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將相和》故事

《將相和》故事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將相和》故事1

再沒有恨,再沒有淚,燦爛星空,誰是真的英雄在激昂的歌聲中,我完成了這節課的教學任務,長噓了一口氣,回想起來喜憂摻拌。

《將相和》故事

《將相和》是一篇歷史故事,歷史,就意味着過去,如果不讓孩子們瞭解文章的歷史背景,課堂上就不能遊刃有餘,文章的思想內涵和人物的性格特點就很難把握。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努力放手,以學生爲主體,給他們一個交流的平臺,我只是起了一個影響和引導的作用,讓學生抓住具體詞句及語言揣摩人物的心理,在朗讀中,在表演中領會人物的性格特點,激起孩子們的閱讀慾望,從而使他們領會三個故事的因果關係,並學習這樣的寫作方法,讓孩子們在閱讀中學會融會貫通,牽一髮而動全身,並引導他們會結合生活實際往高處想,往遠處想,不要就事論事,學會深一層挖掘它的思想意義,透過現象看本質等辨證主義觀點。課堂上孩子們精彩的演說使我感到看上去很乏味的歷史故事在孩子們心中卻充滿了神奇和幻想。

可惜的是這節課在我的前怕狼後怕虎、顧此失彼的思想下卻成了敗筆:分析過細,語言有重複,沒有把握好長課文短處理的方法,沒有很好地教給孩子們學習的方法,就像袁校長、姜主任、王主任、吳主任給我評課時說的那樣,文章只需要抓住人物的性格特點這一項就夠了,而這節課我有些寫面面俱到,結果卻是一大敗筆,有損了這節課的形象。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在課後練習中出現的題都沒有逃出我的所講範圍,同學們掌握的非常牢固,我心裏纔有了點安慰

課講完了,就自身而言,還是缺少鍛鍊,臨場應變能力太差,研究教材太膚淺,不夠全面,一意孤行,缺少和大家的溝通,閉門造居。吃一塹,長一智,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想了很多,也有了挑戰自我的信心和勇氣

有句話說得好,打鐵自身要硬,我認爲這裏所說的硬是指:語言要硬,應變能力要硬,堅持不懈的精神要硬,駕馭教材的能力要硬,文學底蘊要硬,從我身上缺少的恰恰就是硬,這樣才能適應現代瞬息萬變的課堂。我真誠的希望各位領導能關注我的課堂,並給予指導,給我指點迷津,更希望各位老師能在教學中給我幫助,我不勝受恩感激!

《將相和》故事2

《將相和》是一個歷史小故事,對於歷史小故事的教學,我認爲重點在於學生對背景的認知意識的跟進,通過閱讀、感悟,從而挖掘歷史故事中的現代意義的,是對文本進行教學的一個重點。在教學《將相和》這篇課文時,我不想把時間放在對故事情節的糾纏教學中,想通過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提煉來挖掘文本中的人文價值,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得到熱愛祖國的情感薰陶,讓學生認識到一個人無論做了什麼,只要是對祖國有益的事情就都是英雄的價值體驗,或者說一個人要取得成功必須有效的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在教學過程中,我是使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1、加強學生的自主預習的內容,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了解故事的大概情節。

2、積極開拓課程資源,積極地蒐集有關的資料,也讓學生進行蒐集,讓學生自通過資料的閱讀了解故事的大概的時代背景。

3、在課堂中運用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讀、自己寫批註、小組討論、談體會的方式,讓學生領會人物的精神,從方法上讓學生掌握如何分析課文、如何從紛繁的材料中提煉出最有價值的材料,並且從情感上得到感染和薰陶。

4、通過講故事、演故事、談故事的方法,讓學生在自主的講演中親身體驗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意識、價值取向。對歷史故事的現代意義進行挖掘。

課堂上的教學與設計總有一些出入和不盡如人意之處,通過教學和課後的思考,我想還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加強。

第一,語文教師的語言的精煉:

在課堂教學中出現了幾處不應該出現的口誤,這對於嚴謹的語文課堂來說是很不應該的,這還需要在以後的語文教學中不斷的進行自我的提高。

第二、雖然給了學生10分鐘的時間進行感悟,8分鐘的時間進行討論,但在我的設計中這是不夠的,應該還在前段的教學中進行精簡,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讓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

第三、在學習方法的提煉上總結得不夠。

第四、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探究的含量還不夠,學生的質疑時間淡化了。

《將相和》故事3

《將相和》是一篇歷史故事,是根據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而成的。它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爲背景,記敘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寫出了將相之間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轉變。根據課文的特點,我讓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畫出能體現人物精神品質的語言和行動的句子進行體會,然後再採用讀讀、說說、演演的方式來指導學生學習這三個小故事。

由於課文篇幅較長,學生讀一遍課文就需要六七分鐘,所以課堂上我讓學生分小組畫出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的句子後,給小組討論的時間不夠充分,對學生品味句子指導的也較少。這一方面是課文篇幅較長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備課時考慮的疏忽。鑑於課文的故事性很強,讓學生排演課本劇,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的積極性較高。值得一提的是,學生排演課本劇時雖然要發揮主動性,教師也要加強指導。課堂結束前,佈置學生課下自學歷史故事“刎頸之交”,進一步瞭解將相團結一致治理國家的事,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教師要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本課最大的收穫是讓學生自主參與教學,變要我學爲我要學。當然,有得必有失,由於對學生的能力估計不準,又缺乏一定的指導,因而課堂環節的安排還要再稍稍調整一下,儘快提高課堂效率。

又是一篇講歷史的故事,又是一個需要分析人物形象的篇章,有些不太愛講,因爲學生如果覺得老師總用一種方法讓他們體會人物的形象,他們肯定也不愛學,藉助優秀教師的方法試一試,果然很有效。

《將相和》教學反思

《將相和》是一篇講讀課文,講述了“完璧歸趙”、“澠池會”、“負荊請罪”這三個歷史小故事,突出地表現了藺相如臨危不懼、足智多謀、顧全大局、注意團結的品質,也讚揚了廉頗知錯就改的精神。

課前我在網上觀看了名師徐善俊老師的教學視頻,覺得徐老的課上得生動、踏實,善於抓重點詞句品分析人物形象、知曉人物性格。教學手段簡單,內涵卻很豐富。對於五年級學生來說,理解故事內容不是重點,更不算難點。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領會和學習通過典型事件和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的特點這一寫作方法,難點爲理解三個故事各自的原因和結果以及三個故事之間的因果關係。

於是我借鑑徐老師的教法,在班上“演練”了一番。名師的課果然不同凡響設計的問題之巧,強烈地吸引着學生的注意力。他們積極地思考,高舉着小手,恨不得個個要說到,這讓我的心裏充滿無數的喜悅與激動。

學完課文後,我開了一個小小的“人物評價會”。這次提問,竟然博得了大家的陣陣掌聲。孩子們說得有板有眼,有理有據,小小的腦袋裏裝滿着智慧之光。如文中的趙王給人的印象是懦弱,但李謙誠站起來講:趙王啓用藺相如,藺相如多次立功,可見趙王是一個知人善用的君王。多麼創意的發現,看來他們並不是表達能力差,而是我沒找到觸發點而已。

從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深深地領悟到,只有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空間的教學,只有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學習方式的教學,才能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將相和》故事4

《將相和》這個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3個小故事組成。

小故事“負荊請罪”主要寫了藺相如在澠池會上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上卿,職位比廉頗高。廉頗很不服氣,他聲張說如果他遇見藺相如,一定讓藺相如下不了臺。這話被藺相如知道了,他便一直躲着廉頗。他的手下看不順眼了,他們說像老鼠見了貓似的。藺相如對他們說,秦國之所以不敢進攻他們趙國,是因爲有他和廉頗,若是他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廉頗聽到這話後,覺得自己不應該這樣做,便到藺相如門上負荊請罪。後來,他們兩做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我認爲藺相如是一個勇敢機智,顧全大局又大方的人。他爲了趙國,一直避讓廉頗。當廉頗來請罪時,他不但沒有責備廉頗,反而讓廉頗起來,迎接他。而廉頗,雖然他很不服氣,但聽了藺相如的話後,他也知錯能改,到藺相如門上請罪。

“退一步海闊天空。”在現實生活中,像藺相如這樣的人,已經十分少見了。在馬路旁、市場邊、甚至學校門口,都有人因爲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引起口角掙紛或打架。這樣即會使人受傷,也會破壞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有時甚至會結下仇恨。所以,我們無論做什麼事,和誰鬧彆扭,都不應該去計較。我們應該顧全大局,像藺相如與廉頗那樣,同心協力讓我們的班集體、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優秀,更美好。

“知錯能改”,是每一位老師、家長都希望同學們能做到的。但是,大家真的有做到嗎?有些同學,做錯了事,老師問是不是他做的事,他卻是矢口否認;有些同學,明明是自己做錯了,卻總是拖別人“下水”,說他也有錯,誰也有錯……;還有的同學做錯了,死不認錯,與家長吵架,還離家出走。大家想想,這樣好嗎?雖然說在做錯了事會被人批評,但如果我們都能知錯能改,像廉頗一樣,日後做好不再犯錯,那也一樣會被人表揚。

將相和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知錯能改,無論是什麼紛爭,記住退一步海闊天空。

將相和這出故事宣揚的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將相和》故事5

秦國是戰國時最強的國家。

秦王聽說趙王得了價值連城的和氏璧,假意用15座城交換,欲騙取此寶。藺相如受命帶着和氏璧前往秦國,他隨機應變,完璧歸趙,被趙王封爲上大夫。

過了幾年,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見。會見時,秦王對趙王無端羞辱,要趙王鼓瑟。隨行的藺相如針鋒相對,立即要求秦王爲趙王擊缶,並在秦王抵賴時以死相逼。秦王沒佔到便宜,再考慮到廉頗已經做好了準備,只好讓趙王回去。由於再次立功,藺相如被封爲上卿,職位超過了廉頗。

這下廉頗不服氣了,認爲藺相如是靠一張嘴爬到自己頭上去的,還揚言要給藺相如個下不了臺。藺相如聽說後,極力忍讓,避免與廉頗衝突。廉頗得知藺相如顧全國家利益的想法後,十分後悔,上門負荊請罪。藺相如熱情地出來迎接,他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將相和》故事6

戰國時期,秦國很強大,常常攻打別的國家。

有一回,趙王得一無價之寶,名曰“和氏璧”。秦王得知,便修書於趙王,稱願意以城換璧。趙王忙召集大臣商議,有人舉薦藺相如帶璧出使秦國。藺相如到了秦國,進宮獻上和氏璧。秦王手捧和氏璧,讚不絕口,卻絕口不提以城換璧之事。藺相如知秦王完全沒有誠意,就假稱璧有微瑕,要指給秦王看。隨後在柱旁站定,要求換城,如若不然便撞碎和氏璧,並要求日後舉行換城典禮再交出。藺相如“騙”回和氏璧,最終完璧歸趙。藺相如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上大夫。

過了幾年,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面。席間,秦王讓趙王爲他鼓瑟,並命人記錄下來。藺相如知秦王存心侮辱趙王,便上前以命強逼秦王爲趙王擊缶,也叫人記錄下來。秦王知道趙國上將廉頗早在邊境作了準備,直到此次會面結束,他也未佔得半點便宜。藺相如在澠池會上立了大功,被封爲上卿。

藺相如的職位比廉頗還高,廉頗心中不服,說見到藺相如,一定讓他下不了臺。藺相如得知,就告病在家。有一回,藺相如遇到了廉頗,連忙叫車伕往回趕,門客不解。藺相如告訴大家,強秦未敢攻打趙國,那是因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倆鬧不和,秦國必定乘機來攻打。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耳朵裏,廉頗深感慚愧。於是,他到藺相如家負荊請罪,藺相如忙笑臉相扶。

從此,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將相和》故事7

在戰國的時候,在趙國發生了一個將相和的故事。那麼,這個將相和的故事是怎麼樣的呢?這個故事發生在“完璧歸趙”與“澠池之會”之後。在秦國提出要與趙王用十五座城池交換和氏璧的時候,藺相如作爲使者去了秦國。他看出了秦王並不是真心的想要用十五座城池來換這個和氏璧,便使計將和氏璧偷偷地送回了趙國。最終秦王只能將十五座城池給趙國,纔得到了和氏璧。在澠池之會上,秦趙兩王對峙,在藺相如的計謀之下,秦王沒有佔到絲毫的便宜,最終趙王安全地回到了趙國。因爲藺相如屢建奇功,便被趙王封爲了上卿,地位高於廉頗。對於藺相如的口舌之功,廉頗不以爲然,深感不服,便揚言說要是見到藺相如的話,他一定不給他臺階下。藺相如得知之後便稱病不再上朝,避免與廉頗見面。就算在路上碰到了,他也選擇繞道走。對於藺相如的行爲,他的手下深感不解,認爲藺相如沒有必要這麼害怕廉頗。

而廉頗卻反問他們是廉頗厲害還是秦王厲害?那麼顯然是秦王厲害。所以藺相如連秦王都不怕更不會怕廉頗了。他這樣做只是不想因爲他倆的不和讓秦王有機可趁,這是爲了趙國而避廉頗。廉頗得知之後,深知是自己不對,便將戰袍脫下,去藺相如府上負荊請罪。自此,藺相如和廉頗就成了好朋友。這就是將相和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戰爭不斷。實力最爲強大的還要屬地大兵強的秦國。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嬴政開始繼位,那時也是秦滅六國的開始。秦始皇無論從政治上還是生活上都是一個野心頗大的君主,他開創了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並且是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稱其秦始皇。富有雄心壯志的他,剷除丞相呂不韋和長信候後,便開始親征。在李斯,尉繚的協助下首先便制定了統一全國的部署。他們一方面乘着六國各自紛爭之際,秦始皇採用六國合縱的方法通過內部挑撥來瓦解各個諸侯國結盟。另一方面秦始皇採取遠結交近攻打的政策,和各個諸侯國保持一種忽遠忽近的距離

當時李斯建議先滅亡韓趙,趙舉韓亡,韓亡荊魏不能存,然後各個擊破。所以在秦始皇的大戰略下韓趙首當其衝,趙國是秦始皇一直覬覦的,總是想方設法的想從趙國謀點利益。當秦始皇聽到趙王有個和氏璧的是時候,秦始皇就想方設法想弄到這個和氏璧。也想借此給趙國一個下馬威,於是便有了藺相如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的故事。最後秦始皇當然是打錯了主意,藺相如憑藉聰明才智和三寸不爛之舌,沒有讓秦始皇如願。而趙國在文武雙將藺相如和廉頗的共同輔佐下,國家的安全有了短暫的保障,而至於後來趙國還是被秦始皇給殲滅,那自然是後話了,因爲那存在了很多客觀和人爲因素。

《將相和》出自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主要包括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戰國時,秦始皇聽說趙國有一塊絕世寶玉“和氏璧”,很想得到它,便派使者去和趙王說自己願意用城池何來換趙王的和氏璧,趙王直接拒絕擔心秦王會以此爲由發兵趙國禍及百姓,趙王夜不能寐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候,藺相如毛遂自薦出使秦國並且讓趙王放心,他一定會將和氏璧帶回來。

趙王便派藺相如出使秦國,可是藺相如到了秦國之後,秦始皇只一味盯着和氏璧對城池之事隻字不提,藺相如見勢頭不對便略施小計將和氏璧拿到手裏,然後抓着和氏璧就想往柱子上撞,以此來要挾親王:以池換壁,否則人玉具亡。秦始皇不想揹負背信棄義的罵名,心裏卻又不是真的想用城池換和氏璧,無奈之下只得作罷,藺相如先讓人把和氏璧帶回趙國,而後自己也全身而退。藺相如回來後,趙王大爲歡喜,封他爲上大夫。而後藺相如又陪同趙王赴秦王的澠池之會,沒有讓秦王佔了趙王半分便宜,趙王回來之後就拜藺相如爲上卿。官位略高於趙國征戰多年的老將廉頗,廉頗是個心直口快的豪爽大將軍,心中對藺相如很是不服氣,便常常對人說自己以後若是見到這個文弱書生一定要好好羞辱羞辱他。生活中也是處處想和藺相如一爭高下,藺相如呢對廉頗卻是像老鼠見到貓一樣,能躲就躲,別人以爲藺相如怕廉頗,藺相如對隨從們說自己並非是怕廉頗大將軍,而是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自己方能保趙國不被秦國侵略,自己不能爲了和廉頗一爭高下而拋國家的安危不顧。廉頗後來聽到這些話後,羞愧難當,赤身揹負荊條到藺相如的府上請求他原諒自己。藺相如熱情相待,二人此後成爲了好朋友,齊心協力守護趙國安危。

《將相和》故事8

1776年3月的一天,乾隆皇帝召喚他所寵愛的新任軍機大臣和珅和三朝元老劉統勳一起,來到承德避暑山莊的煙雨樓前觀景賦詩。除了遊山玩水,乾隆此行還有個重要目的,就是勸和二人。因爲,乾隆早已發現和珅和劉統勳不和,爲了“大清事業”,乾隆便有心調和二人。

正在欣賞秀麗的山川景色,乾隆問道:“什麼高,什麼低?什麼東,什麼西?”

學識淵博的劉統勳隨口即應:“君皇高,微臣低,文在東來武在西。”和珅一向以逢迎拍馬著稱,這次看到劉統勳搶在他的前面,十分不快,借題發揮道:“天最高,地最低,河(和)在東來流(劉)在西。”河與流明指熱河由東向西流入離宮湖,但暗指自己和劉統勳,並借宮廷禮儀東爲上首、西爲下首來貶低劉統勳,暗示你劉統勳再老再有能耐,也在我和珅的下首。劉統勳豈能不明白,揹着乾隆狠狠地瞪了和珅一眼,心想:“老狐狸,走着瞧!”這時,三人來到一座橋上,乾隆又要求和珅和劉統勳以水爲題,拆一個字,說一句俗語,作成一首詩。劉統勳不放過報復的機會,捋捋鬍子,望着清波中自己老態龍鍾的面容,偷視和珅自負的得意之形,邊走邊詠道:“有水念溪,無水也念奚,單奚落鳥變爲鷄(雞的繁體字)。得食的狐狸歡如虎,落毛的鳳凰不如雞。”

和珅聽出弦外有音,便毫不示弱,反脣相譏道:“有水念湘,無水還念相,雨落相上便爲霜。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和珅是在告誡劉統勳不要多管閒事,否則也不會有好果子吃。

聽到這裏,乾隆見時機已經成熟,當即上前每手拉住一人,面對湖水和湖面上三人的合影,說道:“孤家也對上一首。有水念清,無水也念青,愛卿共協力,心中便有情。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孤情看水情。” 乾隆以詩的語言含蓄地表達了自己對和珅和劉統勳的不滿,要求二人同心協力輔佐朝廷。

剛纔還自恃才高、以弦外之音互相攻擊的二位臣子一聽,不禁爲之一震,深爲乾隆如此循循善誘而感動。二人頓時拜謝乾隆,握手言和。

乾隆的高明之處就在於沒有急於求成,以帝王的權威進行斥責和壓服,而是因人而異,精心選定勸導環境,在觀景賦詩的基礎上,抓住恰當時機,及時誘導,巧妙地運用暗示,取得了良好的說服效果,使二人放棄個人恩怨,言歸於好。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爆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