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早教最好的老師是家長

早教最好的老師是家長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早教最好的老師是家長,人格的健全也是孩子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父母、家庭正是寶寶接觸的第一個老師和第一受教育的地方。寶寶的身心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的耐心教導,培養孩子會讓孩子在未來成長得更好。以下是早教最好的老師是家長的分享。

早教最好的老師是家長

早教最好的老師是家長1

如今,早教是個熱詞,也是時尚。特別是年輕的父母,唯恐在早教上落在人後。但細細一考究,發現早教彷彿一桶越搗越濃的糨糊,令人迷糊,也容易讓人被忽悠。

在我國教育法及教育行政規章中,似乎找不到“早教”一詞,規範的提法是“學前教育”。早教,如何謂之早?有一種說法,3歲至6歲是學前教育,3歲之前的統統是早教範疇。其實,說白了,這是早教機構搶佔市場自己劃出來的“勢力範圍”。

即便是3歲前,早教的提法也不盡科學,突顯的問題是究竟“教”什麼。在上海市教委制訂的《0至3歲嬰幼兒教養方案》中已有明確要求:“以養爲主,教養融合,強調嬰幼兒的身心健康是發展的基礎。”這句話可以解讀爲:3歲前應當以養育爲主;對寶寶的教育內容和方式,應當與養育目標結合在一起,不能教大於養甚至以教代養;施以的一切教育,都應當以尊重和滿足寶寶的身心健康爲前提,切忌拔苗助長。

今年本市有關部門還下發了《0至18歲家庭教育指導內容大綱》:“0至1歲主要是建立親子關係,父母在照料嬰幼兒的過程中,充分的體膚接觸、感情表示、行爲表現和語言刺激,會對嬰幼兒的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1歲以後,隨着動作能力、言語能力的發展及活動範圍的擴大,開始表現出追求玩伴的願望,於是出現一對一的玩伴關係。”這段話至少說明一點,就是3歲前的小寶寶,他們最大的“教育”空間應當是在家庭裏,他們的最好老師不是外人,而恰恰是養育他們的父母。

我們不妨給“早教”下個定義,即並非“早期的教育”,而應當是“早期的教養”,是一種讓寶寶順其自然健康發展的教養。再豐富多彩的早教,都必須建立在親子關係基礎上。因爲,像寶寶們特別渴望的“體膚接觸、感情表示”,再訓練有素的早教專家,也會無能爲力或留有破綻。

早教最好的老師是家長2

受狹隘早教觀念影響,一些年輕父母熱衷於迷信專家和特定環境的親子游戲,將孩子送進早教機構接受某種方案的專門訓練。科學研究表明,無論是“小學化”式的超常教育,還是盲目跟風的`特長教育,既違背嬰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又脫離孩子天性和興趣,不僅難以收到成效,還可能爲孩子長遠發展埋下隱患。

實際上,早教最好的課堂是家庭,是大自然。父母親是最好的老師。無論哪一家早教機構或早教專家都不能代替家庭和家長。科學早教其實就是父母和孩子每時每刻交流共處的影響,就是給孩子提供的每一個環境細節的薰陶引導。

專家說,遊戲和快樂纔是孩子早教的主要構成,生活則是最好的內容。家長與其帶着孩子在各種拔苗助長的特長班之間疲於奔命,不如有的放矢地進行寓教於樂的親子游戲,使其在學中玩,玩中學,順其自然,因勢利導。比如敲鍋子,可以培養嬰幼兒的節奏感和聽覺;如果孩子對抽水馬桶好奇,就可講解馬桶幾個開關的使用關係,讓孩子知道“抽水馬桶的水箱怎麼用了又會滿”的小祕密等。通過這些共同參與的遊戲,同樣可開發孩子的觀察能力。更重要的是,親子互動加強了與孩子的溝通,有利於培養兒童健全的心智。

專家說,千萬別以爲早教就是要教什麼難懂的大道理,其實就是在“玩水”“玩米”等活動中教孩子怎麼生活。作爲實踐者,家長需要的是科學理念、認識,並掌握正確的方法,提高早教水平。只要有心,都能做好。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