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父母要多加預防孩子的屢教不改

父母要多加預防孩子的屢教不改

來源:星女圈    閱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要多加預防孩子的屢教不改,對於孩子的這種行爲家長絕對不能忽視,要讓孩子找到做錯事的原因,幼兒時期是培養各項能力的關鍵時刻,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現在分享父母要多加預防孩子的屢教不改。

父母要多加預防孩子的屢教不改1

俗語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父母畢竟比孩子多出了幾十年的經驗,看待事物往往比孩子更理性、更深入,說是眼光毒辣一點都不爲過了。然而有時,父母爲了避免讓孩子少走彎路,幫孩子指出問題,孩子卻不領情,甚至覺得父母保守、古板、干涉自己的自由,兩代人免不了又要爆發一場戰爭。其實,父母光有毒辣眼光可不行,看人看事再準,也得孩子肯聽。和孩子的溝通有技巧,掌握這三點,溝通起來更輕鬆容易。

父母要多加預防孩子的屢教不改

1、尊重孩子的想法

就如世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樹葉一樣,世上也不可能有兩個想法完全相同的人。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並不是一件壞事,相反還是孩子有主見的表現。父母應該充分尊重孩子的不同想法和不同意見,就算孩子是錯的,也不能簡單粗暴的一味苛責,甚至強行將自己的想法加之與孩子身上,逼迫孩子一定得聽自己的。與孩子交朋友,聽聽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和孩子像聊天一樣交流,更能讓孩子感受到平等,從而敞開心扉。

2、給孩子表達意見的權利

有的父母喜歡萬事替孩子包辦,不管孩子喜不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就行,如果孩子拒絕,就會責備孩子甚至大發雷霆。這種行爲千萬要不得,良好的親子關係一定是父母要給孩子充分的表達意見的權利。遇到問題,父母先別忙於替孩子處理,先聽聽孩子怎麼看、打算怎麼做,父母再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父母的意見和孩子的意見結合在一起,往往能找到一個讓兩代人都滿意的處理方式,這種皆大歡喜的結果,何樂而不爲呢?

父母要多加預防孩子的屢教不改 第2張

3、給孩子大膽去做的空間

父母畢竟無法庇護孩子一輩子,所以,儘早讓孩子培養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孩子的未來及成長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否則,孩子只會成爲眼高手低、遇事無主見的“媽寶男”。就算父母眼光毒辣,看得比孩子深遠,也別急着幫孩子做任何決定。讓孩子放手大膽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嘗試,就算最後碰了壁,孩子也能從失敗中積累經驗,成長、成熟得更快。當然,對於一些影響孩子人生的重大問題,父母也得爲孩子把把關,只是依然要注意適度原則。

父母以自己幾十年的人生經驗來做孩子成長路上的導師,不僅要“看得準”,還要“說得動”,如果孩子不聽不認可,再好的意見都沒有任何意義。掌握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方法,能讓孩子更加領會到你的一片苦心、少走彎路。

父母要多加預防孩子的屢教不改2

爲了讓孩子養成自律性,在這個暑期,我讓孩子自己做了一個“每天要做什麼”的計劃,把每天要完成哪些任務列在一張紙上。

因爲孩子才6歲,還不會寫字,所以我就讓她畫在了紙上,就是下圖。

上午:看手機,認字,算數;下午:看手機,玩滑板,認字;晚上:畫2幅畫。

任務其實挺簡單的,我重點也不是讓孩子學多少東西,主要是想讓孩子從小養成做計劃,自律的習慣,所以計劃中學習的東西不多,相反還有很多玩手機的任務。

在這所有的計劃中,會用到一個很關鍵的道具,就是計時器,孩子看手機、做算術題、滑滑板都要用到。

父母要多加預防孩子的屢教不改 第3張

計時器

重點來了。

孩子在用這個計時器的時候,經常掉在地上。有時候從她桌子上,有時候從沙發上,有時候又從牀上,反正只要她把計時器帶到哪裏,就有可能掉在地上,一個多月的時間已經掉了有5-6次了,還不包括我給她糾正了幾次。一開始我還耐心告訴她注意事項,不要放在邊緣地方,孩子也很明白,但是在具體操作中,孩子好像沒腦子,不長記性似的,總是給忘了,隨手放。因此,到後面再掉到地上時,我就忍不住對她發火了。

相信別的父母也一定跟我遇到過很多類似的情況,明明已經說了很多次,孩子也知道了,但是屢教不改,同樣的錯誤一犯再犯,父母也就忍不住對孩子發火。

那麼,孩子爲什麼總是不長記性呢,屢教不改呢?

孩子爲什麼屢教不改

在很多父母看來,孩子屢教不改是他們故意的。

因爲父母會認爲:如果孩子你聽不懂,那是父母的原因,父母沒有資格怪你。問題是孩子你聽懂了,也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還是照樣犯這類錯誤,不怨你怨誰?但凡孩子你做事的時候,稍微注意一下,就不會再犯這類錯誤。

真實基於這種認知,父母極容易情緒失控,對孩子發火。

那麼,屢教不改,沒記性真的是孩子主觀原因造成的嗎?

在我看來,屢教不改可以說是孩子的主觀原因,但也不能完全是孩子的主觀原因。造成孩子不長記性,屢教不改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1、動物本能占主導地位

如果你仔細研究下人都生長髮育的話,你會發現人的思想成熟過程是一個從動物到人的過程。

幼年期的孩子跟動物沒有什麼兩樣,他們完全依靠本能行事,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滿足自己的慾望。所以幼年期的孩子不講理,只要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會想拿,想搶,纔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得不到就哇哇大哭,滿地打滾,纔不管丟不丟人。而隨着孩子長大,這種動物的本能被後天的`道德規則約束,孩子變得越來越像人,不再是隻考慮自己。所以,人的成長過程是一個動物到人的發展過程。

因此,越靠近兒童早期,動物本能越佔優勢,對於道德、規則的顧忌越少。

所以,當我們告訴孩子一些道德、規則時,孩子聽懂了,也明白了,但是因爲他們這時候動物本能佔優勢,所以面對慾望時,他們肯定首選動物方式,追逐慾望,也就忘了之前父母告訴的道德、規則。只有隨着孩子的成長,人性開始占主導地位了,他們再面對慾望時,就會先用人性的思維來面對慾望,會考慮到規則道德,這時候孩子就有記性了。

2、沒有建立自動化的聯想模式

造成孩子沒有記性的第二個重要原因就是孩子的後天經驗不足,沒有建立自動化的聯想。

什麼是自動化的聯想呢?我舉個簡單的例子。

就拿這個計時器來說,當我們成人拿着這個計時器往桌子上放時,我們頭腦中會自然而然的聯想到計時器可能掉到地面上的畫面。這種聯想的形成是我們之前類似經驗的積累,比如我們之前從桌子上摔下過書、碗、杯子、鑰匙等等,正是這種無數相關的類似經歷,像一張多次曝光的照片,共同的特徵變得清晰,不同的部分變得模糊,最終形成固化的方式。使我們一旦處於類似場景時,我們就會自然而然的進入該模式狀態,想象到可能發生的場景,從而注意別再把東西掉到地上。

而對於孩子呢?因爲後天生活經驗的不足,顯然他們還沒有建立這種場景模式。當他把計時器往桌子上放時,它就是一個計時器,他大腦中沒有多餘的聯想圖像,也就不能聯想到計時器掉到地面的畫面,所以他當然也就無法做出規避行爲。只有這種掉地的場景多了,對孩子形成了強化,孩子纔會自動的聯想到可能出現的情景。

所以,孩子儘管理解父母的意思,自己也不想再發生類似的場景,但因爲後天經驗的不足,孩子還無法建立自動化的聯想,也就總是忘記,表現的屢教不改。

父母要多加預防孩子的屢教不改 第4張

如何避免孩子屢教不改

想完全避免孩子屢教不改的行爲是不可能的,因爲這是先天生理因素決定的,父母只能是對於某些行爲加強訓練,從而避免孩子屢教不改。

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1、多訓練

要想避免孩子屢教不改,多訓練是最基本的,再好的教育方法也離不開足夠的訓練。只有足夠的訓練,才能帶來充分的體驗,才能建立有效條件反射,纔會使孩子的行爲自動化成爲可能。

舉個簡單的例子,對於小孩子來說,你會發現他們很多都沒有早上洗臉的習慣,大人如果不提醒,他們就不會去洗臉。但是對於成人來說,早上就必須要洗臉,如果早上不洗臉會感覺很不舒服,這是因爲成人長期的早上洗臉,讓自己進入了一個自動化狀態,不洗就感覺臉上髒,渾身不舒服。而對於孩子呢,他們顯然還沒有形成自動化,因此早上不洗臉也沒感覺。

2、教育要可視化,多實踐

對於大多數父母來說,他們教育孩子時更多的是口頭語言,因爲這簡單方便,但是這種方式對於孩子來說卻不大合適,因爲它不利於加深孩子印象。

語言是一種抽象的邏輯思維,孩子聽到後需要再大腦中進行二次加工還原,才能理解父母的意思。但是因爲孩子知識有限,認知不足,因此也就不能充分的理解父母的語言教育。

所以,父母要跟孩子多實踐,讓孩子不僅可以聽到,還可以看到、感受到,這樣才能調動孩子大腦的各種記憶方式,加深孩子的記憶,比如父母可以跟孩子進行角色扮演,覆盤問題。

3、必要的獎勵懲罰

爲什麼幾千年來,所有的父母都喜歡獎勵懲罰的方式,因爲這種方式簡單、直接、有效,它可以大大的強化孩子的記憶,從而引導孩子向父母想要的方向發展。

儘管我們現在的教育不提倡懲罰孩子,但是對於一些比較嚴重的行爲,比如過馬路不看車、爬窗臺等危險行爲,必要的懲罰還是需要的。

獎勵懲罰之所以有效,是因爲這階段的孩子類似於動物,受本能的驅動,他們會本能的趨利避害。所以當懲罰的越嚴重,他們印象就越深刻,也就會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

4、建立有的效反饋

孩子之所以屢教不改,並不是因爲還想再犯錯誤,只是因爲他們記不住。假如,當他們再處於同樣場景時,有個提醒,讓他們意識到可能的問題,他們就會做出調整,避免犯錯。所以,加入提醒,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激活孩子的人性思維,是避免孩子屢教不改的有效方式。

比如我孩子的這個計時器總是掉地上的問題,我就讓孩子想個辦法,別總犯同樣的錯誤,結果她畫了個圖貼在計時器上。每當她拿計時器時,就會看到這張圖,就會提醒她要注意。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