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中國傳統故事(15篇)

中國傳統故事(15篇)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傳統故事1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愛國愛民

中國傳統故事(15篇)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明清之際愛國學者顧炎武的名言。

愛國主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會有不同的理解和實踐,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愛國愛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們光大和發揚這一優秀的民族傳統,團結一致,衆志成城,就會使我們的國家更加強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林則徐禁菸

林則徐是清朝後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廣總督期間,由於清政府腐敗,英國強盜把一種叫的毒品,源源不斷的偷運進中國,毒害中國百姓。

林則徐應對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書,陳述的危害。道光皇帝理解了林則徐的推薦,任命林則徐爲欽差大臣,負責禁菸。

1839年3月,林則徐來到廣州,禁菸運動迅速展開。6月3日,人們把繳獲的全部投進硝煙池。頃刻間,全部銷燬。林則徐爲國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門硝煙的壯舉,給英國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揭開了中國人民反帝鬥爭的第一頁。

中國傳統故事2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尊老愛幼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爲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就應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職責——

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裏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但是家裏一點米也沒有,怎樣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能夠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揹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中國傳統故事3

春節在農曆中代表着新年到來,這一天裏,家家戶戶都在門上貼上祈福的大紅對聯,並燃放鞭炮,希望來年順利。

根據傳說,很久以前,有一隻叫“年”的兇猛的怪物,不停製造恐慌。 天神將它囚禁在大山內部,每十二個月才讓它出來一次。十二個月過去,年被放出來並開始爲非作歹。人們討論對付年獸的方法,有的人說年怕見紅色、火光和噪聲。人們張貼寫着吉利話的紅對聯,放炮竹,並敲鑼打鼓。怪物害怕得發抖。

夜幕降臨,所有的人家都點亮燈籠。怪物被嚇壞,從此躲入深山,再也不敢出來。

年獸被打敗,但慶祝新年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中國傳統故事4

從前,在王莊南頭住着母子倆,娘叫王氏,兒子叫王生,日子過的很苦,大年到了,王氏把兒子叫到跟前說:兒呀,娘給你二兩銀子,你去集市上賣點年貨吧!

王生來到集上,左看右看,東挑西挑,好的嫌貴,便宜的又不喜歡,眼看太陽轉到西邊,王生看見在東牆角有一個賣畫的白鬍子,他就走到老頭跟前,問:“這幅畫多少錢一張?”老頭看了看他問:小夥子,你是不是王家莊的王生?我就這一張美人圖了,不多要,就要你而兩銀子吧!王生想:這麼貴的畫?手卻忍不住去拿,他掀開畫一瞧呆住了,畫上是一個漂亮姑娘,正衝他抿嘴笑呢,再仔細一看,那畫上的姑娘跟真的一樣,好像要跳出來一樣,王生也顧不得買年貨了,掏出僅有的二兩銀子,拿起畫來就跑回去了。

回到家裏,看見老孃正在門口等着他,他低着頭走過去說::“娘,兒不孝,把買年貨的錢買了一幅畫,你責怪孩子吧?”王氏說:“這張畫賣得好娘不怪你!”

王生把這張畫掛在牆上,怎麼看這張畫這麼順眼,他想我王生這麼大連一個媳婦也討不上,我能娶個這樣的媳婦也就知足了。正當他胡思亂想的時候,娘在外邊喊:“兒呀,你快點去二嬸家借點米,咱好做點飯,”王生來到二嬸家門口,見她家門口上掛着大鎻,就垂頭喪氣地回來了。

家裏,娘正等着他借米下鍋,王生看到餓了一天的老孃,不由得心裏一酸,想:不是我買這一幅畫,娘能愛餓嗎?想到這,大步邁進屋裏,就要伸手撕畫,可以看美人的笑臉又捨不得了,他走到鍋前看看什麼能下鍋,他掀開鍋一看,見鍋裏放着熱氣騰騰的白饅頭和肉菜,就說:“娘你騙人,你做好了這麼多菜,還叫我去借米?”王氏想,兒子是不是餓瘋了,哪有這麼好的事呀?可走到屋裏一看,就是這樣,也沒說別的,娘倆就吃了一頓。

從這裏開始每天都是這一樣,到了吃飯的時候,掀開鍋就是饅頭、肉菜。王氏很納悶,自己這輩子修了好?這麼好的事兒,偏讓我們碰上了,她這幾天留意看也沒有人來家裏,莫非是兒買回來的那張畫是寶畫?等到做飯的時候,王氏就躲在門後偷偷看,一會兒畫上的美人像仙女一樣飛下來,走到屋裏就做起飯來,等做好後又悄悄低飛回畫上。王氏看到這些,又是高興又是害怕,等到王生下地回來,就把這些告訴了王生。

這天又到了做飯的時候了,美女又下來,悄悄地做起飯來,王生急忙跑進屋,就把牆上的畫扯下來,扔進火裏。一陣火煙,血腥味直撲過來,王生猛擡頭,看見做飯的姑娘,臉色蒼白,眼淚汪汪地走到他跟前,說:“原想跟你好好過日子,原想等我功過煉成以後,跟你好好過一輩子。你現在把我的衣裳給燒了,我只好回家了。如果你不害怕,就等一年後去正南孤家墳找我,我叫青青。”說完就化作一縷青煙走了。

中國傳統故事5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開始爭相效仿,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後成爲中華民族一種特定的風俗。

據悉,清明節又叫踏青節,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爲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祭祖掃墓是清明節最重要的活動,每年到了清明節,路上的行人絡繹不絕,交通現象非常的擁堵。

相傳在春秋戰國時代,有一位太子爲了躲避禍害,在人間流亡,其他的臣子看太子落難,都紛紛離去,只剩下少部分臣子追隨,而介子推就是其中的一個。太子在躲難期間餓昏了過去,介子推爲了救太子,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他吃了。十九年後,太子安全回國,做了君主。

太子做了君主後,重賞了他流亡的功臣,就忘了介子推。有人勸介子推面君討賞,他最鄙視這種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跑到山上去了。

重耳聽說後,就想把介子推從山上拉下來,可山上樹木太多,不好走,重耳就想用煙把他薰下來,結果介子推死了,還留下了一血書是:“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長清明。”所以這天就是清明節。

中國傳統故事6

百善孝爲先的歷史小故事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爲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就應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

中國傳統故事7

嚴慈有方,中華傳統美德父母教子故事

程母侯夫人,是大中公程珦的妻子,程(顥)明道、程(頤)伊川的母親。她對公婆盡孝道,治家有規矩講家法。她性情謙和隨順,尊敬丈夫,即使小事,也務必報告大中公而後行。她從不打奴僕,若見子弟對僕人稍有呵責,必定教訓說:“人的貴賤雖不同,但同樣都是人!”她待婢女僕人很寬厚,處處怕傷害他們;而對孩子,一有過錯,小的責問批評,大的請示大中公,必須要其改過才罷休。

中華傳統美德父母教子故事:嚴慈有方

她曾說過:“子女之所以不孝,都是由於當母親的隱瞞其過錯,父親不能得知,因而無法及時教訓於他。”程母生了六個兒子,死掉四個,只剩下明道、伊川兩兄弟,怎樣不極其珍惜!孩子才幾歲,走路跌倒,僕人急忙抱扶,程母總是斥責孩子說:“你若慢慢走,會跌倒嗎?”吃飯的時候,她讓孩子坐在自己身邊,若孩子要嘗名貴的羹,程夫人即呵斥制止說:“小時處處滿足他的要求,長大後怎樣得了呀!”孩子要是與人爭執、吵架,雖然兒子是對的,她也不袒護,說:“擔心的是他長大後不能受委屈,不擔心他不能伸啊!”所以二程夫子,從小時候對飲食衣服一點挑剔都沒有,也絕無惡言罵人。二人長大後,成爲宋代大儒。

中國傳統故事8

乞巧節是每年農曆的七月七日。少女們比賽穿針引線來紀念織女。

織女每天爲王母娘娘做織布的活計,人間有一位牛郎過着貧苦的生活,只有一頭老黃牛陪着他。

織女愛上了貧窮的牛郎。她下凡與他成親,她爲他生了一雙兒女,生活幸福美滿。

王母娘娘十分氣憤。她命令天兵天將將織女帶回天庭,一位天將將織女帶了回去,牛郎帶着兒女騎着老黃牛跟着他。

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一根金簪並在天上劃了一道線,於是一條奔涌的河流擋在了牛郎前進的路上,隔開了這對夫婦。

每年的農曆七月七日,喜鵲們在銀河上架起鵲橋讓牛郎織女相會。

這一天,女孩子們喜歡在織女星旁學習織布。也是爲了慶祝牛郎織女重逢。

中國傳統故事9

織女在人間遇上了牛郎。爲了牛郎,織女選擇留在了人間,織女和牛郎生下一對兒女。但織女是玉帝的女兒,最後織女不得不告別牛郎回到天庭。

牛郎帶着兩個孩子追至南天門,卻被王母劃下的天河所阻,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爲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

七夕節,爲每年農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節、七巧節、雙七、香日、星期、蘭夜、女兒節或七姐誕等。“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遠古時代,古人就對牛郎織女的天象有所認識。

牛郎織女天文星區對應地域分野的文字記載見於漢代文獻,《漢書·地理志》:“粵(越)地,牽牛(牛郎)、婺女(織女)之分野也。” 在東漢時七夕出現了人格化的描寫:“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爲橋。” 因七夕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使其成爲象徵愛情的節日,在當代更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漢代,七夕被賦予了婦女向織女星乞巧智慧和巧藝的人文內涵,形成了七夕乞巧習俗,故亦稱爲“乞巧”。七夕節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七夕節的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陳列花果與女紅(gōng)等諸多習俗影響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七夕節”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爲載體,以愛情爲主題,以女人爲主角的節日。

20xx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中國傳統故事10

對中華民族悠久的農耕文明而言,時令節氣是非常重要的。這套《中國傳統節日故事》,旨在讓每個孩子瞭解自己的傳統節日,瞭解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整套書總共8本,收錄了8個傳統節日故事。一些故事來自民間的口耳相傳,比如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原來來自於一隻怪獸“年”的傳說;七夕節,來源於大家耳熟能詳的牛郎織女的故事;而端午節,則是源於對偉大詩人屈原的紀念……

每個傳統節日故事,都是一次與歷史的相遇。讀這樣一套書,讓孩子瞭解節日傳說的同時,同時將大師級別的美術薰陶給了孩子,該算是一次富饒的閱讀旅程吧!還值得一提的是,每本書的最後心地附上了相關的歷史小資料,讓孩子們讀完故事後,知道故事之外還有更爲廣大的天地,而無論是天上的神仙,還是地上的英傑,最終都會落到地面上,回到普通人的生活之流中去。

節日因故事而生動,節日因故事而流傳。跟孩子一起讀這套書吧,領略我們集體記憶的河流裏,那些被標註的瞬間……

文字也多次經過推敲和精煉,非常富有童趣,比如《臘八的故事》裏,有這樣一段文字““瞌睡蟲”覺得老兩口太小心。他對媳婦兒說:“糧滿倉,豆滿倉,何必犯傻種地忙?”“沒底鍋”覺得老兩口真囉嗦。她對丈夫說:“有單衣,有棉被,織布不如把覺睡。”聽到這樣好玩押韻的對話,哪個孩子會不喜歡呢?最爲貼心的是,我們還在末尾附上了每一個傳統節日的有趣的習俗,孩子們在聽完故事,還可以更進一步的瞭解中國的節日,感受傳統之美。

中國傳統故事11

農曆九月九日是重陽節。在這個節日裏留傳下來的風俗是踏青或登高。 在漢朝,有一位叫費長房的會捕怪的巫師。

有一天,費長房告訴他的弟子桓景,農曆九月九日人間會發生一場大災難,他會帶他去阻止災難發生。

他拿出一捆茱萸和一小瓶菊花酒,告訴他將這些帶給世人。

乘上仙鶴,桓景去往人間。他將人們領往高山之巔,每人發了一片茱萸並飲了一口菊花酒。這樣怪物就不敢靠近了。

怪物來了,它急忙趕往已人去樓空的村子,看到人們都已經聚集在山峯上後,它衝向他們。

但菊花酒的氣味和茱萸的香味使他卻步。於是桓景用劍殺死了他。

從那時起,農曆九月九日,人們帶上茱萸和菊花酒,登高或是踏青。

中國傳統故事12

“餃子”的由來

東漢末年,名醫張仲景告老還鄉,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向窮人舍藥治傷。他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裏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麪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吃了一段時間爛耳朵就好了。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爲“餃耳”、“餃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癒病人的日子。

油條

油條是很多人愛吃的早點食品。說起它的來歷,還和秦檜有關呢。

油條也稱油炸燴、油炸鬼。它是南宋時杭州百姓製作的早點食品。1142年,民族英雄岳飛被賣國賊秦檜和他的妻子王氏設計殺害於風波亭。京城臨安(今杭州市)百姓知道了這件事後,個個義憤填膺,對秦檜、王氏深惡痛絕。

當時風波亭附近有一家專賣油炸食品的飲食店,店老闆正在油鍋旁炸食品,得知岳飛被秦檜夫婦害死的消息後,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從盆中抓起一塊麪團,捏成一男一女兩個小人,並將它們背靠背粘在一起,丟進油鍋,口裏還連連喊道:“吃油炸秦檜啦!”他這麼一喊,周圍的百姓個個心裏都明白他的意思了,便一擁而上,一邊動手幫着做,一邊幫着喊,還一邊吃。其他的飲食店見狀,也爭相效仿。當時,整個臨安城都做起“油炸檜”,並很快傳遍全國。

“油炸檜”流傳到今天,許多地區已改稱“油條”,但仍然有地方叫“油炸燴”或“油炸鬼”。

饅頭和包子

饅頭和包子的起源距今已1700多年,它的創造者據說是家喻戶曉的諸葛亮。諸葛亮不僅在戰場上用兵出神入化,而且愛民如子。他創制饅頭就是一則愛民的典型事例。

蜀漢建興三年秋天,諸葛亮七擒七縱收服了孟獲,班師回朝。大軍行到瀘水,忽然陰雲密佈,巨浪滔天,軍隊無法渡河。孟獲說:“這裏幾年來一直打仗,很多客死異鄉的冤魂經常出來作怪,凡是要在這裏渡水的,必須祭供。”諸葛亮問孟獲用什麼作祭品。孟獲說:“要用七七四十九顆人頭祭供纔會平安無事。”諸葛亮一聽,心裏一沉:這些作祟的既然是冤魂,如果再用49顆人頭去祭奠,不是又平白無故地增加49個冤魂嗎?這樣循環往復,冤魂就越積越多,瀘水便永無寧日。

諸葛亮決定不以人頭祭瀘水。他來到瀘水邊,只見陰氣四起,惡浪洶涌,士兵和戰馬也處在驚亂之中,看來不祭是不行的。諸葛亮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用另一種物品替代人頭的絕妙辦法。他命令士兵殺牛宰羊,做成肉餡,在外面包上面粉,並做成人頭模樣,入籠屜蒸熟,親自擺在供桌上,拜祭一番,然後一個個丟進瀘水。受祭後的瀘水頓時雲開霧散,風平浪靜,大軍順順當當地渡了過去。由於“首”、“頭”同義,後來就把“饅首”稱作“饅頭”。饅頭作了供品祭祀後被食用,人們從中得到啓示,以饅頭爲食品。由此開始,生活中,人們漸漸做起“饅頭”食用了。隨着社會生活實踐不斷向前發展,逐漸演變成由“饅頭”裏邊裝上肉餡的食物,名曰爲“包子”了,因爲是用面和肉餡包成的,故被人們命名爲“包子”了。

光餅

福建福安一帶有一種地方名吃叫光餅,說起光餅的`歷史,還得從戚繼光抗倭說起。當年倭寇猖獗,行跡不定,忽而蜂擁登陸,忽而呼嘯而去,還不時黑夜偷襲,殺人放火。戚繼光率領義兵追殺捕剿,貴在神速,對埋鍋造飯,總嫌拖延時間,但又想不出另外的辦法。

有一次,戚繼光行軍途中,有一個老農獻上許多中間有個小孔,外邊放芝麻的鹹餅,以作慰勞。並且說:“別看這餅光光的,它可以用繩子穿着帶在身邊,餓時撕下,就可充飢。”戚繼光連聲稱讚說:“老伯伯,你想得真周到,真要謝謝你了。有了這光餅,以後行軍不會再耽誤時間了。”

消息傳開,各地百姓都爭先做光餅獻給軍隊,“光餅”的名稱便從此流傳了下來。後人感念戚公,便把這種小餅叫作“繼光餅”。這種叫法如今在福安等地依然保留着。

中國傳統故事13

包拯貢硯

詩曰:宋有包拯,出知端州,制貢足數,一硯不留。

北宋有一個的清官叫包拯,字希仁,天聖年間進士,宋仁宗時任監察御史,後任龍圖閣大學士,官至樞密副使。他在端州(今廣東肇慶)做知州時,此地向來出產一種做硯臺用的名貴石頭。從前在那地方做官的人,都藉着進貢皇上的名目,總要多取幾十倍,拿去送給朝裏面有勢力的人。而包拯叫硯工只要做到進貢的硯數夠了。等到他離任的時候,也不曾拿一塊硯石回去。

他做開封知府時,爲官公正,執法嚴明。他處處以身作則,從不爲自己謀私利。有一次,他的舅舅犯了罪,他照樣依法論處。此後他的親戚朋友再沒有人敢依仗他的權勢爲非作歹了。當時的百姓都非常尊敬、愛戴他,稱他爲“包青天”。

他平生沒有私下的積蓄,曾經警誡子孫們說:“我的後代做官的,有犯了貪贓的人,這個人就不準回到自己家裏來;死的時候,也不準葬在祖墳裏,倘若不照着我的志向做,就不是我的子孫了。”嘉佑六年(公元1016年)他任樞密副使,轉年去世,諡號“孝肅”。

【註釋】①硯:yàn,硯臺,寫毛筆字研墨用的文具。

中國傳統故事14

1、陶侃勵志

陶侃是東晉人,在廣州做官當時的廣州地區,生產落後,人口不多。陶侃在那裏沒有多少公事可辦,生活很清閒。但陶侃是一個有雄心壯志的人,他爲了鍛鍊身體和磨練意志,就叫人將一百多塊磚放在院子裏。每天一早,陶侃就把磚搬運到外面去,到了晚上,又把磚搬進屋子裏。天天如此,從不間斷。

家裏人覺得奇怪,就問陶侃爲什麼要這樣做。陶侃回答:“我將來是要報效國家做大事的,如果生活過於舒適,將來怎麼能擔當重任,爲國家效力呢?”過了幾年,陶侃終於被調回中原,被皇帝重用。陶侃回到中原以後,儘管公務繁忙,可是在廣州養成的搬磚習慣一直沒有放棄,以此來磨練自己的意志。他常對人說:“大禹是聖人,還十分珍惜時間。至於普通人則更應該珍惜分分秒秒,怎麼能夠天天玩樂?活着的時候對人沒有益處,死了也不被後人記起,這是自己毀滅自己啊!”

【故事啓迪】陶侃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要胸成大志,珍惜時間,嚴格要求自己,纔能有所作爲。年輕人不應該放棄理想,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好多願望,這些就是生活的動力。但是,願望的實現不是想想就能實現的,需要爲之付出、爲之奮鬥才能實現。因此,青少年都應該珍惜時間,朝着自己的願望努力,爭取在不久的將來實現它、擁有它。

2、陳蕃立志

東漢時有一個少年名叫陳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幹大事,自己住的屋子又亂又髒,卻從來不收拾。他父親的朋友薛勤見狀批評他:“你怎麼不打掃一下房間,客人來了看到這麼髒亂多不好啊!”陳蕃回答:“我是做大事的人,怎麼能做這個呢?”薛勤當即反問:“你連一間屋子都收拾不好,你能做出什麼大事呢?”陳蕃頓時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故事啓迪】小是大的基礎,大是小的積累,一切從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業。這就啓示年輕人要注重細節的積累,今天的一點變化,明天的一點努力,後天的一點學習,這樣不斷地日積月累,到了一定的程度,達到一個臨界點,你的質量就會發生變化,就會與其他的人拉開差距,這種差距,就是你經過努力達到一個臨界點所取得的成果。當細節積累到一定的臨界點,就發生了突變,突變常常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這個不知不覺就是量的積累。

其實,無論是學習還是以後的事業,我們都應該從小事去做起,從“掃一屋”開始,將來纔能有機會“掃天下”。

3、從小立志的徐霞客

徐霞客6歲去私塾讀書,他天資聰明,最喜愛讀遊記,經常能在父親的書櫃裏找到許多好看的書,便廢寢忘食地讀。

有一天,徐霞客從書中看到別人遊歷五湖四海的事蹟之後,不以爲然地說:“哈哈,男子漢大丈夫就應該早晨面對大海,晚上面對蒼松。遊八州,登五嶽,有什麼值得誇耀的。哼,我以後不但要涉足九州,親登五嶽,還要去遊歷海外呢!”

徐霞客從22歲開始出遊,經過三十多年的艱苦跋涉,憑藉一雙腳走遍了16個省的山川。一路上他不怕險阻,登險峯、涉危洞,對地質、植物、氣候進行了實地考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所著的《徐霞客遊記》把他遊歷的所見所聞真實地記錄了下來,爲後人的研究工作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故事啓迪】徐霞客從小就樹立了遠大的志向,爲他的人生航船指明瞭方向。同樣,年輕人在人生經歷中,要克服自卑心理和自暴自棄情緒,建立切合自身實際的奮鬥目標。

4、好男兒志在四方,大器晚成的百里奚

百里奚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他還是平民百姓的時候就胸懷大志,想到外面闖蕩一番,但是他捨不得妻子和孩子,所以遲遲拿不定主意。

妻子看出了他的心思,就說:“好男兒志在四方,本應該趁年輕時去外面闖蕩,你這樣捨不得家庭,怎麼能成就一番事業?”百里奚聽妻子這樣說,感覺很慚愧,於是下決心出去闖蕩。

第二天,妻子把家中唯一的一隻老母雞殺了爲他送行。可是柴房裏卻沒柴了,於是妻子就把門閂拆下來燒了。百里奚告別了妻兒,開始闖蕩。他到過很多地方,雖然他很有才學,但是由於沒有人舉薦,所以他一直沒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很快,16年過去了,百里奚還是沒有取得什麼成就。此時,秦穆公聽說他很有才能,在和他一番交談之後瞭解到百里奚確實是個很有作爲的人,便封他爲相,此時的百里奚已經七十多歲了。

百里奚盡心輔佐秦穆公,爲秦國的強大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故事啓迪】人無志,非人也;立志不定,終不濟事。對青少年來說,立志,得具備一定的條件。首先,必須實事求是,聯繫自己的實際立下實實在在的“志”。其次,立志,重要的是要付諸行動,沒有實際的改造行動,一切都是空談。同時,立志,貴在守恆。立志不是一時一地,而是自始至終。立志不易,守恆更難。

5、崔鉉胸懷大志,前程萬里

“人無志不立”,一個人如果沒有遠大的志向,無論做什麼事,都很難取得成功。唐朝大詩人李白從小就抱定了匡扶家邦、濟民救世的志向,此後,他一直朝着自己的既定目標奮進。

十九歲時,李白就立下了遠大的志向:“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抱着這種自信與進取心,他應詔來到長安,名動一時。然而唐玄宗只讓李白待詔翰林,做文學侍從之臣,李白的大志無法實現。

性格孤傲的李白無法忍受“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生活,三年後,棄官而去,從此遊山訪仙,痛飲狂歌,以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憤。但是,李白始終沒有放棄建立偉業,成爲非凡人物的理想。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應邀入永王李璘幕府,詠出“但用東山謝安石,爲君談笑靜胡沙”的豪邁詩名。

比李白稍晚些的崔鉉也是個胸懷大志的人。

崔鉉是大臣崔元略的兒子。有一次,他跟隨父親去拜訪當時的宰相韓滉,韓滉見他聰明伶俐的樣子,非常喜歡。

崔鉉的父親說:“這個孩子近來作詩的能力有很大進步。”

韓滉一聽,有心考考他,就隨手指着架上的一隻鷹,讓崔鉉即興賦一首詩。崔鉉接過紙筆,略一思索,就寫了一首詩:“天邊心性架頭身,欲擬飛騰未有因。萬里碧霄終一去,不知誰是解絛人。”

韓滉讀後,連連稱奇,稱讚道:“好詩!好詩!這孩子將來前程萬里,不可限量啊!”

崔鉉長大後果然很有作爲。唐代宗大曆三年(公元768年),崔鉉在科舉考試中被錄取,隨後開始仕途生涯。唐代宗很欣賞他的才能與品德,說他是“真貴人”。崔鉉先後擔任過中書侍郎、河東節度使、御史大夫、淮南節度使等要職。

【故事啓迪】縱觀古今,確實是“人無志不立”。春秋時期的越王勾踐,勵精圖治,臥薪嚐膽,二十年如一日,終於打敗了吳國成爲春秋末期的霸主。秦朝末年,農民領袖陳涉一句“燕雀焉知鴻鵠之志哉”,穿越幾千年的時空,至今仍是許多年輕人立志奮發的座右銘。年紀輕輕的唐朝詩人杜甫在學習“四書五經”時,就立志要“至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直至臨終,他仍惦記着“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杜甫的拳拳報國之心,永遠那麼執著。因此,立志是事業成功的前提和基礎。青少年中有許多人也是胸懷大志,雖然現在壯志未酬,但不等於身陷逆境就泯滅了自己的雄心壯志,反而因此擁有了充足的時間來籌備力量和智慧。那麼,從現在開始,爲實現你的遠大理想努力奮鬥吧!

6、項羽心存大志,取而代之

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後代,小小年紀就已非常勇敢。其叔父項梁覺得這個孩子是個可造之材,就培養他。項梁爲他請來名師教讀書,但是項羽學過一陣之後就厭倦了,天天跑出去跟人舞刀弄劍。項梁又給他請來劍術老師,但不久他又覺得舞刀弄劍也沒意思了。項梁看侄子學無所成,就把他找來訓斥一番。可是項羽一點兒也不服氣,說:“讀書不過是記個名姓罷了,劍術學得再好,也只能對抗一個人。我不願學習這些,我要學習領兵打仗的本領!”項梁聽了,覺得這個孩子有大志,心裏很高興,就教他學兵法。

那時,秦始皇滅了燕、趙、韓、魏、齊、楚六國,建立了統一強大的秦朝。他爲了宣揚威德,進一步鞏固統治,經常到全國各地巡遊。

一次,秦始皇南巡會稽(在今浙江),當他的車馬儀仗浩浩蕩蕩、威風凜凜地經過南江(今江蘇吳縣附近)時,人們都在大路兩旁駐足觀看,少年項羽和他的叔父項梁也在其中。就在這時,項羽忽然指着秦始皇對他的叔父說:“我可以奪取他的地位取代他!”

項梁聽了,嚇得變了色,急忙捂住項羽的嘴,責備道:“這話可不能亂說,你難道不怕咱們全族上上下下都被殺頭嗎?”可是在心裏,項梁卻也讚賞他這小侄子的膽識。其實項梁看到秦始皇濫用民力,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也覺得秦朝的氣數將盡,早在心裏盤算着怎樣推翻秦朝、恢復楚國的事,只不過他從沒有流露罷了。自從這件事情之後,項梁就更加用心栽培項羽了。

後來,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項梁和項羽也在會稽殺死當地太守,舉旗響應。他們帶領義軍轉戰南北,把秦軍打得大敗,最後劉邦領導的農民起義軍直搗秦朝都城咸陽,秦王子嬰出城投降,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封建王朝就這樣滅亡了。之後,項羽自立爲西楚霸王,真的取代了秦始皇的地位。

【故事啓迪】西楚霸王項羽爲名門之後,將門無犬子,他自小就勇猛過人,心存大志。最終,項羽與劉邦率領義軍攻破秦朝國都咸陽,俘虜秦王子嬰。項羽自立爲西楚霸王,實現了自己最初取而代之的理想。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留下了許多優秀的歷史典故,值得我們學習借鑑,但不值得我們刻意效仿。因爲,古人的宏偉大志都是建立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之下的。而青少年立志,要結合自身實際去立志,爲自己的志向去努力奮鬥。

7、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陳勝、吳廣揭竿而起

陳勝是秦末陽城(今河南登封)的一個農民。一天,大家坐在田埂上休息,陳勝低着頭,不言不語,同伴們就問他是不是不舒服。他忽然擡起頭,說:“將來咱們要是富貴了,可千萬不能忘了窮哥們兒啊!”

大家聽了,都笑道:“你我現在窮成這樣,還說什麼富貴不富貴?”陳勝嘆口氣說:“燕雀怎麼能夠明白鴻鵠的志向!”

後來,秦二世徵兵戍守邊疆,陳勝也在被徵之列。他同另一個農民吳廣因爲身高體壯,被派爲領隊的頭目,奉命開往漁陽(今北京市密雲縣附近),並限期到達。

地方官派了兩個軍官押着同行,恰逢連日大雨,道路難行,走了好幾天纔到大澤鄉(今安徽宿縣西南)。陳勝和吳廣暗中商量:“看來我們不可能如期趕到漁陽了,與其因爲誤期而死,還不如干脆不去了,就在這裏起義,大不了也是一個死。”原來,按當時軍法,逾期不到防地者,一概處死。

兩人商量定了,就趁着軍官喝醉時把他們殺了。隨即召集大家起義反秦。陳勝、吳廣發出命令,定國號爲“張楚”,並下令大家各袒右臂作爲標記。他們首先佔領大澤鄉,臨近的農民聽到消息後紛紛響應。

陳勝、吳廣編練部隊,整肅軍容,而後攻下附近各縣,收集兵力,繼續擴展,接着攻下陳縣(今河南淮陽縣)。這時陳勝的部隊已擁有戰國六七百輛,騎兵一千多人,步兵幾萬人。於是他們就以陳縣爲根據地,擁立陳勝爲“張楚王”。

這個風聲一傳開,各地飽受秦朝欺壓的人民紛紛響應,他們殺掉當地的官吏,舉起了義旗,反秦風暴迅速席捲了大半個中國。

【故事啓迪】陳勝雖然出身貧寒,但志向高遠。後來,陳勝、吳廣揭竿而起,陳勝還被擁立爲“張楚王”。可見,貧窮並不可怕,貧而無志纔是最可怕的。“苟富貴,勿相忘”是陳勝與窮苦出身的同伴們的約定。後來,陳勝果然富貴了,但是,當以前跟他一塊幹活的有些同伴來找他時,陳勝並沒有兌現自己的諾言,這便爲日後起義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逆境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逆境中沉淪。年輕人只有有從坎坷和失敗中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使自己不斷的成長,通過歷練,矯正自己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努力學習文化技術,掌握一技之長,仍然會有美好的明天。

中國傳統故事15

在一個樹洞裏,住着四個鬼精靈,他們是鬼媽媽和她的三個孩子:驕傲小鬼、貪吃小鬼、懶惰小鬼。

有一天,鬼媽媽把她的孩子叫到身邊說:“明天我要出趟遠門,大概幾個月後才能回來。”

“啊?媽媽,那我們這段時間吃什麼呀?”三個小鬼急切地問。

“你們只要喝一些早晨的露水就可以了。”

“這麼一點東西,能讓我們長大長高嗎?”貪吃小鬼說。

“你們要想長大長高,光吃東西是沒用的,你們必須誘導人類驕傲、貪吃、懶惰才行,每成功一次,就能長高5釐米。”鬼媽媽說。

“我一定要快點長大,變成一個擁有超級魔力的大鬼“是呀,長大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貪吃小鬼說。

鬼媽媽走後,三個小鬼決定到城裏去碰碰運氣,施展一下魔力,讓自己快點長大。

驕傲小鬼看到一個不聽媽媽話的小男孩,他總是自以爲是,覺得自己最聰明。

驕傲小鬼暗自慶幸自己的運氣可真好,他跳到小男孩的頭髮裏,呼呼地吹着氣,那小男孩變得更加驕傲了,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裏。

驕傲小鬼一下子就長高了5釐米。

貪吃小鬼來到一個愛吃東西的女人家裏,他鑽進她的衣服,呼呼地吹着氣,那個女人每天就躺在牀上吃東西,最後變成了一個圓滾滾的胖女人。

貪吃小鬼也長高了5釐米。

懶惰小鬼在路邊上看到了一個懶漢,他鑽進懶漢的肚子裏,呼呼地吹着氣,那個懶漢捂着肚子直喊疼。

懶惰小鬼看着懶漢痛苦的樣子,一下子也長高了5釐米。

三個小鬼都長高了,他們回到樹洞裏,開心極了。

沒過幾天,他們又準備出來作惡。

可是這次卻沒有那麼順利。驕傲小鬼找了半天,也沒遇到合適的人,人們都變得謙遜有禮,他只好垂頭喪氣地回了家。

貪吃小鬼遇到的人也變得很講衛生了,任他怎麼使勁地吹氣,也沒用。他毫無收穫地回去了。

懶惰小鬼來到城裏一看,也傻眼了,人們都辛勤工作,個個身體健康。他也灰溜溜地回到了樹洞裏。

三個小鬼只好繼續喝早晨的露水來填飽肚子。

驕傲小鬼說:“上次遇見的那個小男孩,現在變得好孤獨,沒有人喜歡他,真可憐!”

貪吃小鬼說:“那個胖女人越來越胖,到現在也沒有人願意娶她。”

懶惰小鬼說:“那個懶漢被折磨得不成樣子,真嚇人!”

“看看,我們乾的這些壞事!”貪吃小鬼有些慚愧。

“可是,如果我們不做壞事,就不能長大了!”懶惰小鬼說。

這時,山裏來了一羣孩子,他們看見三個小鬼,興奮地喊:“你們好,能和你們交朋友嗎?”

三個小鬼急忙躲進了樹洞裏。可聽着孩子們純真的歡笑聲,他們也很快樂,心想:“做一個長不大的小鬼吧,這樣也挺好!”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爆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