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十七歲男孩不聽話父母怎麼教育

十七歲男孩不聽話父母怎麼教育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十七歲男孩不聽話父母怎麼教育,十七歲男孩已經進入叛逆期,叛逆期是男孩的成長中最關鍵的時期,父母在這個時期一定要正確的教育男孩。那麼十七歲男孩不聽話父母怎麼教育?

十七歲男孩不聽話父母怎麼教育1

1、注意在男孩處在叛逆期的時期,父母的耐心是特別重要的,如果父母沒有耐心,只會讓叛逆期的孩子脾氣變大。

2、父母在男孩的叛逆時期必須要理解和包容以及體諒孩子,從而才能做到正確的引導孩子。

3、交流時,家長可以從家事入手,將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後,再談正事。

4、家長帶着情緒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會導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長在急躁、心煩、不冷靜的時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靜後,再去同孩子交流。

5、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爲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十七歲男孩不聽話父母怎麼教育

6、真正放下身段,對此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7、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8、真誠對待孩子: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瞭解他的行爲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

9、給孩子空間和自由,嘗試主動與孩子溝通 處於叛逆期的男孩慢慢會變得不再像小時候那麼的粘着父母,而是自己經常會尋找自己單獨的空間,來發泄和表現自己,

10、幫助孩子減少叛逆孩子的負擔 父母都懷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甚至有的家長把自己沒有實現的願望強加到孩子身上,孩子從學校放學回來還要進行他們不願意的培訓,使得孩子們沒有很好的得到精神的放鬆,這樣就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精神壓力,導致他們討厭生活、叛逆加重。

十七歲男孩不聽話父母怎麼教育2

1、現在一些影視劇和書籍上都會教家長,在生活中要講究民主的做法,但是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卻不是這麼回事,如果經常的和自己的孩子,用一些非常柔軟的商量口氣,在很多情況下孩子是會非常生硬的提出反對的意見,這就讓家長非常的'惱火。

2、所以在這個時候要非常委婉的,讓孩子作出一定的選擇,比如說在正常的範圍之內,有兩個可以選擇的事情,比如問自己的孩子,是想吃蘋果還是梨?這樣孩子只能順着家長的思路去進行答覆,而不能提出反對的意見。

十七歲男孩不聽話父母怎麼教育 第2張

3、在平時的生活中要給孩子留出非常充足的時間,因爲這個時期玩是孩子的天性,不能非常粗暴的制止這些行爲,家長不能帶着命令的口氣來和孩子說話,要非常簡單明瞭的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這樣孩子也會很快的接受,並且去快速的執行。家庭中如果成員比較多的話,彼此之間要形成很好的默契,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要保持一致的態度。

十七歲男孩不聽話父母怎麼教育3

如何引導孩子走出叛逆期

1、父母想要在教育孩子上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首先得讓自己得到孩子的信任。當孩子信任我們時,就會相信我們說的每一句話,自然而然就不會叛逆了。不過我們需要彼此信任。家長們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很優秀,當他們犯錯誤時不要一味的指責,而要耐心的教他們做事的方式方法。這樣給孩子更多的關愛與信心,他們纔會變得更好。

2、平常,我們要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美好的形象展示給他們。即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多不如意,情緒再糟糕,我們都不可在他們面前表現出來。這樣的家庭這樣的環境對孩子成長才是最有利的。

十七歲男孩不聽話父母怎麼教育 第3張

3、當孩子有反常的跡象時,我們要儘快與其溝通,這樣也會拉近我們與孩子心與心的距離。當然不同的溝通方式也會有不同的效果,因此我們要注意交流的方式,同時我們還要學會換位思考,這樣也就不會片面的看待孩子的行爲了。

4、我們還要記住一點:不可以對孩子過於溺愛,即使家裏就這一個獨生子女。因爲溺愛會讓孩子形成一種自我爲中心的思想,認爲自己最重要,從而理所當然的接受別人的包容。

5、當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或障礙時,我們要及時的爲其提供解決的方法,同時鼓勵、引導他們走出困境。這時千萬不可以給他們施加太大的壓力。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