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親子之間出現的三大矛盾

親子之間出現的三大矛盾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親子之間出現的三大矛盾,在所有家庭矛盾中,親子之間出現的三大矛盾大概佔20%左右,很多的時事情都會引發親子之間的各種矛盾,以下分享親子之間出現的三大矛盾。

親子之間出現的三大矛盾1

一、親子之間存在認知偏差

認知偏差是人們在知覺自身、他人或外部環境時,常因自身或情境的原因使得知覺結果出現失真的現象。在父母和孩子之間爆發的矛盾衝突在很多情況下都是因爲雙方對於某事的認知不同,或是其中的一方存在認知偏差導致的。

比如就玩手機這件事來說,父母之所以禁止孩子玩手機,是因爲他們認爲孩子玩手機意味着玩物喪志,這勢必會影響孩子的學業、視力甚至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

親子之間出現的三大矛盾

而孩子堅持要玩手機是因爲玩手機能夠使自己放鬆下來,學習本身就已經很辛苦了,如果連玩手機的快樂也被剝奪了,那真是一件令人不愉快的體驗。同時手機上網可以看到很多學習方法的分享以及學習資料,這能夠促進自己高效學習。更重要的是在學校裏同學談論的話題都是網上的話題,如果自己不玩手機那就什麼都不知道,這樣自己根本沒有辦法進行社交。

如果父母和孩子堅持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沒有看到自身在認知上存在的偏差,不願意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並進行一定的妥協,這勢必會導致引發親子之間的衝突或者矛盾。

二、信任缺失

心理學認爲信任是人格特徵和人際現象,是一種定的信念,維繫着社會共享價值和穩定,是個體對他人話語、承諾和聲明可信賴的整體期望。個性不同的人則信任程度也不相同。有些人很容易相信別人,而有些人很難信任別人。

一般來說,對一個信任你的人施加影響或者說服一個信任你的人是很容易的,而如果對方不信任你,那麼你想要說服對方很難。這一點在家庭中也同樣適用。很多家庭教育工作者都在強調親子之間溝通的重要性,這其實就是在強調親子之間信任的重要性。

如果沒有信任,那麼溝通只是在對牛彈琴,你所說的話對方根本就不相信,因此你所表達的內容也就沒有任何意義。比如孩子在某件事情上撒了謊被父母發現了,父母對孩子產生了不信任的心理,那麼孩子下次再遇到類似的事情,就算是真的,父母也會有所懷疑。

就像寓言故事《狼來了》裏的主人公一般。信任缺失以後,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會變得很不順暢,溝通不順暢的結果便是矛盾的產生。

三、控制慾與反控制

控制慾是一個心理學術語,指的是個體對某人或者某物在一定程度上的絕對支配,不允許意外或者是有其他差錯,也不允許對方違背自己的意思。反控制便是被控制方反對自己正在被控制或即將被控制的狀態,這是一對矛盾衝突。由此可見,如果父母是控制慾很強的一方,孩子拼命地進行反控制,勢必會爆發親子之間的矛盾。

親子之間出現的三大矛盾2

從《易經》的角度看,親子關係有五種常見矛盾,看清本質,就能從源頭入手解決問題。第三種,叫有心無力。

這種家庭中的孩子,通常比較早熟,想法與衆不同,獨立自主能力比較強,能夠替別人考慮問題,可以體諒家長的難處,知見與智慧甚至會超過父母。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地完全不像個孩子,反而象個大人,很多時候,不僅能夠照顧家長的情緒,甚至會承擔許多本該由家長承擔責任。

親子之間出現的三大矛盾 第2張

他們往往有比較強的自主性,善於獨立思考並完成工作,不喜歡依賴別人,更不願意被別人約束。面對這種孩子,多數家長會有心無力,不知該用什麼方法去教育,自己的知見也很難給到孩子有效的引導,即使強行用父母的身份去說教,非但不會有效果,而且會讓孩子心生逆反,不願意與家長溝通。

很多家長認爲這樣的孩子不聽話,不好管,總是會怪罪孩子,但恰恰忽略了問題的根源在父母自身。有心無力型的親子關係,孩子其實很操心,他們即要面對自己的成長與學習,又需要承擔不少原本屬於家長的擔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孩子不需要管,家長也很難有能力管好,錯誤的教育方式,只會事得得反,把孩子引向一下錯誤的方向。

如果想解決家長與孩子間的矛盾關係,歡迎週三週五晚八點半來直播間,我們會從《易經》的智慧,幫助家長探索解決之道。

親子之間出現的三大矛盾3

第一類:孩子或者父母的心理精神問題。在這一類矛盾中主要表現在孩子一方,父母也有存在心理精神問題的,比較少見。這可能是因爲父母面對子女來說更願意包容退讓,所以他們自身有問題在關鍵時刻不會和子女較真,特別是面對一些未成年子女,如果他們的行爲明顯失當親友們也會自覺保護好未成年子女。但是在夫妻矛盾中,配偶的心理問題比較多見。

在現實中,心理問題出現頻率最高的是抑鬱症和強迫症,精神問題則籠統歸爲精神分裂類。

第二類:責任感缺失。這類問題主要表現在子女一方,常見的有成年子女不孝,成年子女不撫養自己的孩子,成年子女不承擔丈夫或者妻子的'責任。責任感的缺失集中表現在不承擔角色義務,以上三點分別是沒有承擔子女、父母、配偶該承擔的義務。

有人說父母也有缺責任感的,那種情況一般是對未成年子女而言,而且那種情況應該是配偶代替未成年子女追責。

第三類:危險行爲和消極習慣。危險行爲主要包括網癮、網貸、早戀、早孕、賭博、吸毒、結伴鬥毆。消極習慣主要指對待學習工作缺乏進取精神,比如愛睡懶覺,專注力缺乏,意志力薄弱,不夠自律等。

親子之間出現的三大矛盾 第3張

這些行爲如果不及時調整將會對當事人帶來一生的負面影響,不少人會因此三觀扭曲成爲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第四類:情感鏈接中斷帶來的叛逆敵對。導致情感鏈接中斷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小時候不在父母身邊撫養,有的是父母某一次言行不得當導致孩子產生心結未能及時解開,有的則是父母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漠視。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次負面言行傷害需要3-5次正面言行的補償才能平衡,但是很多人不願意這樣做,一些父母也不願意這樣做。他們會覺得,我道歉了,我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爲什麼他還不原諒我?

這其實是不懂心理學的規律造成的,這樣一來剛剛有好轉苗頭的關係會再次惡化,並且再次惡化之後恢復的可能性會變得更小。這個規律告訴我們,千萬不要隨意傷害一個人,特別是自己的孩子,否則,將會對他一生造成不可估量的負面後果。

第五類:觀念和個性的衝突。每個人的觀念和個性都不同,但並非是每個人之間都會產生矛盾。這裏就涉及到一個專業概念——侵略型人格。侵略型人格的人會對和他們持有不同觀念和個性的人造成傷害,他們不僅固守自己的觀念個性而且要求別人也和他們一樣。這就是他們和普通固執型人格的區別,普通固執型人格是我堅持我的觀念,我也不干預你的觀念。

觀念和個性衝突帶來的親子矛盾主要表現爲父母干預子女的婚戀和生活方式,一些父母看到子女30多歲了還沒結婚就天天騷擾自己的子女,還有些父母在子女家生活看不慣子女用的東西太貴,倒了吃不完的菜等。當觀念和個性產生衝突時,一般調整可塑性大的一方。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