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與教育有關的隨筆

與教育有關的隨筆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3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說到隨筆,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隨筆是一種很靈活隨便的筆記或文體。那麼,怎樣才能寫出好的隨筆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與教育有關的隨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與教育有關的隨筆

與教育有關的隨筆1

前些日子,我到朋友家作客,碰巧他們家姑娘也在。那孩子上大學以後,我已幾年未見,現在她個兒比以前高了,人也比以前美了,還就讀在上海有名的高校,難怪朋友逮着誰都止不住的誇自己的女兒。

就在我們聊天的時候,朋友妻子好像遇到了什麼麻煩,她向一旁正在玩手機的女兒求助。那孩子與朋友微信上聊得火熱,敷敷衍衍地告訴她等一會,但事情好像很急,朋友妻子繼續拍着女兒的肩膀,催促她快點。誰知道她女兒突然站起身,把手機摔在一旁,衝着她喊起來,“都說了等一會兒,沒看見我和別人聊天麼,你煩不煩呀。”朋友看到場面有些尷尬,向我打起了圓場,小孩子給***慣的不像話,見笑了。我笑了笑沒說話,但心裏對那個孩子的失望絲毫未減。

孟子說過:不得乎親,不可以爲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爲子。人一生最好的教養,就是善待父母,不需要你有多大的功績,只要能讓父母時時順心,事事舒心就已足夠。但人往往把善待看得很重,要功名利祿,要榮華富貴,卻忘記了慎重對待自己的一言一行。結果父母用一輩子的修行,爲你建造了浮屠,你卻用剎那的任性,將他們打入地獄。

最好的善待,其實就在每個不經意間,溫柔以待。

與教育有關的隨筆2

“我們很有錢嗎?”

有個美國小孩問他爸爸:“我們很有錢嗎?”爸爸回答他:“我有錢,你沒有。”

所以美國小孩從小就會自己努力,等繼承了父輩祖業,也會如此傳承,幾代過去,就成就百年企業。

有個中國小孩問他爸爸:“我們很有錢嗎?”爸爸回答他:“我家有很多錢,等我死了,這些將來都是你的了。”

所以,中國富人小孩,從小就被嬌慣壞了,爹還沒死,他們就開始大把花錢,整日無所事事。等到他們接手了父輩產業,很快揮霍殆盡。所以,古語云:“富不過三代。”

下面看一個故事,就可以更好了解中西方在對待孩子教育的差異

“希望你的到來不會給我增添麻煩。”

去年暑假,一箇中國朋友把自己13歲的兒子送到了澳洲的一個朋友瑪麗家,說要讓兒子見見世面,請瑪麗照顧一下。因此,瑪麗就開始了她對一個未成年男孩的“照顧”。

剛從機場接回男孩,瑪麗就對他說了一番話:

“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在澳洲一個月的暑期生活,你爸爸託我照顧你。但我要告訴你的是,我對照顧你的生活並不負有責任,因爲我不欠你爸爸,他也不欠我,所以我們之間是平等的。

你13歲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從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時起牀,我不負責叫你。起牀後,你要自己做早餐吃,因爲我要去工作,不可能替你做早餐,吃完後你得自己把盤子和碗清洗乾淨,因爲我不負責替你洗碗,那不是我的責任。洗衣房在那裏,你的衣服要自己去洗。

另外,這裏有一張城市地圖和公共汽車的時間表,你自己看好地方決定要去哪裏玩,我有時間可以帶你去,但若沒時間的話,你要弄清楚路線和車程,可以自己去玩。總之,你要儘量自己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因爲我有我自己的事情要做,希望你的到來不會給我增添麻煩。”

13歲的小男孩明白了...

13歲的小男孩眨著眼睛聽着這位不許自己叫她阿姨,堅持要他直呼其名——瑪麗的一番言語,心中肯定是有所觸動的。因爲在北京的家裏,他的一切生活都是爸爸媽媽全盤負責。

最後,當瑪麗問他聽明白了沒有的時候,他說:“明白了。”

是啊,這個阿姨說得沒錯,她不欠爸爸,更不欠自己,自己已經13歲了,是個大孩子了,已經能做很多事,包括自己解決早餐,以及自己出門,去自己喜歡的地方。

孩子似乎被施了“魔法”...

一個月之後,他回到了北京的家。家人驚訝地發現,這個孩子變了,變得什麼都會做,他會管理自己的一切:起牀後疊被子,吃飯後會洗碗筷,清掃屋子,會使用洗衣機,會按時睡覺,對人也變得有禮貌了……

他的爸爸媽媽對瑪麗佩服得五體投地。問她:“你施了什麼魔法?讓我兒子一個月之內就長大懂事了?”

孩子,我不欠你的!

中國的父母太寵愛溺愛孩子了,只要自己有的,全都給了孩子。自己沒有的,也總想要把世上最好的一切提供給孩子。

孩子小時候爲他遮風擋雨,把一切都安排好,將他保護在自己的翅膀下面。孩子長大了,甚至成家了,中國的父母仍然裏裏外外給孩子操持着,他們的一生似乎都在爲了子女而活,全然不見自己生活的蹤影。

無論是年輕的父母們,還是已經年老的父母們,孩子不僅僅需要我們的'寵愛,他們更需要我們放手的愛!

我們的子女都是非常優秀的,他們有能力獨自去創造更好的生活,或許他們自己找到的未來,比父母提供的更好。

中國的父母們,咱們要學會放手,不要再做一個生活全包的父母了。無論是教育子女,還是照顧孫輩,我們都要時刻記住,父母不欠孩子的,爺爺奶奶也不欠孩子的!

這個故事對每一個家庭都有深刻的意義,希望中國的父母都能讀一讀此文。

無論是與子女相處,還是教育孫輩,都要時刻記住我們不欠孩子的,孩子需要學會獨立自主的能力,而我們也總有一天會退出孩子的生活,他們終將獨自面對這個世界!

與教育有關的隨筆3

教養這東西,人家都以爲要出自名門才能擁有,其實這是一種常識,只要稍微注意,都可學到,和你的出身沒有關係。

沒有教養的人,是懶惰的人,不求上進的人,無可救藥,一見大場面,即刻出醜,在外國旅行,被人歧視,也是活該的。

當今大機構聘請職員,最後的面試都在餐廳中進行。

主人家故意遲到,看你是不是一坐下來就先點菜不等別人。酗不酗酒?也即刻知道,忍不住的人一定先來一杯烈的。

菜上了,看你拿筷子,姿式正不正確倒沒太大關係,那碟炸子雞,你有沒有亂翻之後才夾起一塊,就決定了你的命運。

吃東西時,嘖嘖有聲,更是個大忌。有教養的人哪裏會做出這種醜態?吃就吃,爲什麼還要嘖嘖嘖嘖?

父母沒教你,那你的家庭也沒教養。不過這是上一輩人的錯,不能完全怪你。但是你出來社會混,連這一點小小的餐桌禮貌都學不會,派你去和對方的大公司兜生意,人家聽到你嘖嘖嘖嘖,先討厭了,一定談不成。

有些時候,不必從餐桌看到,連面也不必見,聽你的電話就能知道。

“等一等!”你說。管理階層已皺眉頭,爲什麼不會說請等一下?這個“請”字,難道那麼難說出口?

“是誰找他?”

爲什麼不能是:“請問您是……

沒有教養的女人,比沒有教養的男人更加不能容忍,快去向蘇州姑娘學習吧,她們每一句話都像是徵求你的同意。即刻命令手下:“把那個東西拿來!”也會變成:“請你幫我把那東西拿來好不好?”

聽到沒有教養的人說話,總不當面指正。教養這一回事,是自發的,自己肯學,一定會,並非高科技。

與教育有關的隨筆4

兒童心理出現問題,除了遺傳、生活方式等因素外,家庭教育的缺失越來越佔主導位置。“家庭極端教育都極易令孩子出現緊張、焦慮、退縮、恐懼等情緒問題,引發不同形式的心理疾病。

誤區:只有一個孩子,給他最好的

分析:過分驕縱,小孩“脾氣大

小綜的行爲就極具攻擊性。“攻擊性行爲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幼兒階段主要表現爲吵鬧、惹是生非,是一種身體上的攻擊;稍大一些的孩子更多的是採用語言攻擊,謾罵、詆譭,故意給對方造成心理傷害。他們口中常說諸如‘不喜歡這個’、‘不跟你好了’、‘煩死了’等。

謝海燕指出,攻擊性行爲形成的關鍵期是嬰幼兒階段,“父母脾氣暴躁,當孩子的行爲令其不滿意時,訓斥、打罵,爲孩子樹立了攻擊性行爲的模型,形成了攻擊意識。在溺愛嬌慣縱容孩子的環境中生長的孩子常表現出任性、蠻橫、不講理。家庭成員教育態度的不一致並將分歧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如孩子犯錯時,有批評、有訓斥、有體罰的、也有哄騙的,孩子與大人意見相左無法侍從,極易產生強烈的攻擊意識,稍不如意就以‘攻擊’的手段來發泄不滿情緒,甚至發展到以攻擊他人爲樂趣的地步。

誤區:“嚇一下,小孩就聽話

分析:恐嚇教育,孩子易焦慮

今年8歲的芊芊一直有“肚子疼的毛病,且經常在早晨上學前“發作,醫生檢查後診斷,肚子疼是假的,由於恐懼上學而患上了焦慮症纔是真的。

“小孩子不願離開父母是正常的心理反應,但隨着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心智的成熟,應該逐漸形成適應陌生環境的能力。謝海燕分析,較焦慮的孩子一方面是先天素質、個性的因素,另一方面也與家長的言行有關。

她指出,兒童焦慮症常見是分離焦慮,多發病於學齡前期,主要表現爲兒童與親人分離時產生的焦慮反應。由於焦慮中的孩子會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尋找親人上。他們可以表現出不吃、不喝、不玩,還會引起孩子生理上的應激反應,長時間焦慮,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這些孩子常常很容易感冒、發燒、肚子疼等等。

誤區:“不打不成才?

分析:以打代教,孩子“愛說謊

6歲的花花很喜歡說話,坐着幾分鐘就自言自語地說個不停,有時媽媽在看電視,身邊的她仍然說個不停。更嚴重的是,今年開始,花花越來越喜歡說謊,一會兒說同學欺負了她,一會兒又說自己考了100分。

“有些家長忙於工作,忽視了孩子需要關心的要求,當孩子一次偶然的說謊或者眨眼後,家長注意了,關心了,就可能在孩子心裏產生影響。謝海燕表示,有些家長習慣以打代教,一發現孩子說謊就是一頓痛打,這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甚至會令孩子不斷“改進說謊技術來對付家長的打罵。

專家說:

家長期望“過高“過低都不當

“成人存在的心理問題多是在童年引起的,兒童的心理問題應當引起重視。謝海燕表示,“造成兒童壓力引起心理疾病的情況主要是由家庭原因決定的。

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謝海燕分析,一種情況存在於放縱型家庭,家人對孩子過度溺愛,孩子習慣索取,不懂得奉獻。一旦進入學習氛圍,在學校嚴格的教育方式下,容易形成焦慮、偏執、脾氣暴躁等心理問題。還有一種情況是專制型家庭,家長對孩子要求過於嚴格,孩子容易形成自卑、膽怯、迴避的性格,成長過程中,在學習的壓力下,容易形成心理疾病。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爆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