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中醫養胎和胎教的六項原則

中醫養胎和胎教的六項原則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9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醫養胎和胎教的六項原則,中醫胎教思想非常重視孕婦的心性修養,孕婦保持良好的個人品質、平穩的心態、樂觀的生活態度,對於胎兒的好處非常多。以下分享中醫養胎和胎教的六項原則!

中醫養胎和胎教的六項原則1

我國傳統醫學認爲,孕媽媽會在生理上發生多種特殊變化,一旦受到風、寒、暑、溼、燥、火“六淫”的傾入,就會感染疾病,甚至危及胎兒。清代婦科專著《竹林女科證治》有云:“胎前感冒外邪,或染傷寒,鬱熱不解,往往小產墮胎,攸關性命。”因此,孕媽媽要注重胎前保養,適應寒溫變化。同時,還要謹慎起居,注意勞逸適度。 中醫認爲:人稟氣血以生,胎賴氣血以養。孕媽媽保持適當運動,可使血氣通流,百脈和暢。但是,切忌運動過量、攀高負重。相反,如果以貪吃貪睡的方法養血,不僅達不到預想目的,還會使氣停血滯,而導致難產等嚴重後果。

中醫養胎和胎教的六項原則

“胎借母氣以生,呼吸相通,喜怒相應,若右所逆,即致子疾”;“蓋氣調則胎安,氣逆則胎病。”懷孕不僅讓女性在生理上產生複雜的變化,對女性的心理也會產生一系列影響。因此,孕媽媽應該情志舒暢,遇事樂觀,心境平和。切不可經常惱怒、大動肝火,以免影響孕媽媽和胎兒的健康。

我國具有悠久的胎教傳統。中醫兒科學鼻祖錢乙在其《錢氏兒科學》一書中談到“欲子女之清秀,居山明水秀之鄉,欲子女之聰俊者,常資文學藝書”。中國傳統胎教理念,重視孕媽媽的道德修養。清代賀興思在《三字經註解備要》中提出“端心正坐,清虛和一,坐無邪席,立無偏倚,行無邪經,目無邪視,口無邪言,心無邪念,無妄喜怒,無得思慮。”的準則。他認爲,做到心懷坦蕩、言語大度、行爲端莊,無論是對孕媽媽還是對胎兒,都是非常有益的。

中醫養胎和胎教的六項原則2

中醫優生養胎的方法多種多樣,並且不斷在實踐中進行優勝劣汰的選擇。我們在總結胎教發展概況和歷代諸家對胎教思想研究的基礎上,把中醫胎教的方法歸納爲心性修養、飲食調理、起居調攝、審施針藥等四個方面,並結合現代研究的成果進行科學的論證、發揮,以增強實用性,使人們能夠全面正確的認識中醫胎教,不陷入盲目的誤區,正真發揮中醫胎教的社會價值。

1、心性修養

中醫胎教思想非常重視孕婦的心性修養,內容涉及清靜養神、修性養德、情慾適度、順應四時、養心調神等,這不僅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和諧美,而且在胎教實踐中具有顯著的效果,對現代社會的胎教行爲具有指導意義。

孕婦保持良好的個人品質、平穩的心態、樂觀的生活態度,對於胎兒先天之精的充盈、稟性淳厚、聰明健康有奠基作用。《葉氏女科證治》雲:“胎前靜養乃第一妙法,不較是非,則氣不傷矣;不爭得失,則神不勞矣;心無嫉妒則血自充矣;情無淫 蕩,則精自足矣。安閒寧靜,即是胎教。”如果孕婦喜怒哀樂等七情過極,則會導致臟腑功能紊亂,氣血失調,必然會影響本身以及胎兒的健康。比如,輕鬆愉快的樂曲能使孕婦心情舒暢,改善臍-胎盤血液循環,增加心輸出量及大腦組織血流供應,使母體分泌的對胎兒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酰膽鹼等物質經血液到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從而對胎兒生長髮育十分有利。但持續過極地情緒刺激可以導致胎兒的不正常發育。有調查顯示,在地震後的惡劣環境中,孕婦持續的恐懼、緊張、焦慮、害怕等情緒應激使其所生後代的抑鬱障礙的發生率明顯高於無情緒應激的母親所生的後代。

中醫養胎和胎教的六項原則 第2張

2、精神修養

古人對保持良好的心性修養的方法很多,如“觀犀象猛獸珠玉寶物”,“見賢人君子盛德大師”,“口誦詩書古今箴言”,“居處簡靜”,“彈琴瑟,調心神,和性情,節嗜慾,庶事清靜”等,結合現代現實,保持良好的心性修養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培養豐富的興趣愛好,接受文學、禮儀、藝術等的薰陶。比如彈琴瑟,誦詩書,適當參加社交活動以及到風景秀麗的地方觀光旅遊等,都有利於孕婦舒暢情志,氣血暢通。

第二、保持簡靜的生活環境有利於孕婦情志的安定。可以在室內種養花草,也可以到環境優美的地方進行適當鍛鍊。

第三、節嗜慾。“婦人嗜慾多於丈夫”,因此“感病倍於男子”,可見保持恬淡虛無的精神境界對於健康的重要性。

3、文化修養

心性修養還包括孕婦自身文化修養的提高。讀書以明理,只有保持較高的文化修養,纔可以更好的開展胎教工作,現的研究也證明了這個觀點。例如,文獻報道妊高徵的發生率與孕產婦的文化水平、經濟狀況有一定的關係,文化水平低的孕婦,自我保健意識差,不能充分認識自己的病情,甚至拒絕檢查、用藥及隨訪。臨牀還發現農村低體重兒發生率明顯高於城市,這說明與農村生活水平、文化程度、衛生保健知識較低有關。由此可見,孕婦文化修養的提高對於妊娠保健的重要性。中醫胎教思想很早就認識到這一點,並主張通過“誦詩書”、“彈琴瑟”等方式來提高孕婦的文化修養,增強孕育健康後代的意識,提高孕育質量。 提高文化修養重點在於提高孕婦的孕期保健知識和保健意識。現在各地對孕產保健知識的普及程度還夠,應該採取措施加強孕期保健管理,比如開設孕期學校,指導合理膳食,嚴格控制孕期用藥,教育孕婦禁菸戒酒,遠離毒品,避免接觸裝修材料及放射線等,婦幼保健工作者也要不斷更新知識,提高醫療保健技術水平,加強孕期保健,最大限度降低出生缺陷兒的發生率。如果適時進行干預或早期終止妊娠,則不會造成出生缺陷等悲劇的發生。

4、飲食調理

“安身之本,必資於食”,胎兒在母體中的生長髮育全賴孕婦氣血的濡養,而孕婦的氣血充盈與其攝入的飲食營養及脾胃功能又直接相關。合理的飲食可以扶正補虛,瀉實祛邪,防病益壽,是保證孕婦及胎兒營養全面、身體健康的關鍵。

現代研究對孕婦營養的補充更爲準確,主張妊娠期間應該進食高蛋白多樣化的飲食,特別要注意妊娠早期葉酸的補充和妊娠後期各種微量元素的補充,如鐵、鋅、鈣等的。中醫總結的飲食調理原則更適合日常操作和人們的飲食習慣,可以相互結合,以更好的指導孕期飲食調理。中醫胎教對飲食調理的內容非常豐富。例如《陳素庵婦科補解》中有“五白餅”(人乳、粉柿霜合蓮子粉、白米粉、白蜜),配合安胎胎主方任意食用可用於體虛受孕。《達生編》中指出“麻油解毒,腐皮滑胎,且清且補,貧富皆宜,允爲上品。……或以麻油拌食更妙,但麻油不宜熬熟。”用於體虛受孕。根據最新的中醫體質學說,孕期飲食調理還應該根據孕婦個人體質的不同而調以不同的飲食方案,比如氣鬱體質的孕婦,可以選擇一些花茶,如菊花、玫瑰花等,以疏肝理氣,解鬱安神。

總的來說,妊娠期間飲食調理的原則有以下幾個:

中醫養胎和胎教的六項原則 第3張

1、飲食最宜清淡

《內經》雲:“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對於孕婦來說,飲食以粥羹爲宜,原料以五穀雜糧,青蔬白飯爲主,雞鴨魚肉等則要烹調的精熟酸美。如是,自有一段沖和恬淡之氣益人腸胃。《濟陰綱目》雲:“世間之物,惟五穀得味之正,但能淡食谷味,最能養精。又凡煮粥飯,而中有厚汁滾作一團者,此米之精液所聚也,食之驟能生精,拭之有效。”而辛辣炙煿與肥甘厚味,多食能助溼生熱,不但導致胎熱、胎動、胎肥、難產,還會使嬰兒生後多發瘡瘍疹毒,目赤目爛等疾。《搏集方論》:“按瘡疹之源,蓋由母妊娠之時,飲食煎炒炙煿,厚味醇酒,兒在腹中浸漬,食母穢血,蘊而成毒,伏於五髒之間。”

2、飲食要營養豐富

中醫胎教主張孕婦飲食的多樣化,文獻中提到很多供孕婦食用的食物確保孕婦和胎兒的營養供給。例如,逐月養胎方中提到稻粳、烏雌雞、雄雞、牛羊、鷙鳥、猛獸等食物以密胎兒腠理;《達生編》中列舉豬肚、雞、鴨、鯽魚、海蔘、白菜、麻油、腐皮、蓮子、熟藕、山藥、芡實等,並指出“若藜藿之腹,正宜得肥甘而潤之,何須淡泊”。中醫胎教文獻還總結出許多不宜飲食的食物,諸如椒、姜、驢、犬、騾、馬、自死肉、豬血、豬肝、蟹、腳魚、蛤蟆等,雖對某些食物的舍取帶有取類比象的弊端,應結合現代營養學來認識,但也說明營養豐富不等於可以隨便進食。

3、飲食有節

妊娠期間飲食除了清淡而富於營養外,還要飲食有節,飢飽適度。現代研究認爲,妊娠中後期,由於早孕反應的結束和胎兒的迅速生長髮育,孕婦胃口比較好,如果此時飲食無度,就會導致體重增加過快,容易導致胎兒的肥大和難產。

因此,逐月養胎方在妊娠四月、五月、六月、八月主張孕婦“節飲食”,“無大飢,無甚飽”,“無輒失食”等。另外,就孕婦體質而言,陰血聚衝任以養胎,常易呈現陰血虧虛而陽氣旺盛,孕婦喜食生冷,但如果貪寒喜涼,就會導致脾胃運化功能失常。 飲食有節還要求孕婦注意飲食衛生。“割不正不食”、“不食邪味”等觀點,雖然在當時具有一定的封建禮教色彩,但現時情況下,應該可以理解爲注意飲食物的衛生質量,儘量食用綠色無污染的食品。

4、戒菸戒酒

現代研究指出,酒精可產生細胞毒性和致畸,最嚴重的是中樞神經系統發育障礙。孕前或孕期有嗜酒史的父母,胎兒患酒精綜合徵的機率增大。胎兒酒精綜合徵表現爲宮內發育遲緩和新生兒發育異常。曾有報道指出,父母雙方皆有嗜酒史,孕育四次,其中第 2、3 胎自然流產,其他二子同患酒精綜合徵,其中一子死於敗血症。中醫認爲“酒性淫熱,非惟亂性,亦且亂精,精爲酒亂,則溼熱其半,真精其半耳,精不充實則胎元不固,精多溼熱則他日胎毒瘡瘍痘疹驚風……”可見中醫對孕期戒酒的認識相當正確。菸草雖然產生的比較晚,但與酒一樣,皆屬於“醲郁之味,不能生精”之品,有溼熱亂性之弊。現代人們越來越關注環境香菸煙霧對胎兒健康的影響,研究表明,孕婦被動吸菸可降低新生兒的平均出生體重,增高低出生體重兒或小於胎齡兒的發生率,使胎兒發生早產、自然流產或死產的危險度增加。故戒菸戒酒是優生優育的基本要求之一。

5、發揮藥膳優勢

中醫對孕婦飲食進行調理時,還可以利用中醫藥膳。比如,逐月養胎方中的烏雌雞湯、雄雞湯、豬腎湯等,其他如艾葉湯、菊花湯、阿膠湯、麥門冬湯、蔥白湯、半夏湯等則主張配以烏雌雞、白雞、黃雌雞等來煮食。在辨體養胎中中醫藥膳可以發揮其優勢,結合孕婦個人的.體質特點,發揮中醫膳食療法的優勢,不僅可以滿足孕婦對營養的需求,而且可以避免濫用藥物對胎兒產生的不良影響。

6、起居調攝

中醫胎教從長期的實踐中總結出許多對孕婦有益的起居調攝經驗。《產孕集》雲:“毋登高,毋用力,毋疾行,毋側坐,毋曲腰,毋跛倚,毋高處取物,毋向非常處大小便,毋久立,毋久臥,毋犯寒熱”等。中醫胎教中起居調攝的內容涉及睡眠、沐浴、服飾、二便等多方面,其中主要包括居住環境,謹避寒暑,勞逸適度,房事有節。

7、居住環境

中醫胎教要求妊娠期間的環境以“簡靜”爲主,應選擇一個朝向比較好的房間,保持房間空氣流通,陽光充沛,清潔衛生。避免噪音污染和室內裝修材料的污染,因爲裝修材料中的甲醛、氨、苯、氡等有害物質能導致流產、胎兒畸形和生長髮育遲緩。工作環境要遠離油漆、鉛、汞、苯、砷等有害物質和放射線輻射,避免過久接觸對人體有輻射作用的電器。孕婦的居住環境應儘量選擇經濟文化發達,交通便利的“平原沃野,水泉環繞,臨海受風,江河原隰之地,切勿送那些山隘險地”。現代社會調查顯示,孕婦的居住環境和出生缺陷有很大關係,例如中國醫科大學曾對3533例嬰兒出生缺陷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結果表明 25 例出生缺陷兒中的16例孕婦家住偏遠地區,產前檢查不及時,致使在懷孕晚期也未發現自己孕育的是畸形兒。

8、謹避寒暑

妊娠期精血聚衝任以養胎,孕婦抗病能力較低,倘不善調攝,易爲時氣外所侵而生病,影響胎孕,甚至釀成疾患。圍產期醫學研究表明,在孕早期三個月內,孕婦患病毒感染性疾病能導致胎兒先天性疾病,畸形或死胎。《諸病源候論》對此論述頗多,比如“子髒爲風冷所居,血氣不足,故不能養胎,所以致胎數墮”,“胞髒冷者,胎則翳燥,委伏不長”,“染瘟疫,傷寒,邪毒入於胞髒,致令胎死”等。因此逐月養胎方認爲,晏起、沐浴、浣衣、居處,必厚其衣裳,朝吸天光,以避寒殃。特別在傳染病流行的季節,孕婦要順應四時氣候變化,預防疾病,儘量少去或者不去公共場所。

9、勞逸適度

《幼幼集成》認爲,“蓋婦人懷胎,血以養之,氣以護之,宜常時微勞,令氣血周流,胞胎活動。如久坐久臥,以致氣不運行,血不流順,胎也沉滯不活動,故令難產。”這段話闡釋了勞逸適度對養胎護胎重要性的機理,即勞逸適度,則氣血調和,胎元得護,易產。過勞過逸對妊娠都不利。過勞則傷氣耗血,損及胎元可引起流產、早產。過度安逸,則氣血運行不暢,納呆食少,化源不足而影響胎兒發育,或發生滯產、難產。

中醫胎教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五月以前宜逸,五月以後宜勞”,“凡妊娠至臨月,當安神定慮,時常步履,不可多睡飽食”等,即要求孕婦在早期不宜太多勞累,尤其是素體腎氣不足,衝任不固的孕婦,在孕早期以靜養爲主,輔助以簡單的散步等活動。孕中期和晚期,孕婦可參加適量的勞動和戶外鍛鍊,比如“浣洗衣服”“朝吸天光”,“出遊於野”,“勞身搖肢,無使定止,動作屈伸”等,促使氣血流通,強壯母子,這樣分娩時產程短,難產少。勞逸適度還包括妊娠期間不要從事搬擡、舉重、登高、臨險等容易引起流產的活動。

10、房事有節

中醫歷來對房事養生非常重視,受孕前主張男養精女養血,受孕時要求環境應該美好,夫妻雙方要保持心情舒暢,男女情動之時,這樣不僅生子聰明,而且對夫婦本身也有補益作用。受孕後提出 “保胎以絕欲爲第一要義”,認爲婦女妊娠後“即居側室,與夫異寢,以淫慾最所當禁”。逐月養胎方提出妊娠早期“陰陽新合”,“男子勿勞”,因爲房事不節,氣血不得靜養,相火妄動,衝任不得固護,是胎動、胎漏和流產的重要原因。現代臨牀實踐認爲:妊娠頭 3 個月,胎盤尚未形成,最好不要同房,否則易誘發流產;而妊娠後 3 個月,尤其是臨產前 1個月內,性交可導致胎膜早破、早產、子宮感染、產褥感染等,甚至導致胎兒和新生兒的死亡。《景嶽全書》認爲:“凡胎元之強弱,產育之難易,及產後崩淋經脈之病,無不悉由乎此。”

中醫起居調攝的內容豐富多彩,比如在睡眠上,要求睡眠環境安靜,並且“婦人懷孕,夜睡左右換轉,不可偏睡一邊,使小兒亦左舒右轉,肢體活動……”認爲這樣“非但使產時中道而出,易於分娩,抑且免小兒容易偏斜,不可不慎。”

在沐浴上,一方面主張沐浴以保持身體清潔,避免感染,另一方面主張沐浴時謹避風寒,避免外邪侵襲。在二便上,逐月養胎方認爲,妊娠八月“無忍大起”。

在穿着上,要求衣服寬鬆適體,以免影響孕婦本身氣血流暢,從而影響胎兒生長。

11、審施針藥

祖國醫藥對婦產科疾病防治的認識理論深刻,方藥衆多,具有很大優勢。對於孕期用藥,主張禁用或慎用各種藥物,以免對胎兒造成無辜傷害,古代醫家還總結有妊娠忌服藥歌,說明古代醫家早就知曉藥物對妊娠的危害作用。現代臨牀實踐也發現,濫用藥物是導致胎兒畸形的重要危險因素。由於胎兒肝、腎、血腦屏障發育尚未成熟,因此對藥物特有的敏感性較高,相當一部分西藥如抗生素、抗風溼、鎮痛類、激素等,中藥中的辛熱動火,破血逐瘀,攻瀉滑利,走竄搜剔之品都能擾動子宮而致母傷子殞,引起流產、早產、死胎、畸形等惡果。因此,妊娠期間應審慎針藥。

12、切忌諱疾忌醫

有病不能諱疾忌醫,應該及時治療。治療時,本着“若其母有疾以動胎,治母則胎安;若其胎有不牢固,致動以病母者,治胎則母瘥”的治療原則實施針藥。

正確的審施針藥不僅可以治療妊娠疾病,而且可以預防滑胎、小產等,保證正常的孕育。如逐月養胎方提出若曾在某月傷胎,則再次孕育時,應該在該月預服方藥以避免滑胎。

13、你選擇正規醫生

針藥要由正規的醫生“審度疾勢輕重,量度藥性高下,處以中庸,不必多品。

視其疾勢已衰,藥宜便止,則病去母安,子亦無損。”也就是《內經》所講的:

“婦人重身,毒之奈何?岐伯答曰:有故無殞,衰其大半而已也。”針刺也應該謹慎。逐月養胎方根據十二經脈各養胎一月的理論,主張當月應避免針刺養胎經脈的腧穴,如“妊娠一月,足厥陰肝脈養,不可鍼灸其經”等。孕期還應避免腹部針刺。

妊娠禁忌藥物

妊娠禁忌藥專指婦女在妊娠期除中斷妊娠、引產外,禁忌使用的藥物,這些

藥物或對母體不利,或對胎兒不利,或對產程不利,或對胎兒出生後的成長不利。

雖然古代很多醫家從優生的角度認爲墮胎是合理的,但總體上說,在我國古代墮胎是違反傳統道德觀念的,所以,能促使墮胎的藥物都被歸爲禁忌藥。在這方面,古代醫藥家很早就有所認識。例如,東漢《神農本草經》中即載有6種具墮胎作用的藥;樑代《本草經集註·序例·諸病通用藥》專設墮胎藥一項,收載墮胎藥41 種。

不同的藥物對妊娠的危害程度是有所不同的。

古代對妊娠禁忌藥主要提禁用與忌用,極少提慎用。近代根據臨牀實際,將妊娠禁忌藥分爲禁用與慎用兩大類。屬禁用的多系劇毒藥,或藥性作用峻猛之品,及墮胎作用較強的藥。慎用藥則主要是部分活血祛瘀藥、行氣藥、攻下藥、溫裏藥等。

禁用藥:水銀、砒霜、雄黃、輕粉、斑蝥、馬錢子、蟾酥、川烏、草烏、藜蘆、膽礬、瓜蒂、巴豆、甘遂、大戟、芫花、牽牛子、商陸、麝香、乾漆、水蛭、虻蟲、三棱、莪術等。

慎用藥:牛膝、川芎、紅花、桃仁、薑黃、牡丹皮、枳實、枳殼、大黃、番瀉葉、蘆薈、芒硝、附子、肉桂等。

總的說來,如無特殊需要,妊娠禁忌藥應儘量避免使用。如孕婦患病非用不可,則應注意辨證準確,掌握好劑量與療程,並通過恰當的炮製和配伍,儘量減輕藥物對妊娠的危害,做到用藥有效而安全。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