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冬至有趣的故事

冬至有趣的故事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冬至有趣的故事,冬至,又稱日南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祭祖節日。以下是小編分享的冬至有趣的故事。

冬至有趣的故事1

一、冬至餃子

東漢末年,各地災害嚴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陽有個名醫叫張機,字仲景,自幼苦學醫書,博採衆長,成爲中醫學的奠基人。張仲景不僅醫術高明,而且醫德高尚,無論窮人和富人,他都認真施治,挽救了無數的性命。張仲景在長沙爲官時,常爲百姓除疾醫病。

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心裏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回到家,求醫的人特別多,他忙的不可開交,但他心裏總掛記着那些凍爛耳朵的窮百姓。

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

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裏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人們稱這種食物爲“餃耳”、“餃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癒病人的日子。

二、冬至湯圓

相傳古時興化府裏有個寡婦叫餘蓮香,丈夫早逝,她獨自種田採草編織斗笠撫養兒子元元讀書。元元二十歲中了狀元,當官時因政務繁忙,不得閒回家省親,於是將一半薪俸叫家丁張二送回給母親。可是,張二好酒嗜賭,丟了銀兩,每次都說假話騙元元。

某日,皇帝問起元元的家世,爲其母親蓮香的氣節所感動,下旨賜元元爲母親建造“貞節坊”。元元領旨回家,十分高興。但在家三年不知兒子音訊的蓮香,以爲兒子忘了母子之情。心中生氣,躲進深山。

元元回到家鄉,才知張二誤事,便進山找母親。那時冬天已到,山上的野果野菜沒了,元元便用糯米做成山果模樣,煮熟後粘在山頂樹上,讓母親採食。一天,元元順路把丸子從山頂粘到厝前,想引她回家。

冬至這天,母親採到厝(cuò 福建沿海及臺灣人稱家或屋子爲厝 )前,元元把張二誤事的經過告訴母親,母子盡釋前嫌,相聚而泣。故事代代相沿,於是便有了冬至日吃湯糰,過“團圓節”的說法。

冬至有趣的故事

三、湯糰

福建平潭人把冬至叫“冬節”,也叫“孝母節”。傳說古時有一山民,進深山砍柴,被一種叫禽母的野獸擄去。禽母通人性知情慾,強迫山民與其成親並懷孕生下一男孩。山民乘禽母外出摘野果時,抱着小男孩逃出了深山,回到了家裏,給兒子取名天賜。

山民也沒有再娶妻,一心一意把天賜撫養長大,送其上學。天賜見其他小孩都有母親接送,其父只說其母外出遠門未歸。轉眼天賜就到了18歲,高中秀才,19歲中舉人,20歲中進士。封官進爵,衣錦還鄉,欲報母生之情,父養之恩,與父再提見母之事、父親如實相告,勸天賜放棄尋母之念。

天賜左右爲難,身爲進士、朝廷命官,怎能認一野獸爲母?母有生我之情、又怎能不認母親呢?俗話說“狗不嫌家貧,子不嫌母醜”。一定要把母親尋找回來,天賜主意已定,便問其父如何才能找到母親,父說其母愛吃野生猴柿(一種小野果),只要採幾筐猴柿從村莊一直撒到其母住的洞口。

其母肯定會一路撿拾猴柿到村莊。天賜一一照辦。第二天傍晚,禽母一路撿猴柿到了村口,被埋伏在此的衛兵抓住。

禽母認出山民,怒目圓睜,齜牙咧嘴。天賜上前叩拜母親,禽母口不能說,但心裏知道這個就是她的兒子,十分歡喜,放聲大笑不止,年老心衰,喜極而終,這一天正是冬至。天賜爲紀念母親,在每年的冬至都做形似猴柿的小丸子,供奉祭拜其母,後人效仿成俗。

四、臺灣冬至

臺灣地區相傳冬至是牛的生日,這有個相當有趣的傳說。從前有個木匠叫墨斗公,在他所住的村子裏,土壤十分肥沃。農夫們只要將稻籽撒在田裏,就可以坐下來靜待收成了。因此這些莊稼人整天閒着沒事,聚集在墨斗公的木匠店裏天南地北的聊天。

墨斗公被他們吵得無法靜下心來工作。於是就交代他的徒弟拿一包經他施過法的鋸木屑,每天早上抓一小撮撒到農夫的田裏去。這些鋸木屑只要一撒到田裏就會變成雜草。

墨斗公的本來的意思是要農夫們養成勤勞的好習慣,天天下田鋤草。不料這個徒弟嫌天天撒太麻煩,就一口氣將整個鋸木屑都倒光了。於是,所有的田裏都長了茂密的雜草,稻子反而枯萎殆盡,急得農夫們叫苦連天。

墨斗公眼看徒弟闖下大禍,就罰他變成一頭牛,來幫助農夫除草。墨斗公的徒弟變成牛後,惰性依然不變。主人要他耕田,它就想出許多推托之詞:今天我太累了、今天我感冒了或是說你還不餵我吃東西,我怎麼替你工作?。

它甚至和主人約定,耕田時每走一趟就要餵它吃紅龜粿或湯圓等食物,否則它就要罷耕抗議。在天上的佛祖看到這頭牛如此狂妄,就在牛的下巴釘了一顆釘子,使它再也不能開口抱怨。

因爲它喜歡吃湯圓,人們就選擇冬至這天作爲它的生日。除了餵它湯圓外,還在牛角、額頭上都黏了一顆圓仔釘。同時,爲了感謝牛一年來的辛勞,冬至這天一定讓它舒舒服服的休息一天。

五、冬至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冬至有趣的故事2

1、女媧與冬至餃子

傳說盤古開天闢地時,人頭蛇身的女媧,看到天上有個窟窿,就用煉就的五彩石補天。她又用黃泥做人,一年到頭不停地做。到了冬至那天,氣候寒冷起來,黃土人的耳朵總被凍掉。她就在一個個黃土人的耳朵上都穿個小孔,用一條線通過,一頭打個結紮住,一頭塞進黃土人的嘴裏,讓黃土人咬住,這才保牢耳朵沒被凍掉。以後就演變成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冬至節,人們就包耳朵形狀的餃子,意思是讓女媧做的黃土人咬住帶線(餡)的耳朵,不至於凍掉。

冬至有趣的故事 第2張

2、唐朝冬至黃金週

古代官員過的新年,其實是指農曆年,即正月初一。唐玄宗頒佈的紅頭文件《假寧令》寫道:“元正、冬至,各給假七日。”“元正”指的就是新年,意思是說,春節放假7天,冬至放假7天,一年裏有這麼兩個“黃金週”。

3、冬至與金鑾殿

許多人不知道,只有冬至這天,陽光才能照到金鑾殿裏的龍椅上。

除外,在北京故宮太和殿龍椅正上方的一塊匾額——“建極綏猷”,每年只有一天太陽光能夠照亮這塊太和殿深處的匾額,這一天也是冬至日,該天太陽高度最小,照射房間的面積最大。

4、冬至與九九消寒圖

過去文人每到冬至,便邀請親朋好友,舉行冬至“雅集”活動 ,開始描寫“九九消寒圖”的第一筆。“消寒圖”內容豐富 ,或是梅花圖畫,或是詩詞,或是對聯。它一共有九九八十一個單位,所以才叫做“九九消寒圖”。從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單元,連數九個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過去了。

冬至有趣的故事3

1、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爲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爲良相,亦當爲良醫。”

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爲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

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

用麪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

後人學着"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2、冬至節有起源於黃帝和堯帝兩種說法。《史記·孝武本紀》中記載一大臣向漢武帝說,“黃帝得寶鼎神筴(ce或jia),是歲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紀,終而復始。

於是黃帝迎日推筴,後率二十歲,得朔旦冬至。”這個記載表明黃帝時就把冬至日作爲歲首,乘坐“朔旦”,但《史記·黃帝笨雞》中本無此相關記載,孤證難考。

另一種說法是堯帝曾令和叔居住在北方,觀察太陽運行的情況,進而確定冬至的時間。《尚書堯典虞書》曾載:“(堯帝)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

日短,星昴,以正仲冬。”(按:朔,北方也。)《尚書》成書時間距堯帝時代較近,文獻可信度相對較高,所載史料或更貼近史實。可見,冬至作爲節日,中國上古時代就受到人們的重視。

冬至有趣的故事 第3張

3、北方冬至日除了吃餃子外,另一盛行的風俗是吃餛飩。在《燕京歲時記》中記載:“冬至餛飩夏至面。”而冬至吃餛飩在北方流行,有很多故事傳說記載。

最早相傳的故事是與春秋五霸時的吳越爭霸及美女西施有關。相傳吳越爭霸時,吳王打敗越王,不僅獲得金銀財寶,更是獲得心靈手巧的西施,在一次試吃了西施做的用麪皮包裹着餡料的食物。

大爲讚歎,問西施是何物,西施想着這昏君沉迷美色,不理朝政,就說此物是餛飩,此後餛飩便流入民間,吳王爲了紀念西施的智慧和創造力,便規定在冬至時吃餛飩以表紀念。

4、相傳,漢代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

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便成習俗。其實,冬至這天吃餛飩古代最流行的是在北京地區。

南宋時,開始盛行冬至食餛飩祭祖的風格。而在許多古籍中記載,餛飩是中華民族的開天闢地者黃帝。因此吃餛飩是對黃帝或那些做過開天闢地之事的人的尊敬緬懷與祭祀。

5、相傳有一個叫共工氏的人,他有個不成材的兒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害怕赤豆,於是人們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

用來趨避疫鬼,祛病防災。在古代,其實人們在冬至日用糯米飯包裹各種各種蔬菜,肉類作爲餡料,是既祭祖又贈送親朋好友的。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爆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