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三月三的來歷簡單介紹50字

三月三的來歷簡單介紹50字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月三的來歷簡單介紹50字,壯族是我國五十五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那麼每個民族都有其自己的傳統和習俗,例如回族不吃豬肉,蒙古族喜歡賽馬,傣族有潑水節,那麼壯族有三月三,下面一起看三月三的來歷簡單介紹50字

三月三的來歷簡單介紹1

1、三月三是中國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三月初三。 古稱上巳(sì)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擡頭;

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爲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農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壽誕。

真武大帝全稱“北鎮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於上古軒轅之世,華歷三月三日。不少專家倡議將軒轅黃帝誕辰三月三日、上巳節設立“中華聖誕節”,以增強民族凝聚力。

2、三月三也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壯族人稱“窩埠坡”或“窩坡”,原意爲到垌外、田間去唱歌,所以也稱“歌圩節”也有稱是爲紀念劉三姐,因此也叫“歌仙會”。

三月三的來歷簡單介紹50字

3、“三月三”是壯族的重大節日之一,是傳統駱越文化的主要表現,統稱爲“三月三”歌圩。目前在廣西壯鄉南寧市武鳴縣舉辦了六屆“三月三”歌圩暨武鳴駱越文化旅遊節。

在歌圩旁邊,攤販雲集,民貿活躍,附近的羣衆爲來趕歌圩的人提供住食,無論相識與否,都熱情接待。一個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裏的男女青年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煞是熱鬧。

田陽縣的喬業都是歷來較大的歌圩。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通過對歌,如果雙方情投意合,就互贈信物,以爲定情。此外,還有拋繡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動。

4、居住在桂西一帶的壯族,每年農曆三月初三這一天,家家戶戶都用嫩綠的楓葉、紅蘭草等煮成的紅、黃、藍、紫、白五色的米飯。

人們在門楣上和房屋周圍插上一枝枝楓樹葉,在村頭寨尾搭起布棚,在布棚下襬上五色的米飯等供品,男女老少圍着布棚唱歌,趕歌圩,老年人還把染色的熟雞蛋裝在小網兜裏,掛在小孩的胸前,男女青年在趕歌迂時,還要“碰蛋”。

三月三的來歷簡單介紹2

相傳農曆三月初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擡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農曆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以壯族、苗族、瑤族爲典型,在古代壯族青年男女聚集街頭歡歌、匯聚江邊飲宴。在壯族傳說中,三月三是壯族始祖布洛陀誕辰日。漢族爲上巳節,有三月三拜祖先、三月三拜軒轅、三月三拜蚩尤說法。

農曆三月三,不僅僅是單純的壯族傳統踏青歌節,也是壯族祭祖、祭拜盤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現作爲廣西壯族自治區法定傳統公衆假,該自治區內全體公民放假2天。三月三日起源於原始社會的原始制度。

壯族三月三習俗

1、包五色糯米板

節前家家準備五色糯米板和彩蛋。人們採來紅蘭草、黃飯花、楓葉、紫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紅、黃、黑、紫、白五色糯飯。

三月三的來歷簡單介紹50字 第2張

相傳,這種食品是深得仙女們的讚賞後流傳下來的;也有人說是祭祀歌仙劉三姐的。吃了這種飯,人丁興旺,身體健壯。彩蛋則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際傳達情感的物品。

壯家人喜愛五色飯,把它作爲幸福吉祥的象徵。除了農曆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節,甚至過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飯吃。在孩子滿月、新居落成等喜慶日子裏,也要蒸煮五色飯分送左鄰右舍。

壯人也愛楓葉,認爲楓葉能“除邪驅鬼”,給人帶來吉利和平安。

所以,農曆三月三做五色飯的時候,家家戶戶門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選的楓葉。甚至做五色飯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圍的牆腳下,以求驅邪保平安。

2、搶花炮

在農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後,廣西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民間會自發組織搶花炮運動。男女老少都會穿上節日盛裝,天剛亮就爭先恐後地奔向活動場所,搶得花炮的人被認爲來年最有福氣,也最受姑娘青睞。

參與搶花炮的`每支隊有8人,隊員通過突破、擋人、變向、快衝等方式衝進對方炮臺,將花炮放入算得分。規則類似於西方的橄欖球運動,故被稱爲“東方橄欖球”。

傳統的“花炮”是一個鐵製圓環,直徑約5釐米,外用紅布或紅綢纏繞。比賽場地通常設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數,也不分隊數,每炮必搶,三炮結束。

三月三的來歷簡單介紹3

壯族三月三的由來

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壯族人稱“窩埠坡”或“窩坡”,原意爲到垌外、田間去唱歌,所以也稱“歌圩節”。也有稱是爲紀念劉三姐,因此也叫“歌仙會”。關於它的來歷,民間有許多動人的傳說。

一說古代有一對情人,經常唱山歌來表達愛意。但由於封建禮教的束縛,兩人不能結爲夫妻,於是他們雙雙殉情。人們爲了紀念這對情侶,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傳說最廣是關於劉三姐的:壯族歌仙“劉三姐”經常用山歌歌頌勞動和愛情,揭露財主們的罪惡。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劉三姐在山上砍柴時,財主派人砍斷了山藤,使她墜崖身亡。

後人爲了紀念這位歌仙,便在這天聚會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這些傳說現已難於考證,但在宋人着的《太平寰宇記》中就有記載:“壯人於谷熟之際,擇日祭神,男女盛會作歌。”這說明當時的歌圩也很興盛。

三月三的來歷簡單介紹50字 第3張

宋元以後,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爲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娛樂和男女談情說愛的場所,並出現了拋繡球的遊戲。女子將繡球拋給自己心愛的男子後,雙雙退出歌場,互贈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萬人蔘加的大型活動。

到1934年編的《廣西各縣概況》記載,當時廣西有歌圩活動的就有二十六個縣,幾乎遍佈廣西各地。

壯族對歌的場所叫歌坪,壯語“歡龍洞”。意思是到田間唱,也叫“歡窩敢”,即到巖洞外唱歌。屆期,人們用楓樹葉、黃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飯,以祭奠劉三姐,並自己食用,俗說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樣興旺茁壯。

壯族歌墟,是壯族傳統文化的結晶,它是在長期歷史過程中形成的。關於它的來歷,有許多動人的傳說。其中以“賽歌擇婿”的`故事流傳最廣。

傳說在很久以前,一位壯族歌師的女兒,品貌端序、美麗,歌聲婉轉清脆。歌師一心想爲女兒選一個歌才、人品都出衆的青年做女婿。

消息傳開,男青年一批接一批前來賽歌,負者自然離去,歌才最好的一個小夥子留下來與歌師的女兒成了親,他們的結合被傳爲佳話。從此,男女青年借歌傳情擇偶。就形成了歌墟。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