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時尚熱點 > 家庭關係不和睦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家庭關係不和睦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來源:星女圈    閱讀: 3.5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庭關係不和睦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孩子心理健康與否,很大程度上和家庭有着直接的關係,夫妻之間經常炒焦會影響孩子健康成長,下面一起來聊聊,家庭關係不和睦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家庭關係不和睦給孩子帶來的影響1

論家庭關係對孩子的影響:

1、影響孩子的性格。

2、影響孩子的三觀。

其實,家庭關係不好的家庭,那家人也是有很多的問題的。如果不是因爲人與人之間斤斤計較,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的話,那家人之間其實也不是那麼容易產生矛盾的。而家人之間那種斤斤計較的性格,那些總是抱怨對方的話,都會被你的孩子聽到。耳濡目染之下,你的孩子就會成爲一個利己主義者,嚴重影響到孩子的三觀。

家庭關係不和睦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3、影響孩子的成長。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在你的孩子面前,家長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因爲你自己的孩子能夠長成什麼模樣,都會受到你的影響,如果你努力維護家庭關係,讓家人和諧相處,那你的孩子也能夠擁有一個好的生長環境,成爲一個開朗善良的人。所以,爲了讓孩子更好的成長,你也要努力維護家庭關係,不要因爲上一輩的矛盾,影響了下一輩的成長。

通過了解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之後,相信很多人都明白了維護家庭關係的重要性。那你現在,就可以好好思考自己的家庭中有沒有什麼矛盾,然後想辦法解決他,這樣的話,就能給你的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了。

家庭關係不和睦給孩子帶來的影響2

家庭的不和睦到底會給孩子造成什麼消極影響呢?

心理學中的“依戀模式(Attachement Pattern)”可以用來解釋。

這一理論最初由英國精神分析師約翰.鮑爾比(John Bowlby)提出。依戀(Attachment),指的是是孩子與自己最穩定的主撫養人(一般指父母)形成的正性情緒聯結。相關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身上觀察到的依戀模式和他們成年後對於人際關係的處理有着脫不開的關係。

鮑爾比的同事瑪麗·安恩沃斯(MaryAinsworth)在進一步的“陌生情境”研究實驗後,將兒童的依戀模式分成了三種: 安全依戀,焦慮-迴避型的非安全依戀,焦慮-抗拒x型的非安全依戀。

● 擁有安全依戀的孩子,在和母親分離後會產生分離焦慮,也容易被陌生人安慰,但效果不及母親的安慰。母親回來之後,孩子會主動求安慰,並且漸漸穩定情緒。在這種關係中孩子對於母親充分信任。這種人格的.人會相對有着靈活的社交能力,自尊自信,也對他人有着尊重和信任。

● 如果是擁有“焦慮-迴避型”非安全依戀的孩子,母親在不在場對於他們而言都沒差別。母親對於他們的安慰效果和陌生人差不多。類似人格的成人經常表現爲對待感情冷漠,不冷不淡。

● 然而,如果是擁有“焦慮-抗拒型”非安全依戀的孩子,母親一不在場就會相當悲傷。但是,如果母親回來安慰他們,他們仍然會表現得很焦慮和憤怒,和母親糾纏不停。這樣人格的成人容易患得患失,經常處於焦慮的狀態,擔心自己被拋棄,因而有着充滿了控制慾和自卑感的矛盾心理。

家庭離異的孩子,如果缺乏來自撫養人的關愛和陪伴,很有可能發展迴避型或者抗拒型的非安全依戀人格。

家庭關係不和睦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第2張

非安全依戀對孩子成長的負面影響深遠,大概可以總結爲3點。

1、社交恐懼:

家庭不和往往體現爲吵架、打罵、冷暴力,如果家長正確教給孩子什麼是正確的社交溝通方式,孩子由於家長潛移默化地影響,會欠缺必要的社交技能,從而無法與人接觸和溝通,產生心理陰影。更甚的是,如果他們經常在焦慮恐懼的情況下成長,他們可能對他人會有先入爲主的敵意,會感到強烈的危機感,認爲別人是自私、危險的。

2. 缺乏自信:

對於孩子而言,由於自己的社交圈子狹窄,父母其實就是他們的一切。他們往往通過父母的關係和親子關係來定義自己的狀態,也容易自然地把父母的衝突歸結成自己的問題,從而產生很強的負罪感,認爲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自己是沒有價值的。

3. 信任危機:

在他們的心中,信任是一件很遙遠的事情。“愛無能”其實就是一種由於缺乏對他人信任,覺得相愛是不存在的,對待婚姻的態度消極且被動。

婚姻可以解體,關係必須維護

家庭不和睦的孩子, 在一定程度上對於生活、對於依戀關係、對於感情會有着強烈不安全感和無力感。幸運的是,科學研究也表明了,兒童的依戀模式並非至死不變的。家庭與社會環境在很大程度上不斷地塑造着依戀質量,例如家裏的物質情況、父母的情感關係。

在這個追崇“離婚自由”“閃婚閃離”“我的選擇我做主”的現代社會裏,大家已經對離婚習以爲常,單親家庭也隨之增高。家長們是否想過,要怎麼做好“離婚教育”,才能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呢?

按照首都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院長田國秀教授的說法,家長應該做到“婚姻可以解體,關係必須維護”。

首先,婚前協議約定撫養權。現在越來越多人知法懂法,“婚期協議”已經成了婚姻中必不可少的步驟。在婚姻協議中,夫妻可以約定子女撫養權,雖然到離婚時才能確定其是否有效,但是夫妻可以藉此討論生育問題也爲將來做好鋪墊,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家庭關係不和睦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第3張

其次,對於感情問題講求“能不衝突就不衝突、能不當面就不當面、能解決就解決”。吵架是人之常情,大家都有情緒激動需要發泄的時候,但是建議父母可以學一些“非暴力溝通”的方式,通過理智討論的方式溝通交流。

如果真的控制不住,有衝突的話也儘量避開孩子,當面爭吵對於孩子的心理衝擊是非常痛苦的,很可能留下心裏烙印。如果矛盾是可以被緩解的,儘量避免冷戰、冷暴力,而是切切實實地去緩和、解決。如果事情真的嚴重惡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建議尋找專業的婚姻心理疏導服務,可以聽聽專家的意見。

田國秀教授也表示過,“和平分手”是上上策。她說到,自從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爲了“維護婚姻家庭關係穩定,依法保護未成年人、婦女和老年人合法權益”等目標,已經開始了不超過3個月的“離婚冷靜期”的地方試行,從而給夫妻一個冷靜思考婚姻關係的緩衝期。

對於離婚這件事,父母要對孩子保持知情權和決定權。讓他們知道婚姻的破裂是父母的感情問題,和孩子沒有關係,減少孩子的負疚感和自卑感。對於已經有判斷能力的孩子, 關於撫養權應該和他們商量後決定。

無條件的愛和高質量的陪伴是“離婚教育“的關鍵

離婚只是婚姻關係的句號,但是親子關係仍在。家長一定要認識到,對於孩子身心健康成長,關鍵在於無條件的愛和高質量的陪伴。

第一,父母雙方都承擔起責任,同時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的愛一點都不會少。制定共同養育計劃是一個很好地開始,甚至也可以孩子也參與進來,約法三章。

第二,統一教育方式,這樣更利於孩子成長環境的穩定性,讓孩子更有安全感。同時,統一口徑也很重要,家長要向孩子解釋清楚分開的原因。

第三,讓孩子留在熟悉的環境。根據上面的兒童依戀模式我們也可以看出穩定的撫養人對於孩子的安全感的培養特別關鍵。心理學研究表明,3歲前的孩子如果超過3個月以上地和主撫養人分離,容易造成心理創傷。情況如果真的不允許,第二撫養人(例如,爺爺奶奶)的撫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

第四,給孩子和雙方相處的時間,做到雙親的角色都不要缺失。父母雙方的陪伴對於孩子的人際關係、性格、品德來說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

家庭關係不和睦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第4張

如果有一方特別忙碌,也可以通過視頻聊天和孩子保持聯繫,或者定期給孩子寫信寄禮物也是不錯的方式。父母也要注重維護雙方的形象,畢竟父母的角色是兒童對社會關係認知發展的基礎。千萬不要和孩子說一方的壞話、甚至利用孩子來打探對方情報。

第五,必要的時候尋求專業心理輔導支持。臨牀心理學發現,持續的密集、規律的心理治療,能夠有效修復親密依戀模式。

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在我們尊重婚姻自由的同時,也要承擔起養育孩子的責任,把注意力集中到對撫養環境的質量的提高。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爆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