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嚴格的教育究竟對孩子好不好

嚴格的教育究竟對孩子好不好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嚴格的教育究竟對孩子好不好,孩子的心理成長路上家長是不能缺席的,孩子的世界是澄澈稚嫩的,在面對這個問題家長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態,爲大家分享嚴格的教育究竟對孩子好不好!

嚴格的教育究竟對孩子好不好1

適當的期望值可以成爲孩子進步的動力,促進成才,但父母如果盲目地提高期望,會使孩子產生厭煩情緒,甚至會讓孩子喪失自信心。

1、從小種下孩子叛逆的苗頭。

中國家庭教育指導師林高龍指出,在兒童心智成長過程中,他們會有一個內在的心理平衡機制,比如孩子小時候沒有力量反抗外在壓力,但會無意識或有意識地進行家長不認可的行爲,把家長施加的壓力反作用於家長,以達到心理平衡。如果這種平衡機制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會形成一種爆發式的力量,到了青春期以後突然釋放。這時侯,家長們往往武斷地認爲孩子“變壞了”,殊不知其實這是父母自己在孩子的童年期親手種下的惡果。

嚴格的教育究竟對孩子好不好

2、極易導致孩子患上強迫症。

小孩子年齡小,性格還在塑型中。如果孩子一直受到過於嚴厲的管教,長期精神緊張,心理壓力大,很容易導致強迫行爲,進而發展強迫性格。而強迫性格和強迫症之間關係密切。醫學發現,不少強迫症患者在小時候都有過家教過嚴的經歷,這讓孩子反而失去了自我,家長、老師說什麼他就做什麼,等長大後一旦遇到某些壓力或是外界因素的改變,就可能患上強迫症。

3、大大挫傷孩子的自信心。

家長對孩子管的太嚴,孩子一有錯誤動輒訓斥,往往不能夠真正幫助孩子克服問題,反而會強化缺點。因爲,對孩子來說,通常是以成人的評價來認識自已的,成人說他怎麼樣,他就認爲自己是怎樣的。而且這種數落很容易傷害孩子的自信心,對以後發展很不利。

適當的期望值可以成爲孩子進步的動力,促進成才。但如不根據孩子年齡特點、智力水平,盲目而無止盡地不斷提高期望,會使孩子產生厭煩情緒,從而影響孩子的正常學習水準,並讓孩子喪失信心。家長的這種期望,也就會變成失望。

其實,孩子們也是有自尊心和進取心的。作爲家長,我們應該讓孩子們在守規矩的過程中體驗到守規矩帶給他們的快樂與好處,比如贏得了別人的尊重與讚揚等等,這個時候你甚至不用刻意要求他,他也會自覺且樂於守規矩的。

嚴格的教育究竟對孩子好不好2

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孩子還必須管教、必須懲戒,必須讓他知道,教育絕不僅僅是快樂的,學習絕不僅僅是快樂的!

如果一個人能夠在學習中感到快樂,那就很可能成爲大師級人物!絕大多數人是不會的。絕大多數孩子是不得不學,是爲了某種目的,或知道學習對其一生的重要性不得不去學的。—— 錢文忠

以上那段文字,節選自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在某教育高峯論壇上的演講。以前教育飽受詬病的一條,是對學生的體罰問題,但錢教授認爲,適當的體罰是應該、而且是必須的,他指出:

嚴格的教育究竟對孩子好不好 第2張

如果說過去的教育都不對,那俞敏洪校長是怎麼培養出來的?徐小平、王強是怎麼培養出來的?我們不是過去的教育教出來的嗎?

我們是隨地吐痰了,還是耍流氓了?我們什麼都沒幹,挺好。我覺得教育不能再一味地讓步,我們對孩子要真的負責任。

很多名人的嚴格家庭教育一直被人津津樂道,比如董卿的父親。

從《中國詩詞大會》再到《朗讀者》,董卿身上的文化底蘊,以及優雅謙恭的氣質都被大家所認可。而她深到骨子裏的教養,與她原生家庭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據說,董卿的父親十分嚴厲,從小就對她施展“魔鬼教育法”。小時候甚至不許董卿照鏡子,希望她多花時間在讀書上。

從識字起,董卿就被父親要求每天抄成語、抄古詩。每年寒暑假,父母還會給董卿開列名著書單。所以,董卿的閱讀習慣也是在那時養成的,直到現在董卿還說:假如我幾天不讀書,我會感覺像一個人幾天不洗澡那樣難受。

董卿現在開始感恩,是父親的嚴厲讓她學會了堅持。因爲這份堅持和韌勁兒,長大後的她一直堅持自己的.想法,憑藉踏實肯幹的精神,不斷努力,不斷挑戰,從而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

另一位才女徐靜蕾,也是父母嚴格教育出來的好例子。

我們都知道,徐靜蕾寫得一手好字。作爲演員的徐靜蕾不僅獲得過中國表演類的最佳女演員、最受歡迎女演員獎項,她還自編自導自演了《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和《我和爸爸》兩部電影。

徐靜蕾被公認以“才”見長,具有書法、繪畫、寫作多方面特長。她也經常感嘆今天自己取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小時候爸爸的培養,我的爸爸是世界上最用功的爸爸之一。”

徐靜蕾6歲的時候爸爸就開始讓她學書法。練字是需要耐心的,徐靜蕾也曾吐槽過練字的苦惱,回憶小時候練字過程的不容易,她在博客中寫道:

中國式教育中常常推崇“棍棒底下出孝子”這一說法,對於孩子的教育要嚴格,要“上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也是許多家長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那教育究竟應該多嚴格才合適呢?家長們又將如何把握好一個度呢?

寵有節制嚴要得法

從“虎媽”、“狼爸”到“鷹爸”,雖然教子方式十分極端,甚至帶有明顯的暴力和逼迫傾向,但卻並非一邊倒都是反對聲。比如,人民網曾推出《暴雪訓練兒子“裸跑”,極限教育方式咋看?》調查,約有52%的網友認同“訓練方式需因人而異”,22%的網友表示“孩子身體意志要從小磨鍊”。

包括教育工作者在內,有不少人也對那些極端教育方式表示了有條件的肯定。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給予的必要壓力,“威懾” “強令”也是必要的教育方式,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棍棒底下出孝子”也有一定的道理,關鍵是如何“打”才得法,打一次要能管十年、二十年,而不是瞎打亂打。

在當下溺愛孩子成風的社會背景下,有必要用一些別人家嚴格管教孩子的成功案例提醒年輕的父母,寵愛是要有節制的,需要注意的是,過分傷及孩子身心的教育方式必須要摒棄。

可作參考不可複製

法律界人士大多數認爲,“鷹式教育”只可參考不可盲目複製。身爲父母是否就擁有對孩子苦其心志、餓其體膚的權利?可能有的家長會覺得,既然自己是孩子的監護人,就可以讓孩子做任何大人認爲正確的事情,而這恰恰忽略了孩子的獨立人格。“孩子不是家長的私人財產。

我國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及其他一些相關法律條例中,都對教育的一些基本原則做出了規定,但對家長或監護人的過激行爲,目前尚未制定具有懲罰性、可執行性強的條款,以致法律約束力有限。”

專家建議,嚴格教育要有底線,不要等孩子出了意外才引起社會的重視,相關的社會組織應當建立健全監管保障體系,在家長教育方式失當時,爲孩子撐起一片明亮的天空。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