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如何正確理解挫折教育

如何正確理解挫折教育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正確理解挫折教育,這時候就需要家長耐心引導,出現問題就說明孩子的成長還有進步的空間,要教會孩子克服這些困難,家長不能一味地去責罵孩子,以下是如何正確理解挫折教育方法。

如何正確理解挫折教育1

態度

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要堅持有理有利有節原則。家長要深刻認識到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不能隨性散漫,堅持有理原則;家長要清楚,挫折教育的目的是爲了讓孩子更健康的成長,實施挫折教育只能做對孩子有利的事;家長要懂得過猶不及的道理,實施挫折教育時,必須把握比較好的度,堅持有節原則。

思想。

對孩子實施挫折教育,要端正思想,堅持科學育兒觀,運用科學的、正確的方式方法。爲此,家長必須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科學育兒技巧,把握挫折教育實質;實施挫折教育,要避免盲目性和隨意性,必須有計劃、有步驟、有目標;實施挫折教育,要真抓實幹,既不能僅僅流於形式,也不能只是淺嘗輒止,要有實實在在的、長期的作爲。

如何正確理解挫折教育

行爲。

實施挫折教育,貴在實踐!家長可以有計劃、有目的地採取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方式來進行。通過體育運動,讓孩子感受到堅持的重要性,例如做俯臥撐,一般孩子應該做不了幾個,可是在家長身體力行、以身作則的示範下;孩子就會堅持下來,越做越多,也越會嚴格要求自己。通過旅遊,例如攀登大山時,起初可能孩子會感覺很累,讓家長抱着或揹着;家長可以類比教育,讓孩子看到別的小朋友能夠堅持自己爬山,他也應該可以,激發起孩子的自尊心、上進心。

如何正確理解挫折教育2

如何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

一、引導幼兒正確認識挫折

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各種活動時,尤其是在幼兒面臨困難時,應該讓他們直觀地瞭解事物發展的過程,從反覆體驗中逐步認識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從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會遇到困難,成功的喜悅恰恰來自於問題的解決。

幼兒在接觸外界事物、學習知識時,的確離不開成人的幫助,但如果這種幫助變成了代替,久而久之,幼兒就會缺乏克服困難的心理體驗,一旦因爲遇到挫折而達不到預期目標時,就會產生畏難、懶惰的情緒,造成學習障礙。

因此,幼兒挫折教育首先要破除幼兒學習的依賴性,要讓幼兒在各種學習活動中自己感受困難,併爲克服困難做出自己的努力。

二、利用和創設困難情景,提高幼兒挫折承受力

在幼兒的生活、學習活動中,成人可以隨機利用現實情景,或模擬日常生活中出現的難題,讓幼兒開動腦筋,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經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完成任務。

例如,小班孩子的自理能力較差,有的孩子新買的鞋不會繫鞋帶,他們首先想到的是讓老師幫忙。但是,爲了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我只幫他系一次,並讓他看着我是怎樣系的,第二次我就不再幫忙,而是讓幼兒自己動手,如果幼兒的'確有困難就再指導一下。

幼兒在經歷了由不會到會,由別人幫助到自己乾的過程後,心理上會得到一種滿足,同時,也鍛鍊了他們的自理能力。成人還可以創設一些情境。

如何正確理解挫折教育 第2張

三、利用榜樣作用教育,增強幼兒的抗挫折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講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長並獲得成功的事例,讓孩子以這些名人做榜樣,不畏挫折;要注意父母和老師的榜樣作用,在幼兒眼中,父母和老師非常高大,無所不能,他們對待挫折的態度和行爲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態度和行爲;同伴也是孩子的"老師",教師要抓住同伴的良好行爲樹立榜樣,增強幼兒抗挫折能力。

例如:有些幼兒不敢走平衡木,老師在旁邊鼓勵說?別怕,你行!"或者說:"你像某某小朋友一樣勇敢,老師相信你!" 在榜樣的影響下,幼兒會樹立信心,努力去克服困難。當戰勝困難後,老師的"你真行"就會變成幼兒心理上的"我真行"。

四、多鼓勵,改變幼兒的受挫意識

幼兒只有不斷得到鼓勵,才能在困難面前淡化和改變受挫意識,獲得安全感和自信心。成人要多鼓勵幼兒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旦進步,要立即予以表揚,強化其行爲,並隨時表現出肯定和相信的神態。成人的鼓勵和肯定既能使幼兒的受挫意識得以改變,又能提高他們繼續嘗試的勇氣和信心。

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是家長、老師共同努力的長期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注意,不能對幼兒提出過高要求,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進行培養,否則,幼兒在壓力面前會產生強烈的挫折感。

經常籠罩在這種挫折感中,會損害他們心理的健康發展。總之,在幼兒發展的過程中,沒有挫折不行,挫折過多、過大也不行,成人要正確引導,使幼兒能正視並戰勝挫折,健康發展。

如何正確理解挫折教育3

幼兒心理脆弱的原因

1、優越的物質生活造就孩子的自私個性

優越的物質生活,讓孩子衣食無憂;玲琅滿目的玩具,讓他們的生活豐富多彩;讀什麼書,上什麼興趣班,學習是否跟得上,都是家長在操心。

孩子喜歡的和想要的,家長也會盡量滿足。因爲可以輕而易舉得到,孩子越發不知道珍惜,吃不完的零食,隨地扔的玩具......

隨處可見,因得不到一個玩具和一個糖果而大發脾氣的孩子,稍有不如意就大哭大鬧的孩子。

2,過度保護

孩子摔倒了,有的家長會去打桌子,拍椅子,跺地,爲了安慰孩子說:“怎麼把我們寶寶碰到了,討厭。”

在幼兒園,孩子跟小朋友有一點衝突,家長就拉着孩子說:“走,媽媽去批評那個小朋友。”

在小學裏,因爲一個理想的座位,家長主動去和老師協調的事也是屢見不鮮。

如何正確理解挫折教育 第3張

這種過度保護之下,不僅讓孩子沒有自我強大的能力,還讓孩子變得喜歡推卸責任——什麼事情就喜歡在別人身上找問題,總覺得自己沒有錯,造成一種“僞委屈”心理。不僅如此,還會斤斤計較,心胸狹窄。時間久了,孩子也就有了一顆玻璃心,受不了別人的質疑,也接受不了和自己有異議的意見。

3、畸形的愛和過重的學習壓力

很多家長,平時對孩子的照顧可謂是無微不至,但是,只要成績不好,就會

立馬斥責孩子。成績成了家長衡量孩子好壞的唯一標準。

孩子本身有差異,有的擅長書本知識學習,有的卻在體能方面更好,有的在別的才藝上有突出表現。家長用成績這個標準,去衡量孩子,給孩子造成過大的壓力,導致孩子內心脆弱,接受不了自己的不足,別人和自己都看不到自身的優點。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