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女性健康 > 馬拉松急救常識

馬拉松急救常識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8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馬拉松急救常識,馬拉松是一項很鍛鍊人耐力和體力的一項運動,在進行馬拉松比賽的時候就容易導致體力透支等現象,因此會出現一些血壓升高、呼吸困難等事故,來看馬拉松急救常識。

馬拉松急救常識1

馬拉松急救常識有哪些

1.運動員“極點”現象

指在比賽中過程中運動員出現胸悶、氣喘、動作協調性差、脈搏加快、血壓升高、呼吸困難、肌肉痠痛、速度減慢等現象,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極點”,“極點”的出現是人體由相對靜止的狀態轉到劇烈的運動時,肌肉立即投入緊張的工作,而內臟器官的惰性較大,無法立即將其功能全部動員起來,充分供給肌肉營養物質,代謝產物——乳酸不能及時排除而堆積的結果。

當出現“極點”現象時,有系統訓練的運動員通過適當降低跑速、多做幾次深呼吸後,就能恢復正常,繼續參加比賽。而未經過系統訓練的.運動員或經過上述處理無法恢復正常的運動員應退出比賽,到就近的醫療站(點)接受治療。

2.虛脫狀態

比賽中如出現眼前陣發性發黑,嚴重憋氣,有窒息感,周身出冷汗呈虛脫狀態,應立即停止比賽,到就近的醫療站(點)接受治療或向志願者求救。

馬拉松急救常識

3.腹痛、小腿肚抽筋

一般發生在未經過系統訓練的運動員,如出現上述情況經過自己簡單處理無效者應退出比賽,到就近的醫療站(點)接受治療或向志願者求救。

4.肌肉拉傷、踝關節扭傷

應退出比賽,到就近的醫療站(點)接受治療或向志願者求救。

四、馬拉松組委會醫療保障部提請廣大醫療志願者、青年志願者、觀衆注意:

一旦發現參賽運動員出現受傷及意外發生時,應採取以下措施,使運動員能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

醫療志願者:發現運動員意外傷發生後,根據運動員的傷情,輕傷員立即施救,並派員護送至醫療站、點進一步處置;重傷員就地安置進行初步處置,並將地點報告“120”;如運動員發生心跳呼吸驟停,立即進行心肺腦復甦。同時,指揮周圍羣衆維持秩序,撥打“120”電話報告發生地點。

青年志願者:發現運動員意外傷發生後,立即對運動員幫助,輕傷員送至急救站、點;重傷員就地安置,撥打電話報告“120”,安排志願者向附近的醫療站點及救護車求助醫療志願者、青年志願者、觀衆,一旦發現參賽運動員出現受傷及意外發生時,能得到救治,使醫療急救有序、高效,提高醫療急救的效率。

上面就是對馬拉松急救常識有哪些的介紹,我們平時多掌握一些這樣的常識在身體出現問題的是就能及時的解決很改善了,另外平時在生活中在進行體育鍛煉的時候一定要長期的堅持,和要有循序漸進的過程。

馬拉松急救常識2

預防

作爲參賽者,應該經過規範訓練並對自己身體狀況清晰瞭解,並能賽前進行體檢,尤其是心電圖和心臟彩超檢查篩選。在賽事過程中量力而行,及時識別危險的胸悶、胸痛、心律不齊徵兆,控制比賽節奏。

賽道急救志願者及急救醫護人員應對一些出現心血管危險徵兆的運動員提出警醒,必要時建議其終止比賽。

啓動賽道急救反應系統

每100米一個急救志願者、每1公里一個AED移動救護員、每1.5-2.5公里一個急救車團隊及醫療點,再加上百名醫師跑者在不同賽段跟隨及參賽運動員相互救助意識的提高。

馬拉松賽道心臟驟停的急救完全不同於社會上路邊心臟驟停的無人問津。當賽道突發心臟驟停,第一時間識別並呼叫急救完全可以做到。

馬拉松急救常識 第2張

即刻心肺復甦

急救志願者、醫師跑者都經過急救培訓,具備識別心臟驟停並第一時間開始心肺復甦的能力,即使是不做人工呼吸的單純胸外按壓,此時也同樣有效。

快速除顫

馬拉松相關心臟驟停,幾乎均以室顫爲首發,而室顫最有效的急救方式就是心肺復甦聯合快速除顫治療。整個馬拉松賽道佈置了40臺AED,由移動騎行隊伍攜帶,再加上36臺急救車及醫療點的72部手動除顫器,可謂重兵集結。尤其是靈活的移動騎行隊伍,讓心臟驟停發生後3分鐘實現除顫成爲現實(在AED缺席的時代,這是馬拉松急救最大的痛點)。

儘早的高質量基礎支持

在經歷2012年廣馬首賽的兩例心臟驟停事件之後,廣馬急救車隊伍全部換成廣州120網絡醫院的專業院前急救隊伍(具備院前急救經驗同時也具備急診危重症救護經驗),其中不乏經驗豐富的急救培訓導師團隊成員,這是8年來廣州院前規範化急救培訓打造的一支隊伍,無論學歷還是急救技能,綜合素質和戰鬥力超強。

院前急救的設備也是精心準備,包括轉運呼吸機及心肺復甦機的配置。可以保證高質量的基礎生命支持,並在恰當時機實施進一步高級生命支持。

夜鷹認爲,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比馬拉松賽道上的急救力量更多、更完善、更有效率,這樣的安全級別完全超越了醫院。因爲在很多醫院,也不能保證醫院的每個角落能實現1分鐘按壓、3分鐘除顫以及如此強大密集的急救佈置。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