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莫扎特的故事6篇

莫扎特的故事6篇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莫扎特的故事1

18世紀的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被稱爲音樂之城,世界上許多聲名赫赫的音樂大師,都雲集此地。

莫扎特的故事6篇

莫扎特

1787年春天,正是奧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1756—1791)事業輝煌之時,他17歲就任大主教宮廷樂師,寫過意大利式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唐璜》和德國民族歌劇《魔笛》,還寫過交響曲49部。這時,一位17歲的德國青年來到莫扎特的居室來造訪,他穿着講究,舉止瀟灑,風度翩翩。他找莫扎特是爲拜師求學的,但莫扎特對他並不十分熱情,因爲他正在房間裏和朋友們暢談。

“你把你喜歡的曲子彈奏一遍吧!”這青年欣然從命,坐在鋼琴旁彈奏一曲,聽得出技巧是高超的,但莫扎特不露聲色,他懷疑這個不知名的青年所彈奏的那首樂曲,是長期刻意苦練過,用以在行家面前自炫的。

年輕人似乎覺察出莫扎特的心理,於是請求給自己一個即興演奏的主題。莫扎特給了他一個旋律。這青年尊敬地看了大師一眼,極力使自己鎮靜下來,然後施展才能,莫扎特越聽越出神,神情也越來越激動。琴音剛一終止,他就指着這位青年人,以抑止不住的興奮心情對朋友說:“請注意這一位,他將迫使全世界都談論他自己!”

這時,音樂大師纔想起詢問青年人的姓名,他就是貝多芬。

貝多芬

貝多芬(1770—1827)終於實現了多年的宿願,莫扎特同意爲他授課。可惜由於母親病危,他只學了六個星期就不得不匆匆返回故鄉。當他好不容易於5年後再回維也納時,莫扎特已不在人世了。貝多芬爲此遺憾終生,他發誓要繼承莫扎特的事業,集古典派之大成,開浪漫派的先河,他1818年失去聽力,但仍堅持創作,主要作品有9部交響曲(其中以第3《英雄》、第5《命運》、第6《田園》、第9《合唱》最著名)。歌劇《菲岱里奧》和爲歌德的悲劇《哀格蒙特》寫的配樂、鋼琴奏鳴曲32首(以《悲愴》、《熱情》最爲著名),鋼琴協奏曲5部、小提琴協奏曲1部、絃樂四重奏16部和《莊嚴彌撒曲》等。

在貝多芬作爲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事業如日中天之時,維也納還蟄伏着一位音樂天才舒伯特。奧地利音樂青年舒伯特(1797—1828)生於教師家庭,早年曾在維也納宮廷充歌童,也曾當過小學教師助手,他在貧困和疾病侵擾中從事音樂創作,寫了600餘首歌曲。舒伯特早就仰慕貝多芬大名,然而由於社會地位的差異,貝多芬無從知道默默無聞的舒伯特,舒伯特秉性孤潔,又不願貿然造訪,直到後來,因爲一位出版商的強請,舒伯特才挾了一冊自己的作品(歌曲60首)前去登門叩訪,恰逢貝多芬外出,舒伯特只得留下作品,悵然而回。

後來,貝多芬患病,並逐漸病重。有一天,病情稍好,友人想調節他的寂寞,隨手拿起桌上一冊書放在他枕邊,讓他翻閱消遣。這冊書便是舒伯特留下的作品集。貝多芬倚牀翻閱,馬上被作品集吸引住了,細心吟味了一會兒,猛然叫道:“這裏有神聖的閃光!是誰作的?”

舒伯特

友人告訴了他舒伯特的名字,他大加讚賞,恨素昧平生。

舒伯特聞訊後,立刻奔赴貝多芬病牀前。此時,貝多芬已病勢沉重。當他意識到舒伯特在跟前時,極力振作,握着他的手叫了一聲:“我的靈魂是弗蘭茨(舒伯特的名字)所有的!”

舒伯特自喪知音之後,終日鬱悶,參加完貝多芬葬禮,他與三四個友人入酒店飲酒,一友人舉杯提議:“爲席上先逝者乾杯!”舒伯特應聲站起,一飲而盡。彷彿是應驗了可悲的讖語,18個月後,舒伯特果然辭了人世,臨終時,他向親友表示遺願:“請將我葬在貝多芬的旁邊!”

後來,人們爲了紀念這兩位音樂巨人,爲他們鑄起了並立的銅像,至今屹立於維也納廣場。舒伯特的歌曲採用歌德、席勒、海涅、繆勒等人的詩作爲歌詞,代表作爲《魔王》《野玫瑰》《春之信念》《流浪者》,以及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女》《冬日旅程》等。《死神與少女四重奏》及《鱒魚五重奏》中的慢樂章,均以其所作歌曲爲主題。所作十部交響曲中,以《D小調交響曲》《C大調交響曲》最爲著名。

莫扎特的故事2

貝多芬是西方古典音樂中的愷撒。可有誰知道,貝多芬25歲時患耳疾,45歲時失聰。貝多芬的音樂給後人帶來了無盡的享受,可他卻不能在生前享受到自己創作的作品。

1770年12月6日,貝多芬誕生在波恩市的一個音樂世家。他4歲時就會彈奏羽管鍵琴,8歲起就登臺演出,並獲得了音樂神童的美譽。10歲時,他拜師於普魯士最著名的音樂教育家聶費。12歲時經聶費的推薦,到瓦爾特斯坦伯爵的宮廷樂隊充任管風琴師助手,這是貝多芬“音樂僕役”生涯的開始。

17歲時,貝多芬去拜訪音樂大師莫扎特,受到熱情接待。莫扎特在聽完貝多芬彈了幾首鋼琴曲子後興奮地說:“各位,請注意這位年輕人,不久的將來他就會博得世人的稱讚!”莫扎特還答應給貝多芬上課。可惜此後兩個月,貝多芬母親突然去世。對此,貝多芬父親意志消沉,終日酗酒,貝多芬不得不挑起了養家餬口的重擔,再次回到原來的歌劇院當鋼琴師。

19歲那年,法國大路程爆發,貝多芬滿懷激情地寫了《誰是自由人》的合唱曲來表達他對自由與民主的渴望。後來,貝多芬通過人介紹,認識了李希諾夫斯基公爵。他很欣賞貝多芬的才華,收他爲音樂僕役。貝多芬也很快以自己的即興鋼琴奏迷住了維也納人,其音樂旋律時而如細水潺流,時而如驚濤駭浪,時而如鳥語雞鳴,時而如暴風驟雨。有人曾評論貝多芬的即興曲“充滿了生命和美妙”。

30歲時,貝多芬愛上了一個伯爵小姐朱麗葉.琪查爾迪,但她父親嫌貝多芬出身低賤,硬是把女兒許配給一個伯爵。這給了貝多芬極大的精神刺激,據說他的名曲《致愛麗絲》就是在這段時間內創作的。

失戀固然令他傷心,但更令他傷心的是他的耳朵開始發聾。他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寫到:“我過着一種悲慘的生活……要是幹別的職業,也許還可以;但在我的行當裏,這是最可怕的遭遇!”貝多芬曾竭力治療,卻無濟於事,他搬到維也那鄉下去療養了兩年。結果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惡化了,就連窗口對面的教堂鐘聲都聽不到了。

絕望中,貝多芬多次想到了死,但他不甘心就這樣離開人世,他堅信只有音樂才能拯救他。他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寫到:“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不容它毀掉我!”貝多芬立志要在餘生中從事音樂創作。從此,維也那的官廷樂會少了一位出色的鋼琴彈奏家,但世界樂壇卻誕生了一位不朽的作曲家。

貝多芬從32歲起開始音樂創作,在近兩年的彷徨與探索後,他終於創作出第一部具有自己鮮明特點的作品--《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其最突出的特點是音調跌宕起伏,時而沉靜凝思,時而憤慨咆哮,令人情緒激憤。貝多芬創作《英雄交響曲》,本來是想獻給拿破崙的,但他聽到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加冕稱帝的消息時,怒不可遏,憤而塗去原來的獻詞,而是把它改成:《英雄交響曲》--爲紀念一位偉大的人物而作。

莫扎特的故事3

莫扎特是一位傑出的奧地利作曲家,是古典樂派的代表作曲家,與海頓、貝多芬並稱爲古典樂派的三大作曲家。他在短暫的一生中爲世界留下了數目驚人的音樂瑰寶,其中包括22部歌劇,以《費加羅的婚禮》、《唐·璜》、《魔笛》最爲著名。在莫扎特的器樂作品中,交響曲是一個重要的方面。他的交響曲中有的充滿了天真無邪的歡樂,表達了對美好的追求和嚮往,有的充滿戲劇性的衝突,流露出淡淡的憂傷。莫扎特的創作是18世紀歐洲音樂文化各方面成就的光輝總結。他爲德國民族歌劇奠定了基礎,創造了一種現實主義音樂的新體裁;他擴充並革新了器樂作品的內容,使交響曲和室內樂曲的形式格外嚴整,把18世紀的音樂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併爲後來音樂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

蔑視來自貴族的讚美

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誕生於奧地利的薩爾茨堡。莫扎特的父親利奧波德·莫扎特是位知名的音樂家,也是薩爾茨堡的宮廷作曲家。莫扎特的姐姐娜妮是個音樂天分極高的孩子。從5歲起,父親便開始叫娜妮學習鍵盤樂器,並對她的學習速度非常滿意。而莫扎特4歲時便開始正規的音樂課程了。莫扎特的學習速度非常驚人,他可以在半小時內學會一整首小步舞曲和三重奏。

在莫扎特4歲時,他試作了第一首鍵盤樂器協奏曲,並首次在舞臺上以歌手身份露面,參與歌劇演出。從那時起,歌劇就成爲他最鍾愛的藝術形式之一。當莫扎特快滿6歲,而娜妮11歲時,父親利奧波德決定將兩位傑出的孩子介紹給全世界。

當時巴伐利亞親王在慕尼黑有兩個奢華的宮殿,許多音樂家依附其門下。利奧波德決定先帶孩子們去那裏參加嘉年華會,如果演出成功,再到更遠的地方。結果,這場音樂會空前地成功,兩個孩子成了慕尼黑嘉年華會談論的焦點,並被邀至各大家族和皇宮演出。而令莫扎特最感興趣的是觀賞意大利歌劇,並從此產生了創作歌劇的心願。

一位名叫約翰·安德列斯·沙赫勒的宮廷樂手對莫扎特的童年有生動的描述:“一旦他投身音樂,他的感官就不理會其他活動了。甚至連惡作劇或遊戲也得和音樂有關,他才玩得開心。比方,我們玩一種把玩具由一個房間搬運到另一個房間的遊戲,誰空着手就要唱歌或用小提琴拉一首進行曲。”

1762年9月,莫扎特一家啓程前往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當時歐洲最重要的音樂中心之一。那兒是弗朗西斯一世皇帝與瑪利亞·特麗莎皇后豪華宮廷的所在地。從12世紀阿爾伯特一世召集一批樂師組成所謂的“皇室音樂家”以來,維也納就一直是音樂之都,音樂成爲皇室生活重要的一部分。

著名的作曲家約瑟夫·海頓就曾在維也納附近的一個伯爵門下任樂長,另一位作曲家格魯克當時就在皇家宮廷任首席作曲家。這個俯仰呼吸皆音樂的城市,早就非常期待6歲神童莫扎特的'到來。

莫扎特一行剛到維也納,就在一個私人官邸做了第一場表演。隔天,皇帝和皇后馬上召喚他們到宮廷。一位實際參與那場音樂會的人士這樣回憶着莫扎特:

當孩子們演奏時,觀衆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弗朗西斯一世尤其滿意小精靈(他對莫扎特的戲稱)的表現,他還多次和莫扎特閒聊。當皇帝要求他用一根手指演奏時,他毫不猶豫地照做了,而且乾淨利索地彈奏了好幾首曲子,讓在座的每一位大吃一驚。在他當時的年紀,已經可以看出他後來一貫的態度,也就是蔑視來自高貴者的讚美,尤其若是他們對音樂沒什麼認識,他甚至不太願意爲他們演奏。

漂泊不定的巡演生活

1763年6月,莫扎特7歲、娜妮12歲時,莫扎特一家開始了他們的第一趟長途旅行——一個持續三年半,走遍歐洲各地的旅程。他們經過慕尼黑、曼海姆、奧格斯堡、海德堡、法蘭克福等德國城市。每到一處,都無一例外地引起轟動,各種音樂形式對莫扎特而言都好像吃飯、睡覺一樣容易,他幾乎不需要任何教導,好像早已知道一切。

1763年11月18日,莫扎特一家穿過奧屬荷蘭到達巴黎。在這個視世界其他地方爲“鄉下”的大都會,莫扎特一家一待就是五個月。父親莫扎特帶着兩個孩子拜訪了巴黎許多貴族的宅邸,包括凡爾賽宮。皇室對莫扎特和娜妮非常禮遇,這完全出乎那些高傲的法國貴族的意料之外。稍後莫扎特在所有宮廷權貴面前演奏管風琴,贏得在座每個人的掌聲。奇怪的是,莫扎特幼年時獲得的掌聲和矚目,竟一點也沒讓他變得虛榮或驕傲。

1764年4月9日,結束了在巴黎的一系列演出之後,莫扎特一家前往英國倫敦。在那裏,他會見了前輩阿貝爾和宮廷作曲家約翰·克里斯蒂安·巴赫。在莫扎特的一生中,這是個很重大的事件。因爲這兩個人的創作大大開闊了莫扎特的眼界。巴赫教給莫扎特的另一項重要的技能,就是意大利的如歌快板風格,這種風格影響了莫扎特一輩子。當然,還有另外一大批音樂家也影響了莫扎特,如男高音曼茲歐裏。莫扎特此時最大的心願就是寫一出意大利歌劇。他與曼茲歐裏成爲好朋友後,曼茲歐裏教他唱歌,而莫扎特則爲他寫詠歎調作爲回報。

在英國期間,莫扎特開了一連串的音樂會,被人們稱爲“大自然的奇蹟”。

1764年夏季,莫扎特一家搬到倫敦鄉間修養了七個星期。在此期間,莫扎特以巴赫的作品風格寫了一首交響曲,這就是他的第一首交響曲《降E大調交響曲》。不久,他又寫了三部交響曲以及許多小提琴和鋼琴奏鳴曲,其中包括《D大調第四交響曲》。

1765年7月24日,莫扎特一家離開了倫敦,在荷蘭海牙、日內瓦和洛桑等城市做巡演活動。在1766年11月的最後一天他們回到闊別三年的薩爾茨堡。前後兩次乘馬車橫穿德國的山川、田野和森林,給莫扎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從此,他開始了一生漂泊不定的生活。

莫扎特曾有過這樣一段自白:“人們總以爲我的藝術創作是輕而易舉得來的,這是誤解。沒有人像我這樣在作曲上花費如此大量的時間和心血,還沒有哪一位著名大師的作品是我沒有再三研究過的。”

初露鋒芒的音樂天賦

1770年6月26日,教皇克萊門特九世頒給莫扎特黃金馬刺勳章,以騎士身份晉身貴族階級,以表彰他的音樂天分。兩天後,這位14歲的黃金馬刺騎士,頸上戴着以紅絲帶繫着的十字勳章,接受教皇的親切接見。在此之前,作曲家中只有格魯克接受過此項殊榮。不過,與格魯克不同的是,莫扎特從未利用這份榮耀。事實上,他視整件事爲一個玩笑。

另外,他還在由馬提尼領導下而成名的波倫亞音樂學院成就了一項殊榮。這個學院設置了一項極爲艱難的測試來篩選會員,參加者必須年滿21歲。14歲的莫扎特被破例允許參加,他被關在一間房子裏,被要求用極爲複雜的音樂形式作曲。莫扎特在一個小時內就完成了,裁判評判後,全數同意他當選學院的榮譽會員。而當時許多著名的音樂家耗費了好幾個小時都未能通過。

大約在10月中旬,莫扎特在米蘭上演了他的第一部完整的歌劇《本都國王米特里達特》和另一部歌劇《阿斯卡尼歐在阿爾巴》。儘管有人嫉妒莫扎特的天才和名氣,企圖破壞歌劇的演出,但演出還是獲得了轟動性的成功。

穿越時空的樂曲

1772年春天,莫扎特16歲時,發生了一件改變他一生的事:薩爾茨堡仁慈的大主教史拉頓巴赫突然去世了。繼位者柯羅瑞多伯爵來自一個強勢的貴族大家庭,是個嚴肅而高傲的人。柯羅瑞多伯爵在薩爾茨堡很惹人厭,只要不是跟他來自同一個階層的人都討厭他,莫扎特一家人也不例外。

剛開始莫扎特的作曲速度很快,但是不久之後,莫扎特的生命進入了一個不太愉快的階段。他17歲了,那一段志得意滿的童年已經遠去,但他依舊是那個愛胡說八道、凌亂、不切實際、衝動、傲慢、熱情的少年,仍對自己的天賦感到驕傲,也對這個既給他喝彩又隨即遺忘他的世界感到不滿。然而和一般人一樣,爲了餬口和繼續作曲,他也需要錢,而18世紀音樂家獲得穩定報酬的唯一方式就是在宮廷裏佔一個長期又優厚的職缺——不管是維也納、慕尼黑、米蘭還是巴黎。

但柯羅瑞多大主教只給了莫扎特一個薪俸微薄的小職位,他的首席樂師,即樂長手下的宮廷樂師。

在那段不順心的日子裏,莫扎特一直待在薩爾茨堡繼續以驚人的速度作曲。他寫了許多嬉遊曲和某些爲特殊場合而作的小品,一首鍵盤協奏曲和五部大型的小提琴協奏曲,還有歌劇《假扮園丁的姑娘》。莫扎特在薩爾茨堡的日子越來越難捱了。

莫扎特痛恨對貴族卑躬屈膝的行爲。儘管利奧波德一再督促他要更禮貌些,但他越來越不善於此道。他在慕尼黑的公開演出非常成功,但仍沒有人提供長久的職位給他。更讓人氣餒的是,慕尼黑不再有人請他寫歌劇。

1791年7月3日莫扎特與世長辭。一顆音樂巨星的隕落,卻是如此淒涼落寞,唯有他的音樂,穿越時空,在全世界迴響……

莫扎特的人生實在是太短暫了,短暫得讓他來不及好好地釋放那與生俱來的靈感,來不及寫完縈繞在他腦際的樂章,來不及享受更加完滿美麗的人生,也來不及完成他的音樂理想。

但是,這已經夠了,已經足以讓每一個熱愛音樂的人以充滿崇敬的心情去體會莫扎特的作品,感受他那憂傷而又輝煌的一生,品味他的每一個天籟之音。

莫扎特的故事4

讀莫扎特傳記。有一個細節讓我笑噴了。

1777年12月3日,莫扎特給表妹寫了封信,信的開頭是這樣的:“親愛的表妹。在我坐下寫信之前,先去了趟茅房。現在,已經解決了。感到輕鬆無比!心裏一塊石頭落了地。我又可以填滿我的大腦了……代我向我們的朋友們致以比臭屁還要臭的問候。”笑罷,我好奇地查了一下莫扎特的生日。當時他已經21歲,已經不是小孩子了。

實際上,莫扎特一輩子都沒長大,一輩子都是頑童之心。他喜歡跳舞、騎馬、擊劍、打檯球;他喜歡打扮。以彌補自己說不上英俊的相貌;他貪圖熱鬧,嗜好養鳥,甚至還教八哥唱歌;他愛講粗話,做惡作劇,身上總有釋放不盡的能量。莫扎特是個天才與幼稚、細膩與粗莽、高雅與鄙俗、不羈與憂傷的矛盾體。

莫扎特的好友、小說家卡羅林·皮希勒在回憶錄中記述了一個生動的情節: “一天。我坐在鋼霧前彈《費加羅婚禮》中的‘不要再去做情郎’,莫扎特剛好在我家,他悄悄走到我身後,對我的演奏頗爲滿意,禁不住跟着輕聲哼唱,還用手指在我肩膀上打拍子。忽然,他拎過一把椅子坐到我旁邊,讓我繼續彈低音,他即興彈了一段優美的變奏,每個人都屏息靜氣地傾聽從這位樂神手下流出的曲調。但他突然感到厭倦,跳起來,陷入那種經常發作的神經質,翻過桌子,跳過椅子,像貓咪似的喵喵怪叫,還像頑劣的孩子一樣翻筋斗。”

對莫扎特來說,音樂似乎並不是譜出來或演出來的。而是跟打嗝兒放屁一樣自然而然的生理產物,他將內心的歡娛以及內心渴望的歡娛一起表現在他的音樂裏,哪怕是在他最貧寒、最落魄的時候。

莫扎特5歲作曲,7歲爲女皇演奏,11歲創作歌劇,少年時代就已馳名歐洲。假如他沒有貪圖自由的童心、無視權貴的幼稚和渴望遊走的好奇心的話,那麼還會有來自天堂的莫扎特音樂嗎?李贄曾說: “若夫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許多人都把莫扎特的幼稚說成是他的“美中不足”,其實不然,正是這種幼稚,創造出了他的美。世俗意義上的成熟者。不會辭掉宮廷樂長職位去維也納受窮,不會在悲涼中寫出《魔笛》這樣美妙的烏托邦神劇。在孤獨中讓美好與光明的洪流如此洶涌。莫扎特幸虧沒有長大。

莫扎特的故事5

今天一早,我在書架上找到了一本關於音樂家的,從小學音樂的我,就滿腦子只想閱讀這本書。

打開一看,原來這是一本在介紹赫赫有名的音樂神童──莫扎特的書。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扎特出生於奧地利的薩爾斯堡。他的爸爸雷歐波德莫扎特花了很 多心血栽培他和姐姐瑪麗亞,三人都有驚人的音樂天分,兩個小孩還曾經受到泰瑞莎女王的召見,爸爸爲了打響名氣,全家只好到處演奏,爸爸也下了不少功夫。

據我所知,莫扎特所創作的歌劇有四首,其中在一七八七年的十月二十八日完成的“唐喬望尼”令我印象最深刻。猶記去年我第一次參加鋼琴檢定,指定曲就 是這首曲子,當時我詳閱了樂譜左上角的作者介紹及歌劇表演的情節資料,就認爲自己可以彈奏他的作品已經很厲害了,但是聽到那些考師資級的哥哥姐姐們所彈的 曲目,對我而言,更是難上加難,這時才感到羞愧,原來自己還差得遠呢!他也處處受到大主教科羅瑞多的爲難和歧視,這也使兩人的關係漸漸不和,於是,他只好 離開大主教,卻又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以作曲維生,身體狀況也不是很好下,卻完成了經典之作“魔笛”,但就在一七九一年的十二月五日凌晨一點,人們在豪華的 威登歌劇院裏欣賞着大師的新作“魔笛”時,常被爸爸、大主教科羅瑞多、貴族、劇院經理、音樂家、歌唱家等等,許多人爲難的莫扎特不幸與世長辭了。

莫扎特一生處處被人操縱,但在他死後這兩百多年,他卻變成了一個操縱者。當他的歌劇上演時,他就躲在暗處控制手中的線,一拉一放,緊緊的繫住觀衆的心。

生命不在於長短,而是在於其深度及廣度。而年僅三十五年的莫扎特,在音樂界裏締造深遠及長久的影響,值得學習。

莫扎特的故事6

在鮮花、掌聲和歡呼的背後,是艱苦的勞動、苛刻的條件和可怕的考驗。爲了金錢與榮譽,奧波里德要求小莫扎特無論旅途多麼勞累,都要隨時可以當衆表演。爲了宣揚兒子的天才,他讓孩子必須習慣聽從突如其來、異想天開的種種刁難性提議。如:當場演奏從未接觸過的技巧艱深的樂曲;按照聽衆臨時設想的幾個低音即興作曲,並根據指定的調性當即演奏用多條手帕將鍵盤全部矇住而不影響彈琴;在一場音樂會上從頭至尾全部演奏自己的作品,等等。並且,這樣的演出每每長達四五個小時之久。

1772年,16歲的莫扎特終於結束了長達10年之久的漫遊生活,回到自己的家鄉薩爾斯堡,在大主教的宮廷樂隊裏擔任首席樂師。

這10年對莫扎特來說,無論是藝術還是生活都是極爲重要的鍛鍊、積累和學習的階段。他8歲就寫了三首交響樂和幾首奏鳴曲;12歲就爲維也納歌劇院寫了歌劇《假傻姑娘》;14歲爲意大利米蘭歌劇院寫了

歌劇,並親自指揮演出,連演20場,場場爆滿。這轟動歐洲的出色的成績使得莫扎特14歲就獲得了意大利音樂中心——鮑倫亞學院院士的稱號,被羅馬教皇授予了“金距輪”獎章。

父親在教小莫扎特音樂時本着循序漸進的原則。開始時只教點簡單的曲子,但莫扎特接受能力很強,許多曲子聽了一遍就能毫不費力地記住了。父親怕兒子負擔過重,所以沒有過早地教他作曲,可是5歲的莫扎特在旁邊看着父親書寫樂譜,也開始學着作曲。有一次,父親和朋友走進莫扎特的房間,見孩子正在五線紙上專心地寫東西。“莫扎特你寫什麼呀!”他隨手拿起兒子寫的東西一看,不禁吃了一驚,原來兒子在寫鋼琴協奏曲,而且寫得完全符合規則。他故意逗兒子說:“你可知道,你這個曲子不能演奏啊!”小莫扎特生氣地回答說:“我知道,哪個曲子在演奏前不要修改呀!”父親竟然被反問得說不出話來。

父親很驚異於兒子的音樂天賦,此後也開始教他一些難度較大的作曲練習。小莫扎特非常聰明,而且勤奮好學,別的小孩子在玩的時候,他卻成天待在家裏不是練琴就是作曲,五六歲的孩子就像一個大人一樣埋頭於音樂。老莫扎特爲了讓兒子開闊眼界,少年時就有所成就,從1761年秋起,他就帶着6歲的兒子小莫扎特和女兒安娜,到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演出。這次演出獲得了很大的成功。接着,父親又帶他們到德國、法國、英國、荷蘭和瑞士演出,每到一個地方,都獲得觀衆的好評。但在這次旅行演出中,老莫扎特也清楚地看到了兒子身上的缺點:他雖然有出色的音樂天賦,但是由於沒有受過正規的普通教育,所以文化基礎很差。旅行回來後,父親爲兒子進行系統的補課,教他學習拉丁文,學習音樂家必修的意大利文,還學法文和英文。

正是在老莫扎特的嚴格要求下,再加上小莫扎特自己的刻苦努力,最後莫扎特終於成爲一位世界着名音樂家,對世界音樂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成爲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爆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