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寬容應對寶寶情緒波動期

寬容應對寶寶情緒波動期

來源:星女圈    閱讀: 7.7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寬容應對寶寶情緒波動期,寶寶的成長過程有着自身獨特的規律,我們應該順應這種發育規律,幫助寶寶健康成長,尤其是當寶寶情緒不穩定時,更要耐心細心,一起看看寬容應對寶寶情緒波動期的相關知識吧。

寬容應對寶寶情緒波動期

寬容應對寶寶情緒波動期1

寬容應對有技巧

由於情緒的不穩定,寶寶在各種活動中常常會心不在焉。好好提醒他,他根本就如耳旁風;批評他吧,他的嗓門說不定比你還大。所以爲了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一定要動用一些策略。

自言自語

優優三歲半,平時最喜歡媽媽給她講故事了,可是她情緒不穩定的時候,她的表現就和以往完全不同了。媽媽在這裏照着故事書念呢,她早在邊上擺弄自己的玩具了,再不然就是去廚房找吃的了。媽媽讓她坐坐好,她不聽;批評她,她就兩手捂着耳朵,大聲嚷嚷“我不聽!我不聽!”

優優媽實在沒有辦法,只好改變策略。這一階段講故事特地選一些繪圖本。一開始,書上精美的圖片馬上吸引了優優,可不久她又坐不住“溜”了。優優媽胸有成竹,可以繼續自言自語:“這張圖上小熊真漂亮,他在幹什麼呢?喲!他那裏怎麼流血了啊?”媽媽誇張的語氣和複雜的故事情節,一下子就引起了優優的注意,她馬上乖乖回來坐下聽故事。

故意出錯

康康從小有個“數學”腦子。小小年紀可以數數數到好幾十了。爲此爸爸媽媽自豪不已。除了動畫片之外,康康最喜歡的就是各種數學遊戲了。但是最近這個階段,康康明顯心不在焉,對什麼都無法提起興趣。最喜歡的數學遊戲,也無法引起他的關注。

康康爸爸就喜歡用故意出錯的辦法來吸引康康。數數時,康康一不高興就走開了。沒關係,爸爸什麼也不說,接着往下數:“23,24,26,27,30……”這下輪到康康急了,他匆匆忙忙跑回來,很嚴肅很認真地對爸爸說:“你數得不對,應該是23,24,25,26,27,28,29,30!”康康爸爸強忍得意,“哦,是這樣啊,我知道了,謝謝你哦。可是接下來怎麼數呢?”康康自動自發接着數數。

角色互換

牛牛最近的壞毛病就是說不得,爸爸讓他吃飯前要洗手,他偏不聽,抓起桌上的.菜就吃,要是批評他兩句,他會跟你沒完沒了地哭或者鬧,直到爸媽投降爲止。

牛牛爸爸後來想出了一個好辦法——角色互換。讓牛牛做爸爸,爸爸做兒子;或者是牛牛做老師,爸爸做學生。一旦牛牛出現賴牀、吃飯不洗手等狀況,爸爸就指出:“爸爸賴牀啦!”“老師今天吃飯不洗手,我也不洗手了!”

還真管用,平時說也說不得的牛牛,這幾天出人意料地“以身作則”,讓爸爸媽媽大爲省心。不過這個辦法似乎對爸爸媽媽們的要求高了一點,要讓寶寶以身作則,自己也要時時當心。不然寶寶就會用他的“權威身份”指出“你怎麼可以賴牀,起來!”

冷處理

林林的情況和其他幾個寶寶的情況還不太一樣,她一興奮起來,一發起火來就沒完沒了,誰勸也不聽。林林一個人玩沒意思,就想請表弟來家玩。媽媽同意了,讓林林自己打電話到表弟家。可是表弟家沒人接電話,林林不死心,一連打了好幾個,還是沒有人接。接着林林就莫名其妙開始發脾氣,不僅在地上哼哼唧唧地耍潑,還開始仍東西。

媽媽知道林琳的脾氣,就用了冷處理的方法。她走進林琳的房間,沒有任何指責,只是悄悄把林林房間的貴重東西拿走,任林林發脾氣。過了5分鐘之後,見林林沒有動靜了,才進去跟林林講道理。本來林林就是無理取鬧,心虛着呢,見媽媽沒有生氣,當然自己給自己找臺階下,乖乖聽話了。這招還真靈!

上面的應對招數固然很好,但是學會“防範於未然”的法則更好,讓寶寶的情緒儘量減少波動,變得平和一些。

1、爸媽要擅於利用寶寶的習慣傾向,爲他們規劃良好的作息時間。包括幫他脫衣服、洗澡、穿衣服、刷牙、帶他進浴室、上牀、睡前爲他講故事、擁抱並親吻道晚安,最後爲他關上燈;這些事可能會讓爸媽花些時間,但是一旦寶寶形成固定的作息,他的生活便會穩定起來,情緒也會隨之穩定。

2、命令孩子時,請婉轉一些。不要硬繃繃地命令孩子“吃中飯之前,你必須把所有的玩具撿起來”這類,而應該採取建議性的表達“現在讓我們一起把這些玩具撿起來吧”。如果爸媽固執己見,反而會引來孩子的逆反,遭遇孩子的反抗情緒。

3、爲你的寶寶作好計劃,告訴他接下來將會發生什麼事,讓他心理有所準備。如果寶寶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面臨新的境況,他可能會很不適應而引來心理的牴觸。

4、爸媽應該針對不同個性的寶寶,給予不同的選擇。有的要順着寶寶的意思,不能強求,有的則要軟硬兼施,不同方法應對不同寶寶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寬容應對寶寶情緒波動期2

一、幫助孩子認知情緒

管理情緒的第一步,就是能識別出自己的各種情緒。我們可以隨時指出孩子的各種情緒:激動、失望、自豪、孤獨、期待等等,不斷豐富孩子的情緒詞彙庫。

現在很多家長都能有意地去跟孩子共情。其實,共情的一個功能就是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當時的具體感覺。

需要提醒的是,有時當孩子很生氣時,他會對這種情緒識別也很反感,完全不聽。我們可以先讓他自己冷靜下來,等孩子平靜後,再回過頭來跟他聊聊剛纔的感受。

孩子能識別出的情緒越多,他就越是能清晰地表達出來,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就是處理情緒的開端。能表達,他才能溝通,才能想辦法。

有時,只需表達出來,情緒就解決了。

二、跟孩子一起品味美好事物

前面講積極情緒時說,我們應該刻意地多去關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這樣給自己增加積極的元素。具體該怎樣做呢?

品味美好,有很多方法。比如,隨時給孩子指出值得品味的各種細節。生活中的點滴很容易被忽視略過,我們指給孩子看,就是在延長這些瞬間、擴大這些細節。

每天放學時,我們常常看夕陽的顏色。有時是粉紅的,她就說是草莓味的;有時是金黃色的,她就說是橙子味的。這兩天剛下過雪,我和女兒回來時,路上都是冰,很滑,一路走得很艱辛。她倒是很樂觀,說灌木叢上都是棉花糖。

我們又一起感受腳下的碎冰。我們想象一個冰雪王國,想象自己住在裏面。她發現薄冰下面有氣泡,就去踩踩,氣泡就動一動。

我又抱她摸樹上的冰掛……我希望她忽略路不好走的事,把這些點滴的美好存到心裏。

品味美好的另一個方法是,存儲記憶,延長美好。就是說,給好事拍照、錄像、寫日記記錄、存檔,經常跟孩子一起看,回顧這些美好的瞬間。

另外,要提高品味的質量,就要培養孩子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地做事情的習慣。現在的生活節奏快,小孩耳濡目染,都能跟大人學會做事情時合併幾件事,這樣似乎提高了效率,但實際上養成了分心的習慣。專心地吃飯、打電話、走路,我們都可以從中感受到更多。

品味美好的另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分享。我們都知道,不能強迫孩子去分享。鼓勵孩子主動分享,他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小孩之所以有時不願意分享,是因爲他對所有權還缺乏安全感,邏輯思維能力也有限,對環境感到不可控、難以預期。這些大人都要理解。

其實很小的孩子也可以有主動分享的行爲。我女兒和幼兒園的小朋友們經常互相分享吃的。在家裏,吃水果她都能先給大人分一圈,有什麼好東西她也主動拿給大家看看,雖然有時很有保留的樣子——只給你看一秒就收回去了,或是隻許看不許摸。

分享好東西,把美好加倍,我覺得這是存在於人的天性中的。

孟子教育齊宣王:“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齊宣王都承認,跟人共同欣賞音樂更好,而且人越多越好。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