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關於誠信的三個典故

關於誠信的三個典故

來源:星女圈    閱讀: 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於誠信的三個典故,自古誠信就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最爲瑰麗和燦爛的文化遺產,所以一一直以來關於誠信的故事有很多,以下爲大家分享關於誠信的三個典故。

誠信的三個典故1

一、曾子殺豬

這個故事很著名,大家應該都看過。

曾參的妻子,有一天要出門買菜,兒子哭着鬧着跟她一起跑出來,媽媽就對兒子說:“你趕緊回家去,等媽媽回來後,殺頭豬給你吃。”

結果她回到家後,就看到曾參正在磨刀,準備殺豬,她就趕緊跑過去說:“我是跟兒子開玩笑,哄哄他而已,你怎麼當真呢?”

曾參就對他的妻子說:“父母是不可以和小孩子開玩笑的,因爲小孩還沒有是非觀念,一切都是跟着父母學,都是靠父母的教誨。你今天欺騙他,就是教他學會欺騙。你欺騙他一次,他就永遠都不會再相信你了,這不是教好孩子的方法。”

二、季札掛劍

春秋時代,吳國有個人叫季札,有一次,他代表吳國出使魯國。途中經過徐國時,徐國的國君邀請他一起用餐。在進餐的過程中,徐國國君看上了季札腰間的寶劍,但沒好意思說。季札從國君的眼神中,也知道他很喜愛這把寶劍。但按照當時的禮儀,代表國家出使時必須佩戴寶劍,所以他就心想:“等我完成任務後,再將這把劍送給徐國國君。”

結果等他出使歸來時,徐國國君已經去世。季札就來到國君的墓前行禮,然後把劍掛在墓邊的樹上。他的隨從看了,就問他:“主人,你當時並未答應要把劍送給國君,並且即使答應過他,現在人都去世了,也沒有必要把劍掛在那裏呀?”

季札回答說:“始吾已心許之,豈以死背吾心哉。”就是說在我的心裏,已經承諾要送給他了,怎麼可以因爲他死了,就違揹我內心的承諾呢?

關於誠信的三個典故

三、不失信於童

東漢時期,有個官員叫郭伋,他的德行很好,非常講信用。他在擔任幷州牧時,曾經到民間巡視,很受百姓歡迎。

當他到達西河郡美稷縣時,有一羣孩子就跑過來對他說:“大人,您下次什麼時候還來呀?”他就大致推算了一下時間,然後告訴孩子們說,某月某天再到這個地方來。

等他巡視完,再返回這個地方時,比告訴孩子們的時間提前了一天。郭伋就對隨處講:“我們今天不能進城,因爲會失信於孩子。”所以,郭伋就在野外的亭子裏過了一夜,第二天才進城,而那些孩子也正在那裏等他。

看完這三個故事,我們真的感覺很慚愧,古人真的是做到了童叟無欺,縱使是小孩,也不願意失信於他們。而我們有時候失信於人,第一個念頭還在想找理由去解釋,爲自己開脫,跟古人相比,真的是差太遠了。

誠信的三個典故2

1、曾子殺彘

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這個故事生動地告訴人們:家長對孩子不能信口開河,要言必信。只有言傳身教,才能使孩子誠實無欺,否則父母將失信與孩子。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兒子跟隨着她在她後面邊走邊哭。曾子的妻子對兒子說:“你先回去,等我回來後殺豬給你吃。”妻子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想抓只豬準備殺了它。他的妻子阻止他說:“我只不過是跟兒子開了個玩笑罷了。”曾子說:“你不可以與兒子開玩笑。兒子什麼都不懂,他只學習父母的,聽從父母的教導。現在你欺騙了他,這就是在教育他欺騙人。母親欺騙兒子,兒子於是不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啊。”於是曾子就煮豬給孩子吃了。

2、烽火戲諸候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爲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臺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爲博妻一笑的花招後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於開心一笑。五年後,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願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關於誠信的三個典故 第2張

3、一諾千金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着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爲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誠信的三個典故3

狼來了

出自《伊索寓言》:從前,有個放羊娃,每天都去山上放羊。

一天,他覺得十分無聊,就想了個捉弄大家尋開心的`主意。他向着山下正在種田的農夫們大聲喊:“狼來了!狼來了!救命啊!”農夫們聽到喊聲急忙拿着鋤頭和鐮刀往山上跑,他們邊跑邊喊:“不要怕,孩子,我們來幫你打惡狼!”農夫們氣喘吁吁地趕到山上上一看,連狼的影子也沒有!放羊娃哈哈大笑:“真有意思,你們上當了!”農夫們生氣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故伎重演,善良的農夫們又衝上來幫他打狼,可還是沒有見到狼的影子。

放羊娃笑得直不起腰:“哈哈!你們又上當了!哈哈!”大夥兒對放羊娃一而再再而三地說謊十分生氣,從此再也不相信他的話了。

過了幾天,狼真的來了,一下子闖進了羊羣。放羊娃害怕極了,拼命地向農夫們喊:“狼來了!狼來了!快救命呀!狼真的來了!”農夫們聽到他的喊聲,以爲他又在說謊,大家都不理睬他,沒有人去幫他,結果放羊娃的許多羊都被狼咬死了。

關於誠信的三個典故 第3張

立木爲信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爲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衆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