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時尚熱點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來源:星女圈    閱讀: 6.0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1

茨威格的原文,不止一次地讀了,每一次都會被這個愛到碎片裏、卑微到細胞裏的女孩打動,她的所有行爲,都是孩童時期的真心所望,不畏付出,但求滄海一粟的回報。讀到“可是請你相信我沒有一個女人,像我這樣愛過你,如此謙卑恭敬,如此低聲下氣,如此捨身忘己,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我永遠對你忠貞不渝,因爲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和一個孩子暗中懷有的不爲人所察覺的愛情相提並論,因爲這種愛情毫無指望唯唯諾諾低三下四,無望卻又激情滿懷”,心底怎會不無力?讀到“假若我的死會讓你傷心,那我就不會死了”,怎能不心碎?

【火燒火燎的祕密】

茨威格以一個孩童的反叛視角來窺探孩子心中純潔之地,飽受焦急、煎熬的心路歷程,折射大人們的“祕密”。最後的結局是趨於和解,其中的過程卻充滿了反轉。這個孩子究竟學會、成長了什麼?這段經歷是他周而復始的大人之路的開端嗎?還是母愛(母潔)全新守護的起點?作爲人的共同點,依然多於我們之身份。

【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

女性始終都是感性的動物,這種情感的充沛長於感動自己,墮入深淵。無形的枷鎖、世人的言論、羣體內人士的不自知,都往女性身上,加上一根根微不足道且作用顯著的稻草,真實而強烈。戲劇化的畫面是自我意識的強加,聯想的天性使自己臣服。激情相遇講究質量,而通常這些質量都源自女性的自我說服。

不得不說,茨威格很懂女人,或者,很懂人性。字裏行間對女性心理的把握遊刃有餘,功力盡展,舒放自如,牽動我心,話語即心理。同時,在小說文題與內部架構上也表現出其寫作技巧,使人耐人尋味。他要表達女性的弱點?人性的必然?在21世紀的今天猶能窺探得到理性與感性,激情與冷靜仍是作爲人的本能最交織繁複的情緒。

“我低下頭,畢恭畢敬地吻了吻她那枯萎得如秋葉般的微微顫抖的手。”女性值得,永遠值得。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2

總的來說,這篇短篇小說寫得是一個少女對一個等徒浪子一見傾心,竟像妓女般地委身,最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這篇文章是通過陌生女人的來信展開的。她在信中訴述她對他的愛慕,從她還是個孩子那時起,她就是他的了,一生中從未改變過,還爲他生了個孩子,他給她最寶貴的禮物,然而孩子死了,她的世界也就坍塌了,她沒有守護好對他們的孩子,他不能原諒自己,也沒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因爲他不曾記得過他,雖然她對他無所求,但孩子就是她對他的寄託,孩子死了,就更沒有活下去的力量了。

“不和你在一起,我就不想幸福地、愜意地生活,我把自己埋進一個晦暗的、寂寞的世界裏,自己折磨自己”,這表明女主人公對男主人公偏執的愛,在她得心裏,她是爲他所活的,沒有了他,她的世界就不應該也不可能會是幸福愜意的,她爲了他,願意過痛苦的生活,把折磨自己當做是一種享受,她樂意折磨自己。尋求痛苦的刺激,來證明自己還愛着。就像她自己所說的“我悲傷,我要悲傷,看不見你,我就強迫自己過着清淡的生活,並且還以此爲樂。”

“我幸福地承受着你嫺熟的溫存和情意,並且看到,你的激情對一個情人和一個妓女是沒有區別的,你縱情恣欲,毫不在乎消耗掉自己的大量元氣。”“我陶醉在往日的幸福之中,我又感覺到了你這種獨一無二的心靈上的兩重性,在慾望的激情之中隱含着意識的、亦即精神的激情,這種激情當年就已經使我這個女孩對你俯首聽命,難捨難分了。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男人在柔情蜜意之中,在那片刻之際是如此不要命,如此一覽無遺地暴露自己的靈魂。”女主人公會愛上作家,可以說是巧然,但也是必然。這是因爲作家身上有深深吸引女主人公的地方—慾望與精神的激情,他人格上得兩重性。致加西亞的信讀後感如何賞識孩子給其自信讀後感蘇霍姆林斯基給女兒的信讀後感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3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突然讓我想到了嫌疑人X的現身。

你沒有多好,你何必太好。我用情再深,只是我自己甘願。你何必在意,你不必在意。你若在意,反而會令我一敗塗地.

你不知我情之所起,我不知自己爲何一往而深。你不知道,我不願你知道。誰讓你是我生命裏的死角,我把最深沉的祕密藏在那裏。

看着你的背影,聽見你的聲音,我已得到幸福。偶爾和你擦肩的樓道,電話裏你深沉的音調,你的微笑.....我愛你,與你無關,哪怕你不愛我,我也不怪你。

你又何必言謝,一切都是我心甘情願。

這一段感情中,她從13歲癡愛,到一個人孤獨生子,再到兩次與他肉體上的親密接觸,她有無數次機會說出我是誰,我愛你!她爲什麼不肯,一直堅持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才吐露心聲?

這篇小說中,女主人公到底要的是什麼?是愛,還是平等?

也許她想要的是一份不將就的愛,是一份平等的愛,是一份不必低頭,就能平視他的愛。那愛就像簡·愛說的:如果上帝賜予我財富與美貌,我會使你難以離開我,就像現在我難以離開你一樣,當有一天,我們經過墳墓,一同站在上帝面前,我們的靈魂是平等的。

愛必須是對等的,如果不能對等,她寧願保持心靈的驕傲。於是,她一直將這種驕傲延續了下去,直到生命的終結。

所有的人都看到了她在愛裏的卑微,卻沒有幾人能讀懂她的驕傲。

她是三毛《不死鳥》裏的那隻沒有腳的鳥,不停地飛啊飛啊,飛累了就在風裏睡覺,這種鳥一生只可以落地一次,那就是它死的時候。

歌德說:我愛你,但與你無關!

我愛你,真的,與你無關!你若也愛我,想要回應我,那麼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必須做爲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這一世,我只愛你這一次,下一世,“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塵土裏安詳,一半在風裏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隻鳥,飛越永恆,沒有迷途的苦惱。東方有火紅的希望,南方有溫暖的巢牀,向西逐退殘陽,向北喚醒芬芳。”

她就是這樣一個缺愛,要愛,敢愛的女子,放逐一生只爲追尋!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4

在讀了《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之後,心中不免五味雜陳,百感交集。在整個故事中無不透露出一種孤寂、淒涼、悲哀的氣氛。

這或許與作者所生活的'年代有着密切的聯繫吧。茨威格經歷了二次世界大戰以及納粹對猶太人的精神蹂躪與吞叱後,讓他痛心的發掘出人們陷入了精神危機。

由此,《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就在這種背景下誕生。故事講了一個女孩從十三歲就開始暗戀作家R,而在這之前,女孩的生活也是一直處於渾沌虛無的狀態中。

女孩對男主人公一生的暗戀以及與其之間僅有幾次的情感糾纏,時刻都透露出想要被“他“認出和認可的渴望,甚至爲”他“生下了一個孩子,也在所不惜。

女人的暗戀幾近到了癡迷癲狂的地步。在她狹小的世界裏除了“他“,再別無所求。這種卑微的不平等的”愛情“,深刻的揭示了那個年代人們精神的極度匱乏、孤寂與淒涼。

在文章中,作者不僅僅想要傳達出人們生活的空虛與寂寥,同時也頌揚了純粹的愛與寬厚的仁慈。因爲在文中不止一次提到女孩對作家的屢次遺忘卻沒有一絲怨言。

故事從頭到尾都在重複強調女人的心聲:認出我吧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快點認出我。但作家讀完信之後,腦海裏仍然是模糊不全的畫面,這也正影射出當時社會人們的自私與麻木的精神狀態。

在那個陰鬱的年代,愛情、婚姻與生活是多麼的空虛、貧乏,人們似乎失去了存在感,但同時也一直在尋找存在的感覺,內心深處仍有一些愛的渴望和嚮往美好生活的追求。

我不禁感慨,我們生活在文明進步的和平年代是多麼的幸福!也正因如此,我們纔有着進步的思想意識。想要得到對等的愛情,就要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纔不枉對愛的追尋。

在當下,我們不僅有着對美好的愛情的追求,還有更多的、更有意義的精神追求,生活也是多彩多姿的。我們都是幸運兒,所以,請珍惜我們的生活與身邊的有緣人!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5

剛看完《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書不是電影。不過電影我也還沒看過,看書上介紹是20xx年暑期上映的一部電影,由徐靜蕾,姜文主演的。感覺自己太落後了,不過現在還不遲,總算花了兩個多小時看完了這個故事。感覺,很悲,又很美,是我喜歡的那種美——唯美,殘酷的唯美!

也不知道爲什麼,感覺自己有幾分相似於那個女人——用特殊的方式一個人。有人也許會認爲她有些變態,不過也不能否認是有這點可能。其實我認爲,最後她選擇:‘她和他‘的兒和她自己離開這個世界,是爲了報復他——她深的(我認爲不可能沒有一絲絲恨意)那個著名小說家。不知道,當這位小說家看完這封信以後的生活會是怎麼的?斯蒂芬。茨威格也沒有再寫下去了,也許這是留給我們讀者思考的吧!

這樣的,不知道算不算此。如果按現在社會的方式‘他(她)就要讓她(他)幸福快樂,自由’,我想那種就不再是了。單相思——在她剛開始仰慕喜歡他時候,感覺很美,可是最後她竟然到了那種地步——生下了他和她的孩,不告訴他……。這樣是爲了他嗎?還是…………我想:她是看不慣他的那種風流生活,所以纔會選擇這方式去他,去放任他。如果她把這一切早點告訴他,也許結局就不會這樣了,哪怕他不承認,只給點錢……可是……孩是最無辜的。爲了自己那種瘋狂的,自己折磨自己的,如此悲慘的,如此絕望的狂熱的,卻要另一個生命來陪葬,呵:)這就是嗎?

不過,很佩服她,能用這種方式來他,不管這是不是真正的。我覺得:人與人之間處在不同社會層次而發生了某種關係時候,處在下層的人有時會採取一種很極端方式來處理這種關係的,就像故事裏的她。她也許很自卑特別面對他——社會的大紅人。在現代社會也不乏缺少這種現象——窮大學生該不該有情,…………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話題

情永遠是談不完,道不清的。是無限可能的,每個人的情都不竟相同。有人的甜甜密密,可有些人卻的窮途末路。情值得三思!作文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6

昨天終於把《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看完了,後面棋王什麼的應該是另一個故事了吧?因爲實在很困,所以看得很糙,就隨便說點看法。實話說這個標題真的不怎麼吸引我,就是曾在大學專業課上記住的一個書名,咳但沒有留心,如果不是無戒老師的推薦,我想我是不會注意到它並去看的。與它平平無奇的題目相比,內容是出乎意料的好看,至少不枯燥,慶幸是第一人稱,所以也不繞,閱讀體驗還是相當愉悅的。

小說講的是主人公“我”收到了一封愛慕了他十多年的陌生女人的來信,收到信的時候女主人公已經死了,這是她臨死前寫的,如果她不死,那麼這封信就不會被寄出去,“我”就不會知道了。信中道盡了女主人公暗戀的心路歷程以及遇到作家後那些年的生活經歷。這樣純粹的感情真的很打動人,不懷期待不求回報,就默默守候在那個人身邊,能夠看着他就好。從文學角度看,對女主人公的心理描寫很細膩,我覺得一個男作者能揣摩得這麼到位也是很厲害了。本質上男女主之間的感情關係就是一種階級對立,一個是社會上層的成功男士,一個是社會底層的柔弱女子,擱現在可以寫一本狗血的霸道總裁愛上小白兔了,未婚先孕帶球跑不要太爛大街,而作者並沒有落入俗套,他們之間的身份地位差距,以及男主人公對待感情的態度,註定了他們之間沒有結果,這纔是正常的嘛。

文學性是很好的。從現實角度看,就有那麼一點點不討人喜歡了。男主人公就是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的渣男,女主人公就是一個愛她的她不愛,不愛她的愛得要死的癡心錯付的傻女人,甚至爲了這段單方面的戀情賠上了無辜的孩子和自己的性命,更可悲的是到死,對方都沒有想起她……對了之前女人用玫瑰花用直白的話對作家暗示多次,作家都沒想起來,我覺得這是個bug,身爲一個作家,他的觀察力和敏感度,理當不該這麼差,怎麼會一次都沒看出來呢?何況是這麼明顯的暗示。

好了,就到這裏,有時間說不定會再看一遍。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7

這本書我讀了一遍又一遍的原因,不是這個故事多麼好,恰巧這並不是個好的故事,只是茨威格太懂女人心了,寫的每一句獨白都像是在另一個人在訴說着自己。

女人心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東西,卻有男人能寫的這麼精妙。當我讀到很多很多段落,忍不住直拍大腿“這TM不就是年少時期的我嗎”。

暗戀大抵都會出現在年少懵懂時期,成年人很難再去用這樣隱祕的方式去喜歡一個人,因爲成本太高了。

暗戀是不對等的,是少女盛大而莊嚴的獨角戲。書裏描寫的是唯美主義者的愛,純度極高的愛。它被歲月打不垮,生活擊不敗,誘惑摧不毀。愛人如初,至死方休。

十幾歲讀的是勇氣和感動,二十幾歲讀的是嘆息。說我愛你與你無關是扯淡,女主人公是這樣的千方百計、“不擇手段”的去參與他的生活啊。

爲了他,看成千本書考第一名,苦練鋼琴。爲了他,隻身一人來到維也納。爲了他,在下雪天在他回家路上製造偶遇,接近他。爲了他,躋身於上流社會,出賣自己。

而他呢?從未記得她,哪怕一次,不記得比不愛更可怕。不記得是我壓根兒就沒把你往心裏放過。過於純粹過於自尊的愛,讓她將往事一次次的守口如瓶,將祕密一次次的掖進黑夜裏。用女人的軟弱當武器,對抗苦難,捍衛心中摯愛。直到死,才把她的一生吐露出來。她是這樣描述他們第一次相見的:

那天夜裏,

我還不認識你,

就第一次夢見了你。

這樣記錄他第一次看向她的時候

可是就這麼看了一眼,

我就把整個氣氛吸進了胸裏,

這就有了入夢的營養,就能無休止的夢見你。

無論醒着還是睡着。

一次次的強調,你絕不要把這些當成負擔和困擾,我樂意,這都是我的事。

我在這個故事裏看到的美好,是少女時期愛的純粹,不是他有什麼,而是他是什麼。無限包容與無限美化。

當你讀完的時候,不要去拷問她爲什麼這樣,她爲什麼要爲一個花花公子付出一生且不求回報?

文學的意義在於,告訴你世界上有些東西就是存在的。

無論你是否身披鎧甲,世界裏不再有童話。

別忘了相信。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8

凌晨一點纔看完<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結尾的音樂還在耳邊流動着一種難以名狀的悲傷就席捲而來。愛情是的完全犧牲的愛情。一個女人終其一生只愛一個男人這種愛不求任何哪怕一點點回報痛着愛着十八年。

一個女人在生命以最美綻放的十八年去守侯一份僅僅是她所珍惜的愛情。看着深愛的人周旋在香肩軟腰裏次邂逅一次遺忘;再次邂逅再次遺忘心是怎樣的痛?不是沒有失望只是任失望一次次侵襲卻控制不住自己繼續愛着又或者她根本沒想去控制。從年幼的她撞到他懷裏那一刻開始愛是那許多年一直支撐她活下去的勇氣。“世間再沒有比置身人羣之中卻又孤獨生活更可怕的了”“我一心想着你在心靈深處始終單獨和你呆在一起。”不在他身邊六年就是這樣靠回憶不到一年的點點滴滴的回憶度日。然後回到他的周圍希翼着能到他的身邊。

“我一回來就去找你。”這是他離開前的承諾一個男人是這樣可以輕易的將承諾說出口卻又完全不留任何痕跡的忘記。可以不擁有但是不要擁有後再失去那種空白的痛讓人難以承受。這個堅強的女人卻帶着深深的失望和一個屬於他們的孩子孤身遠行了帶着愛離開了。“我希望你想起我來總是懷着愛情懷着感念。紀念那忘卻的時刻。”然而他卻不會想起如果沒有這最終的一封信。

8年又是8年的時間她回來了她遊弋在形形色色的男人中間爲了讓他的孩子可以過和他同樣的生活不沾染灰塵雜質的生活。她永遠接受不了任何人在內心她只愛一個人一個將她遺忘的那樣徹底的一個人。可以放棄自尊放棄一切去愛他不在乎自己會不會讓他覺得低賤。又是一次離別同樣的房間同樣的話語“我一回來就去找你。”她灼灼的看着他希望他可以回憶起她曾經的幸福但是他沒有終沒有記起這個女人。她知道這又是一次永遠不會實現的承諾。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9

無望的等候,並不是爲了虛度光陰,也不是爲了讓他人感到羞愧,而是在癡癡等待一個不可能的答案。有誰,願意用十八年的等候去換一個並不愛自己的人的遺憾。

她住在一個充滿陽光的街區,一切是多麼美好與難忘,當然,除了一戶整天吵架的鄰里。直到那天,那個命中註定的人出現在她的生命中,那個小說家搬進了這個小街區,她只覺一種朦朧的感情像一顆種子在她心中發芽、生根。時而像一條滾滾奔流的大江,驚濤駭浪,洶涌澎湃;又像一灣靜謐的湖水,波瀾不驚,一碧萬頃。

她用各種方法去收藏小說家的存在,撿小說家的菸頭,觸摸小說家的門把手,甚至跟蹤小說家,追逐他的影子。但是,她搬離了這個幸福的街區,再見到小說家的希望渺若晨星,她非常難過,心如刀割;爲了小說家,她可以由淑女變爲脾氣暴躁的女子;爲了小說家,她可以與朋友爭執到恨之切骨,她甚至抱怨是上天不公。

時光荏苒,十八年的的等候悄然逝去,在茫茫人海之中,她的目光彷彿又觸碰到了小說家的影子,依然是那麼令她魂牽夢縈,楚楚動人。十八年的等候早已使她變得成熟,她以最好的微笑迎接他,像迎接朝陽,但是,他竟然沒有認出她來。她有了自己的孩子,也像以前對待小說家一樣對待孩子,寧願職位低下也要讓孩子上貴族學校。直至兒子病死前,寫信前,她也在孜孜不倦的哺育孩子。

讀到這,我才發現茨威格不只是歌頌女性在愛情中的犧牲和真摯,更加讓我動容的是母愛的無私和偉大。我們出生至長大成人,再到娶妻生子,父母對我們的愛從一而終,從未打過任何折扣,我們終其一生都還不了這份恩情。此刻,我們正值青春年華,唯有刻苦學習,提升自己,在有空閒的時候,放下手機,幫助父母乾乾家務,聽聽他們年輕時候的故事,幫爸媽做一頓晚飯,給他們寫一封感恩的信。表達愛,永遠不嫌早。

小說的最後,小說家坐在椅子上,桌上是一封零散的信件,他面朝即逝的夕陽,吐出一長串的菸圈,長嘆了一口氣,發呆——爲這深情的錯過。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10

爲什麼會接觸到這部作品呢?源於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上面談到了對作者影響很大的哲學作家以及他的作品。所以就去想辦法找到這篇文章來讀了。不過也是第一次接觸茨威格這個作家的作品,在看他的作品之前去查找了一些關於他的資料,影響了一大批的後來者,所以抱着濃厚的興趣開始和他對話了。

作品講述的是一個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飽蘸着一生的癡情,寫下了一封悽婉動人的長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絕望的愛慕之情。而這個作家,就是在小女孩13歲時搬過來的鄰居,少女的癡迷,作家的活力,讓這個成績不怎麼好,站在人羣中找不到的少女一步步爲他改變,最後變成了一個容貌出衆的少女。而正是這出衆的相貌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們渡過了銷魂蕩魄的三夜,那濃情蜜意的纏綿和繾綣令她心醉神迷、終生不忘。但她卻沒有訴說對他的愛情,而是希望作家把她摟在懷裏的時候,心裏能激盪起某個模糊而遙遠的回憶,然而作家還是沒有認出她這個當年的鄰家女孩。

也正是這銷魂蕩魄的三夜,讓少女變成了少婦,有了小孩兒,爲了讓小孩能接受到最好的教育,她不惜委身於一個個有錢的男人,但又拒絕傾慕者們的求婚,爲的是不受婚姻的牽絆,保持自由之身,幻想將來有一天能夠回到作家身邊。正如少女在信中寫到的那樣“我身體給了他們,但我的心永遠在你那裏。我想你會理解的。”

直到"陌生女人"在失去孩子的淒涼和病痛中孤獨地死去,作家始終都沒有認出那個與他幾度邂逅甚至在黑暗中歡愛的女人就是當年的鄰家女孩,只把她當作歡場中的賣笑女郎,無數風流豔遇中的一個。讀完"陌生女人"的絕筆信,作家只朦朧地感覺到了一些感情上的蛛絲馬跡,卻始終沒能確切地回憶起她的形象。

小說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經歷,寫出了愛的深沉與奉獻。當看完這本書的時候,竟不知如何表達,少女到離世時對這個“負心”男人沒有一絲絲的恨,有的都是愛,一種無條件的愛。強烈建議朋友們抽空看看這部短篇小說,篇幅不長,裏面卻又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儘管可能是無用的書,但還是推薦你讀一遍。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11

文章一共分成4個故事,分別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象棋的故事、馬來狂人、女人和大地。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講的是隻有奉獻沒有索取的愛情,儘管結局不是那麼美好。貫穿始終的那信中的話語充滿了痛苦掙扎與寂寞,但我想這是值得歌頌的愛情。象棋的故事,講的是一個普通人,在空虛和寂寞的折磨下,變成象棋大師戰勝世界象棋冠軍。但是也因爲空虛的折磨,變得神經異常。馬來狂人,是一個醫生在探討我們身爲一個工作的角色,應該爲這身份帶來的義務做出多少程度的犧牲,纔是在應盡的義務的範圍內。女人和大地,個人感覺描述太多,完全不知道主線在哪裏。只知道這是一個豔遇的故事。

個人感觸最深的就是前兩個故事:在閱讀第一個故事的時候,感覺這女人的例子還是挺極端的,但是就是這種極端行爲,才更加顯示出那種純淨愛情的美好。在閱讀的評論區看到一段話,也是讓人感慨。

愛情真的很奇特,愛一個人不僅愛他的好,他的各種優點,更重要的是愛上他的各種不好。就像毛姆在面紗中說到:“我對你根本沒抱幻想,我知道你愚蠢,輕挑,頭腦空虛,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的企圖,你的理想,你的勢力,庸俗,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是個二流貨色,然而我愛你;有時候愛一個人,最糟糕的處境就是,我沒有愛上你盡力呈現的美好一面,而是愛上了你渾濁不堪的內心”這樣的愛情真的很讓人羨慕。

第二個故事,講的其實類似於一萬小時定律,但是在寂寞的強大能量下,人們會因爲無聊而發瘋。類似現在疫情嚴重,只能呆在家裏,不知道幹什麼一樣。這裏給我影響最深的是,人思考一項東西,是需要錨點的。我們需要有一樣東西去展開我們的思想,然後才能開始我們的遨遊。這時候,我想刻意去讓自己的腦子變空,其實也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這有點像佛教裏的正念了。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12

我這是第四次讀這篇小說了,每讀一次就震撼一次。讀到一半索性去搜索電影來看,令人失望的是隻有中國版,字幕上寫着“根據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改編”。徐靜蕾和姜文演技不錯,但是失落還是塞滿了我的胸膛。就像是在上海餐館吃東北菜,在中國餐館裏吃西餐,怎麼着,都不地道,不對味兒。

小說的意境是影像永遠無法比擬的。

電影的開頭直接用了小說的開頭:你啊,永遠也不認識我的你啊…。茨威格就是用這句話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心。但是看下去就越來越失望了,裏面居然用了五四運動。情節也完全中國化了。電影沒看完就關了。

我就是從《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愛上茨威格的作品的,我記得第一次讀完有很長時間不想再看關於愛情的小說。孤陋寡聞的我認爲,迄今爲止,不光中國甚至世界,目前還沒有人超越。現在我又讀了《貴婦失寵》、《家庭女教師》、《火燒火燎的祕密》、《日內瓦湖畔的一個插曲》、《夜色朦朧》、《夏日小故事》等,我不得不欽佩的五體投地,茨威格以八歲少年、十多歲少女、貴婦、不同身份不同年齡的女人以不同角度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曾經有一度我懷疑他就是女人。不然怎麼把女人的心思揣摩得那樣透徹?

也甚至去查關於他的資料。事實證明他就是個男人,標準的大男人,他卻把女人、兒童、少女等角色的情感、愛恨、心理詮釋的淋漓盡致,細膩到一顰一笑一個眼神兒一個不經意的小動作。他似乎從不在意小說的名字,有的名字看上去有點像散文、隨筆、或者是隨便一句話而已。

再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女主人公那種渴望、羞澀、壓抑、慌亂而不顧一切的情態,利劍般地穿透每一個走過情竇初開女性的心房,那個沒有名字的主人公霎那就變成了當年的自己。一生中哪個階段的愛情比得上情竇初開?何況她還無怨無悔不計代價地愛了一生。

不多說了,自己去看吧。

今日晚上還有活動,這篇日誌寫的匆忙,對付一下吧。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爆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