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23月寶寶智力提高的方法早教

23月寶寶智力提高的方法早教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3月寶寶智力提高的方法早教,後天的啓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的智力,面對不易解決的問題,孩子可以尋求家長的幫助,未來的發展是現在的每一步累積起來的,家長不能一味地去責罵孩子,下面跟大家分享23月寶寶智力提高的方法早教。

23月寶寶智力提高的方法早教

23月寶寶智力提高的方法早教1

兩三個月的小嬰兒就能看到自己的小手了,兒童保健門診統計數據顯示,這個階段有超過1/3的父母爲避免孩子抓傷自己,用手套或長袖裹住嬰兒的小手。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爲這樣可能會影響嬰兒大腦的良好發育,正確的做法是儘早讓嬰兒露出小手,開發智力。

兒童保健中心胡幼芳副主任醫師介紹,兩三個月的嬰兒看到自己的小手,心理也隨着發展到喜歡看手、玩手,此時常常把雙手握在眼前,手指亂動,抓臉、抓衣被。兩三個月是嬰兒大腦發育的重要時期,孩子要用雙手來學習本領提高智力,手的精細動作是嬰兒最初的智能表現,手指動作的靈巧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大腦的發育成熟程度。限制小手的“自由”,可能會影響到大腦的早期開發。

胡幼芳建議,爲了避免嬰兒用指甲抓傷自己,父母可以在孩子睡着後,用指甲刀輕輕剪去指甲,但不要剪得太短,光滑平整即可。

這個年齡段嬰兒的小手還不能主動抓握物品,父母最好有意識地放一些帶有細柄的玩具在小手中,如花鈴棒、撥浪鼓、塑料捏響玩具等,及早促進小手精細動作的發展,讓嬰兒“心靈手巧”起來。剛開始,可以先用玩具輕輕觸碰小手的第一、二指關節,讓他感覺不同的物體。待小手完全展開後,將玩具柄放入手中,讓他們握緊再慢慢抽出。也可以在等嬰兒抓住玩具後,握住小手,幫他搖出響聲,引起嬰兒視聽的關注。

除了讓嬰兒觸摸和抓握帶柄的玩具外,父母也可以把自己的拇指或食指放進小手手心,嬰兒小手一旦碰到大人手指就會無意識地抓住,一會兒便放開。大人還可以把鉛筆、水果糖或其它光滑的小玩具放進他手心,讓他抓住。

23月寶寶智力提高的方法早教2

1、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一個人從生下來的那一天起,就在自覺不自覺地進行着某種習慣的養成過程,這本身就是影響孩子健康發展的過程。況且,壞習慣一經養成,再改變過來往往要耗費巨大精力,甚至有些習慣還會對孩子造成終生無法補救的損失。看來,爲了不浪費孩子智力,一開始就應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般說來,良好習慣往往同時具有行爲上的自然性、自覺性、規律性、科學性的特點。因此良好的習慣的養成過程,其實就是對孩子智力的鍛鍊、開發過程。現代醫學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手指的活動能刺激大腦皮層中的手指運動中樞。

手在勞動時能將信息及時傳給大腦,大腦經過思維、判斷又不斷檢查、糾正和改善手的動作。手腦配合的靈敏和協調程度,直接影響着孩子心智的發展程度。所以,如果孩子從小養成了勞動習慣,這不僅是不失時機地在手腦的並用上對孩子智力的鍛鍊,也是對孩子智力的有效開發。

2、緊緊抓住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俗話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在孩子身心的發展上,在對孩子的培養教育上,尤其如此。抓住了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也就把住了根本,抓到了點子上也就不會浪費孩子的智力。這裏的關鍵在於對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同的關鍵時期要熟悉、要了解,這樣才能緊緊抓住關鍵期。

比如,就思維發展來說,小學四年級和初中二年級是兩個質變期;就品德發展來說,小學三年級和初中二年級是兩個質變期。我們對孩子進行思維品德教育,就應抓住孩子的關鍵年齡。

再比如,六歲前是孩子在腦智力發展關鍵時期,那我們就不能熱衷於孩子的死記硬背,熱衷於平面教育、填鴨式、灌注式,而應通過引導,如教孩子用左手拍球、剪紙片,用左腳跳房子等等來開發其右腦。這樣,纔會爲他們今後成爲一個聰明、有創造性的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3、挖掘孩子的內在潛力

在與孩子們接觸的過程中,我們常常發現這種情況:孩子們對於他們想幹的事,感興趣的事、入迷的事、往往飯可以不吃、覺可以不睡,就是遇到一些困難或問題,大人不插手,他們自己往往也會想方設法去對待、去解決。這說明,孩子的內在力量在他們的成長髮展過程中是十分巨大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對孩子內在潛力的挖掘,孩子內在力量的充分發揮,往往就會最大限度地避免孩子智力的浪費。這裏的關鍵:一是注重激發、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興趣愛好,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

對孩子提出的問題有問必答,不懂也不敷衍;引導孩子感受大自然之美等等。這個過程,就是挖掘孩子內在潛力,調動、發揮孩子內在力量的過程。二是及時對孩子進行科學引導,科學的思維方法、學習方法上的引導等等。

使孩子把內在力量的充分發揮與科學態度、科學精神緊密地結合起來。這是孩子內在潛力、內在力量得以充分發揮並能堅持下去的前提和基礎。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