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清明節習俗有哪些

清明節習俗有哪些

來源:星女圈    閱讀: 8.6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明節習俗有哪些,又到一年清明時,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清明節需要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蹴鞠蕩秋祭祖掃墓等等,下面跟着小編一起來看看清明節習俗有哪些?希望對你有用!

清明節習俗有哪些

清明節習俗有哪些1

1、祭祖掃墓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四大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在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人們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帶上水果食品、紙錢等物品來到墓地,將供品擺放在墓地前面,將紙錢焚化,爲墳墓添一些新土,然後再在墓前磕頭祭拜。

2、折柳贈別

楊柳是春天的標誌,在春風中搖曳的楊柳,總能給人一種欣欣向榮、朝氣蓬勃的感覺。自漢朝以來,人們就逐漸形成了折柳贈別的習俗,藉此互祝平安,因柳”與留”諧音,所以也取戀戀不捨、盡情挽留之意。同時希望離別的親友,到了他鄉也如離枝的柳條,能夠很快地生根發芽,隨處存活,這些都寄託着對親友的美好祝福之情。

3、盪鞦韆

清明節盪鞦韆的習俗由來已久,歷史相對古老,最早叫做千秋,後來爲了避免某些方面的忌諱,才改爲鞦韆。最早的鞦韆一般都是以樹枝爲架,然後再拴上彩帶。後來逐漸發展爲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做成的鞦韆。盪鞦韆的習俗傳承至今,深受人們喜愛,不僅能鍛鍊身體,也可以藉此鍛鍊自己的勇氣。

4、踏青

踏青也稱作春遊,古時也叫探春、尋春等等。清明時節,春回大地,陽光明媚,萬物復甦,人間處處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踏青的大好時光。踏青的習俗由來已久,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宋代,踏青之風最爲盛行,一直相傳至今。

5、吃雞蛋

清明節吃雞蛋的習俗,也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古人將各種禽蛋如雞蛋、鴨蛋、鳥蛋等煮熟後塗上各種顏色,稱爲五彩蛋”,他們把這些五彩蛋投到河水裏,順水衝下,等在下游的人們就爭先搶撈,認爲吃了以後,就可以孕育生子。後來人們在清明節時期吃雞蛋,象徵一家團圓,也有民間傳說清明節吃了雞蛋,一整年身體都會好,就如同端午節吃糉子、中秋節吃月餅一樣,都是一種節日食品。

清明節習俗有哪些2

清明節吃什麼

1、青團

清明節的時候江南地區有吃青團的飲食習俗,青團是用漿麥草研磨出汁,用漿麥草汁和糯米粉混合均勻,然後在中間加入豆沙餡,蒸熟之後就是青團了。

2、暖菇包

有的人會覺得暖菇包是什麼,都沒有聽過,其實暖菇又被叫做鼠麴草,鼠麴草大家就不陌生了吧,而暖菇包就是用鼠麴草做成的,在清明節的前後食用。

3、雞蛋

現在的清明節又和寒食節合併,因此有些地方在清明節的時候不能夠開火煮食物,所以很多地方就提前煮好了雞蛋,等清明節這天就可以直接食用雞蛋了,比較方便。

4、子推饃

子推饃又被叫做老饃饃,在裏面包有紅棗或者雞蛋的餡料,子推饃的吃法比較講究,不同的形狀給不同的人吃,像男性一般食用的是圓形的子推饃,已婚的女性食用的則是梭子形狀的子推饃,未婚的女性食用的是抓髻形狀的子推饃,男孩子食用的則是貼有大老虎面花的子推饃。

5、艾粄

有一句俗語叫做“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所以艾粄也是清明節的'節令食品,是客家人的傳統小吃,用新鮮的艾草煮水之後剁成泥,然後加到糯米粉中,同時還要用剛剛煮艾草的水,攪拌成團后里麪包上各種餡料,蒸熟之後就可以食用了。

6、饊子

饊子是一種油炸食物,前面有提到清明節和寒食節合併到一起,而饊子就是在寒食節的時候食用的,提前炸好饊子,在清明節的時候就可以食用了。

7、薄餅

在廈門和閩南地區有清明節的時候食用薄餅的習俗,卷薄餅的時候裏面的配菜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像芹菜和韭菜這些則寓意着勤勞和長久。

8、白麪小雞

在青島地區清明節有着吃雞蛋和白麪小雞的習俗,在家裏捏面花,蒸熟之後食用,又被稱作爲“蒸小燕”。

9、芥菜飯

在閩東地區有着清明節的時候吃芥菜飯的習俗,或者是直接食用芥菜,寓意着在接下來的一年都不會長疥瘡。

10、清明飯

聽名字就知道這是清明節特有的飲食習俗,在清明節之前就採集好能夠食用的青草藥,一般有艾草,芥菜,枸杞葉,麻葉等等,將草藥清洗乾淨煮熟之後和糯米,大米拌在一起,加點紅糖蒸熟食用。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