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瓜田李下的故事3篇

瓜田李下的故事3篇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瓜田李下的故事1

南北朝時期,北齊的尚書郎袁聿修就是一位受人愛戴的清官,百姓曾爲他立碑頌揚他品德高尚,稱他爲“清郎”。

瓜田李下的故事3篇

有一次,袁聿修到外地考察地方官吏,經過克州時,與在那裏做刺史的朋友邢邵相聚,暢敘友情。分別後,邢邵送給袁聿修一匹白綢子做紀念。袁聿修沒有收,並寫了一封信解釋原因。“這次我到你這兒是辦公事,瓜田李下,容易讓人起疑心,越是這樣的時候,越應遵從古訓小心爲妙。防止別人說閒話,就像防止河流決口一樣不能馬虎。願你能理解我,你的心意我領了,東西退回,以免爲別人留下話柄。”

其中瓜田李下,出自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中的《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問。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詩的大意是說:品德高尚的君子,也要遠離容易產生是非的地方。走在瓜田裏即使鞋帶開了也不要彎腰去系,在李子樹下,即使帽子被碰歪了也不要舉手扶正。以免別人懷疑你偷瓜或者摘李子。

袁聿修用“瓜田李下”表明自己愛惜名譽,小心謹慎,以保持自己的清名的良苦用心。

釋義

瓜田李下成語的意思是指容易引起別人懷疑的場合。

瓜田李下的故事2

[拼音]guā tián lǐ xià

[釋義]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場合。

[出處]《北史·袁翻傳》:“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例句]若是未能調動有關僱員的'職責,亦可考慮成立一個由較高級職員主持的工作小組,專責處理該事項,以避免瓜田李下之嫌。

【成語故事】

唐朝唐文宗時,大書法家柳公權忠良耿直,能言善諫,官職擔任工部侍郎。當時有個叫郭寧的官員把兩個女兒送進宮中,於是皇帝就派郭寧到郵寧(現陝西郵縣)做官,人們對這件事議論紛紛。皇帝就以這件事來問柳公權:“郭寧是太皇太后的繼父,官封大將軍,當官以來沒有什麼過失,現在只讓他當郵寧這個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甚麼不妥呢?”柳公權說:“按照郭寧的貢獻和功績來說,派他到郵寧去當主官,原本是合理合情,無什麼好爭議的,可是議論的人都以爲郭寧是因爲進獻兩個女兒入宮,纔得到這個官職的。”唐文宗說:“郭寧的兩個女兒是進宮陪太后的,並不是獻給朕的。”柳公權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們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從古樂府《君子行》中的詩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引申來的。這裏柳公權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讓人產生懷疑。

袁聿修是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建都於鄴)人。他少年老成,性格沉靜,很有見識。據說,他九歲時就做了州主簿,十八歲時就做了州中正,兼尚書度支郎中,後來又升爲博陵太守,且政績空出,很有聲望……他所以政績突出又很有聲望,主要原因是他能夠爲官清白自守,從不收任何賄賂。據說他在尚書的十多年裏,從未曾接受過任何人家的一升酒喝。因此,在他的官地有不少文人聯名爲他立碑表彰,並送他一個雅號:“清郎”……當然,“清郎”也有爲難的時候。有一次,袁聿修到外地考查地主官吏途經兗州。兗州刺史正是他的老朋友邢邵。二人敘述別情以後,邢邵拿出一匹白綢想送袁聿修作爲紀念。這就叫袁聿修爲難了。不收,怕得罪老朋友;收,又怕留下什麼不必要的嫌疑。但反覆思索之後,袁聿修還是謝絕了,並留書曰:“我這次路過這裏,與往常不同呀!瓜田李下,古人是很謹慎的。我們不能忘記古人說過的走在瓜地裏不要彎腰提鞋子,走在李樹下不要伸手整帽子的話。只有這樣,才能躲避嫌疑。你的心意我領了。白綢不能收,不能留下不好的話柄。”邢邵很理解袁聿修的心思,就沒有再勉強他。

瓜田李下的故事3

“瓜田李下”一詞源於“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動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

典故一

唐朝唐文宗時,大書法家柳公權忠良耿直,能言善諫,官職擔任工部侍郎。當時有個叫郭寧的官員把兩個女兒送進宮中,於是皇帝就派郭寧到郵寧(現陝西郵縣)做官,人們對這件事議論紛紛。皇帝就以這件事來問柳公權:“郭寧是太皇太后的繼父,官封大將軍,當官以來沒有什麼過失,現在只讓他當郵寧這個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甚麼不妥呢?”柳公權說:“按照郭寧的貢獻和功績來說,派他到郵寧去當主官,原本是合理合情,無什麼好爭議的,可是議論的人都以爲郭寧是因爲進獻兩個女兒入宮,纔得到這個官職的。”唐文宗說:“郭寧的兩個女兒是進宮陪太后的,並不是獻給朕的。”柳公權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們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從古樂府《君子行》中的詩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引申來的。這裏柳公權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讓人產生懷疑。

典故二

袁聿修是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建都於鄴)人。他少年老成,性格沉靜,很有見識。據說,他九歲時就做了州主簿,十八歲時就做了州中正,兼尚書度支郎中,後來又升爲博陵太守,且政績空出,很有聲望……。他所以政績突出又很有聲望,主要原因是他能夠爲官清白自守,從不收任何賄賂。據說他在尚書的十多年裏,從未曾接受過任何人家的一升酒喝。因此,在他的官地有不少文人聯名爲他立碑表彰,並送他一個雅號:“清郎”……。當然,“清郎”也有爲難的時候。有一次,袁聿修到外地考查地主官吏途經兗州。兗州刺史正是他的老朋友邢邵。二人敘述別情以後,邢邵拿出一匹白綢想送袁聿修作爲紀念。這就叫袁聿修爲難了。不收,怕得罪老朋友;收,又怕留下什麼不必要的嫌疑。但反覆思索之後,袁聿修還是謝絕了,並留書曰:“我這次路過這裏,與往常不同呀!瓜田李下,古人是很謹慎的。我們不能忘記古人說過的走在瓜地裏不要彎腰提鞋子,走在李樹下不要伸手整帽子的話。只有這樣,才能躲避嫌疑。你的心意我領了。白綢不能收,不能留下不好的話柄。”邢邵很理解袁聿修的心思,就沒有再勉強他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爆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