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單足立標準動作圖片

單足立標準動作圖片

來源:星女圈    閱讀: 9.2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單足立標準動作圖片,單腳站立的時候不少人都是沒有支撐的,而且當不適合室外鍛鍊時,可以在室內進行單足站立的系列鍛鍊,以提高下肢力量和平衡功能、強化心肺功能。對於老年人,還能夠降低跌倒風險。下面是單足立標準動作圖片。

單足立標準動作圖片1

雙上肢下垂(或叉腰、抱胸均可),一側下肢直立支撐,另一側擡起。保持這一姿勢。

單足立標準動作圖片

單腿站立,懸空側下肢做髖內收-外展交替運動。

單足立標準動作圖片 第2張

單腿站立,懸空側下肢做前-後交替的划水樣運動。

單足立標準動作圖片 第3張

單腿站立,懸空側下肢伸直,用足部做以髖爲中心的順時針、逆時針畫圈運動。

單足立標準動作圖片 第4張

單腿站立,雙側上肢向兩側擡起約60°-90°,保持此姿勢。

單足立標準動作圖片 第5張

單腿站立,雙側上肢向兩側擡起-落下,交替進行。

單足立標準動作圖片 第6張

注意事項

本項練習可能有降壓作用。血壓偏低者注意監測血壓。

運動時努力保持身體平衡。當懸空側足觸地時,視爲失去平衡。

鍛鍊時注意一定不要屏氣(憋氣)。

每一動作都可以左右交替。例如,左下肢做爲支撐腿後,換爲右下肢支撐。

靜止性練習如①、⑤時,可以對比兩側維持同一動作的最長持續時間。

活動性練習如②-④時,可以對比兩側的完成次數。

循序漸進,逐步延長維持時間,或增加完成次數。

可以多練習表現更差的那一側。

所有動作,如果睜眼時完成良好,可嘗試閉目時完成。閉目完成時注意安全。

練習時注意安全,避免跌倒或其他損傷。

靜止性練習時,嘗試讓支撐腿的負重力線經過膝外側,而不是膝內側。

青年人可以增加難度,如練習以下動作,以強化背部肌羣和核心肌羣:

單足立標準動作圖片2

單腿站立好處

有鍛鍊身體平衡感、塑造身體曲線、緩解身心壓力等好處,通常可以選擇早上站立一般沒有最佳時間的說法。

1、鍛鍊身體平衡感:閉着眼練習單腳站立的時候,身體需要充分調動大腦神經以幫助維持身體的平衡,久而久之,身體的平衡感會越來越好。初次練習的時候不要強求站立的時間,每天堅持練習即可。

2、塑造身體曲線:每天堅持練習閉眼單腿站立能夠幫助塑造身體曲線,特別是在單腳站立的.時候配合手部儘量向上延伸,這樣不僅能夠使身體的下半身用力,還可以有效刺激腹部、手臂、背部等位置,全面塑造身體曲線。

單足立標準動作圖片 第7張

3、緩解身心壓力:在練習閉眼單腿站立的時候需要人全身的意念集中,平心靜氣進行,這個過程不僅能夠使浮躁的心得到平靜也能夠使身體的壓力得到放鬆,在練習的時候也可以放點輕音樂。

一般會選擇早上穿衣服的時候單腿輪換站立,這會使身體保持平衡,增強支撐脊柱的核心肌肉羣,比如後背、骨盆和腹部的力量。對於保持身體活躍、預防跌倒來說具有顯著的功效。

單足立標準動作圖片3

單腿閉眼站 越久越長壽

據英國《每日郵報》一項研究報道,單腿閉眼站能在一定程度上昭示是否長壽。如果可以堅持10秒以上,說明身體各系統處於相對平衡狀態,健康狀況較良好。反之,說明反應肌力與平衡力較弱,衰老較快。

單腿閉眼站是通過測量人體在沒有任何可視參照物的情況下,僅依靠大腦前庭器官的平衡感受器和全身肌肉的協調運動,維持身體重心在單腳支撐面上的時間,以反映平衡能力的強弱。35歲起,人體平衡力開始走下坡路,因此老了易摔倒,但如果能堅持訓練平衡力,就更能保持年輕狀態。

鍛鍊平衡力一般採用反常規運動,刺激人體做出平衡反應。單腿閉眼站是非常有效的訓練。練習時不要急於求成,可在訓練一段時間後再將眼睛閉上。

具體步驟是:雙手叉腰、閉眼,單腳站立,另一腿屈膝,腳離開地面,使小腿貼靠在站立腿的膝部。一開始練習時,大約10秒鐘就需換另一隻腳。如果每天堅持練,就可保持更長時間。

需要提醒的是,老人自身骨骼與肌肉羣能力較差,訓練時要注意有扶持物,避免摔倒。除了單腿閉眼站,還可嘗試頭頂書本走直線、走平衡木或梅花樁等方式。

單足立標準動作圖片 第8張

想長壽記住健康六個“微”

科學家提出,微胖(微超標準體重10%)、微涼(20度左右)、微餓、微汗、微愚和微笑易於健康長壽。其中合理膳食是健康管理的重要環節,既要注重營養,又要防止營養過剩。

同時,還要注意如何清理體內的自由基。其主要措施是:掌握膳食平衡、總量控制、量需爲入,不能根據自己的嗜好隨心所欲地偏食或暴食。

平衡膳食,就是選擇多種食物科學搭配做出的飲食。葷素搭配,以素爲主,保持低脂;甜鹹搭配,以淡爲主,保持低鈉;粗細搭配,以粗爲主,最好全麩;顏色搭配,以綠爲主,三分之一。

保持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維生素、微量元素六大營養素適宜配比:蛋白質15%,脂肪20%,碳水化合物65%。同時,還要考慮動力素、體積素、滋潤素要匹配適當。

具體而言,每天需攝取主食4兩~6兩,包括大米、小麥、雜糧、雜豆和薯類等,水煮蛋1個,奶製品300毫升,堅果1兩,瘦肉1兩(魚蝦及其他肉類交替食用),要注意補充新鮮蔬菜

如青筍、番茄、菠菜、紅蘿蔔、茄子、南瓜、芹菜、藕、洋蔥和高鉀低糖水果,如獼猴桃、火龍果、黃瓜、紅葡萄、蘋果、香蕉、柑橘等。

各種食物的比例要協調,如果某種營養物質補充不夠,將會影響身體修復過程,使修復成爲無米之炊,無法進行;若補充過剩,又可導致內環境活性酸素(活性氧自由基)垃圾的積累。

例如蛋白質攝入過多,其代謝物氮、嘌呤、尿酸就會引起痛風,甚至傷腎;脂肪攝入過多會產生酮體、甘油三酯等血管垃圾;糖或甜水果攝入量超過胰腺耐糖能力,易患糖尿病;進食總量過多,超過胃的承受能力,會造成消化不良;

要少吃隔頓、隔夜飯菜,不吃過期和腐敗變質的食物,還要注意規律進食,定時定量、細嚼慢嚥。總之,要飢食渴飲,量至七分,寧欠不豐,不飢不吃。

俗話說,一頓吃傷,十頓喝湯。進食過飽會使大腦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明顯增加,長期飽食勢必導致大腦動脈硬化、智力減退、引發“三高”等。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