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瑤家嫁女散文

瑤家嫁女散文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秋前夕,作客廣西紫荊瑤家,恰逢主家嫁女。

瑤家嫁女散文

瑤女出嫁,按習俗,要穿戴瑤族的服飾。除了在影視中看過瑤族新娘的服飾之外,我還是頭一回零距離地一睹瑤族新娘子妝扮呢。

兩個年長的瑤族阿婆,先給新娘子的頭上包上一塊藍底,四周與中央皆刺繡着鮮豔圖案的方頭帕。方帕上端邊沿鑲着一條長長的錦巾,錦巾兩端是色彩豔麗的長流蘇。流蘇在新娘子眉棱往上一指的地方,層層疊疊地纏繞在腦袋上。方帕的前後幅都被流蘇纏壓住了,而中間部分卻有兩個空洞露在頭頂的兩側,就像兩隻牛角一般翹着。不過,你不用擔心,新娘子是不會變成牛魔王的,因爲阿婆很快就用一條條條白、灰、彩色間隔的紗巾、錦巾,一層又一層地把“牛角”裹壓了下去。待新娘子的腦袋裹得比廣西頭排香芋還要大得多的時候,阿婆再用一根根幾米長,6—7釐米寬的灰色錦巾,層層疊疊地纏繞在新娘子的額頂,直到錦巾凸起6—7釐米高,變成一個圓圓的頭箍爲止。我在旁邊粗略地數了一下,新娘子的腦袋起碼纏繞了20根各長3米多的錦巾,累計起來足足有70多米長!遠遠一看,新娘子的頭上就像頂着一箇中間開了一個大圓孔的大號圓砧板一般。

“大砧板”纏繞好了,再用一條疊成四折的毛巾,從後腦勺往頭頂前上方攏上去,然後用別針把毛巾的兩端牢牢地扣在“大砧板”邊上。這樣,頭飾的基礎就打牢了。任你怎麼晃盪,“大砧板”也會老老實實,服服帖帖地穩坐頭上,一點也不歪斜。最後還得給“大砧板”的圓邊鑲上一塊色彩斑斕的錦巾。

頭飾的最後一道工序,就是把一塊刺繡着五顏六色圖案的錦巾方帕,罩在新娘子的頭頂上,再用別針把方帕的四邊緊扣在“大砧板”的邊上。遠遠一看,新娘子的腦袋就變成了一個色彩斑斕的方頭。原來那個“大砧板”纏來繞去,弄了大半天,全是爲了給這塊美麗的方帕做鋪墊,打基礎的。

整個頭部的飾品,最珍貴的就是這塊方帕。它全用五顏六色的絲線繡成,花紋圖案流暢,針腳密實,手工非常精細,雖稱不上金碧輝煌,價值連城,但巧奪天工,溢彩流光也當之無愧。據說,新娘子50多歲的乾媽,爲了繡這塊頭帕,竟然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女兒頭上帕,乾媽手中線,數月密密繡,唯恐工不精。

新娘子頭頂方帕的左右兩側,各垂下五綹漂亮的齊耳流蘇;方帕後面下垂的流蘇,以後衣領中點爲界,分成左右兩排,每排流蘇,外側的稍長,內側的稍短。兩排流蘇在衣領中點交界處稍有點兒間隔,形成一個流動的,敞口的 “∧”字,就像倒過來的衣領口子。新娘子戴着頭飾,走起路來,那怕是腰桿筆挺,脖子正直,目不斜視,那頭帕上一綹綹下垂的錦繡流蘇,也會擺動自如,就像行雲流水一般,璀璨奪目,煞是好看。

“熱死我了。”新娘子說,“人家說‘懶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依我看呀,我們瑤女的頭飾是又大又重呀。”那些忙得團團轉的阿婆,也被新娘子的話逗樂了。花了40多分鐘,終於妝好了新娘子的頭飾,其時,新娘子已經熱得滿頭大汗,汗滴順着臉頰、脖子、眉毛,往下流淌了。不過,她的頭飾如果與賀州盤瑤新娘重達20斤的頭飾相比,那簡直就是蚊子比水牛了。怪不得瑤胞姐妹的脖子普遍都比較粗短,我想,這大概是常年被笨重的頭飾給壓成的吧。

新郎官的頭飾要比新娘子的簡單得多。新郎官的頭飾不用方帕打底,只是用比巴掌寬大的錦巾裹住頭,然後用幾種顏色的錦巾纏繞,當然,表面那層也是色彩鮮豔的紅錦巾。在疊繞額頂厚厚的“大砧板”之前,要先給新郎官的頭纏上一條尾端有一根扁辮子的黑色錦巾,然後再在黑錦的上面,重重疊疊地造“大砧板”,“大砧板”的圓圈外面也鑲上一條紅色的絲帶,與那根垂在左後腦上的黑色假辮子相映襯。新郎的“大砧板”大概纏繞了30多米錦巾。不同的是,新郎官的頭飾頂部沒有罩上色彩豔麗的刺繡方帕,後腦勺的青絲還露在外面,與假辮子互相呼應着。

與頭飾妝扮相比,穿着瑤族婚禮服則要簡單得多了。禮服是現成的,都是黑色的套裝。不論新娘、新郎,上衣都是黑底鑲花邊的大對襟衫。衣領、襟口都鑲着寬大的錦繡花邊,其餘地方都鑲布邊。所不同的是,新娘子的鑲粉色花邊,新郎官的只鑲藍布邊。牛頭褲子的差別則要大些:新郎官的褲子由上至下,都是原汁原味的黑色,而新娘子的褲子,膝蓋以下部分則全鑲上了閃閃發亮的錦繡套筒,正面還懸着幾個粉色的絨球,晃晃蕩蕩的碰撞着。據說新娘子這對褲腳套筒,新娘子的乾媽,戴着一副600度的厚玻璃老花鏡,足足繡了半年多,路經金秀大瑤山的遊客曾出3000元欲買下,乾媽操着半生不熟的客家話婉言謝絕:廖本耶燮(留給女兒)做嫁妝,唔邁(不賣)。

新娘子穿好衣服之後,還要繫上兩條圍裙。系在褲腰上的圍裙較短,只遮蓋到膝蓋處。圍裙藍底,周邊鑲着紅白相間的花邊,正中繡着近乎正方形的精美圖案;彩色錦巾爲繫帶,繫帶的末端全是色彩豔麗的流蘇,直垂到小腿肚上,就像千萬股飄飄灑灑的'彩色瀑布。

除了褲腰下的短圍裙,新娘子的上身還要再繫上一條胸前垂着3排紅流蘇,每兩排之間有黑白相間飾物的彩繡圍裙。圍裙頂端(接近脖子的地方),豎掛着四塊漂亮的銀磚,在彩繡的映襯下,熠熠生光。長圍裙披掛好後,阿婆再給新娘子攔腰繫上一條淺灰色的錦巾腰帶。這樣一來,上下兩條長短圍裙便連成一體,不分彼此了。

可能你會以爲渾身珠光寶氣的新娘子已經夠漂亮完美,妝扮已經大功告成了吧,可是你錯了。因爲阿婆還要給新娘子披上一條刺繡着圖案,三邊垂滿紅流蘇,色彩豔麗的坎肩。這樣一來,新娘子的渾身上上下下,都綴滿了長長短短的,五光十色的流蘇,披掛滿了五顏六色的錦絲刺繡,只要新娘子一舉手一投足,那些東西就會飄飄若飛,咋一看,新娘子就如天宮下凡,翩翩起舞的仙女一般。

新郎官穿好婚禮服之後,只是在褲腰上圍了一條短圍裙,其上的刺繡圖案與新娘子相類,只是正中的圖案呈長方形,稍大一些。那條刺繡着圖案的坎肩,則與新娘子的沒甚差異,所不同的是,新郎坎肩繫帶的兩端各有一段長長的紅流蘇垂在兩肋間,與紅色錦巾腰帶相接。

花了一個多小時,新娘新郎的婚禮妝扮終於大功告成。趁着客人入席前的空暇,我與熱情的瑤家女主人嘮叨家常,才知道了紫荊瑤胞一些鮮爲人知的習俗。

瑤胞的女孩子出生後,往往有認乾媽的習俗。據說,認了乾媽,吃了乾媽家的糧(瑤人稱之爲“去契媽家裏討米吃”),女孩纔會無病無痛,順順利利,乖乖巧巧地長大成人。

女兒成年出嫁的那天,要回到乾媽家裏,用金秀大瑤山特產——野生香茗,燒水沐浴。那茶湯如溫玉澄碧,香氣滿屋,滌盡準新娘身上的污穢、邪氣,讓肌膚光澤靚麗,滑潤柔軟芬芳……乾媽讓女兒沐浴香茗,爲的是讓女兒吉吉利利地嫁到男家,祈求日後順順溜溜,平平安安。除了在乾媽家用香茗水沐浴,乾媽還要用一條紅色的皮腰帶束在乾女兒的腰上,意思是牢牢地把女兒拴在女婿的身上,紅紅火火,圓圓滿滿地過日子。乾女兒則送乾媽一隻12斤重的大豬腿,以報答乾媽的撫育之恩。

瑤家女兒孝順,親情濃厚。女兒出嫁後的第一個春節,還得回孃家答謝雙親的直系親屬:每個親人都得送上一個幾斤重的豬腿和一隻大閹雞,讓親人們快快樂樂,團團圓圓地過年。這和一些地方的“嫁出的女,潑出的水”截然不同。一般而言,漢家的出嫁女,只年初二禮節性地回孃家省親,帶上點年貨和利是什麼的給父母,吃上一兩餐飯,或住上一宿,敘敘離別之情,就打道回府了。而瑤家女兒婚後第一次回孃家過年,除了父母留吃留住,雙親方的家人也留吃留住,盛情款待,還封紅包還禮……在瑤家,出嫁女並不是“潑出的水”,而是一個“金菠蘿”(心肝寶貝)。省完親,女兒回婆家,孃家人禮數周到,大大方方地送這送那,送到女兒都拿不動了。這和漢家的“十個女兒九個賊”的說法截然不同。

紫荊瑤胞有招婿入贅的習俗,家裏不論兒女多少,都喜歡女婿上門。上門女婿不需跟女家姓,在家族裏地位平等,不受歧視。上門女婿的孩子出生後,第一個隨女方姓,以後出生的孩子,姓氏隨父隨母,悉聽尊便。因此,家裏男孩多的,都希望兒子“嫁”到女家;家裏女孩多的,也希望女婿插門——養個女兒賺個兒子,家家戶戶樂而爲之,毫無重男輕女之俗弊。

當聊及爲何迎親時不見打火統,唱山歌,背新娘的場面時,女主人告訴我:祖籍雖然是紫荊板瑤,但家住漢人區,在綿長的社會生活中,不少習俗已經漢化,且女兒嫁的是漢族小夥子,所以,儀式就就只有入鄉隨俗了。

你爲啥不讓女婿上門呀?俗話不是說,女兒好,女兒好,女兒是媽媽的小棉襖嗎,你咋捨得讓最小的,也是家裏唯一的女兒遠嫁?我問女主人。

哦,也未必一定要女婿上門。最小的女兒,當然是我的心肝寶貝,她遠嫁了,我身邊還有兩個兒子,他們可以照顧我,但是小女婿是獨生子,我總不能爲了自己而讓親家身邊沒兒子相伴,沒人照顧吧。聽了女主人一席話,我不由得感慨萬千,都是父母,都要照顧,誰都舍不下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母愛真乃天底下最偉大最無私的愛呀!

男主人催着開宴了,我們的家常嘮叨只好結束。宴席開了30多桌,全設在左右街坊的當街大廳裏。在紫荊,家家戶戶有喜事設宴,都互相借用當街的大廳、桌椅等,鄰居們不但慷慨出借客廳,而且還非常樂意地分文不收地幫忙幹這幹那,開宴時,幫忙的鄰居也全部入席就坐,與賓客不分彼此。在物慾橫流,一切向錢看,跑部向錢進的今天,紫荊的鄰里卻如此親密和睦,民風卻如此淳樸,這簡直就如世外桃源一般。

開宴了,親戚、來賓、街坊團團圍坐,氣氛熱烈和諧。滿桌的菜餚,熱氣騰騰,香味四溢,令人頓時吃欲大開。香芋蒸扣肉,油炸跑地雞,紅燒土排骨……司空見慣,不覺新鮮,倒是那兩道菜令我大飽眼福口福——紫荊瑤筍釀、辣子爆石蛙。

紫荊瑤胞的筍釀與賀州的不同。賀州筍釀只是用花肉、蔥花等裹在筍中煎黃再燜,而紫荊瑤胞的筍釀,則是在糯米中添加香菇、花肉、香菜、炒脆的花生仁等,然後夾在筍塊中上蒸籠,用武火蒸煮。這道菜,筍片嫩滑爽脆,醇香甘美,糯米軟而不黏,花肉油而不膩,花生仁爽而不堅,吃後脣齒留香,實爲難得一見的佳餚。

我平生第一次吃石蛙。沒動筷前,觀其外表,與田雞相差無幾。心想,既是蛙類,味道就應該與田雞相類。誰知動筷一嘗,竟然欲罷不能。想不到紫荊瑤胞烹飪的石蛙如此美味:蛙肉細嫩,香滑,蛙皮脆口彈牙,汁水中有家醅的濃郁甘醇,又有恰到好處的香辣。這道菜簡直就是美味山珍世少有,滋補佳品天下絕!

瑤胞豪飲,喝酒全用大杯,酒酣耳熱之後,乾脆換成海碗。酒在他們眼裏,簡直像我們平常喝的白開水。人人三五碗下肚,全然不當回事。有的瑤胞晚餐一直喝到天亮,竟然毫無醉意。在經濟發達地區,酒後往往有小賭怡情的餘興節目。瑤胞也玩小賭,但不是賭錢——他們倆仨圍在一起,擺上三兩海碗自釀的米酒,用撲克斗大,誰輸了,就喝一大口酒,連下酒菜都不用。我問主人:“他們幹嘛賭酒不賭錢呀?”主人說: “我們瑤人有約,赴宴不能賭錢,只能賭酒,不然就壞了規矩了。”

漢人嫁娶,都在喜宴前擇吉時燒鞭炮祝賀,鞭炮燃完,滿座賓朋方動筷。瑤胞嫁女擺宴,卻是分批入席,先到的先吃,後到的,等候下一批。一餐飯分成了兩三批入席。我問主人:“爲啥不等客人到齊了才一起吃飯?”主人說:“我們瑤人居住的地方都比較偏僻,有的人一早出來,要下午才能到,早到的餓壞了,遲到的還沒見人,總不能讓早到的餓着肚子等那些遲到的吧,只好主隨客便,隨到隨吃了。”

喜宴一直襬了三天才結束。在賓客們離開的時候,主人家才點燃鞭炮,還在堂屋的門楣上掛上一條大紅幅。原來紫荊的漢人嫁女開宴前不燃鞭炮,瑤胞住在漢人區域,便入鄉隨俗。喜宴後掛紅幅、燃鞭炮,則是爲了恭祝出嫁的女兒及來賀的貴賓、親朋一路順風,慶祝婚禮喜宴圓滿結束。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爆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