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除夕節的傳統意義

除夕節的傳統意義

來源:星女圈    閱讀: 5.9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除夕節的傳統意義, 除夕是春節的前夜,又叫年三十,也是我們一年四季最重要的傳統節日,除夕是今年的結束和新年的開端,對於這樣有意義的一天所有人都滿懷期待,以下除夕節的傳統意義。

除夕節的傳統意義1

除夕夜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而此時也是讓孩子瞭解傳統春節,接受傳統教育的最佳時機。

除夕節日的相關來歷

在夏曆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該日爲年三十。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蘇軾有《守歲》:“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除夕這一天,家裏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

先秦時期的逐除。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癧之鬼”,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據稱,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等史籍。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指中國及其他漢文化圈地區的農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一般這一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除夕節的傳統意義

除夕各地飲食文化

舊時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乾飯,燉豬肉、牛羊肉、燉雞,再做幾個炒菜。

陝西家宴一般爲四大盤、八大碗,四大盤爲炒菜和涼菜,八大碗以燴菜、燒菜爲主。

安徽南部僅肉類菜餚就有紅燒肉、虎皮肉、肉圓子、木須肉、粉蒸肉、燉肉及豬肝、豬心、豬肚製品,另外還有各種炒肉片、炒肉絲等。

湖北東部地區爲“三蒸”、“三糕”、“三丸”。“三蒸”爲蒸全魚、蒸全鴨、蒸全雞;“三糕”是魚糕、肉糕、羊糕;“三丸”是魚丸、肉丸、藕丸。

哈爾濱一帶一般人家炒8個、10個或12、16個菜不等,其主料無非是雞鴨魚肉和蔬菜。

贛南的年夜飯一般爲12道菜。浙江有些地方一般爲“十大碗”,討“十全十福”之彩,以雞鴨魚肉及各種蔬菜爲主。

江西南昌地區一般十多道菜,講究四冷、四熱、八大菜、兩個湯。

蘇州一帶,餐桌上必有青菜(安樂菜)、黃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懇懇)。

湘中南地區必有一條一公斤左右的鯉魚,稱“團年魚”,必有一個3公斤左右的豬肘子,稱“團年肘子”。

皖中、皖南餐桌上有兩條魚,一條完整的鯉魚,只能看卻不許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餘,另一條是鰱魚,可以吃,象徵連子連孫,人丁興旺。

祁門家宴的第一碗萊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筍、蝦米、鮮肉等製成,含義爲“和氣生財”。

合肥的飯桌上有一碗“雞抓豆”,意思是“抓錢發財”。管家人要吃一隻雞腿,名爲“抓錢爪”,意味着明年招財進寶。

安慶的當家人要在飯前先吃一碗麪條,叫“錢串子”。

南昌地區必食年糕、紅燒魚、炒米粉、八寶飯、煮糊羹,其含義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魚、糧食豐收、稻米成串、八寶進財、年年富裕。

除夕節的傳統意義2

除夕有哪些習俗呢

1、年夜飯

說到除夕,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年夜飯了,很多外地朋友,千方百計過年回家,就是爲了能在三十晚上和家人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年夜飯是一頓團圓飯,南北地稍有區別,不過大部分都會有餃子(團圓),雞(吉利),魚(年年有餘),有些地方吃麪條(長長久久),有的吃年糕(年年高升)。

年夜飯時,全家人歡聚一堂,敘家常,談發展,子女也借節日,表達對父母的孝敬,現在很多人一年大部分時間都在外務工,一年也就春節這幾天能和老人,孩子在一起,所以一定要珍惜這個機會,說說心裏話,拉拉家常。(建議:少看手機,少刷紅包)

配圖

2、祭祖

除夕與清明節、中元節、重陽節一樣,都是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每個地方祭祖形式略有不同,比較簡單就是在十字路口燒紙,大部分地方的做法是晚輩拿上元寶蠟燭,冥幣等,去墳地請祖宗回家過年。

另外,臘月二十三祭竈節,竈王爺到天庭玉帝處述職,除夕夜會回到人間,所以除夕夜要接竈神,並且要在廚房換上新竈燈並在竈龕前燃香,然後由全家中的最長者在天地桌前主持接神的儀式。

除夕節的傳統意義 第2張

3、貼春聯、貼福字

關於貼春聯、貼福字,在前面兩篇文章有專門介紹,所以這裏就簡單說一下,春聯貼時最好在早上6點,到中午12點之間貼,而且要注意上聯下聯不要貼反,關於如何識別上下聯,這裏不多做解釋。貼福字也有很多講究,比如大門的福字,應該正貼,福字貼單數,最好貼一個。

配圖

4、放爆竹

傳統新年有燃放爆竹的習俗,這個源於一個歷史傳說,據說有一種叫年的怪獸,每逢三十,都會禍害百姓,怪獸最怕三樣東西,“紅色”、“火光”、“炸響”,所以在除夕放爆竹,當然敲鼓也可以。說到放爆竹,這裏特別提醒,一定主要安全燃放,小心火災或者炸傷,最好還是不要燃放,買鞭炮要花錢,放鞭炮有危險,最重要的是污染環境。

配圖

5、壓歲錢

通常在吃完年夜飯後,有長輩發給晚輩,鼓勵晚輩上進,努力,也體現了長輩對晚輩的關愛。這裏多說幾句,壓歲錢其實是一種民俗,重在意義,不在形式和金額大小,但是這幾年的壓歲錢變了味,攀比金額,動輒就500元、1000元,大部分務工人員,我想工資都不會很高,而且掙的都是辛苦錢,回家過年,壓歲錢就好幾萬出去,誰不心疼,過年本身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情,別讓這些事情弄的鬧心,所以壓歲錢給個50元、100元就可以了,沒有必要攀比。

除夕節的傳統意義3

除夕的那些傳統習俗。

除夕傳統習俗一:貼福字

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 春節貼“福”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除夕傳統習俗二:貼春聯

春聯,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它平仄合律、對仗工整,用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以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

家門口貼上春聯的時候,意味着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屬於楹聯的一種。

除夕傳統習俗三:年夜飯

除夕夜的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因爲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飯桌中間設置火鍋,因此也稱圍爐。

除夕節的傳統意義 第3張

除夕傳統習俗四:祭祖

據民俗專家、南京大學民俗藝術研究室主任陳竟介紹,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國很多地方,這一天,民衆都會在家中擺上豐厚的飯菜,點燃香燭,家長率領子孫們叩拜。

北方一些地方的農村還會在家中焚燒紙錢。大年三十傍晚時分,在祖宗像前點上香燭,倒上美酒,擺上菜餚,全家人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表達“慎終追遠”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過年夜飯之後,人們纔開始享用。

除夕傳統習俗五:壓歲錢

壓歲錢,又稱壓祟錢、守歲錢等。 年夜飯之後,長輩會發壓歲錢給晚輩,因爲是用紅色的信封袋(紅包袋裝),故又稱紅包,中國古代也有用紅線將一百個銅錢串成一串外形類似麥穗,表示長命百歲。

其中一個說法是歲與“穗”同音,在一些廟宇,會有不少信衆等待上頭香,插上新年廟宇香爐的第一炷香,據說代表吉利與神明一年的護佑。

除夕傳統習俗六:守歲

守歲的習俗在中國有近兩千年的歷史。晉朝人周處《風土記》中說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饋送年節禮物,稱爲“饋歲”;相互宴請,稱爲“別歲”;除夕通宵不眠,稱爲“守歲”。

這是現今看到關於守歲習俗的最早記載。但這時守歲似乎還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後,守歲成爲全國的共同年俗。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