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常動手的孩子真的能更聰明嗎?

常動手的孩子真的能更聰明嗎?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常動手的孩子真的能更聰明嗎?手是腦的教師”,“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衆所周知,讓兒童多動手操作,能促智力發育,而且能增強大腦的思維能力,使人更聰明,那麼常動手的孩子真的能更聰明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常動手的孩子真的能更聰明嗎?
常動手的孩子真的能更聰明嗎?1

我們常常用心靈手巧來形容寶貝,很多愛動手的孩子被家長看作是聰明的象徵,這樣的說法真的正確嗎?常動手的孩子真的能更聰明嗎?看看下面的小文章,讓您更加了解愛動手的孩子們吧。

孩子喜歡撕紙,是好還是不好呢?專家指出,手指的運動可以刺激大腦的廣大區域,而通過大腦的思維和眼睛的觀察又可以不斷糾正改善手指的動作精細化程度。眼、手、腦的配合協調能夠極大地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

所以家長務必要給孩子多動手的機會。拿五顏六色的紙,讓孩子自由地撕成條、塊,並可以根據撕出的形狀想像地稱爲麪條、餅乾、頭髮等等。如果家裏有縫紉機,媽媽可以在比較硬的紙張上用縫紉機踏出針孔組成的各色圖形,讓孩子撕下來玩。

這樣做可以鍛鍊孩子們的智力提高,還有哪些有意思的鍛鍊方法呢?手帕、紙巾都是柔軟的,可以隨便折成各種圖形,教給孩子怎樣折出角、邊,折成紙船、紙鶴、花朵、扇子等等。在唱歌、跳舞、學兒歌的同時,可以教孩子用小手比劃各種動作,把內容表演出來。讓孩子用線、塑料繩把各種色彩、形狀的珠子、鈕釦穿起來。

隨着孩子動作的熟練和精細化,珠子和鈕釦的洞眼可以逐漸變小,繩子逐漸變細、變軟。讓孩子用筷子把碗裏的玻璃珠或者糖球一顆顆夾到其他的容器裏,鍛鍊一段時間後可以換成顆粒更小的圓形豆子。隨着年齡的增長,可以結合日常生活,讓孩子自己繫鞋帶、拿筷子吃飯;給孩子準備小剪刀進行剪紙製作,玩插塑類的玩具等等都可以增進孩子精細動作的發展。

常動手的孩子真的能更聰明,孩子到了3歲左右,隨着思維和動作的發展,產生“自己動手”的願望,所謂心靈手巧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這個時候父母就可以利用一些簡單的工具來鍛鍊孩子的手指靈巧程度,開發孩子的智力。

常動手的孩子真的能更聰明嗎?2

因爲擔心孩子精力有限,很多家長在上學之後要幫孩子做一些選擇,從各種各樣的興趣活動中選出幾個保留的和幾個捨棄的,常常“手工”因爲沒有考試、沒有考級、沒有賽事、難得成績等等的因素,漸漸被冷落了,數學、作文、音樂、舞蹈等等課程將成爲課外補習的主要內容。我不對我們家長的`規劃做任何評價,只是希望以一名熱愛手工的老師的身份和大家聊一聊手工對孩子成長的作用,至於做與不做,還都在自己的選擇。

第一,手工活動是我們探索求知的一個途徑,是促進大腦發育的活動,動手做得越多,我們能夠學到的東西就越多。

第二,手工能夠爲孩子帶來精細動作能力的鍛鍊,也就是思維意識和肌肉運動的統一協調。從粗略的手工到精細的手工的進步過程,讓孩子的動手能力循序漸進的提高,通過做手工能夠讓孩子更精準的控制自己的動作。

第三,不只是生理層面的作用,手工活動對人的綜合能力和心理健康更加重要。

手工活動能夠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創造力、想象力。孩子會在手工的過程中逐漸養成細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越來越精準的抓住事物的特徵。孩子從模仿到創作的手工活動,正是創造力不斷提升的過程。在觀察現實事物與創造想象事物的過程中,豐富了孩子頭腦中的聯結,創意正是由此產生的。

第四,手工活動能夠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認知。正確引導孩子動手動腦解決手工活動中遇到的問題,使孩子體驗付出後取得的成功,感知自己的能力,增強自信。同時孩子在活動中更加清楚自己與自然界的關係,人與自然的和諧,不也正是教育的一個目標麼?

做手工能夠讓人變得更加樂觀積極,生活充滿樂趣。手工活動會自然的帶來豐富的故事環境創設,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更容易排解各種不良情緒,每次手工活動相當於一次小規模的實現理想的歷程,過程中充滿各種因素,讓孩子體驗了豐富的場景,帶來更樂觀的生活態度。

手工活動能夠豐富孩子的情感體驗,提高孩子的交流溝通能力。無論是獨自做手工,還是親子手工,或是小朋友們的集體手工,其中都不會缺少角色的交流,在過程中孩子會自然設想角色的關係,豐富人際交往經歷。手工小禮物的互贈,更直接的增加了彼此之間的情感聯繫。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