折期是需然出現的,但“危機”並不是需然出現的,在掌握規律的前提下,正確引導幼兒心理的發展, “危機”會化解。

兒童心理髮展過程 第2張

3、關鍵期

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決定了在兒童身心發展過程中存在環境影響能起最大作用的時期,即兒童發展的關鍵期。

關鍵期的概念源於奧地利生態學家勞倫茲在研究小動物發育的過程中提出的“刻板印象”,即 小動物在出生後一個短時期,具有很容易形成的一種本能的反應,例如,把出生後最先看到的對象當做“媽媽”,總是追隨並喜歡接近“媽媽”,當“媽媽”消失 時,發出悲鳴。刻板印象只在小動物出生後一個短時期內發生,勞倫茲把這段時間稱爲“關鍵期”,關鍵期的時間是有限的。

關鍵期的概念應用於兒童心理的發展上,是指身體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機能和能力最適宜於形成 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對個體的某一方面訓練可以獲得最佳效果。

例如,孩子4-6個月是吞嚥咀嚼關鍵期;8-9個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關鍵期;7-10個月是 爬的關鍵期;10-12個月是站走的關鍵期;2-3歲是口頭語言發育的關鍵期;也是計數發展的關鍵期;2、5歲-3歲是立規矩的關鍵期;3歲是培養性格的 關鍵期。4歲以前是形象視覺發展的關鍵期;4-5歲是開始學習書面語言的關鍵期;5歲是掌握數學概念的關鍵期;也是兒童口頭語言發展的第二個關鍵 期;5-6歲是掌握語言詞彙能力的關鍵期。

4、最近發展區

“最近發展區”的思想是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的。他認爲,至少要確定兩種發展的水平。第一種水平是現有發展水平:這是指由於一定的已經完成的發展系統的結果而形成的心理機能的發展水平。第二種是在有指導的情況下借別人的幫助所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也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最近發展區”就是指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距,即幼兒能獨立表現出來的心理髮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導下能表現出來的 心理髮展水平之間的差距。

兒童心理髮展過程 第3張

5、終身教育

終身教育是指人們在一生中都應當和需要受到各種教育培養。這一術語最早來源於英國成人教 育家耶克斯利1929年出版的《終身教育》;1965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持召開的成人教育促進國際會議期間,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人教育局局長法國的 保羅·朗格朗(Parl Lengrand)正式提出。之後短短數年,就在世界各國廣泛傳播。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到70年代初期,終身教育迅猛發展, 其代表有:朗格朗的《終身教育導論》、埃德加·富爾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舒瓦茨的《終身教育-21世紀的教育改革》等。

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的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標誌着終身教育最終形成。報告中提出:“終身教育建立在4個支柱基礎上”,這“4個支柱”是指:“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和“學會生存”

兒童心理髮展過程3

自我效能感是能力品質的主要成分,而其他人的評價性反饋,則爲兒童早期自我效能感形成打下了基礎;當孩子收到的是固定模式的評價,例如聰明、太笨了等,他在心裏就會形成固定思維模式的自我評價,不敢迎接挑戰,當遇到失敗時,可能會情緒崩潰或者自我貶低。

當孩子收到的是成長模式的自我評價,例如再試一次,嘗試更多方法等,那麼他們在面對困難時,也會積極尋求方法,直到戰勝、解決困難。

兒童自我效能感,會影響和周圍其他人的關係。在師生關係中,學生的問題行爲,可能是向老師發送求助信號,如果得到老師的幫助,學生就能理解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問題。問題一旦解決,問題行爲也會消失。

兒童心理髮展過程 第4張

在和同學的關係中,兒童喜歡和同學比較,比較是一種推動力,拓寬孩子的外在邊界,能提升孩子的效能感;比較也是一種壓力,能幫助孩子理解、表達自己的情緒。學會解決比較中遇到的焦慮和退縮問題,可以提升孩子的效能感。

在家庭關係中,家庭需要滿足兒童的生理需要、學習需要、自我尊重需要和同伴友誼的需要,儘可能地爲孩子提高自我效能感提供幫助和支持。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