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幼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集錦15篇)

幼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集錦15篇)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集錦15篇)

幼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培養熱愛生活,熱愛進行家務勞動的生活態度。

2。學會整理房間的方法,掌握相關家務技能。

3。初步培養對家庭的責任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佈置整理房間的道具。(如:衣櫃、各類服裝、書架、各類圖書、生活用品等。)

學生準備:每人準備一件衣服;每人準備一個書包;注意桌椅擺放,留出較大的活動空間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情境激趣:同學們,你們喜歡去別人家做客嗎?今天,我就帶你們認識兩個新夥伴——東東和玲玲,到他們家去看一看,你們願意和我一起去嗎?

2。播放兩段家庭生活錄像:一段是玲玲的家,突出乾淨整潔;另一段是東東的家,物品擺放雜亂無章。

3。請學生談一談看到這樣兩個完全不同的環境,心裏有怎樣的感受。如果被邀請去做客,客人會有怎樣的感覺。

二、情境體驗,練習整理

1。參與實踐,掌握分類整理方法。

(教師在課前準備好模擬練習用的物品,如:書櫃、衣櫃、服裝、生活用品等,擺放在教室一側。)

(1)請學生幫東東整理雜物。

A。思考討論:怎樣才能整理得又快又好呢?從討論中明確整理物品時應先分類。

B。請6名同學到前面來動手分類整理,全班給予評價。

(2)師生共同回顧,總結出正確的整理物品的方法。

2。模擬現場,整理房間。

過渡:剛纔,同學們看到東東家裏亂糟糟的,我們把物品進行了簡單的分類,但房間裏現在能稱得上是乾淨整潔嗎?

(1)分別討論整理書櫃、衣物、雜物時的具體方法和注意事項,引導學生明確在整理物品時要堅持"物品擺放要方便合理"的原則。

A。雜物可以放到整理箱中。

B。整理書櫃可以按照書的類別、大小、常用與不常用等標準進行擺放。

C。整理衣櫃時,要考慮哪些衣服適合掛起來,哪些衣服適合疊平整。並請一名學生進行疊衣服示範,再開展全班疊衣服比賽。

(2)學生分3組,分別進行整理書櫃、衣櫃和雜物的體驗活動,並在體驗過後進行適當的評價。

3。回憶父母做家務的情境,感受父母的忙碌。

利用課件,展示幾組父母每天辛勤做家務的圖片,結合剛纔的體驗活動談談自己的感受。

三、聯繫生活,活動拓展

過渡:現在讓我們再來看看第二位小朋友玲玲在平時是怎麼做的,她在教我們做什麼事?

1。交流生活技能,學習疊被子的方法。

(1)全班交流:你在家自己疊被子嗎?你是怎麼疊的?

教師請會疊的學生現場演示,並隨機給予指導。

(如班裏沒有會疊的學生,可請他們觀看疊被子錄像,學習正確疊被子的方法。)

(2)學生動手實踐,學疊被子。學生以毛巾當被子,以小組爲單位練習疊,然後在小組內進行評價。

2。開展整理書包競賽活動。

過渡:同學們,整理書包是每天都要做的事,哪些同學自己會整理書包呢?

(1)開展整理書包競賽,評出優勝個人。

(2)請獲勝的學生介紹整理書包的經驗方法:教師隨機點撥,引導歸納出看課程表整理書包的方法。

四、暢談收穫、知情達意

1。說認識,談收穫。

說一說在生活中我們做的哪些事也是在整理?談一談學習這節課的收穫。

2。結束語:大家說得真好,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收穫。雖說整理是件小事,可要天天堅持自己整理也不容易,相信同學們會克服困難,主動分擔家務,讓父母少操心,用自己的方式去回報父母之愛!

幼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對情緒有初步的認識,知道人的情緒會變化,會用情緒溫度計記錄自己的情緒。

2.懂得保持良好的情緒對身體的好處。

3.讓幼兒知道愉快有益於身體健康。

4.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5.學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樂觀的情緒,逐漸養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氣溫溫度計一個

2.臉譜圖:興奮、高興、傷心。

3.可調式情緒溫度計若干。

4.磁帶:《快樂舞》、《小熊的葬禮》音樂

活動過程:

1.提問:“氣溫的變化用什麼表示?”教師出示氣溫溫度計,讓幼兒知道氣溫的變化可以用溫度計來表示。

2.認識情緒,知道人的情緒也會變化。

(1)請幼兒分別欣賞《快樂舞》和《小熊的葬禮》的音樂,感受自己的情緒的變化。

(2)出示不同的情緒臉譜並認識:興奮、高興、傷心,讓幼兒說說自己有沒有過這樣的情緒。

(3)認識情緒溫度計:知道情緒同氣溫一樣會變化,可以用情緒溫度計來記錄自己的情緒。

①幼兒操作自己的情緒溫度計,並同旁邊的幼兒說一說自己的情緒。

②請個別幼兒把自己的情緒溫度計給大家看,猜一猜他的情緒是怎樣?使幼兒懂得情緒溫度計不僅可以記錄自己的情緒,也可以瞭解別人現在的情緒。

3.通過故事,瞭解情緒對健康的影響。

(1)提問:“你喜歡什麼樣的情緒?爲什麼?什麼樣的情緒最讓人舒服,對身體最有益。

(2)講故事《小兔過生日》、《長頸鹿丟了花帽子》,讓幼兒懂得過分高興和過分傷心對身體不利,最讓人舒服、最利於健康的情緒就是“高興”

鼓勵幼兒平時用情緒溫度計記錄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天天都有“高興、開心”的情緒,這樣本另會學得更好,身體會更健康。

活動反思:

讓孩子認同自己,有情緒空間,能自由、開放地感受和表達自己的情緒,使某些原本正常的情緒感受不因壓抑而變質。我和孩子一起看圖片學習怎樣適當宣泄自己的情緒,如:在憤怒的時候,不妨跑跑步、打球來釋放;在悲傷時,不妨大哭一場等。只有駕馭自己的情緒,才能成爲健康的孩子。

幼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3

活動名稱

爲集體的成功感到高興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集體榮譽感

2、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力

活動準備

1、雪花片2、五種顏色的獎牌若干

活動建議

一、 導入方法

教師身披綵帶,手拿五種顏色的獎牌,隨音樂走進教室。教師向幼兒講解五種獎項:作品造型獎、作品色彩獎、操作速度獎、助認爲樂獎、努力認真獎。激發幼兒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活動過程

1、照圖拼擺,教師多角度評價

(1)教師將幼兒分成五組。講清哪組獲得獎牌多哪組就是勝利者。(強調集體合作精神)。

(2)教師出示圖1,用雪花片示範拼擺三角形並進行評價。然後請幼兒拼擺圖中的“飛機”。

(3)幼兒動手操作,照圖拼擺“飛機”。教師巡迴指導,及時發現每個幼兒活動中的特點。

(4)教師請幼兒對照圖1進行檢查。看拼擺是否正確。並對幼兒的活動進行多角度的評價。根據幼兒小組完成的情況頒發集體獎牌。

(5)教師依次出示圖2、圖3、圖4,讓幼兒照圖拼擺完成後教師進行多角度評價,爲幼兒頒發小組集體獎牌。

2、自由拼擺,教師多角度評價

(1)教師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用雪花片自由拼擺一種物品,並說出其名稱。教師巡迴指導,因人施教。

(2)教師爲創作新穎,命名準確,造型優美的幼兒小組頒發獎牌。

三、結束方法

幼兒相互展示自己小組的獎牌,講講得獎牌的感受。教師通過幼兒小組的獎牌的多少評出優勝組,分享集體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植物生長記錄

有益的學習經驗:

學習觀察記錄的知識,樹立初步的觀察植物、照顧植物的任務意識。

準備:

每組一本植物生長記錄簿、種子完整生長過程的圖片,記錄樣例、標尺籤。

活動與指導:

1.出示植物完整生長的圖片,讓幼兒進一步瞭解植物生長的過程,激發幼兒觀察自己種植物的興趣。

2.提示幼兒植物生長是漫長的過程,不象錄相演的那樣快,希望小朋友注意觀察,看看種子什麼時候發芽,什麼時候開花……

3.啓發幼兒用畫和測量的形式來記錄它的生長。

4.示範記錄方法。

要求:看生長情況,數葉片,量株高,把觀察結果記錄在本上。記錄可以用寫數字或塗色高度、數量、空格的統計辦法。提醒幼兒植物未發芽前,用圓圈或三角形代表無變化。

5.請幼兒分組作記錄練習,提示幼兒每日的觀察記錄時間,以及輪流記錄的方法。

6.活動結束後注意觀察,觀察和督促幼兒的記錄,請幼兒定期向全班彙報記錄結果,逐漸形成責任心和任務意識。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在商店裏

有益的學習經驗:

1.理解禮貌不僅是會使用文明用語,還要態度和氣。

2.學習用和藹、熱情的態度辦事。

準備:

商店角、情境表演一個。

活動與指導:

1.觀看情境表演:在商店裏內容大意:甲售貨員說話和氣、辦事主動。例如,當她看見老奶奶來了主動詢問: “您買點什麼呀?”“我要買牙膏”。“我們這兒的牌子很多,有小白兔、中華牙膏、藍天六必治、還有高露潔,你要哪一種呀?”當顧客買完東西,她還會說: “您慢走!再見!歡迎下次再來!”而乙售貨員則正相反,他態度不好,從不關注顧客的需要。見人來了也不問要什麼,顧客所要的東西沒有,他也不主動介紹商品,一直站在那裏沒事幹。即便顧客走,他也不說再見。結果顧客一來就愛找甲,而乙則沒人搭理,他很奇怪爲什麼賣不出東西?

2.討論:

(1)你喜歡哪個售貨員?爲什麼?

(2)爲什麼甲能賣出東西,顧客盈門,而乙則冷冷清清呢?他該怎樣做纔是好售貨員。

3.小結禮貌待客的方式是態度主動又和氣。

4.請五至六名幼兒扮演售貨員,其他幼兒扮演顧客玩商店購物遊戲,練習正確禮貌交往。根據情況,遊戲可輪換角色。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元宵節

有益的學習經驗:

知道元宵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又叫花燈節。瞭解相關的民俗文化。

準備:

有關元宵節的錄相、元宵一盒、花燈等。

活動與指導:

1.猜謎語:湯園。說說這是過什麼節的一種吃食。引出談話主題:元宵節。

2.觀看錄相元宵節。讓幼兒說說從錄相中看到了什麼。

3.講解元宵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

讓幼兒知道元宵節的主要習俗是吃元宵、點花燈和猜燈謎。元宵又叫湯圓,它象徵着全家團圓,生活幸福甜美。點花燈是爲了讓節日的夜晚明亮,歡快。人們爲了增添娛樂的情趣,還在燈上寫上謎語,讓大家來猜,猜中有獎,非常有趣。這個節日從古代傳下來的,現在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花燈的樣子越做越多,工藝越來越複雜,每年過節時,各地都有花燈展,鼓勵小朋友隨家人節日去賞燈。井告訴幼兒電視臺屆時還要播放相關節目,請大家注意收看,體驗全家一起過節的樂趣。

3.請幼兒觀看傳統花燈的樣子和吃元宵。說說自己見過什麼樣的花燈,吃過什麼餡的元宵。

備註:

關於元宵節的來歷,有這樣一種傳說。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雉)臨朝稱制,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呂雉死後,周勃、陳平等人掃除諸呂,擁立劉恆爲帝,即漢文帝。因爲掃除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所以每到這夜,漢文帝就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爲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也叫“元夕”、或叫“元夜”。此翻傳說,教師瞭解即可,不必詳細講給幼兒聽,若講,酌情簡化。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小鳥和牽牛花

有益的學習經驗:

1.學習同情別人的疾病痛苦,知道病中的人需要關心和幫助。

2.瞭解給病人送溫暖的方式。

準備:故事、及圖片。

活動與指導:

1.看圖聽教師講故事《小鳥和牽牛花》。(故事見附錄)

2.提問:

(1)故事叫什麼名字?有誰?講了一件什麼事?

(2)小鳥生病時心裏怎麼想?它對風仙花、小草說了什麼?小草和鳳仙花又是怎麼做的?

(3)爲什麼小鳥哭了?如果你生病時,沒人看你、陪你玩,你會不會難過?

(4)誰給小鳥送來了溫暖?牽牛花是怎樣關心生病的小鳥的?它的關心有什麼用處?

3.請幼兒聯想自己說一說生病時的心情和痛苦的經歷,渴望得到哪些關懷,是誰給予了關懷,自己的心裏怎樣想。

4.啓發:小朋友生病是很痛苦的事,得到關心愛護和幫助會感覺很幸福、溫暖。如果,小朋友、老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生病時,我們該怎樣讓他們也感到溫暖呢?我們應該說些什麼話?做些什麼事?

5.小結並肯定幼兒的想法,鼓勵幼兒付諸行動。

附故事:

小鳥和牽牛花

在一棵很高很高的大樹上,搭着一個鳥窩,裏面住着一隻小鳥。

小鳥每天飛到大樹下邊來,跟小花、小草一塊玩,在草地上捉蟲吃。

有一天,小鳥生病了。它孤單單地躲在窩裏,心裏很悶。小鳥想:“跟大樹下面的花兒、草兒玩玩多好!”可是它飛不下去了,只好慢慢地從窩裏伸出頭來,對大樹下邊的鳳仙花說: “鳳仙花姐姐,我生病了,不能下來找你,請你上來跟我玩一會兒好嗎?”鳳仙花聽了,紅着臉兒說:“對不起,小鳥,我長得不夠高,也不會爬樹,不能上去和你玩了。”

小鳥又對大樹下面的小草說:“小草弟弟,我生病了,不能飛下來找你,請你上來跟我玩一會好嗎?”

小草聽了,搖了搖頭,說:“對不起,小鳥,我長得不夠高,也不會爬樹,不能上去和你玩了。”

小鳥看着鳳仙花和小草都不能上來跟它玩,嘆了口氣慢慢地把頭縮回去,躺在窩裏哭起來了。

大樹下面的牽牛花聽見了,就繞着大樹用力往上爬。牽牛花爬呀,爬呀,爬到了鳥窩旁。

這時,小鳥已經睡着了。

牽牛花想讓小鳥知道朋友來看它,就輕輕的吹起它的小喇叭來:“嗒滴嗒滴,嗒嗒滴嗒……”一會兒,小鳥醒了,它睜開眼一看,咦?牽牛花站在旁邊吹喇叭呢。小鳥心裏一高興,病就好多了。牽牛花看見小鳥的病好多了,就大聲吹起喇叭來:“嗒嗒滴滴嗒,滴滴嗒嗒嗒……”

小鳥隨着喇叭的聲音在樹枝上高興地跳起舞來了。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我家有誰

有益的學習經驗:

1.通過互相介紹家庭成員的情況,增近小朋友之間的個人情況瞭解。

2.認識家庭成員的勞動和家居生活,產生尊敬熱愛他們的情感。

準備:

幼兒自帶全家福照片,教師準備一塊展板或教室牆壁一角小房子數座。

活動與指導:

1.請幼兒觀察展板或牆飾一角帶有空白窗戶的幾座小房子。告訴幼兒,這是新建的房子還未有人入住。詢問幼兒是否樂於讓全家住進來?

2.入住新房、佈置牆飾。請幼兒按小組爲單位,每組幼兒將自己的全家福嵌入其中一座房屋。佈置好後,互相欣賞。

3.教師請新住戶互相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以增近相互間瞭解。方式以一座房子―小組爲單位,幼兒互相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是準?叫什麼名字?做什麼工作?是否和自己住在一起?每天在家做什麼事情?

4.結束時,教師把座座小房子佈置在準備開設的娃娃家的牆壁上方,告訴幼兒剛纔大家通過介紹互相作了家庭情況的初步瞭解,希望小朋友回家各自觀察家人的勞動和家居生活,在即將開設的娃娃家遊戲中扮演他們。

幼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4

1.活動目標

(1)說說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難;

(2)遇到困難能自己想辦法辦法解決;

(3)體驗想辦法解決困難的喜悅。

2.活動準備

故事、四幅圖片。

3.活動過程

Ⅰ導入

(1)故事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提問:"故事裏有誰?""它們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仔細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Ⅱ第一次操作

(2)鼓勵幼兒根據故事裏發生的事情,開動腦筋幫助小動物們解決困難。

提問:"如果你是故事裏的小動物你會想什麼辦法解決困難呢?"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Ⅲ分享經驗

(3)出示圖片,讓幼兒分組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①羽毛球被掛在了樹上,小羊能用什麼方法把它取下來呢?②小球滾進了樹洞,小猴能用什麼方法把它取出來呢?③小熊的褲子給刮破了,如果你是小熊,怎麼辦呢?④啄木鳥喝不了這半杯水,你們有什麼方法喝到水呢?⑤小鹿的釘子全撒在這了,你們能用什麼方法把釘子很快地撿起?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想辦法解決圖片上的問題並大膽的說出來。

Ⅳ再次操作

(4)引導幼兒感知生活中有許多困難問題,鼓勵幼兒大膽想出解決方法。

提問:①"你在家裏、幼兒園遇到了困難是怎麼解決的呢?"②"如果媽媽生病了,家裏只剩下你一個人了,你該怎麼辦呢?"③"如果在公園玩,你跟媽媽走散了這時有一個你不認識的叔叔走來說要帶你去找媽媽你該怎麼辦呢?"

教師重點引導幼兒大膽的說出解決困難的辦法。

4.活動延伸

講圖片投放到區角。

幼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5

設計意圖:

人與人之間的衝突總是難以避免的。有的家長教育幼兒“誰打你你就打誰”,這是一種缺乏頭腦的教育方法,最終解決不了問題。針對這一情況,特設計本次活動,在活動教師通過討論、分析等手段,教育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應怎樣與人相處。指導幼兒學習先分析問題,然後再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

活動目的:

1.教育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應怎樣與人相處。

2.教育幼兒能選擇一種處理問題的較好的方式方法。

3.學習初步簡單的分析問題。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5.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教育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應怎樣與人相處。

難點:學習初步簡單的分析問題,教育幼兒選擇一種處理問題的較好的方式方法。

活動準備:

看錄像

活動過程:

(一)導入

組織幼兒看一段錄像。

兩個小朋友在玩一盒玩具,玩着玩着,他們同時發現了一件新玩具。爲此吵了起來,後來又動手相互打對方。

(二)展開

1.引導幼兒分析解決問題。

1)教師請幼兒舉手發言,知道這是一種不好的行爲。

教師:“錄像看完了,我請小朋友說說,這兩個小朋友做得好不好,爲什麼?”。

2)幫助幼兒分析問題。

教師:他們兩個不對。他們互相爭、搶、打,只會浪費時間,結果他們誰玩到新玩具了?(誰都沒有玩到)誰都玩不到新玩具,大家還都不高興,那麼中二班的小朋友,誰能幫他們想個好辦法?

教師請幼兒動腦筋、想辦法,說出自己的看法。

教師小結:幼兒園裏這種經常發生,解決的辦法:a、小朋友要相互謙讓,也可以一起玩。b、可以商量,相互輪流玩。c、可以利用“石頭、剪子、布”的遊戲輪換着玩。

2.組織幼兒再看一遍錄像,引出新問題。

教師:請小朋友接着看錄像,他們兩個又發生了什麼事兒?

錄像內容:戶外遊戲時,一個幼兒往前跑時潮後面看,不小心撞了前面的小朋友,他趕緊說:“對不起。”被撞的小朋友不原諒他,動手又打了他一下。

1)看了錄像,請幼兒判斷:誰做的隊,誰做的不對?並請幼兒說出自己的理由。

2)教師教幼兒學習分析:“如果別人打了你一下,你要看他是不是有意的,如果他是無意碰到你,又向你道歉,應該原諒他,說:‘沒關係’。”

3.教師提出一個新問題,請幼兒思考:你站在那兒玩,別人跑過來故意打你一下,你怎麼辦?

教師幫助幼兒分析:

1)他爲什麼打你?是不是妨礙了別人?是不是別人和你逗着玩?

2)他打疼你了嗎?疼說明了什麼?不疼說明了什麼?

3)他打疼了你,你怎麼做?

4)他總是那麼做,你怎麼辦?

教師啓發幼兒回答:a告訴老師,請老師解決。B學會躲閃。C給他以有力的回擊,保護自己。

(三)結束

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要團結友愛、相互幫助,不允許其父別的小朋友。當別人打了你,你要了解清楚是“爲什麼”,然後再選擇合適的.好的解決辦法。

(四)活動延伸:

組織幼兒聽故事。

教學反思:

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們的態度積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創造力也得到發揮。

幼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6

設計意圖:

在平時組織活動時,總會遇到孩子們一擁而上、搶着拿東西的問題,中班幼兒處於規則意識形成的關鍵期,但由於自控能力弱,這個時期的幼兒還不太容易遵守規則。在觀察中我們發現,中班幼兒排隊時出現的問題較多,有的插隊,有的乘機推擠同伴……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其中未體驗到排隊的好處以及不排隊的後果是主要原因。因此,幼兒理解和認同排隊規則至關重要。

基於以上分析,我從親身體驗遊戲切入,針對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來設計具體的討論點。在幼兒理解和認同排隊規則的基礎上,讓幼兒進行生活實例判斷,逐步將排隊規則的養成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

活動目標:

1.知道排隊的好處,理解排隊的規則。

2.積極參與討論,認同並能遵守排隊規則。

3.體驗遵守排隊規則的快樂。

活動重點:知道排隊的好處,理解排隊的規則,認同並能遵守排隊規則。

活動難點:能主動遵守排隊規則。

活動準備:

小盒子,附有生活場景照片的蛋糕盤(上下樓梯、喝水、上公共汽車、插隊、掉隊等)圖片人手兩張。

活動過程:

一、遊戲的方式進行導入

1、教師出示裝有蛋糕盤的盒子,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個有趣的盒子要和小朋友一起來玩一個遊戲。2、介紹遊戲的規則和遊戲方法。(在規定的時間裏取出盒子裏的蛋糕盤,沒人取出兩個)

二、討論遊戲時遇到的問題教師:你們遇到什麼困難了?爲什麼沒有來得及把蛋糕盤從盒子裏拿出來?3、討論解決辦法:怎樣讓所有小朋友很快的取出玩具?4、總結取玩具方法:六個人不能同時去拿,要一個接着一個拿。

根據老師的方法再次遊戲,體驗排隊的重要性。

教師小結:原來排隊在我們的生活中很重要。

三、聯繫生活,感知排隊的重要性

1、請幼兒觀察手中的蛋糕盤:生活中擁擠地的圖片和小朋友有秩序排隊的圖片師:你喜歡哪一張圖片的小朋友?爲什麼?小朋友喝水、小朋友洗手、上公共汽車、排隊買票2、請小朋友上來用你們自己的方式將蛋糕盤放回原來的盒子裏。教師:他們是怎樣排隊的?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排隊觀察是否有秩序,並進行及時的提醒)

教師總結:在生活中我們都應該有秩序的一個接着一個的排隊。

四、活動延伸在公共場合尋找哪裏還有排隊,貼上文明的標誌吧!(在日常生活中提醒並教育幼兒養成遵守行爲規範的習慣。)

秩序感的建立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幼兒的社會秩序敏感期就在2-6歲之間形成,中班的孩子已經會排隊了,但由於孩子們不理解爲什麼要排隊,所以經常出現推擠同伴的現象,抓住這一點,我設計了體驗遊戲,讓孩子親身體驗不排隊和排隊的不同,來感受排隊的重要性。

在活動中孩子們興趣很高,一開始孩子們沒有理解這個遊戲的意義,當我問到在拿蛋糕盤的時候遇到了什麼困難時,孩子們的回答是“我沒有拿到蛋糕盤的原因是因爲跑的慢”,“我沒有拿到蛋糕盤的原因是因爲不知道選哪個”,課後我進行了分析,或許是我的遊戲設計不是很嚴謹,讓孩子認爲是搶蛋糕盤的遊戲,但是恰恰是這樣才能看到孩子們一開始爭搶、推擠的場面,與後面孩子們理解了排隊的重要性之後進行第二次遊戲時有了明顯的對比。

活動中發現我的教態需要很多方面的糾正,動作過於隨意,引導語不夠準確,語言組織需要加強,教師(成人)的言行影響着孩子;通過本次課堂實錄,讓我對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一些問題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在以後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做到嚴於律己!

幼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7

活動目標:

1、知道廚師的工作特點和職業裝扮。

2、嘗試畫出廚師的工作特徵。

活動準備:

教學資源、《你好、廚師》、畫筆,畫紙

活動過程:

一、運用教學電子資源中的相關照片,引導幼兒展開談論,加強對廚師這個職業的瞭解。

1、你們知道廚師是幹什麼的?

2、他們會在哪裏工作?

3、你身邊有從事廚師這個職業的人嗎?

4、廚師的工作服是什麼樣的?

5、爲什麼頭上要戴帽子呢?

6、他們的工作內容包括哪些?

7、你覺得什麼樣的廚師是一個好廚師呢?

8、你感覺他們的工作有什麼比較難的地方?

二、請幼兒畫一個廚師的形象,可以想象這爲廚師正在做什麼菜?糕點等。

三、將幼兒完成分享的作品進行分享,看一看畫面上的這些廚師都在忙着做什麼?教師再分享幼兒的作品時,可以進行簡單的遐想遊戲。

1、朵朵畫的廚師正在做西紅柿湯,哪位客人想要點那道菜?

2、點點畫的廚師在做包子,誰想要吃包子?請問這個什麼掐兒的包子?

幼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8

活動目標:

1.知道什麼是一次性用品,瞭解使用一次性用品對環境造成的危害。

2.懂得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方法,增強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初步瞭解什麼是一次性用品。

2.物質準備:一次性用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視頻,課件、一次性用品的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1.視頻導入,激發情感。

(1)師:老師這邊有個視頻,請小朋友們來看一看視頻裏有什麼?

師:你們在視頻中看到了什麼呢?小動物們被什麼東西困住了?這些垃圾哪裏來的?看完這些你心裏有什麼感覺?

(2)小結:一次性用品是指只能使用一次、不可反覆或多次使用的物品,就像我們視頻中看到的:一次性塑料袋、紙杯、塑料瓶、紙巾,只能用一次的東西。雖然一次性用品給小動物等帶來了很多危害,但還是很多人在使用,你們來看看生活中哪些地方出現了一次性用品?

2.播放課件,瞭解一次性用品的來源。

(1)投放生活中使用一次性用品的圖片,幼兒分組觀看。

(2)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一次性用品。

師:雖然一次性用品有這麼多危害,我們還是有很多人在使用一次性用品,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一次性用品嗎?

(2)找一找課件中四個地方都分別有哪些一次性用品。

3.進一步瞭解使用一次性用品對環境造成的危害。

(1)觀看圖片,說說使用一次性用品分別對環境造成了什麼危害?

(2)小結:過多地使用一次性用品對動物的生命造成了危害,不易腐爛的塑料物品對植物造成了一定的傷害,而且還污染了我們的飲用水、土壤和空氣。

4.知道如何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

(1)說一說生活中如何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

師:我們知道了一次性用品使用過多會傷害我們人類和我們居住的地球,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2)幼兒分組操作,將可替代物的圖片跟一次性用品的圖片一一對應。

小結:出門購物可以帶上家裏的布制購物袋來替代一次性塑料袋;可以用挖耳勺替代棉籤,用手帕替代紙巾,平時減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等等。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翻閱綠海鷗讀本,繼續瞭解更多垃圾減量的方法。

幼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9

活動目標

1.瞭解各種糖的特徵和來源。

2.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一罐蜂蜜、一袋白砂糖、一瓶楓糖漿、麥芽糖的圖片、各種糖的來源的圖片。

活動過程

1.瞭解各種糖的特徵。

教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吃糖嗎?你們都吃過什麼樣的糖?

引導幼兒回答出各種不同種類的糖。

出示實物:一罐蜂蜜、一袋白砂糖、一瓶楓糖漿,一張麥芽糖的圖片。

請幼兒說一說這些都是什麼,看一看這些糖的特徵,並說出來。

教師小結:這裏有蜂蜜、白砂糖、楓糖漿和麥芽糖。

2.糖的來源。

教師:小朋友,你們想一想這麼多好吃的糖是從哪兒來的呀?

請幼兒猜想並回答題。

教師:糖是大自然送給我們的甜蜜禮物,小朋友說了這麼多糖來自的地方和採集的方法,讓我們看一看這些糖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吧!

教師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出示實物和糖的來源圖片。

教師:蜂蜜是蜜蜂辛勤釀出來的;白砂糖是由甘蔗製成的,甘蔗又甜又長,是世界上最普遍的製糖原料;在糖楓樹的樹幹上開一個小洞,流出來的汗液加熱後就是好喝的楓糖漿了;把碾碎的小麥芽和糯米一起加熱、攪拌,冷卻以後就做成了甜甜的麥芽糖。

教師:誰知道其他糖是怎麼做出來的?

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知道的糖的來源。

教師小結:甜菜又叫糖蘿蔔,糖分在它的胖胖的根部,它也是做糖的主要材料,玉米可以製成玉米糖漿和果糖,常加在飲料和調味醬裏。

教師:糖雖然是大自然送給我們的禮物,但是小朋友也不能多吃糖,小朋友要注意保護牙齒呦!

幼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10

活動目標

1.瞭解種子的傳播方式。

2.知道種子的來源。

活動準備

1.蒲公英草、蒼耳樹、大豆藤、椰子樹、柑橘樹的圖片;蒲公英、蒼耳、大豆、椰子、柑橘的圖片。

2.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知道種子的來源。

教師:你們知道這些是什麼嗎?

依次出示蒲公英草、蒼耳樹、大豆藤、椰子樹、柑橘樹的圖片。

引導幼兒看圖回答。

教師:你們知道它們的種子寶寶都是什麼嗎?它們都長什麼樣子?

引導幼兒大膽回答。

出示蒲公英、蒼耳、大豆、椰子、柑橘的圖片,引導幼兒看圖認物。

教師:你們想不想知道蒲公英草、蒼耳樹、大豆藤、椰子樹、柑橘樹的種子寶寶是怎麼出生的?

先請幼兒猜一猜,然後教師給予常識講述。

2.瞭解種子的傳播方式。

教師:秋天到了,種子寶寶慢慢地長大了,它們都想離開媽媽去別的地方旅行,可是它們沒有手,沒有腳,不能自己走,這可難壞了種子寶寶們,可是它們都很聰明,各自想出了一個好辦法,那小朋友猜一猜它們各自想出了什麼好辦法呢?

教師引導幼兒發揮想象逐一講述。

教師:小朋友想出的辦法又多、又好,特別棒,小朋友以後要是看到了子寶寶,就把咱們的好辦法告訴它們好不好?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漂亮的圖畫,這上面就有種子寶寶旅行的方法,請小朋友認真看圖後告訴老師它們分別是怎麼旅行的。

出示教學掛圖,引導幼兒認真觀察圖片後回答問題。

種子傳播的方式:蒲公英的種子通過風傳播;蒼耳掛在小羊的皮毛上傳播;大豆成熟後,種子從豆莢裏蹦出來;椰子成熟後掉入海里;柑橘會被小鳥吃進肚裏,種子會通過排泄物排出體外。

幼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11

活動目標:

1.通過講故事,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通過自由遊戲操作,知道小手的用處很大。

3.體驗自己動手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動畫故事《不愛用手的小河馬》

2.哭泣的小河馬圖片。

3.自己動手做的場景:喂娃娃、疊手帕、繞毛線、夾夾子

活動過程:

一、通過講故事,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出示圖片,講述故事

師:今天我們班上來了一位小客人,我們一起來看看是誰呢?(教師出示圖片)

這是誰呀?(小河馬)

呀!小河馬哭了,爲什麼呢?(幼兒自由發揮想象)

好的,你們覺得小河馬是因爲這些事情才哭的,小河馬到底爲什麼哭的呢?我們一起來認真地觀看小河馬的故事吧!

2. 教師提問,幼兒回答

故事看完了,小河馬爲什麼哭呀?(不會吃飯)

嗯!小河馬不會自己吃飯,誰來幫助小河馬了?(小青蛙)

小青蛙是怎麼幫助小河馬的?(餵它吃飯)

小青蛙來幫助小河馬了,可是爲什麼小河馬還是哭個不停呢?(因爲它喂的太慢了)

最後用了什麼辦法,小河馬纔不哭了?(自己動手吃飯)

3.教師小結

自己的自己要自己做!

二、通過自由遊戲操作,知道小手的用處很大。

1.展示場景,幼兒自由遊戲操作。

師:老師這裏有這麼多的遊戲需要小朋友們自己動手來做一做,你們想不想來試一試呢?(介紹遊戲場景)

2.提問,幼兒自由回答

師:小手除了能幫助我們做剛纔的遊戲,小手還能夠做什麼事情?請你先和旁邊的好朋友說一說。(幼兒自由回答)

呀!我們的小手原來還能幫助我們做這麼多的事情呢!能穿衣、穿鞋、拍皮球……

三、體驗自己動手的快樂。

我們的小手能做這麼多的事情,真是太了不起了。你們感覺開心快樂嗎?我們一起來唱首幸福拍手歌吧!

幼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12

活動目標:

①知道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並對此感到驕傲、自豪。

②都喜歡的東西能夠學會分享。

③會幫助長輩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動重點:發現、接受自己長大,併爲此感到驕傲。

活動難點:長大了學着自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動準備:相冊、照片。

活動過程:

一、相冊展示、圖片導入

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然後我們來說一說明明發生了哪些變化。

從相片中小朋友們會發現,明明越來越高了,並且身邊的小夥伴越來越多了,小的時候只是爸爸媽媽的陪伴,自己玩耍,長大後,有更多的好朋友了,還有也會幫爸爸媽媽幹活呢!

教師:身體長高了,身邊的小夥伴越來越多了,變得越來越懂事了。

二、自由探索長大的祕密,發現自身成長的變化。

①小朋友自己想一想自己有哪些變化,和周圍的人相互討論

②代表發言、教師幫助我們長大的變化

教師:我們長大了,越來越有禮貌了,我們長大學會分享了,學會與小朋友友好相處了,因此擁有越來越多的好朋友了,我們長大了還會幫爸爸媽媽,長輩們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了。

結束部分:

遊戲環節:我是小幫手

小朋友們長大了,是爸爸媽媽和老師的小幫手了,現在我們大家一起來爲我們的教室洗洗澡,換換衣吧!(讓小朋友相互合作擺凳子,擦桌子等,共同參與清洗教室,美化環境,小朋友會對自己的能幹感到自豪也因此更熱愛班級環境!)

幼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13

教學目標:

1、知識:能用較連貫的語言清楚地表達秋天的一些主要特徵,進一步加深對秋天的認識。

2、技能:大膽佈局畫面,合理運用色彩反映秋天的美。

3、情感:會將感受的秋天的特徵、秋天的美反映在繪畫作品中。

4、培養機智、勇敢、靈活及遵守紀律的優良品德和活潑開朗的性格。

5、培養幼兒對體育鍛煉的興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能用較連貫的語言清楚地表達秋天的一些主要特徵。

難點:幼兒會根據自己的想法合理運用色彩反映秋天的美。

教學準備:

1、物質準備:紙、筆、油畫棒、反映秋天的圖片。

2、經驗準備:幼兒已在散步等日常活動中觀察過園內、園外的秋景。

展示作品,相互學習。

引起幼兒談論“我知道的秋天”。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欣賞美景。

師提問:圖上畫的是什麼?你覺得哪裏好看?

(2)提問引發思索秋天是什麼樣的?

師提問:這些畫都是畫家們心中的秋天,你們心中的秋天是什麼樣子的。

(3)請幼兒大膽地“秋天我知道的秋天”老師引導幼兒從秋天的顏色、果實、植物的變化談起。

(1)提問:如果請你來畫秋天,你會畫些什麼?

(2)請幼兒講述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1)展示自己的作品。

(2)介紹自己的作品,評價和互相學習。

幼兒:秋天幼兒:秋天的顏色好看幼兒:菊花銀杏樹通過對前面秋天的雨;秋天的樹林等的學習幼兒對於秋天的理解很好了。教師可以通過幼兒的觀看請幼兒自己來發現秋天的不同,可以讓幼兒成爲生活學習的小主人。

幼兒繪畫時教師可以在一旁觀看,但不需過多幹涉幼兒獨特的想法。

活動反思:

1、瞭解幼兒的已有經驗,制定合理的活動目標。

談話活動是幫助幼兒學習在一定範圍內運用語言與他人進行交往的活動。談話活動對幼兒的發展是很重要的。孩子們剛升入中班,他們的表達能力與慾望都比小班時要進步許多,但傾聽能力和理解能力需要進一步培養。要讓這個活動順利開展,還要知道幼兒關於秋天的經驗有哪些,幼兒關於談話的經驗怎樣。他們喜歡與同伴交流嗎?他們喜歡在集體中發言嗎?由於是借班上課,對幼兒已有經驗並不瞭解,所以,我事先和薛埠幼兒園進行了聯繫,瞭解到上課時正是主題活動開展的第一週,幼兒對秋天的瞭解還沒有深入,感性經驗較少,但這個班的孩子能力較強,語言表達能力較好。基於以上考慮,我制定了以上三點目標。在具體實施時,我發現在談話活動中,幼兒的表現欲很強,大多數幼兒在活動中能積極表現,講述自己發現的秋天的祕密,少部分幼兒不是太積極,但在教師的引導下會進行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整個活動的目標基本上是達到了。但我感覺如果將目標“大方地在集體面前進行講述”改爲“敢於在集體面前進行講述”,對剛升入中班的幼兒來說更恰當。

2、運用多樣的方法,調動幼兒積極參與談話。

(1)運用調查表,引導幼兒圍繞話題自由交談。

由於還沒有進入秋天的主題,幼兒對秋天瞭解得較少,我採用了調查表的形式,通過“你知道秋天的水果有哪些嗎?”“你知道哪些花在秋天開嗎?”“你認識哪些秋天的農作物呢?”幾個問題,讓孩子們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一起去觀察秋天,事先對秋天有所瞭解,這樣幼兒圍繞話題自由交談時,就可以圍繞調查表來相互交流,有話可談。

(2)藉助PPT,引導幼兒拓展談話範圍。

爲了拓展幼兒的談話範圍,我準備了PPT,將秋天的景色、秋天的花卉、秋天的水果、秋天的農作物等分別呈現,展示出新的談話經驗,幼兒對直觀的畫面比較感興趣,而當幼兒說到哪裏時,我及時將畫面放大,所以幼兒能從顏色、形狀等方面說說自己的發現,語言也逐漸豐富了起來。

(3)評價激勵,幫助幼兒逐漸學會一些談話的規則。

在幼兒談話的過程中,我及時發現幼兒運用到的優美的詞句、連貫的句子、完整的句子,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引導其他幼兒學習,並通過創造氛圍和語言提示不斷指導幼兒想說、敢說、願意說,使幼兒逐漸學會一些談話的規則,掌握正確的談話思路和談話方式,爲幼兒以後的交談和語言發展奠定基礎。

不足之處:

1、調查表設計的不足。

但在設計調查表時,我都是用文字的形式呈現的,幼兒雖然有了秋天的經驗,但他們不識字,如果改爲用圖畫的形式,將發現的秋天的祕密用圖畫畫下來,這樣幼兒對着調查表上直觀的形象,就能調動幼兒關於秋天的知識儲備,更好地運用已有的談話經驗交流個人見解。

2、教師迴應的不夠。

迴應能夠有意識地接納幼兒的想法、刺激幼兒的思考、歸納提煉幼兒的經驗、理清幼兒的思維。在這個活動中我對幼兒的迴應還不夠,未能很好地捕捉幼兒談話中的信息,在腦中進行快速的梳理、分析、概括、提煉,用教師的示範性的語言展示在幼兒面前,將重點反饋給幼兒,促進談話的有效深入。

中班社會活動教案《我知道的秋天》含反思這篇文章共5937字。

幼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14

設計意圖

許多幼兒家裏都有很多玩具,這些玩具主要是從商店買來的,幼兒不懂得珍惜,常常丟棄或毀壞它們。而我們小時候的玩具多是自然物或家人制作的,數量不多卻備受珍惜。有感於此,我從幼兒喜歡的玩具人手,藉助家長的支持,借用散文《媽媽的玩具箱》的情節,設計了本次社會活動,讓幼兒在玩玩、聽聽、說說的過程中瞭解自己媽媽小時候的玩具,體驗玩具的製作者(外婆)對媽媽的關愛。由此引導幼兒初步理解家長買玩具是出於愛,啓發他們珍惜玩具,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媽媽和其他家人的愛,學着關心長輩和身邊的人;同時,瞭解更多民間遊戲的玩法。

活動目標

1.在說說、看看、玩玩的過程中,瞭解媽媽小時候的玩具的名稱和玩法,感知玩具中蘊含着快樂和家人之間的關愛。

2.能用自己喜愛的方式探索玩具的不同玩法並與同伴分享。

3.懂得珍惜玩具;願意主動表達對媽媽和其他家人的愛,萌發感恩意識;對民間遊戲感興趣。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幼兒的母親)提供一些他們小時候的玩具和講解玩具來源的視頻;請幼兒準備一個玩具帶回園。

2.教具:玩具箱(內有手絹、沙包、自制布娃娃等)、PPT、背景音樂《丟手絹》《杜鵑圓舞曲》等。

3.學具:沙包(同幼兒人數)。

活動過程

1.猜測古樸箱子中的玩具,激發參與興趣

指 導語:“劉老師帶來了一個神祕的箱子,裏面裝着你們的媽媽小時候的玩具。小朋友都來猜一猜、說一說,媽媽小時候可能會有什麼玩具呢?”

幼兒猜測。

教師逐一出示玩具,讓幼兒說說它們的名稱。

環節自評:導入環節出現古樸的木製箱子,對此幼兒很少見,激起了他們的好奇心。他們很有興趣地猜測箱子中自己媽媽小時候的玩具。

2.猜猜媽媽小時候的玩具的玩法,體驗不同玩法中的樂趣

(1)玩手絹(手帕)。

討論:手絹是玩具嗎?

幼兒經過討論,多數可能認爲:手絹不是玩具(如果幼兒認爲是玩具,請他/她在集體面前展示自己的玩法)。

教師通過用紙巾和手帕做對比,引導幼兒梳理討論結果:手絹和現在用的紙巾一樣,可以用來擦鼻涕、擦臉等。手絹用過之後,清洗之後可以再次使用,比較環保。紙巾用過之後,就扔掉了。

指 導語:“媽媽認爲,手絹是玩具。一起來看看媽媽小時候是怎麼玩的。”

①手帕的玩法1:民間遊戲“丟手絹”。

A.介紹該遊戲玩法

幼兒圍坐成一個大圈,一名幼兒拿着手絹圍着大圈跑。播放音樂《丟手絹》。當唱到“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後面”時,這名幼兒把手絹悄悄地丟在一個同伴的身後,然後繼續圍着圈跑。當唱到“快點快點捉住他”時,撿到手絹的同伴馬上去追剛纔那名幼兒,要圍着圈追……

B.幼兒遊戲

教師指導重點:提醒幼兒奔跑時不要離開圈;只能是撿到手絹的那名同伴起來追,其他幼兒坐在位子上給他們加油。

②手帕的玩法2:變老鼠。

A.變個小魔術:(邊疊布老鼠邊念兒歌)“小手帕變變變,變什麼,仔細看,轉一轉,轉一轉,變成了一隻(語氣拖長)——小老鼠;小老鼠真可愛啊(讓幼兒輕輕撫摸布老鼠的背);呀,跳出來了!咦,小老鼠又躲進洞裏,不見了;呀,又跳出來了;它想出來和你們玩,做遊戲呢!”

B.幼兒學習兒歌,自主體驗這種玩法,自由探索手帕的更多玩法。

(2)玩沙包。

①談話:猜猜沙包的構成,瞭解沙包的做法。

教師出示神祕箱中的沙包:“猜猜看,它是什麼玩具?”“沙包是怎麼做出來的?”幼兒討論之後,請個別幼兒在集體前用小剪子輕輕剪開一個沙包,對着盆把沙包裏面的沙子倒出來。

小結:沙包裏面多數裝沙子,也可以放米,還可以放豆子等。媽媽小時候玩的沙包是外婆一針一線親手做的,媽媽可喜歡這些充滿愛心的沙包了。

②媽媽小時候沙包的玩法(播放音樂《杜鵑圓舞曲》):合作玩抓“骰子”、單腳踢、對踢等。

③幼兒玩沙包,先感受媽媽小時候的玩法,重點學習合作玩抓“骰子”;然後自由探索沙包的新玩法。

④分享環節:請3~5位幼兒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的玩法。

指導語:“剛纔你是怎麼玩沙包的呢?”

幼兒大膽表達,教師梳理結果:沙包可以有很多玩法:頂、拋、踢、接等。

環節自評:這個環節不僅讓幼兒感受到民間遊戲的有趣,也讓他們自由探索這些物件的新玩法,體驗媽媽的玩具所帶來的不同體驗,瞭解媽媽的沙包是外婆一針一線縫製的,裏面充滿了外婆對媽媽的愛。

3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玩具,再現生活經驗,發現分享的樂趣

(1)請幼兒用較爲清晰、流暢的語言向同伴介紹自己帶來的玩具及其玩法。

指 導語:“剛纔你們都玩過了兩種玩具,它們給媽媽的童年帶來了歡樂。我也很想知道你家裏都有哪些玩具?你最喜歡什麼玩具?你是怎麼玩的?”

(2)鼓勵幼兒自選同伴分享玩具。

(3)用玩具開展“巧手”比賽。

①請拿着玩具車的孩子,進行賽車。

A.遙控車比賽規則:在地上放些障礙物(盆、小紙箱、沙包等),幼兒在把車放在起點線上,從裁判喊“開始"後,在規定的2分鐘內,遙控車要繞過障礙物且不能碰到,比比哪輛車最先到達終點。

B.回力車比賽規則:幼兒把車放在同一起點線上,根據裁判口令發車,比賽誰的車開得最遠。

②請拿着娃娃的幼兒,比賽給娃娃做裝飾,看看誰做得又快又美。

比賽規則:在規定時間內,根據桌上的裝飾材料(如項鍊、頭花、假髮套、羽毛等)對娃娃進行裝飾,以裝飾出最美的娃娃(幼兒評選爲主)爲勝。

環節自評:在分享玩具的環節,設置了幾個遊戲情境,不同性別、不同喜好的幼兒均從中體驗到分享玩具的快樂。

4.通過實物對比、觀看視頻和討論,懂得珍惜玩具,感知周圍的愛

(1)出示媽媽的玩具箱中的布娃娃、沙包和手絹,請幼兒觀察:“媽媽小時候的玩具和你們的玩具有什麼不一樣呢?哪位小朋友來說一說?”

幼兒自由表述。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發現,雖然時間過了很久,媽媽的玩具舊了,但是依然完好,也很整潔,說明媽媽很珍惜這些玩具。讓幼兒對比一些被他們丟棄或毀壞的玩具照片,啓發幼兒珍惜他自己的玩具。

(2)幼兒觀看家長自拍的視頻(其中,家長談到自己小時候的玩具多是自然材料、家人制作或同伴交換而來),讓幼兒體會這些玩具中蘊含的溫馨情感。

(3)遷移經驗:讓幼兒看看班級活動區裏的玩具,體驗幼兒園的園長、老師、同伴對自己的愛。啓發幼兒珍惜班級的玩具。

環節自評:本環節通過實物對比和觀看真實的視頻,幼兒對其中出現自己父母表述其童年玩具的情形,產生了強烈的認同感。經過啓發,他們知道了自己的玩具中也有來自家人、幼兒園的園長、老師、同伴的愛。

5.欣賞散文,昇華情感

(1)欣賞散文——教師朗讀,幼兒自由跟讀。

指導語:“現在你們知道了吧,媽媽小時候的沙包玩具是外婆做的。外婆在工作後,利用休息時間給媽媽做玩具,真辛苦,所以媽媽特別珍惜玩具,裏面有着外婆對媽媽深深的愛。”“我們來聽聽這篇優美的散文《媽媽的玩具箱》。”播放視頻,幼兒欣賞和自由跟讀散文《媽媽的玩具箱》。

(2)討論:你想用什麼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

①理解媽媽愛的方式。

引導幼兒討論:“媽媽是怎麼愛你們的?”

幼兒自由交流。

重點討論:“如果你亂扔玩具,亂摔玩具,或者跟同伴爭吵或打架,媽媽批評了你。你覺得這時候,媽媽還愛你嗎?”啓發幼兒感知,當他做錯事時,媽媽或老師的批評也是一種愛,是希望他能更好地成長。

②怎樣表達對媽媽的愛?

提問:“你打算爲你的媽媽做些什麼事,讓媽媽感受到你愛她呢?”

幼兒討論。

教師梳理討論結果:“我們可以在媽媽回家的時候幫忙端一杯水、做簡單的家務事或給她捶背。有機會還可以爲媽媽畫一幅畫、照一張相等。”

與幼兒共同討論,引導其明白愛的方式有很多種,自然地結束活動。

附散文:

媽媽的玩具箱

餘貞

媽媽小時候,有一個大大的玩具箱,裏面沒有芭比娃娃,也沒有變形金剛,卻藏着許多許多媽媽的寶貝。

媽媽小時候的玩具,是一塊小小的手帕。媽媽和小夥伴們一起玩丟手絹的遊戲,玩得真開心。小小的手帕,變成了小老鼠、香蕉、小帽子,小帽子戴在頭上真滑稽。

媽媽小時候的玩具,是一個方方的沙包。這是外婆一針一線做給媽媽的,媽媽玩得真開心。

媽媽小時候的玩具,價格很便宜,而且也很簡單,卻帶給媽媽許多許多的快樂,藏着許多許多媽媽小時候的夢……

幼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15

設計意圖

孩子與家人的關係,是良好的人際關係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人際能力。目前有很多家長對幼兒無條件的“愛的傾斜”,並不利於良好家庭關係的建立,但很多家長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此活動讓我們的孩子和家長對此問題都會產生一些新的感受。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感受媽媽對自己的愛。

2.用美術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

3.在遊戲中觀察媽媽的大手,嘗試用拓印的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

活動準備

1.邀請幼兒的媽媽來園參加活動。

2.和本月過生日的幼兒的媽媽商討過生日的日期,方便家長參與。

3.能分別露出5雙手的一塊大幕布、水彩筆、白紙。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1)這個月是3月,有兩位小朋友過生日,他們又長大了1歲,你們猜一猜他們是誰?

教師請小壽星出來,爲他們戴生日帽。

(2)媽媽知道你們的生日嗎?她們怎麼給你們過生日?(吃蛋糕,送生日禮物……)

(3)你們知道媽媽的生日嗎?這個月哪個小朋友的媽媽過生日?(不知道)

(4)小朋友的媽媽也有這個月過生日的,請她們和過生日的小朋友一起到前面來,大家看看都有誰的媽媽,請她們接受我們給她們戴生日帽,大家一起唱生日快樂歌吧。

(5)爲什麼媽媽知道小朋友的生日,你們卻不知道媽媽的生日?(媽媽沒和我說過,媽媽從沒有過過生日……)

2.玩“猜小手、猜大手”的遊戲,激發幼兒瞭解自己媽媽的情感。

(1)咱們和媽媽們玩一個遊戲——“猜小手”。請5名幼兒藏在幕布的後面,只把手從幕布的縫隙中伸出來,請媽媽來找找自己孩子的小手。(媽媽一下子猜出了自己寶寶的手)

(2)咱們再玩一個遊戲:“猜大手”。媽媽和老師同時站到幕布的後面,將手從幕布的縫隙中伸出來,由幼兒來找自己媽媽的手。(沒有一個小朋友能找對自己媽媽的手)

(3)爲什麼媽媽能從那麼多小朋友裏猜出自己寶寶的手,可小朋友卻不能猜出自己媽媽的手?這是爲什麼?

3.回憶媽媽對自己的關愛。

(1)媽媽都能猜對自己寶寶的手,說明媽媽很愛我們。請小朋友想想,媽媽做過哪些關愛你的事情?

(有一次,我不小心把嘴磕破了,媽媽心疼地抱了我一個晚上;我總是生病,媽媽爲了讓我身體強壯,給我做好吃的,還和我一起跑步鍛鍊身體……)

(2)老師這兒有幾張照片,你們猜猜是誰?先請小朋友看過生日的媽媽年輕時的照片,再對比看現在的照片。

(媽媽年輕時真好看,像大姐姐;媽媽現在的頭髮怎麼短了,不像以前那麼好看了……)

(3)她們爲什麼沒有以前好看了?你們的媽媽有什麼變化呢?爲什麼呢?

(媽媽很辛苦,家裏的飯都是她做;媽媽下班回家還要洗衣服、做飯,手都不光滑了;媽媽都沒時間梳頭,所以把頭髮給剪短了……)

4.畫畫媽媽的手,進一步瞭解媽媽。

(1)媽媽要做那麼多事情,手都變得粗糙、不光滑了,今天請小朋友來拓畫、裝飾媽媽這雙爲我們做很多事情的手吧。請小朋友邊畫邊仔細觀察媽媽的手紋,然後將這些手紋線進行裝飾。

(幼兒邊觀察邊畫:媽媽的手好柔軟;媽媽幹活的手真粗糙;我媽媽的手真小,和別人媽媽的手不一樣……)

5.再玩遊戲“猜大手”,讓媽媽感受寶寶的愛。

(1)現在,咱們再玩一次“猜大手”的遊戲。

(2)請媽媽和幾位教師藏在幕布的後面,把手從幕布的縫隙中伸出來,讓小朋友來猜一猜哪雙手是自己媽媽的。(小朋友們都猜對了,媽媽們都歡呼起來)

活動反思

隨着孩子漸漸長大,父母突然感到:孩子怎麼了?很多時候,父母感到用盡了全身力氣去愛孩子,孩子卻沒有得到滿足,得不到愛的回饋。爲了引導家長正確培養孩子良好的人際關係——知道愛父母,我在設計導入活動時從“說生日”開始,自然地引出活動。我先請幼兒說自己的生日,孩子們不但知道自己的生日,還知道好朋友的生日是哪天,可是班上沒有一位小朋友能說出自己媽媽的生日。

接下來進入的第一個遊戲是“猜小手”,當媽媽一下子猜對自己寶寶的小手時,媽媽和寶寶都高興不已,但並沒有體會到遊戲真正的作用。緊接着第二個遊戲“猜大手”遊戲中,孩子們又無一例外地沒有猜到自己媽媽的手,媽媽們沉默了,孩子們也都不說話了。這兩個遊戲讓媽媽和孩子直觀地感受到媽媽對自己孩子無微不至的愛,以及孩子對媽媽的關心卻知之甚少。這裏沒有空洞的說教,卻讓孩子低下了頭,萌發出我也要像媽媽愛我那樣去愛媽媽的情愫。

接下來通過美術活動拓印、裝飾媽媽的大手,在活動中孩子們撫摩着媽媽的手仔細觀察、描畫,他們帶着對媽媽的愛意將自己的觀察與感受傾注在作品中,並感受着媽媽手的溫暖與柔軟及幹活後的粗糙,更加感受到媽媽對自己的愛,把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

最後,我們再一次進行了一次“猜大手”的遊戲,這次幼兒全都找到了自己媽媽的手,從中也讓家長感受到愛是可以培養的。

可以說,這一活動既體現了教育性,又體現了形式的多樣性,同時教師把家長作爲重要的教育資源,將家長同樣視爲教育活動的主體,做到資源互補,體現家園共識、共育的作用。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