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時尚熱點 > 七夕原文賞析(集合15篇)

七夕原文賞析(集合15篇)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七夕原文賞析1

七夕二首·其二

七夕原文賞析(集合15篇)

織女牽牛送夕陽,臨看不覺鵲橋長。

最傷今夜離愁曲,遙對天涯愈斷腸。

註釋

鵲橋:傳說,每年七月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羣鵲銜接爲橋以渡銀河。

天涯:天的邊際,指極遠的地方。明指天空,銀河,結合牛女相會事。暗指作者故鄉,尚在萬里之遙的江南,實如海角天涯。

註釋

鵲橋:傳說,每年七月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羣鵲銜接爲橋以渡銀河。唐李洞《贈龐鍊師》詩句“若能攜手隨仙令,皎皎銀河渡鵲橋”,則借用此意。

天涯:天的邊際,指極遠的地方。明指天空,銀河,結合牛女相會事。暗指作者故鄉,尚在萬里之遙的江南,實如海角天涯。

鑑賞

《七夕》是由兩首七言絕句組成的組詩,此詩爲第二首。七夕爲農曆七月初七之夜。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此夜在天河相會。後附入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壽等活動。此俗甚古,漢、晉、南北朝書中均有記載。在此純粹的婦女風俗節日來臨之際,德容作此七言絕句,記述自己的感想,抒發自己的情懷。任何風俗風景,其觀感體驗皆因人而異。舊俗此時,婦女尤其是未婚少女,盡皆歡天喜地,滿懷憧憬地聚集歡會,祈祥禱福。德容無此心境,她疑惑牽牛織女爲什麼要此夕相會。她留心的不是牛女的團聚,而是團聚之後的斷腸離別。這自然與她的家破國亡,流落異鄉的特殊遭遇有關。

七夕原文賞析2

原文:

數日西風,打秋林棗熟,還催人去。瓜果夜深,斜河擬看星度。匆匆便倒離尊,悵遇合、雲銷萍聚。留連,有殘蟬韻晚,時歌金縷。

綠水暫如許。奈南牆冷落,竹煙槐雨。此去杜曲,已近紫霄尺五。扁舟夜宿吳江,正水佩霓裳無數。眉嫵。問別來、解相思否。

詩詞賞析:

《惜秋華》,夢窗詞入夾鍾商。雙調,九十三字,上片四仄韻,下片六仄韻。《夢窗詞集》收此詞調五首,也因句逗有異可分爲三格:上片八句,下片九句一格;上下片各九句一格;上片十句,下片九句一格。

“七夕”詞除此之外,夢窗集中尚有《六麼令·七夕》、《荔枝香近·七夕》、《秋蕊香·七夕》、《訴衷情·七夕》、《惜秋華·七夕》、《醉蓬萊·七夕和方南山》、《鳳棲梧·甲辰七夕》等七首詞,可以互相參閱。

“鹽官”,即浙江海寧縣。三國吳時置鹽官縣,其後歷代名之,元升縣爲州,改爲海寧州,即今海寧。據《宋史·地理志》:兩浙路臨安府縣九鹽官,上紹興,中升畿。

“數日”三句。“棗”者,早也。扣題送人歸鹽官。此言連日西風緊吹,打落了成熟的棗子,似乎在催促友人早早回“鹽官”去。“瓜果”兩句,點題“七夕前一日”。此處是說:明天就是“乞巧”夜,所以現在就要準備好祭祀用的瓜果,準備明晚仰視天河,看牛郎織女鵲橋會。從以上五句,讀者可體會到詞人所送的人,他“歸鹽官”是去與親人團聚的。因此要催他早早歸去;並喻之牛郎會織女。“匆匆”兩句,詞人感嘆。詞人送人分別在即,他倒上兩杯離別酒對飲,並祝其旅途平安,且又惆悵地嘆息着:人生真是離合無常,我們倆好像那空中的白雲,水中的浮萍,聚散兩依依。“留連”三句。言兩人離別依依難捨,所以聽到樹上寒蟬悽切的鳴聲,就好像聽到了它在唱着勸人及時行樂的《金縷曲》。上片緊扣“送人”。

“綠水”三句,別時之言。詞人說:現在我們還暫時相聚在岸邊,很快你就要乘舟而歸“鹽官”。你走之後,舊居南牆外的竹林中,槐樹蔭裏那些我們經常相聚的地方,很快就會冷冷清清。“此去”兩句,點出友人去處。“杜曲”,在長安縣南,爲唐時杜氏世居之處,這裏借喻“鹽官”;“紫宵”,指京城臨安。此言友人回到鹽官之後,從那裏到臨安就非常近。兩句也暗示友人已有機會入京去爲官吏。“扁舟”兩句。言詞人估計:友人今晚的行舟將會在吳江上留宿,如果他夜晚觀賞吳江水景,在月光照射下,吳江上水波粼粼,好像有無數個飄動着佩帶,在跳着《霓裳羽衣舞》的仙子一樣。“眉嫵”兩句,爲友人鹽官家人設問。此處是說:友人到家後,親人定會興高采烈,並且詢問你,在分別後可在想念我嗎?下片從離別後生發開去。另據詞中的“夜宿吳江”,可猜測到,詞人送友之處是在吳中。

七夕原文賞析3

原文:

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違

五代: 毛文錫

七夕年年信不違,銀河清淺白雲微,蟾光鵲影伯勞飛。

每恨蟪蛄憐婺女,幾回嬌妒下鴛機,今宵嘉會兩依依。

譯文:

七夕年年信不違,銀河清淺白雲微,蟾光鵲影伯勞飛。

每恨蟪蛄憐婺女,幾回嬌妒下鴛機,今宵嘉會兩依依。

註釋:

七夕年年信不違,銀河清淺白雲微,蟾(chán)光鵲影伯勞飛。

七夕句:用牛郎織女的故事。光鵲影:月亮之光,鵲橋之影。伯勞:鳥名,又名鵙。

每恨蟪(huì)蛄(gū)憐婺(wù)女,幾回嬌妒下鴛機,今宵嘉會兩依依。

蟪蛄:蟬的一種,吻長,黃綠色,夏秋能鳴。婺女:又稱“女宿”,星名,二十八宿之一。鴛機:織錦機。

賞析:

這首詞用牛郎與織女七夕相會的故事,含蓄地寫了一對年輕男女的幽會,時機難得,兩情依依。並對“蟪蛄”、“婺女”這類的自然現象加以人格化,表現了女子妒人多歡而己少歡的幽恨。全詞流暢深沉,含蓄耐思。《栩莊漫記》評此詞“意淺辭庸,味如嚼蠟”,似不允當。

七夕原文賞析4

鵲橋仙·七夕

宋代:蘇軾

緱山仙子,高清雲渺,不學癡牛騃女。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

客槎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譯文及註釋

緱(gōu)山仙子,高清雲渺(miǎo),不學癡(chī)牛騃(ái)女。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

緱山仙子王子喬性情高遠,不像牛郎織女要下凡人間。皎潔的月光中停下吹鳳簫,擺一擺手告別人間去成仙。

緱山:在今河南偃師縣。緱山仙子指在緱山成仙的王子喬。雲渺:高遠貌。癡牛騃女:指牛郎織女。在這裏不僅限於指牛郎織女,而是代指癡迷於俗世的芸芸衆生。鳳簫聲:王子喬吹笙時喜歡模仿鳳的叫聲。時人:當時看到王子喬登仙而去的人們。

客槎(chá)曾犯,銀河微浪,尚(shàng)帶天風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聽說黃河竹筏能直上銀河,一路上還挾帶着天風海雨。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緣分,分別後誰知道各自向何方?

槎:竹筏。銀河:天河。尚:還。前緣:前世的因緣。

譯文及註釋

譯文

緱山仙子王子喬性情高遠,不像牛郎織女要下凡人間。皎潔的月光中停下吹鳳簫,擺一擺手告別人間去成仙。

聽說黃河竹筏能直上銀河,一路上還挾帶着天風海雨。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緣分,分別後誰知道各自向何方?

註釋

鵲橋仙:詞牌名,又名《鵲橋仙令》、《金風玉露相逢曲》、《廣寒秋》等。

緱(gōu)山:在今河南偃師縣。緱山仙子指在緱山成仙的王子喬。

雲渺(miǎo):高遠貌。

癡(chī)牛騃(ái)女:指牛郎織女。在這裏不僅限於指牛郎織女,而是代指癡迷於俗世的芸芸衆生。

鳳簫聲:王子喬吹笙時喜歡模仿鳳的叫聲。

時人:當時看到王子喬登仙而去的人們。

槎(chá):竹筏。

銀河:天河。

尚(shàng):還。

前緣:前世的因緣。

創作背景

熙寧七年(1074年),詞人和陳令舉坐船遊玩,一邊喝酒,一邊快樂的暢談,然而相聚總是要分離的,爲了表達對陳令舉的依依不捨,詞人便寫下這首詞送給他。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詞,題爲七夕,是寫與友人陳令舉在七夕夜分別之事。

上片落筆先寫陳令舉之風度,他高情雲渺,如侯家人於緱氏山頭的王子晉在風簫聲聲的新月之夜,沒有望到家人,自己便飄然而去。與友人在七夕夜分別,詞人自然想到牛郎織女,但陳令舉不像他們那樣癡心於兒女之情。

下片想象友人乘坐的船隻來到銀河之中,當他回到人間時,就挾帶着天上的天風海雨。接着他評價二人的友誼能夠相逢共一醉,那是前世有緣,當天風海雨飄飄散去之後,友人也將隨風飄去。

寫送別,一般人都會徒增傷感,而詞人卻是豪氣縱橫,馳騁想象,遨遊天界銀河,如陸游所說“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一般寫七夕銀河,總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之類的柔情悽景,而詞人筆下那天風海雨之勢,正顯露了他不凡的氣魄與胸襟,這種逼人的天風海雨,便是他豪放詞風形象性的說明。

賞析二

“緱山仙子,高清雲渺,不學癡牛騃女”讚美王子喬仙心超遠,若有若無,不去學習牛郎織女身陷情網,作繭自縛。“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承接前文,刻畫王子喬超凡脫俗的形象。王子喬吹簫奏鳳凰之鳴,揮手告別時人,乘鶴而去,令人羨慕。王子喬放浪形骸、超凡成仙的形象,和放棄仙位陷於情網的織女形成強烈的對比,表現出詞人渴望像王子喬一樣能夠遺世獨立、羽化成仙的情志,也是詞人對陳令舉離別情思的開導之語。

“客槎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海雨”借用晉人遇仙的神話故事,比況幾位友人曾衝破銀浪泛舟而行。“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寫歡樂的地方很少,很快就面臨離別。“相逢一醉是前緣”,寫自己和友人的相聚,“風雨散、飄然何處”,寫朋友分別之後各自離去。“一醉是前緣”,含慰藉之意,“飄然何處”,蘊含無限的感慨之情。

全詞不但擺脫了兒女豔情的舊套,藉以抒寫送別的友情,而且用事上緊扣七夕,格調上用飄逸超曠取代纏綿悱惻之風,讀來深感詞人的超凡脫俗以及卓而不羣的姿態。

七夕原文賞析5

原文:

鵲橋仙·富沙七夕爲友人賦

宋代:趙以夫

翠綃心事,紅樓歡宴,深夜沉沉無暑。竹邊荷外再相逢,又還是、浮雲飛去。

錦箋尚溼,珠香未歇,空惹閒愁千縷。尋思不似鵲橋人,猶自得、一年一度。

譯文:

翠綃心事,紅樓歡宴,深夜沉沉無暑。竹邊荷外再相逢,又還是、浮雲飛去。

佳人的心事有誰能夠知曉呢!與他相逢的初次是在自己的小紅樓一次宴會,那是個天涼暑退、夜色沉沉的難忘之夜。竹韻荷風,多麼美麗,幽僻的場所,二人初通情愛之後的再度相逢。短暫相會很快過去了,就像空中飄浮的雲彩,霎那間消逝得無影無蹤,一去而不復返了。

錦箋尚溼,珠香未歇,空惹閒愁千縷。尋思不似鵲橋人,猶自得、一年一度。

淚珠滴落,溼潤了精美的信箋;小樓中仍然瀰漫着珠飾的香氣。然住事如過眼煙雲,舊情終難以續,苦苦思戀的結果呢,卻不過是徒增煩惱而已。牛郎織女銀河相阻,尚有每年七夕鵲橋相會,可是自己卻與情人永無相見之日。

註釋:

翠綃(xiāo)心事,紅樓歡宴,深夜沉沉無暑。竹邊荷外再相逢,又還是、浮雲飛去。

鵲橋仙:詞牌名。富沙:地名,即古建甌縣城,爲詞人任職所在之地。翠綃:疏而輕軟的碧綠色的絲巾,古代女子多以饋贈情人。

錦箋(jiān)尚溼,珠香未歇,空惹閒愁千縷。尋思不似鵲橋人,猶自得、一年一度。

錦箋:精緻華美的信紙。珠:珍珠鑲嵌的首飾,是“再相逢”時的贈物。歇:消散。

賞析:

這首詞是爲友人寫的傷離之作,抒寫作者對歌伶樂伎及其所代表的那個社會階層不幸女性們的深切同情。全詞上片寫歡情,下片寫離恨,中間用“又還”句過渡,鋪排得體,結構緊密,筆淡而情濃,是篇較有特色的作品。

“翠綃心事,紅樓歡宴,深夜沉沉無暑”是說在初秋日,天涼暑退,夜色沉沉。在她的`小樓中,在七夕的宴席上,她偷偷地贈給他一條碧色的絲巾,表述她內心的情意。依內容次序,三句應當逆讀,詞中這樣安排,即使句子頓挫有味,亦能突出“翠綃”一語。翠綃是疏而輕軟的碧綠色的絲巾,古代女子多以饋贈情人。翠綃傳情,故夜宴亦倍添歡樂,天氣也彷彿格外清爽。總之,那天晚上他沉浸在歡樂與幸福之中,一切都完整地、甜蜜地保留在他心上。“歡宴”二字,寫場面、氣氛,烘托出戀人,當時的歡樂與幸福。“歡宴”與“翠綃”句對照,說明:她在“歡宴”的大庭廣衆之中偷偷贈物傳情,她愛得是那樣深,那樣急切,簡直有點忘乎所以。這一句寥寥數字勾勒出情事的美好:節日、時間、地點、天氣到人物,無不美好,讓人難以忘懷。

“竹邊荷外再相逢”句則是說這是暗通情愫之後的一次幽會,地點在荷塘附近的叢竹旁邊。前者席上初逢,只能借物傳情,這回則可以盡情地互訴衷曲了。但是,作者的筆峯一轉,傳達的情意變了。如果說前一句是美好的幸福,這一句則是美好的惆悵,因爲在苦苦盼望之後的相會是那麼匆匆逝去,就像“碧雲飛去”一樣,不能不令人無奈、愁苦。這兩句對往昔的回憶,自然引出下片的千縷閒愁,萬種情思。

“錦箋”二句,睹物懷人,嘆惋無盡。錦箋,精緻華美的信紙,是她捎來的信箋。珠,珍珠鑲嵌的首飾,是“再相逢”時的贈物。二句寫歡聚已逝只能面對她情意綿綿的信和尚帶餘香的贈物空自追念,低迴不已。一“尚”、一“未”,寫記憶猶新,前情在目,上承情事,下啓愁懷。錦箋墨跡未乾,珠飾還散發着她的香氣,而往事浮雲,舊情難續。萬種愁懷,由“空惹”一句道出。說“空惹”,或許是由於信物尚存,難成眷屬;或許是由於舊情未泯,人已杳然。總之,這在封建社會是常見的愛情的悲劇。悲劇已成,“錦箋”“珠香”,於事無補:“閒愁千縷”,也是自尋煩惱罷了。但是,惹出“閒愁千縷”的,不僅是她的所贈,還有七夕這個敏感的夜晚以及跟它有關的神話傳說。

韓鄂《歲華記麗》卷三引《風俗通》:“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爲橋。”古人七夕詞,無不提到牛郎織女,感慨他們一年才一見的刻骨相思,但秦觀卻說:“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有新意也有深意。趙以夫此詞也是更進一步地寫,認爲自已和情人還不如牛郎織女,他們尚能一年一見,而自己和情人的再見卻杳杳無期。

總之,上片寫歡情,下片寫離恨,中間用“又還”句過渡,鋪排得體,結構緊密。上下互相映襯,中心十分突出。全詞筆淡而情濃,是篇較有特色的作品。

七夕原文賞析6

摸魚子·七夕用嚴柔濟韻

問雙星、有情幾許。消磨不盡今古。年年此夕風流會,香暖月窗雲戶。聽笑語。知幾處。綵樓瓜果祈牛女。蛛絲暗度。似拋擲金梭,縈迴錦字,織就舊時句。

愁雲暮。漠漠蒼煙掛樹。人間心更誰訴。擘釵分鈿蓬山遠,一樣絳河銀浦。鳥鵲渡。離別苦。啼妝酒盡新秋雨。雲屏且駐。算猶勝?娥,倉皇奔月,只有去時路。

古詩簡介

這是一首七夕詞。牛郎織女七月七日夜鵲橋相會的傳說,至少在漢朝便已流傳。《淮南子》已載:“七夕烏鵲填河成橋渡織女。”《古詩十九首》中“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便通過這一天上的神話故事表現人間男女愛情受阻、離別相思的哀愁。此後,七夕又漸漸成爲婦女向織女乞巧的節日。唐宋詩詞中,寫這類題材的作品比比皆是。如崔顥《七夕》詩:“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張先《菩薩蠻》詞:“雙針競引雙絲縷,家家盡道迎牛女。”

創作背景

秋夜晴空,滿天繁星,引人遐想。特別是七夕,人們總不時仰望銀河兩岸的牽牛星和織女星,看看他們是已經過河相會了,還是仍舊在隔河相望。因爲據神話傳說,牛郎織女受天帝處罰,分居銀河兩岸,每年七月七日才準相會,烏鵲爲之搭橋。 牛郎織女七夕相會這個美麗的神話傳說,千百年來,一直在人們中傳播,他們的遭遇也一直受到人們的同情,也引發了許多文人墨客的描繪、詩人的吟詠,詞中寫七夕著名的有秦觀的《鵲橋仙》(纖雲弄巧),但白樸的這首《摸魚子》卻又是另一種寫法。 這首詞一開始就問牛郎織女:你們之間相愛之情,從古至今,千百年都消磨不盡,它究竟有多少呵。爲什麼發這樣的問呢?因爲牛郎織女年年都要相會,千百年來,年年如此。這藉以說明這個神話傳說流傳的久遠,也引起下文想象牛郎織女相會的情景,牛郎織女是仙侶,是生活在天上的,他們住的是月窗雲戶的仙居,在他們每年風流聚會時,這仙居就充滿暖和的香氣和歡聲笑語。這是七夕的天上,而七夕的人間又是怎樣的呢?據《荊楚歲時記》雲:“七月七日,世謂織女牽牛聚會之日,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因爲織女是織造雲錦的巧手,所以七夕那晚,人們有的要搭綵樓陳設瓜果,祈求織女賜給他們聰明技巧。當然也有情侶在此夜,密誓相愛,訴求牛郎織女給他們幸福的。白居易《長恨歌》說唐明皇、楊貴妃:“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按,《唐會要》卷三十雲: “天寶元年十月,造長生殿,名爲集靈臺,以祀神。”每當人們七月七日夜晚祈神時,屋角的蜘蛛往往在幽獨地吐絲織網,好象是織女在拋織金梭,也好象它是在用錦織就舊時詩句。“錦字”, 據《晉書》載:竇滔被放,其妻蘇氏織錦爲《迴文璇璣圖》詩以寄。以後就借指妻子寫給丈夫的信。 下片開始繼續寫人間,但寫的是另一種場合,那就是別離。別離,不只是天上有,人間也不少。在暮雲低垂,漠漠蒼煙掛樹的時候,人們別離的悲痛,更是難於訴說。“人間心更誰訴”的 “更”字,用得很巧。“更”是就“人間心”與牛郎織女心相比較而言,這就把人間的事和天上牛郎織女的事串連起來了,加強了詞的整體性。以上是總說、泛論。下面接着以古往今來人們樂道的唐明皇與楊貴妃生死不渝的愛情故事來說明,人間有的情侶也一樣會有銀河阻隔。“一樣降河銀浦”,再次加強和上片七夕牛郎織女相會故事的聯繫。“擘釵分鈿”,將金釵和鈿盒都分開。 “蓬山”,我國神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擘釵分鈿蓬山遠”,白居易《長恨歌》雲:“昭陽殿裏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唯將舊物表深情,鈿盒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盒一扇,釵擘黃金盒分鈿。”下面又轉而寫天上,牛郎織女七夕相會後又要通過鵲橋別離了,別離的淚水化爲秋雨連綿。“雲屏且住”,無可奈何之情,躍然紙上。別離的悲傷與無可奈何之情和上片相會時的歡樂相對應。以下轉筆勸慰牛郎織女說,你們雖然爲銀河分隔,但每年七夕還可相會,而嫦娥倉皇奔月,就只落得她一人永遠孤獨地住在月宮了。比較起來,你們究竟還比她好。這是退一步的說法,是勸慰之辭。作爲情侶來說,當然追求朝朝暮暮,恩恩愛愛。“嫦娥”,即嫦娥。傳說她是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了后羿從西王母處得到的不死藥後,奔往月宮,成爲月中仙子,淒冷孤寂地獨守月宮。 這首詞的上片前一部分寫天上,“知幾處”以下寫人間。下片則相反,前一部分寫人間,“烏鵲渡”以下寫天上。而不管是寫天上,還是寫人間,都緊緊圍繞着七夕牛郎織女相會和別離來寫。詞的上片寫歡樂,下片寫悲傷。但不管是寫歡樂還是寫悲傷,也都緊緊圍繞着七夕牛郎織女相會和別離來寫。因此,整首詞雖然從多層次、多角度來用筆,但渾然一體,無支離之感。另外,這首詞還注意情、景的安排運用,如上片的“年年此夕風流會,香暖月窗雲戶。聽笑語”,下片的“離別苦、啼妝灑盡新秋雨。雲屏且住”,都是景爲情設,情因景生的。 詞文今譯: 問一聲天上的牛郎與織女, 你們有多少訴不完的情愛, 自古至今千萬年, 歷盡磨難癡心不改。 每一年的這一天夜晚, 你們就這樣浪漫地會面, 雲月間的仙居中, 便充滿了馨香與溫暖。 忽聽人間笑語起, 綵樓瓜果供雙星, 人們祈禱這天上的神仙, 賜予他們靈巧與聰明。 屋角的蜘蛛, 在默默地吐絲織網, 好似拋擲金梭, 在錦帛上織就那回文詩章, 相思的詞句, 依舊是當年的癡情。 傍晚的含愁的煙雲, 籠罩着地上的林木, 人間不盡的苦情, 更向誰去傾訴? 分開的金釵與鈿盒, 永隔蓬山萬里路。 人間如同天上, 一樣有着銀河的岸浦。 離別的淚水, 化成綿綿秋雨, 溼透了衣衫, 浮起了烏鵲搭起的橋渡。 比起可憐的牛女, 嫦娥命運更苦。 冷寂的月宮, 只有去時的路。

賞析/鑑賞

這是一首七夕詞。牛郎織女七月七日夜鵲橋相會的傳說,至少在漢朝便已流傳。《淮南子》已載:“七夕烏鵲填河成橋渡織女。”《古詩十九首》中“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便通過這一天上的神話故事表現人間男女愛情受阻、離別相思的哀愁。此後,七夕又漸漸成爲婦女向織女乞巧的節日。唐宋詩詞中,寫這類題材的作品比比皆是。如崔顥《七夕》詩:“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張先《菩薩蠻》詞:“雙針競引雙絲縷,家家盡道迎牛女。”

白樸此詞上片寫七夕。開頭兩句,似受元好問《摸魚兒》開篇“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啓示,慨嘆和讚許牛郎織女愛情的真摯深沉,千古以來消磨不盡,超越了時空。同元詞一樣,用設問句加強語氣,避免平鋪直述,收到破空而出、靈動多姿的效果,大大加深了讀者的印象,堪稱“鳳頭”。中間五句,寫人間七夕傳統的習俗,呈現了男女七夕歡會,婦女們搭綵樓、列瓜果向牛女乞巧祈福的情景,同時也爲下文作出反襯。歇拍四句,由七夕的歡會轉向離婦的愁思。先承接上文,由“蛛絲暗度”的風俗寫起。據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帝(唐玄宗)與貴妃(楊玉環),每至七月七日夜,在華清宮遊宴,時宮女輩陳瓜花酒饌,列於庭中,求恩於牽牛織女星也。又各捉蜘蛛,閉於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爲得巧之候,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然後用《晉書·竇滔妻蘇氏傳》蘇蕙織錦爲迴文璇璣圖詩寄夫事,暗寫這位七夕不能團聚的思婦窺視蜘蛛織網,思念離別在外的丈夫,充滿別恨離愁。

下片着重寫離愁。換頭兩句,描繪愁雲漠漠、蒼煙低垂的暮景,渲染了抑鬱黯然的愁情。“人間”以下三句,正面敘寫離婦的悲痛,正如天上被銀河分隔的牛郎織女一樣。“擘釵分鈿”,似用自居易《長恨歌》“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詩意,喻指夫婦的生離死別,然此並非只指死別。“蓬山”,古代所傳海上三仙山之一的蓬萊,此處喻指遠離家鄉的丈夫漂泊無定的住所,意如賀鑄《芳草渡》“君去也,遠蓬萊。千里地,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懷”。“絳河”,即銀河,也叫天河、天漢。王維《同崔員外秋宵寓直》詩:“月回藏珠鬥,雲消出絳河。”此後三句,以牛郎織女經年恨別,唯有七夕鵲橋相渡的傳說,極力點明人間思婦經年長別的痛苦。新秋七月七日之夜,當傳說中相隔銀河的牛郎織女也在歡聚的時刻,這位思婦依然孤守空房,目睹家家戶戶“綵樓瓜果祈牛女”的情景,耳聞別人家婦女的歡聲笑語,悲苦的離愁越加揪心徹骨,不由地淚落如雨。結拍四句,寫思婦悲痛、無奈之後的自我解嘲。思婦悲傷之情經過宣泄之後,想到傳說中倉皇奔月、一去不再復返的嫦娥,想起李商隱的《嫦娥》詩,感到自己比起廣寒宮裏孤獨冷清、寂寞難耐的嫦娥倒要稍勝一籌,便以此來安慰自己,減輕內心的離愁。於是張開雲母屏風,準備安寢。這是思婦的自我安慰與自我解脫,從中充分地顯示了她的善良與大度,但也因此更引起讀者的同情和憐憫,深化了“離別苦”的題旨。

七夕原文賞析7

移家避寇逐行舟,厭見南徐江水流。

吳越徵徭非舊日,秣陵凋弊不宜秋。

千家閉戶無砧杵,七夕何人望鬥牛。

只有同時驄馬客,偏宜尺牘問窮愁。

註釋:

①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蘇鎮江市。②章侍御:侍御,即侍御史,御史大夫的屬官。章侍御,其名其事不詳。③避寇:760~761年(上元年間)、766~779年(大曆年間)中,李嘉佑先後曾任台州、袁州刺史。袁晁陷台州並攻下浙東諸州,歷時8月,至公元 763年(廣德年間)四月始平,所謂移家“避寇”當指此。④至南徐:公元307~312年(永嘉年間)亂後,西晉滅亡,北方人口大批南遷,劉宋特於京口設南徐州安置移民。轄境相當今安徽風陽以東、江蘇淮河以 南、長江以北地區。其後,轄境南移,相當今江蘇長江以南,南京東北部及丹陽、宜興以東,無錫以北地區。⑤吳越:古吳國都吳(今江蘇蘇州市)、古越國都會稽(今浙江紹興市),吳越泛指今江蘇、浙江及江西、安徽部分地區。⑥秣陵:古縣名,秦始皇改金陵邑置,治今江蘇南京市江寧縣南。⑦玷桴:持衣石與棒槌。比喻浣洗。⑧七夕:陰曆七月初七的夜晚。⑨鬥牛:本指二十八宿的鬥宿和牛宿。這是複詞偏義,主要指牛宿,即牽牛星,一名河鼓,俗稱牛郎星。隔銀河與織女星相對。古時神話,以牽牛織女爲夫婦,每年七月七日夜有鵲烏羣集銜接爲橋以便織女渡過銀;河與牛郎相會。詩句“七夕何人望鬥牛”,意思是戰亂中,丈夫被徵發,生死不知,誰還能指望有夫妻相會之時。⑩馬客:指章侍御。驄馬,青白色的馬。東漢桓輿爲侍御史,“是時宦官秉權,典執政無所迴避。常乘驄馬,京師畏憚,爲之語日:“行行且止,避驄馬御史。””(《後漢書》卷三十七《桓榮傳》附桓典)

賞析:

該詩爲公元762~763年(寶應年間)、763~764年(廣德年間)李爲避戰亂、居家旅泊京口而作。時北方戰火尚未熄滅,南方動亂又起,今江蘇、浙江一帶大多男子被徵發,或事徭役,常年在外,生死不知,沒人指望還能與親人相聚之日;丁壯不存,田野荒蕪,已是秋收季節,卻無物可收。身爲一州之長的李嘉佑都在爲生活困頓而愁苦,一般的平民百姓當然更難以爲生了。

七夕原文賞析8

原文: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羣仙相妒。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註釋:

⑴傳說牛郎耕田,織女紡織。今以七夕良會,故工作都懶了。盧仝《月蝕》:“癡牛與騃女,不肯勤農桑,徒勞含淫思,旦夕遙相望。”

⑵月姊:古代帝王有兄日姊月之說。李商隱《楚宮》二首之二:“月姊曾逢下彩蟾。”

⑶風姨:《酉陽雜俎續集》卷三《支諾泉下》:“封十八姨乃風神也。”“封”與風諧音。這裏將自然界的風月都擬人化,故用“月姊”“風姨”字面。月姊含顰,風姨吹雨,是相妒情態。

⑷上片言以佳期被羣仙妒忌,下片言相見怎如不見,新歡不敵舊愁,況又添了新愁。疑亦有寓意,不止泛詠七夕。

 賞析:

兩千多年來,牛郎織女的故事,不知感動過多少中國人的心靈。在吟詠牛郎織女的佳作中,范成大的這首《鵲橋仙》別具匠心是一首有特殊意義的佳作。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羣仙相妒。”起筆三句點明七夕,並以側筆渲染。“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爲橋”(《歲華紀麗》卷三“七夕”引《風俗通》),與牛郎相會,故又稱雙星節。此時銀河兩岸,牛郎已無心耕種,織女亦無心紡績,就連天上的衆仙女也忌妒了。起筆透過對主角與配角心情之描寫,烘托出一年一度的七夕氛圍,扣人心絃。下韻三句,承羣仙之相妒寫出,筆墨從牛女宕開,筆意雋永。“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形貌娟秀的嫦娥蹙緊了蛾眉,風姨竟然興風吹雨騷騷然(風姨爲青年女性風神,見《博異》)。這些仙女,都妒忌着織女呢。織女一年才得一會,有何可妒?則嫦娥悔恨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可知,風姨之風流善妒亦可知,仙界女性之凡心難耐寂寞又可知,而牛郎織女愛情之難能可貴更可知。不僅如此。有衆仙女之妒這一喜劇式情節,雖然引出他們悲劇愛情。詞情營造,匠心獨運。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下片,將“柔情似水,佳期如夢”的相會情景一筆帶過,更不寫“忍顧鵲橋歸路”的淚別場面,而是一步到位着力刻畫牛郎織女的心態。七夕相會,匆匆而已,如此一面,怎能錯見!見了又只是重新撩亂萬千離愁別緒罷了。詞人運筆處處不凡,但其所寫,是將神話性質進一步人間化。顯然,只有深味人間別久之悲人,才能對牛郎織女心態,作如此同情之理解。“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結筆三句緊承上句意脈,再進一層刻畫。三百六十五個日日夜夜之別離,相逢僅只七夕之一刻,舊愁何其深重,新歡又何其深重,新歡又何其有限。不僅如此。舊愁未銷,反載了難以負荷的新恨歸去。年年歲歲,七夕似乎相同。可誰知道,歲歲年年,其情其實不同。在人們心目中,牛郎織女似乎總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而已。

然而從詞人心靈之體會,則牛郎織女的悲憤,乃是無限生長的,牛郎織女之悲劇,乃是一部生生不滅的悲劇,是一部亙古不改的悲劇。牛郎織女悲劇的這一深刻層面,這一可怕性質,終於在詞中告訴人們。顯然,詞中牛郎織女之悲劇,有其真實的人間生活依據,即恩愛夫妻被迫長期分居。此可斷言。“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爲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作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竇娥冤》曲詞)

此詞在藝術造詣上很有特色。詞中托出牛郎織女愛情悲劇之生生不已,實爲匪夷所思。以嫦娥風姨之相妒情節,反襯、凸出、深化牛郎織女之愛情悲劇,則是獨具匠心的。(現代黑色幽默庶幾近之)全詞辭無麗藻,語不驚人,正所謂絢爛于歸平淡。范成大之詩,如其著名的田園詩,頗具泥土氣息,從這裏可以印證之。最後,應略說此詞在同一題材的宋詞發展中之特殊意義。宋詞描寫牛郎織女故事。多用《鵲橋仙》之詞牌,不失“唐詞多緣題”(《花菴詞選》)之古意。其中佼佼者,前有歐陽修,中有秦少游,後有范成大。歐詞主旨在“多應天意不教長”,秦詞主旨在“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成大此詞則旨在“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可見,歐詞所寫,本是人之常情。秦詞所寫,乃“破格之談”(《草堂詩餘雋》),是對歐詞的翻新、異化,亦可說是指出向上一路。而成大此詞則是對歐詞的復歸、深化。牛郎織女的愛情,縱然有不在朝暮之高致,但人心總是人心,無限漫長之別離,生生無已之悲劇,決非人心所能堪受,亦比高致來得更爲廣大。故成大此詞,也是對秦詞的補充與發展。從揭櫫悲劇深層的美學意義上說,還是是對秦詞之一計算。歐、秦、範三家《鵲橋仙》詞,呈現一否定之否定路向,顯示了宋代詞人對傳統對人生之深切體味,亦體現出宋代詞人藝術創造上不甘逐隨他人獨創精神,當稱作宋代詞史上富於啓示性之一佳話。

七夕原文賞析9

原文

清代 顧太清

新秋逢閏,鵲橋重駕,兩度人間乞巧。欄干斜轉玉繩低,問乞得、天機多少?

閨中女伴、天邊佳會,多事紛紛祈禱。神仙之說本虛無,便是有、也應年老。

註釋

玉繩:星名。常泛指羣星。

閨中女伴:指畫中聯吟賦詩的仕女們。

鑑賞

詞作於丁酉,道光十七年(1837年),太清三十九歲。

這是一首題畫詞,畫爲雲林所繪《閏七夕聯吟圖》的仕女圖。七夕聯吟的是畫的主題,所以詞人從七夕寫起。七月七日是牛郎織女相會的佳期,銀河的鵲橋架起來了。因爲作畫之時時逢閏七月,有了兩個佳期,橋也再次“重駕”,而人間也有了兩次乞巧活動,女子們希望乞得終生幸福,找到一位如意郎君的機會也有兩次。詞人問,她們在斗轉星移,星光也在移動的夜晚,不知乞得了多少天機。詞人對此提出了疑問。因爲年年有七巧節,也年年有乞巧活動,但婦女們也未必總是幸福,原因是世間總是“多事紛紛”。神話故事,本來“虛無”,“便是有”,牛郎織女“也應年老”了。詞人對於男女婚姻愛情的幸福的追求寄予同情,但又做出疑惑的結論,這是現實生活的反映。這幅仕女圖,住在表現女性美,其中也包括了畫中她們所表現出來的內心美。詞人捨棄了歷來對於這種美的歌頌,而別出機杼地引導出了一個富有哲理性的命題,即美麗的願望,在人間常常是難以如願的。它啓發人思考,同時也深化了詞的思想主題。

七夕原文賞析10

原文:

菩薩蠻·七夕

[宋代]蘇軾

風回仙馭雲開扇,更闌月墜星河轉。枕上夢魂驚,曉檐疏雨零。

相逢雖草草,長共天難老。終不羨人間,人間日似年。

譯文及註釋:

譯文

黑夜即將過去,太陽即將出現。五更天時銀河斜轉月落大地。牛郎織女從夢魂中驚醒過來,淚涕縱橫,天上落下了細小的雨點。

牛郎和織女雖然是短暫相逢,但卻永遠和天一同存在。他們始終不羨慕人間的生活,因爲人間煩惱太多了,日子難過。

註釋

菩薩蠻:詞牌名,正體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兩仄韻兩平韻。

仙馭:指風伯、雲師駕車而來,意即風起雲涌,天氣發生了變化。

雲開扇:作爲扇翣掩障太陽的雲移開了。

更闌:更殘,五更天。闌,所剩無幾。

星河轉:謂銀河斜轉,表示夜深。

驚:驚醒,醒過來。

草草:匆忙。

長共天難老:永遠和天一同存在,不會老死。

人間日似年:人世間的日子難過,這是說明上句牛郎、織女“不羨人間”的理由。

賞析:

這首詞寫的時令爲“更闌月墮星河轉”的拂曉時刻。此詞上片寫七夕之夜牛郎織女的依戀難捨之綿綿深情;下片寫七夕之晨牛郎織女分手後的傷離恨別的心態。全詞立意新巧,構思獨特。

此詞上片寫七夕之夜牛郎織女的依戀難捨之綿綿深情。

“風回仙馭雲開扇,更闌月墮星河轉。”渲染了牛郎織女此時趨人散的時空氣氛:旋風吹,仙車奔,扇雲開,面臨蒼涼環境;時過五更,月落大地,星河轉移,逼近分手時光。

“枕上夢魂驚,曉檐疏雨零”,細膩描繪了牛郎織女如夢初醒、夢魂驚歎、淚涕縱橫的神態。“夢”、“曉”二字貫穿上片,頗有“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宋代秦觀《鵲橋仙》)的難言倜儻。

下片寫七夕之晨牛郎織女分手後的傷離恨別的心態。

“相逢雖草草,長共天難老。”承上一轉,妙筆生靈。縱然一夕相逢,來去匆匆,相會短暫,但是共天久長的仙界的牛郎也好,織女也好,兩情久長,豈在朝朝暮暮。生命是永恆的,青春是不衰的。這正是天界令人神往的地方。

“終不羨人間,人間日似年”,東坡用了一個頂真手法,透過一層,道出了“天難老”的妙諦和東坡內心難言的餘悸:牛郎織女雖然一年只有一次相會時間,但終究比人間美好,人間不值得羨慕,因爲人間煩惱太多了,度過一天好像熬過一年那樣長久,艱難。最後兩句,文彩似乎不濃,卻道出了人生的深奧哲理,令人回味。

自古以來,多少文學家,多少文學作品大寫特寫諸如七夕仙女思凡、下凡,甚至與凡人結爲伉儷,生兒育女,白頭偕老。東坡一反古今陳說,把天界寫得“長共天難老”那麼美好,把人間寫得“度日如度年”那麼艱難。全詞立意新巧,構思獨特。

七夕原文賞析11

原文: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譯文

擡頭仰望明月長空,感慨漫漫歷史長河中七夕與秋天都是一樣的。

每一年的這一天,牛郎與織女都體味着相聚的歡愉與離別的愁緒。

註釋

煙霄:雲霄。

歡情與離恨:神話故事,織女爲天帝孫女,長年織造雲錦,來到人間,自嫁與河西牛郎後,織造乃斷。天帝大怒,責令她與牛郎分離,只准每年七夕(七月七日)相會一次。

此宵:七月七日。

賞析:

幾許歡情與離恨①つ昴瓴⒃詿訟②中

①歡情與離恨:神話故事,織女爲天帝孫女,長年織造雲錦,來到人間,自嫁與河西牛郎後,織造乃斷。天帝大怒,責令她與牛郎分離,只准每年七夕(七月七日)相會一次。 ②此宵:七月七日。

《七夕》是一首七絕。這兩句是說,牛郎與織女的歡情和離恨,年年都在七月七日這一個晚上,這是天帝造成的。對牛郎織女寄予無限同情與憐憫。

--引自李濟洲編著之《全唐詩佳句賞析》

七夕原文賞析12

鵲橋仙·七夕

范成大〔宋代〕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羣仙相妒。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譯文

今夜是牛郎織女會面的好時光,這對相會的夫妻懶得再爲耕織忙。寂寞的羣仙要生妒嫉了:嬌美的月亮姊姊蹙緊了娥眉,風阿姨興風吹雨天地反常。相見匆匆忙忙,短暫的聚首真不如不見,重新攪起離別的憂傷。見面的歡樂總不抵久別的愁苦多,反倒又增添了新愁帶回品嚐。

註釋

七夕:農曆七月初七夜,傳說牛郎織女此夜渡過銀河相會。雙星:指牽牛、織女二星。慵(yōng):懶。娟娟(juān juān):美好的樣子。月姊(zǐ):月宮中的仙子。顰(pín):皺眉。農曆初七月亮將及半圓,因言滿眉顰。風姨:傳說中司風之神。原爲風伯,後衍爲風姨。草草:匆匆之意。爭如:怎麼比得上。這裏是還不如的意思。不抵:不如,比不上。

賞析

兩千多年來,牛郎織女的故事,不知感動過多範中國人的心靈。在吟詠牛郎織女的佳作中,范成大的這首《鵲橋仙》別具匠心是一首有特殊意義的佳作。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羣仙相妒。別起筆三句點明七夕,並以配筆渲染。“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貴橋別(《歲華紀麗》卷三“七夕別引《風俗通》),與牛郎相會,故又稱雙星節。此時銀河兩岸,牛郎已無心耕種,織女亦無心紡績,就連天上的衆仙女也忌妒了。起筆透過對主角與配角心情之描寫,烘托出一年一度的七夕氛圍,扣人心絃。下韻三句,承羣仙之相妒寫出,筆墨從牛女宕開,筆意雋永。“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別形貌娟秀的嫦娥蹙緊了蛾眉,風姨竟然興風吹雨騷騷然(風姨貴青年女性風神,見《博異》)。這些仙女,都妒忌着織女呢。織女一年才得一會,有何可妒?則嫦娥悔恨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可知,風姨之風流善妒亦可知,仙界女性之凡心難耐寂寞又可知,而牛郎織女愛情之難能可貴更可知。不僅如此。有衆仙女之妒這一喜劇式情節,雖然引出他們悲劇性愛情。詞情營造,匠心獨運。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體攪別離心緒。別下片,將“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別的相會情景一筆帶過,更不寫“忍顧鵲橋歸路別的淚別場面,而是一步到位着力刻畫牛郎織女的心態。七夕相會,匆匆而已,如此一面,怎能錯見!見了又只是體新撩亂萬千離愁別緒罷了。詞人運筆處處不凡,但其所寫,是將神話性質進一步人間化。顯然,只有深味人間別久之悲人,才能對牛郎織女心態,作如此同情之理解。“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別結筆三句緊承上句意脈,再進一層刻畫。三百六十五個日日夜夜之別離,相逢僅只七夕之一刻,舊愁何其深體,新歡又何其深體,新歡又何其有限。不僅如此。舊愁未銷,反載了難以負荷的新恨歸去。年年歲歲,七夕似乎相同。可誰知道,歲歲年年,其情其實不同。在人們心目中,牛郎織女似乎總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別而已。

然而從詞人心靈之體會,則牛郎織女的悲憤,乃是無限生長的,牛郎織女之悲劇,乃是一部生生不滅的悲劇,是一部亙古不改的悲劇。牛郎織女悲劇的這一深刻層面,這一可怕性質,終於在詞中告訴人們。顯然,詞中牛郎織女之悲劇,有其真實的人間生活依據,即恩愛夫妻被迫長期分居。此可斷言。“地也,你不分好歹何貴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作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別(《竇娥冤》曲詞)

此詞在藝術造詣上很有特色。詞中托出牛郎織女愛情悲劇之生生不已,實貴匪夷所思。以嫦娥風姨之相妒情節,反襯、凸出、深化牛郎織女之愛情悲劇,則是獨具匠心的。(現代黑色幽默庶幾近之)全詞辭無麗藻,語不驚人,正所謂絢爛于歸平淡。范成大之詩,如其著名的田園詩,頗具泥土氣息,從這裏可以印證之。最後,應略說此詞在同一題材的宋詞發展中之特殊意義。宋詞描寫牛郎織女故事。多用《鵲橋仙》之詞牌,不失“唐詞多緣題別(《花菴詞選》)之古意。其中佼佼者,前有歐陽修,中有秦範遊,後有范成大。歐詞主旨在“多應天意不教長別,秦詞主旨在“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別,成大此詞則旨在“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別。可見,歐詞所寫,本是人之常情。秦詞所寫,乃“破格之談別(《草堂詩餘雋》),是對歐詞的翻新、異化,亦可說是指出向上一路。而成大此詞則是對歐詞的復歸、深化。牛郎織女的愛情,縱然有不在朝暮之高致,但人心總是人心,無限漫長之別離,生生無已之悲劇,決非人心所能堪受,亦比高致來得更貴廣大。故成大此詞,也是對秦詞的補充與發展。從揭櫫悲劇深層的美學意義上說,還是是對秦詞之一計算。歐、秦、範三家《鵲橋仙》詞,呈現一否定之否定路向,顯示了宋代詞人對傳統對人生之深切體味,亦體現出宋代詞人藝術創造上不甘逐隨他人獨創精神,當稱作宋代詞史上富於啓示性之一佳話。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諡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後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於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七夕原文賞析13

原文:

小重山·七夕病中

[宋代]呂渭老

半夜燈殘鼠上檠。上窗風動竹,月微明。夢魂偏記水西亭。琅玕碧,花影弄蜻蜓。

千里暮雲平,南樓催上燭,晚來晴。酒闌人散鬥西傾。天如水,團扇撲流螢。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半夜殘燭燈光微弱,一隻老鼠慢慢爬過燈架。月色微明,院內風吹竹動的剪影,模煳的映照到窗紙之上。思緒突然飄回到那年的七夕聚會上。水西亭千,當時時值傍晚,夕陽返照,亭千翠竹森森,幾隻蜻蜓在花影中嬉戲翻飛。

迷茫的夜色中,一望千里,薄雲正在天地相接處延伸、塗抹。天色已經暗淡下來,主人立即催促僮僕迅速點上燈燭,覺得今夜天公作美可觀星。酣飲美酒,一直到了鬥星傾斜的深夜,然後才陸續告辭而去。澄碧的天空猶如一池清水,女子皆手執綾羅小扇撲打螢火蟲。

註釋

檠:燈架。

南樓:水西亭的南樓。

酒闌:謂酒筵將盡。

流螢:指飛行不定的螢火蟲。

賞析:

該詞是詞人寫自己正在病中,恰逢是年七月初七,當夜心潮起伏,久不成寐;然後,忽於夢中到了水西亭舊地,恍如又與友人聚首,歡度七夕。

上片首句“半夜燈殘鼠上檠”,表明詞人尚展轉未眠,不僅眼見燈光因油枯而漸漸微弱,還看到一隻老鼠悄悄地爬上燈架舔吸盞中餘剩的青油。該句用以動顯靜之筆,既烘托出了夏夜之靜謐,更透露了不眠人內心的無聊。他復將雙目轉向牀前窗櫺一瞥,只見“上窗風動竹,月微明”。意即七月的上弦月,光輝熹微,將院壩風吹竹動的剪影,恰巧映照到窗紙之上,搖搖晃晃,模模煳煳,緒色十分別致。從中又暗示出詞人心緒亦由浮躁不安而開始轉爲平和寧靜。於是,他很快地不知不覺入夢了,以下便全寫夢境,他入夢之前所遇到的是一個令人不愉快的七夕之夜,入夢之後卻換成了一番歡樂緒象。“夢魂偏到水西亭”,“水西亭”是何處所,大概是詞人某年七夕與其友人歡聚之地;“夢魂偏到”那裏,不過是由於夢前思念其事所致。詞人的夢魂來到“水西亭”,時值傍晚,夕陽返照,“琅玕碧,花影弄蜻蜓”。這實際上是他記憶中的亭邊緒色。“琅玕”,竹子,杜甫《鄭駙馬宅宴洞中》有句曰:“主家陰洞細煙霧,留客夏簟青琅玕”。兩句的意思是:亭邊翠竹森森,幾隻蜻蜓在花影中嬉戲翻飛。夢中出現如此優美緒色,無疑是由於“上窗風動竹”實緒所誘出的,一實一虛,相互輝映,境界格外幽靜清爽。

下片繼續夢中幻覺。“千里暮雲平”,這句緊接上面的近緒描寫,一下推了開去,閃出了當日即將入夜時目所能及的遠方緒象。在迷茫的夜色中,一望千里,無比開闊,那一縷縷暗灰色的薄雲正在天地相接處延伸、塗抹。“南樓催上燭,晚來晴”,“南樓”,指水西亭的南樓;“催上燭”,因爲天色已經暗淡下來,主人立即催促僮僕迅速點上燈燭,以迎候嘉賓光臨;“晚來晴”,表明賓主相見時都稱許今夜天公作美,便於仰觀牛女“銀河迢迢暗度”的情緒。“酒闌人散鬥西傾”,這一句正面寫當年七夕,詞人和他的酒侶詩朋,在南樓酣飲,一直到了鬥星傾斜的深夜,然後才陸續告辭而去。這一七字句,言約而意豐,敘寫集中而形象。當酒侶詩朋走完之後,他仰望天空,“天如水”,即澄碧的天空猶如一池清水。他雅興未已,走出亭外,觀看那些等着向織女星乞巧的小姑娘正揮舞“團扇撲流螢”,歇拍兩句爲杜牧“天階夜色涼如水”、“輕羅小扇撲流螢”(《七夕》和王建“團扇,團扇,美人病來遮面”《調笑》)等句的融會化用,且妙合無痕。也纔將七夕女子乞巧的傳統風習從側面作了點染。

該詞抒寫的是情緒的小波動及生活小事,然而卻寫得音調鏗鏘,婉約深幽,意味雋永;特別又是借夢幻以表現對往事的回憶,格外顯得朦朧縹緲,確有誘人的藝術魅力。

七夕原文賞析14

原文:

菩薩蠻·七夕

宋代:陳師道

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一水經年見。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

離愁千載上,相遠長相望。終不似人間,回頭萬里山。

譯文:

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一水經年見。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

七夕佳節烏鵲、飛燕紛紛前來架橋,被銀河阻隔的牛郎織女一年才能再相見。急雨沖刷着織女所乘之車,天旋銀河斜。

離愁千載上,相遠長相望。終不似人間,回頭萬里山。

千載悠悠,離愁綿綿,雖然相隔遙遠仍能遙遙相望。不似人世間,回頭望去只有巍巍羣山。

註釋:

東飛烏鵲西飛燕,盈(yíng)盈一水經年見。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

烏鵲:喜鵲。盈盈:形容清澈。天回:天旋,天轉。

離愁千載上,相遠長相望。終不似人間,回頭萬里山。

香車:泛指古代貴族婦女的專車。這裏指織女所乘之車。

賞析:

牛郎織女的傳說是中國一個古老的神話,《詩經·大東》就有了織女與牽牛兩星分居銀河兩旁的敘述。到《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中,形成了故事的大致輪廓。以後在《歲華紀麗》、《爾雅翼》及六朝樑殷芸《小說》(《月令廣義》引)等書中,關於這個神話的記載漸趨完整。到近代,流傳於民間的,更是豐富充實,積極健康,成爲膾炙人口的一則古代神話。由於這個神話在諸書中一般是以牛郎織女被銀河阻隔,只能在一年一度的七夕靠鵲橋相會,終究被蒙上了一層悲劇的色彩。因此歷代文人經常借這個神話故事來抒發離愁,陳師道的這首《菩薩蠻·七夕》也並不例外。

詞的上片寫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的情景,下片以“離愁千載上”換頭,抒發天上“不似人間”的感喟。

詞的上片寫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的情景。起句:“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一水經年見。”是說平日牛郎織女在天河兩側,不得相見,“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古詩十九首》),只有到了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由烏鵲架橋,在天河相會。“東飛烏鵲西飛燕”,狀烏鵲和燕紛紛前來架橋的忙碌場景,這也是讓牛郎織女克服“盈盈一水”的阻隔而相會聚首的唯一條件。經年不見,只能隔河對泣;此時相逢,相見自然恨晚。

“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襯托了兩人盼望見面的急切心情,也隱含了歷經劫難的艱苦歷程。香車,泛指古代貴族婦女的專車,樑孝元帝《車名詩》:“佳人坐椒屋,按膝對蘭薰,繞砌縈流水,邊樑圖畫雲,錦色懸殊衆,衣香遙出羣。”這裏指織女所乘之車。河漢,即天河,《廣志》:“天河曰銀漢,又曰銀河,亦曰天漢、天津、絳河、明河。”

下片以“離愁千載上”換頭,抒發天上“不似人間”的感喟。牛郎織女的悲劇,其核心是有情人不能成眷屬,千載悠悠,離愁綿綿。遠隔天一方,“相遠長相望”,這是何等的憾事。但是,“相遠”猶能“長相望”,“人間”卻“回頭萬里山”,連“長相望”亦不得,這種“終不似”就顯得越加沉痛了。得到這個結論以後,“回頭萬里山”,對坎坷不平的人間,一種夾雜着欽羨和惆悵的複雜心情不免油然而生。據《宋史》載,陳師道“高介有節,安貧樂道”,平時常“終日不炊”,死後由友人“買棺斂之”。這首詞作,作者恐怕也有借天上的牛郎織女的悲劇來襯寫人間無數悲劇的意思。

七夕原文賞析15

菩薩蠻·七夕原文

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一水經年見。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

離愁千載上。相遠長相望。終不似人間。回頭萬里山。

詩詞賞析:

牛郎織女的傳說是中國一個古老的神話,《詩經·大東》就有了織女與牽牛兩星分居銀河兩旁的敘述。到《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中,形成了故事的大致輪廓。以後在《歲華紀麗》、《爾雅翼》及六朝樑殷芸《小說》(《月令廣義》引)等書中,關於這個神話的記載漸趨完整。到近代,流傳於民間的,更是豐富充實,積極健康,成爲膾炙人口的一則古代神話。由於這個神話在諸書中一般是以牛郎織女被銀河阻隔,只能在一年一度的七夕靠鵲橋相會,終究被蒙上了一層悲劇的色彩。因此歷代文人經常借這個神話故事來抒發離愁,陳師道的這首《菩薩蠻·七夕》也並不例外。

詞的上片寫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的情景。起句:“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一水經年見。”是說平日牛郎織女在天河兩側,不得相見,“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古詩十九首》),只有到了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由烏鵲架橋,在天河相會。“東飛烏鵲西飛燕”,狀烏鵲和燕紛紛前來架橋的忙碌場景,這也是讓牛郎織女克服“盈盈一水”的阻隔而相會聚首的唯一條件。經年不見,只能隔河對泣;此時相逢,相見自然恨晚。“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襯托了兩人盼望見面的急切心情,也隱含了歷經劫難的艱苦歷程。香車,泛指古代貴族婦女的專車,樑孝元帝《車名詩》:“佳人坐椒屋,按膝對蘭薰,繞砌縈流水,邊樑圖畫雲,錦色懸殊衆,衣香遙出羣。”這裏指織女所乘之車。河漢,即天河,《廣志》:“天河曰銀漢,又曰銀河,亦曰天漢、天津、絳河、明河。”

下片以“離愁千載上”換頭,抒發天上“不似人間”的感喟。牛郎織女的悲劇,其核心是有情人不能成眷屬,千載悠悠,離愁綿綿。遠隔天一方,“相遠長相望”,這是何等的憾事。但是,“相遠”猶能“長相望”,“人間”卻“回頭萬里山”,連“長相望”亦不得,這種“終不似”就顯得越加沉痛了。得到這個結論以後,“回頭萬里山”,對坎坷不平的人間,一種夾雜着欽羨和惆悵的複雜心情不免油然而生。據《宋史》載,陳師道“高介有節,安貧樂道”,平時常“終日不炊”,死後由友人“買棺斂之”。這首詞作,作者恐怕也有借天上的牛郎織女的悲劇來襯寫人間無數悲劇的意思。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爆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