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小班的教育隨筆(15篇)

小班的教育隨筆(15篇)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別人寫的隨筆吧?隨筆,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啓人心智,引人深思。想看看大家都在寫什麼樣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的教育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的教育隨筆(15篇)

小班的教育隨筆1

隨機教育 無處不在

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有時我們會看到這樣的鏡頭:教師在組織幼兒晨間活動、戶外遊戲、教學活動時,不少孩子出了汗,有的還流着鼻涕,坐姿各異,但老師卻容易忽視這些現象未能抓住這些偶然事件開展隨機教育,從而錯過了一個個良好的教育時機。如果我們的頭腦裏建立起了隨機教育的觀念,善於捕捉各種隨機教育的機會,並加以利用,那麼教育有時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爲了更好地促進幼兒全面、健康、和諧地發展,就應重視發揮各種教育手段和方法在幼兒教育中相互交融、相互滲透。尤其在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實施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對幼兒進行有計劃的系統教育,更要注重對幼兒的隨機教育。

幼兒的沉默寡言

我班的王曉芳小朋友特別聽話,上課非常認真,也不跟別的小朋友胡鬧。就是有一點,平時沉默寡言,不愛說話,總喜歡自己一個人靜靜的玩。

我知道這個孩子不善交往,必定會爲她的將來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我決定給她改掉這個壞毛病。我首先鼓勵別的小朋友主動和她玩。問她:別的小朋友和你玩你高興嗎?那你去跟別的小朋友玩,他們會怎樣呢?她很快就明白了我的意思,並也主動的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

過了一段時間王曉芳小朋友開朗多了,也愛說愛笑了,還交了好幾個小朋友呢。我真替她高興,家長對她的改變也很高興。

小班的教育隨筆2

一天午餐時,我和保育員正在給孩子們盛飯菜。

今天,孩子們吃的是紅燒肉,鹹蛋南瓜和菠菜平菇湯。吃飯開始了,孩子們都吃的可香了。這時,只聽見有個孩子大叫:“老師,你看呀,她把肉扔到我的盤裏了!”我回頭一看,只見小琪把自己盤裏的一些小肥肉都放在了他的盤裏,見我來了,低下了頭對我說:“老師,我不要吃肥肉。”我忙問:“那肥肉給誰吃呢?”她不情願的看了看我,沒做聲。放學後,我向她的家長了解到:原來,在家裏小琪的奶奶特別疼她,好吃的東西,奶奶都是留給她吃的。

反思:

有些孩子不願意與他人分享,是因爲孩子覺得分享就會使他失去他所得到的東西。作爲家長應鼓勵孩子在與同伴的交往中,有願意與他人分享的意識。在家裏,家長還要教孩子給家人分東西。例如:當父母買回點心時,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讓孩子分點心,先分給老人,再分給父母,最後給自己。當孩子分東西給家長時,家長應高興的接受下來,並表揚孩子真懂事,讓孩子養成有好東西與大家分享的良好習慣。

現在的獨身子女多,生活上一般都由父母包辦,有些家長便把對孩子的愛狹義的理解爲保證孩子的物質需求,家長爲了來表示自己的愛,往往不惜自己節衣縮食,去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卻忽視瞭如何從情感上給孩子以愛撫、同情、體貼和鼓勵。家長只注重對孩子的“養”,而忽視了對孩子的“教”,這就會導致孩子情感體驗貧乏,久而久之,就有可能使孩子在情感上出現麻木、無知的狀況。所以,父母長輩應注意與孩子的情感交流,瞭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及時給予精神上的鼓勵,這樣孩子纔會在在成長的過程中不迷失方向,更健康的成長。

通過這一次與家長的談話,家長也認識到自己一教育上的不足,要從孩子發展的角度出發,科學的教育孩子。更深刻的體會到教育。更深刻的體會到教育的深奧,也需要不斷地學習育兒知識,使孩子更健康的發展。

小班的教育隨筆3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在幼兒園一日生活裏,要創設寬鬆、自由、豐富的活動環境,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需要,讓幼兒自主選擇,自主發展。小班的幼兒年齡小、情緒波動大、易受環境的刺激和影響,而且在情感上有較大的依賴性。特別是開學初,孩子們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氛圍,有着不同的個性等。他們從未與這麼多的陌生人物相處,對於他們來說他們是局外人是孤獨的。在小班所有的區域活動中,最讓幼兒熟悉、感到親切的遊戲環境莫過於娃娃家。

娃娃家遊戲是讓小班幼兒最快脫離分離焦慮,適應幼兒園生活的遊戲活動,同時也是對小班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在促進幼兒發展中的作用和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地位,是其它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和比擬的。我們應充分利用娃娃家遊戲,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俗話說,美麗的花朵離不開園丁悉心的照料,同樣,小班幼兒在通過娃娃家遊戲使自己得到全面發展的同時離不開教師正確的指導。

一、根據幼兒不同的發展階段創設不同的娃娃家遊戲環境

入學初,小班幼兒處在分離焦慮階段,教師所創設的娃娃家環境必須儘可能的貼近幼兒的生活,突出“家”的真實感、溫馨感,讓孩子找到家的感覺。例如,創設一個有許多抱抱娃娃,以及其他成型的玩具,有廚房、有小牀等等的一個大家庭。

在幼兒基本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後,我們根據幼兒興趣調整遊戲環境、材料,在滿足幼兒最初剛入園需要的同時,進一步根據幼兒發展,有計劃地調整材料,創設單獨的“娃娃家”遊戲區。

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分別到不同的娃娃家遊戲。例如,在一個娃娃家中多放幾個娃娃,供幼兒給不同的娃娃穿衣、餵飯;在另一個娃娃家裏放置各種食材供幼兒製作各種好吃的食物等;還可以在娃娃家擺放一些半成品的玩具,例如:泡沫紙做的幼兒可以自己動手串的“魚串、肉串、豆腐乾串等讓幼兒自己去製作完成。

二、培養幼兒的角色意識,發展與角色相關的情感和責任感。

“娃娃家”也是角色遊戲的一種,因此,首先要培養幼兒的角色意識,要讓幼兒明確你是娃娃家中的“誰”,你應該做哪些事情,怎麼做。例如:

案例:瑤瑤在娃娃家喂“寶寶”吃麪,她不停地用手將麪條塞到寶寶嘴裏面,玩的不亦樂乎……教師問:“你在幹什麼?”瑤瑤:“我在喂‘寶寶’吃麪。”教師:“你是誰?”瑤瑤:“我是倪昕瑤。”教師:“那‘寶寶’的媽媽呢?”瑤瑤:“不知道。”

分析:

對於小班幼兒來說他們還沒有很好的樹立角色意識,不能認識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身份。

措施:

1、爲了幫助幼兒樹立角色意識,我們請家長將家庭成員的一些活動情況拍成照片,並將照片張貼在“娃娃家”的牆壁上。請幼兒看一看,說一說,討論一下他們每一個人不同的身份,還有他們都在做哪些事情,他們是怎麼做事情的。

2、強化角色,再現生活,引發經驗的遷移。教師可以啓發提問:“你小時候,爸爸媽媽是怎樣給你喂麪條的呢?是直接用手喂得嗎?可以用什麼工具喂寶寶呢?“你喂得那麼快寶寶來得及嚥下去嗎?該怎麼做呢”“這麪條好燙呀?可以怎麼做呢?”幼兒在與教師、同伴的互動交流中,習得經驗,感受遊戲的快樂。

三、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提高幼兒與同伴合作遊戲的能力。

小班幼兒普遍存在自我中心意識強,自控能力弱,堅持性差的現象。由於家庭因素和社會因素等大多數小班幼兒都會缺乏與同伴的交往經驗,孩子的獨佔慾望強,在遊戲中出現衝突是常見現象,特別是表現在爭搶玩具材料上。因此在材料的投放上要準備充足。利用孩子從衆的心理特點讓他們體驗共同遊戲的快樂。在材料的投放上,每一種、每一類我們都投放多件,如給娃娃穿衣服的娃娃和衣服、餵食物的娃娃、操作用的蔬菜、水果,還有餐具、煤氣竈、鍋子等都投放3至4個,力圖讓幼兒有條件自主選擇玩具材料。

但是,這樣一來在遊戲的過程中我們經常發現有的孩子喜歡獨自遊戲,與同伴交往甚少。爲此,我們會經常開展一些促進幼兒交往的遊戲活動。例如:招待客人。教師以客人這一角色進入遊戲情境,與幼兒共同遊戲。

遊戲時,教師邊按門鈴邊說:“我是你媽媽的同事,來你家裏做客。”目的是暗示幼兒告訴自己的“媽媽”來客人了,並且請“媽媽”來開門,如此兩個自顧自玩耍的幼兒有了簡單的對話。進門後,教師提出話題:“聽說你們家搬新家了,我來你家看看。”目的是請主人向客人一一介紹房間,告訴客人各房間的功用,讓幼兒帶着參觀,促進幼兒從容交往,在別人面前大方講述事情的能力。(對主動交往的幼兒,教師可以提出更多話題,給予更多交往機會。如可以提問:聽說你家搬新家了,誰來帶我看看你家都有哪些房間?這是誰的房間?幹什麼用的?)客人待了一段時間後,教師再一次提出話題:“哎呀,我有些累了,說了半天都渴了。”目的是引導幼兒禮貌待客。最後,教師看看錶準備離開,提問:“時間不早了,我要走了,下次再來。”目的是暗示幼兒用語言主動交往、送客。

在老師成功扮演了客人以後,孩子們會得到很多啓示。也會模仿老師的樣子去做小客人,在娃娃家的主人也學會了如何招待客人,促進了幼兒之間的交往。

再如,以招待客人爲例。老師可以給幼兒創設一個招待客人的情節。例如,今天是XX寶寶的生日,我們會請許多好朋友來家裏吃飯,可是媽媽一個人要做這麼多的飯菜,還要打掃衛生、裝扮房子太辛苦了。爸爸、姐姐還有弟弟能不能一起來幫忙呢。隨着,這一故事情節的產生,孩子們可以一起合作,例如,爸爸幫助媽媽一起做飯,媽媽燒菜、爸爸可以在旁邊幫忙切菜,姐姐和弟弟可以做一些簡單的手工製作裝扮娃娃家等,如此一來小朋友之間就有了合作。在故事情節下的遊戲活動,更能激發幼兒對遊戲的興趣,孩子們在不只不覺中也會慢慢學會分工與合作。

四、培養幼兒相關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操作能力。

小班幼兒尚沒有形成良好的活動常規。例如,娃娃家活動結束後,整個娃娃家裏亂七八糟的,材料被扔的到處都是……

爲此,教師可以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家是什麼樣子的?比如“在家裏寶寶的玩具是放在什麼地方的?”“寶寶們又會在哪裏玩玩具呢”“煤氣竈、電飯鍋、烤箱等廚房用具又是怎麼擺放的呢?”“媽媽在什麼地方洗菜、燒飯?”利用經驗遷移的方法來引導幼兒將玩具、廚房用具以及其他娃娃家遊戲材料進行分類並整理好娃娃家的同時,讓幼兒學會怎樣在娃娃家遊戲,使得娃娃家遊戲活動井然有序;我們還可以根據小班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徵,我們將正確收拾玩具的圖片等張貼在娃娃家的牆壁上幫助幼兒瞭解這些常規;我們還利用“小紅花獎懲法”來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遊戲常規,如:幼兒能自覺遵守遊戲規則的便可以得到一朵小紅花,待小紅花累積到5朵便可以到超市換取自己喜歡的一件物品;反之就扣一朵小紅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物品。

在指導小班“娃娃家”遊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他們每一階段不同的發展變化,考慮他們的生活經歷、已有的知識經驗、興趣、需求和能力。在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及能力方面配合適當的遊戲材料、遊戲情節加以提升、擴展和發展深化,使幼兒得到全面發展。

小班的教育隨筆4

陽光明媚,萬物復甦,天氣開始漸漸的暖和起來,一起都展現出了生機盎然的景象,在我們幼兒園裏也注入了新的能量—小三班,還記得開學的第一天剛進教室就是哭聲一片,各種各樣的哭都有,當老師把他從父母手中接過來時,咧着血盆大口,緊皺眉頭,拳打腳踢。哭聲如雷聲,驚天動地,見了老師彷彿是見了大灰狼,有的小寶貝,離開父母以後,獨自選一個小角落,抱着自己心愛的玩具和衣物,悄悄抹眼淚,哭聲細細的,讓人看了更心酸。。。 有的小朋友一踏進教室,就不停地哭,不停地問:“老師,我媽媽什麼時候來?”“老師我媽媽還要我嗎?”“老師,我要找奶奶,我不喜歡在這裏。”“老師,你給我爸爸打一個電話,讓他第一個來接我。”看着他們那無助而又恐懼的模樣,你會心痛嗎? ......

作爲老師我們明確知道這樣子對於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這些“小皇帝”,“小公主”則更是難以接受幼兒園的新生活,哭鬧實在是很普遍不過的事,所以我們會盡力勸服那些家長不要陪着孩子,我們也會用實際行動來證明把孩子交給我們是可以放心的。 很多家長還是願意理解相信我們的,看着淚流滿面的孩子他們還是“狠心”地離開了,在家長離開以後,憑藉自己的教學經驗,我會帶那些哭鬧不停的孩子去幼兒園裏的那些娛樂設施處玩耍,很多孩子看到新鮮的大型玩具會馬上停止哭鬧。不過也不是所有孩子都這樣的,有些孩子還是會一直哭鬧,這時我會陪着他們,帶他們去玩,努力的建立起與孩子之間的友誼之橋,讓他們對自己更加親近更加信賴。

現在開學已經有兩週的時間了這些小寶貝們都已經學會了排隊上廁所,排隊喝水,還會在吃飯的時候和老師說一聲:謝謝老師。所有的一切真的很欣慰,看着一個個稚嫩的臉龐,一個個天真活潑的笑容,想想幸福真的很簡單,幸福就在自己的身邊,就在自己開始的每一步。。

小班的教育隨筆5

上午來園時,小朋友都知道問老師好,只有樂樂從我身邊走過去,頭也不擡。我很納悶,爲什麼會這樣?是我哪裏做的不夠好嗎?課間的時候,小朋友們在玩玩具。我悄悄的來到樂樂身旁,他正在專心的玩,我看他玩的正起勁,不忍心打擾他,就在一旁看,看了一會兒,他好像覺得有些不對勁,一擡頭看見了我,他衝我嘿嘿一笑,我樂了,他笑了,笑的那樣真誠、無邪。我問:“樂樂,你爲什麼那麼高興?”樂樂說:“因爲老師在啊!”我懵了,原來孩子的要求那麼簡單。我又問:“樂樂,你爲什麼從不問老師好啊?”樂樂吱吱唔唔說:“因爲老師說我了。”我又懵了,心想:那是多久以前的事了。剛開學,孩子們哭的哭,鬧的鬧,我無意間把樂樂說了一頓,他還記得。(孩子的記憶力真棒)我說:“樂樂,那次老師不是有意的,老師跟你道歉,好不好?”樂樂點點頭。我的心結解開了,心情真好!從那以後,樂樂只要見到我都會主動問“老師好”,好親切的一句“老師好”!

人是有感情的,純潔的孩子更有純潔的感情。最近,因爲感冒導致嗓子啞了,我在帶孩子活動時,不時地將含片放入口中,有時用些手勢代替語言,孩子真的很乖,他們居然在這樣的狀態下,依然有效地進行着一切活動。更讓我感動的是,孩子們紛紛帶來了各種治嗓子的含片和藥,我對他們說:“這些藥夠了,謝謝你們了。”可過了幾天有兩個孩子又帶來了“金嗓子”。面對孩子的熱情,我只有感動的份了。我想,一個教師還有什麼比擁有這樣的情感而更奢望什麼呢?爲了孩子們對我的這份愛,我將一往無前,把自己全身的熱情投入到孩子身上,不讓他們失望,更不會讓家長失望。

小班的教育隨筆6

淼森是個看上去活躍的.男孩子,可是缺乏自信,他時常自我在一個地方撒歡,當你走近他時,他卻又表現的不知所措。

經過觀察我發現他異常喜歡幫忙小朋友做一些整理性的事情,如幫別人收地墊、整理圖書等。於是我把一些活動後的整理工作有意識地交給淼森去完成,他高興極了,每次工作得都異常認真,他的舉動也贏得了小朋友的讚揚。同時他在對自我的約束本事方面也有了很大提高。我只是爲淼森供給了一個機會,使他感到:我對自我感興趣的事有本事做好,我能夠幫忙小朋友,我在班裏有很重要的位置。鼓勵是給孩子一個機會表現自我的本事,向自我證明他是環境中的一個有效分子,他的行爲能夠給自我和別人帶來進取的影響。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陽光。在鼓勵的作用下,孩子們會認識自我的潛能,不斷地發展!

雖然是大班的孩子,但他們的語言表達本事很差。所以我會經常和他們聊天,在聊天的時候我發現了孩子們不少的興趣及他們心裏的想法。原本以爲他們是歡樂沒有煩惱的,聊天后卻發現他們幼小的心裏也有許多煩心事。

和孩子們聊天讓他們的普通話也有了提高,孩子們逐漸也喜歡和我聊天。經過聊天我明白了他們喜歡動畫片,明白他們喜歡聽故事,也明白了他們喜歡和班裏的誰是好朋友,及對父母的評論等。孩子們很能說,也很想說。但有時候是活動限制了他們,使他們沒有機會表達自我的想法,所以在活動課中,孩子們自然也就說的少了。

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前提,孩子的自信從教師和小朋友的認可開始,你做到了嗎

小班的教育隨筆7

9月3日,這是一個多麼特殊的日子,對於老師來說也許只是送走了一羣孩子又迎來一羣新孩子,可是對於孩子來說這確實他們邁出社會的第一步,從此他們就要離開熟悉而安全的窩,走進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去生活、學習了。

雖然以前也帶過小班,但心裏還是挺激動的,充滿了各種好奇和擔心,孩子哭個不停怎麼辦?孩子吃不飽怎麼辦?孩子不讓家長離開我們又該怎麼辦?這時我們幾位老師之間互相鼓勵着彼此,互相給對方加油打氣。

這一天終於來了,但由於我們根據已有經驗已做好應對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因此第一天孩子們表現得非常棒,很少有哭鬧的,家長也很滿意,老師也相對心情放鬆些,做起事來也沒有那麼緊張。各個環節也都在我們的掌控之中,因此,這次的新生入園非常順利!

小班的教育隨筆8

小班孩子自理能力差,穿衣疊被子都是有老師來幫忙。剛入園時,因爲孩子們的情緒沒有穩定下來,一切事情都有老師來代替,時間久了,孩子們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我決定要讓孩子們自己動手疊被子,這樣既減輕了老師的工作又能鍛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可是又擔心孩子們不會自己疊,一時想不出好的辦法。

再一次摺紙活動時,我讓孩子們學折“小花”(用一張正方形紙先變成一個三角形,再把三角形變成小的正方形),孩子們很快就學會了。我突然想到如果用這種方法教孩子們把被子疊好,像變魔術是的也把被子變小了,孩子們不就能把被子疊好嗎?我決定用這種方法讓孩子們自己試一試。

第二天中午起牀後,我對孩子們說:“今天我們來做‘魔術師’,讓我們把被子變小了,看是的被子變得整齊。”這個辦法果真有效,孩子們各自忙開了,照着我的做法爭取把自己的被子疊好了,在我的“指揮”下孩子們陸陸續續的把被子疊好了。我整對孩子們進行表揚時,突然聽到“嗚嗚嗚”的哭聲,我回頭一看,是琳琳,看到別人都疊好了被子,急得哭起來。我對琳琳說:“琳琳是最好的魔術師,一定能把被子變小,疊整齊。”琳琳見我這樣稱讚她,用力的點點頭,我先示範一下,然後把被子伸開,讓琳琳重新疊好,被子終於疊好了,雖然疊得不夠整齊,但我還是表揚了琳琳,其他孩子也爲琳琳鼓起掌來。經過大家的反覆練習,每天午睡起牀後孩子們都能幫自己的被子疊好了。

小班的教育隨筆9

對書的渴望

看到此刻的孩子進入圖書館的自如,不由得讓我記起小時候對圖書的奢望……

那還是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每一天最大的奢侈就是看小人書,有幸教我們數學的韓教師就兼管着學校的圖書,韓教師是一個平易近人,不苟言笑的中年男教師,給我們留下最深刻的的記憶就是長長地脖子,一走進教室首先出現的就是韓教師特有象徵的脖子,我們還偷偷的給教師起外號呢!“長脖子教師”,可是,我們只敢在私底下偷偷的議論,可從來不敢叫出聲來,那時的我最感興趣的就是上數學課,不是因爲我的數學成績太好,而是爲了得到看小人書的允許,因爲每當韓教師給我們佈置完數學作業,他就蹲在門口,等待我們的完成,這個時候也是我們紀律最好,作業速度最快、最認真的時刻,因爲誰做的作業全對了,就有看一本小人書的權利,你想,那是多麼幸福的時刻啊,也就是從那時起,我的數學成績一向都是考一百分的緣故吧,所以,那時候的我們,誰先拿到小人書,就是最大的獎勵,遠比獎勵一個鉛筆頭來的慾望大。(小時候班主任教師每當週六上午放學時,會把一週學生們撿來的鉛筆頭,根據表現分到個人手裏,這就是當時最好的物質獎勵。)

看看此刻的孩子,隨着新圖書不斷地增加,想看就看,想買就買,有時候還不懂得去珍惜,家裏的新書到處都是,什麼全綵的、動畫的、連載的、漫畫、帶香味的、帶聲音的,真是無奇不有,無所不能,正因爲物質生活的提高,此刻的孩子們遠沒有我們那時對圖書的珍惜。來之不易的感覺,也許僅有“物以稀爲貴”才該有的吧,說歸說,圖書的不斷改善,爲此刻的孩子學習知識帶來了方便,孩子們能夠盡情的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並且還能夠根據畫面資料隨手進行粘貼與創作,既動腦又動手,有時候我們大人看不懂得,小孩子也會看得津津有味,真所謂是,時代的提高,書籍的變遷。

此刻隨便走進一家書店,琳琅滿目的書籍裝滿各個架子,不一樣的書籍分佈明確,讓看書的人一目瞭然,既省時又省事,你看吧,原先看書可是小孩纔有的功夫,此刻是一家人都在不斷地充實自我,“好的書籍,讓人受益終生”,真是學習的時代啊!所以,我珍惜我每次進圖書館的機會,我更會對書籍情有獨鍾,即使電腦的時代,我也會抽時間看我的書,書籍給我帶來意想不到的精神財富。

小班的教育隨筆10

這學期小班又多了很多新來的孩子,當我與這羣孩子接觸兩週下來後,我真心地覺得——這幫小班的孩子真可愛!

我們班的孩子很調皮,有的孩子排隊走到外面就自己去玩了;有的孩子會爬椅子、桌子甚至是牀;有的孩子經常玩水;有的孩子要搶玩具;有的孩子吃飯把腳翹到椅子上,身子轉來轉去;有的孩子比較強勢,會打人;有的......但我們班的孩子也很聰明,早上來的時候,都會自己好好排隊,準確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多數孩子會主動跟老師打招呼;看不到老師會詢問老師的去處;上課的時候參與性比較強;能夠準確地找到自己的座位及排隊位置;多數孩子會自己穿脫衣服、鞋子。每天一上班,一看到這羣孩子,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級的教養工作當中。

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班級常規逐漸穩定後,孩子們的表現會越來越好,他們也會越來越可愛!真的很慶幸,我是一名幼兒園小班的老師!

小班的教育隨筆11

一、現狀分析

隨着社會的發展,交往與合作已成爲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隨着現代獨生子女增多,相對單獨的社區套房的居住條件等原因,導致孩子對外交流較少,在他們身上出現了許多不合羣現象,例如,自我中心意識嚴重,不願與他人說話、交流等。針對上述情況,我對我園剛進入小班的幼兒進行了一系列的觀察,發現角色遊戲對於小班幼兒交往與合作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二、觀察案例

觀察時間:20xx年9月――20xx年12月

觀察對象:小一班幼兒共36人

觀察方法:行爲記錄法,記錄孩子們在角色遊戲中的語言、動作、交往合作情況。

案例一:娃娃家

娃娃家是小班幼兒最喜歡的角色遊戲,每次遊戲時,總會有許多孩子衝到娃娃家爭着搶着做“爸爸”或者“媽媽”。尤其是“媽媽”女孩子們最爲喜歡,可以抱娃娃、煮飯等。有一次,然然和欣怡就爲正當“媽媽”而吵了起來,她們誰也不願意謙讓。這時,帶班的丁老師走了過去,開始引導她們學會相互商量、交流。讓她們能夠相互體諒、瞭解她人的情緒情感。丁老師蹲下來,說:“你們都想做媽媽呀,可是一個家裏只能有一個媽媽,那該怎麼辦呢?”然然聽了,馬上說道:“我當媽媽,她做寶寶。”可是,欣怡並不願意,她大聲說道,“我不要,我要當媽媽!”這時,丁老師就說,“這樣,你們誰也做不成媽媽了。而且遊戲都快要結束了哦,再不決定這次遊戲就不能玩了!”然然一聽,說道,“那我做寶寶吧,下次我做媽媽好不好?”欣怡點點頭,同意了。接着兩個孩子手拉手投入到了遊戲中,臉上掛着甜甜的微笑。這樣孩子不僅順利的開展了遊戲,又學會了同伴之間相互協商、交流。

小班孩子容易忽視他人的感受,常常以自我爲中心。而且,小班孩子剛入園,之前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照顧下,要什麼有什麼,大多時候只考慮到自己要什麼,沒有考慮到他人的感受。因此,在幼兒園遊戲中容易出現交往之間的衝突與矛盾,這時,主要引導幼兒學習自己解決遊戲中的矛盾,從中意識到剋制自己的慾望,考慮到別人的意見,加深同伴之間的友誼,增強幼兒之間的交往與合作能力。

案例二:玩具吧

玩具吧是小班孩子,特別是男孩子們最喜愛的遊戲之一。一天,浩浩小朋友從家裏帶來了一輛非常好看的大汽車,孩子們爭先恐後的要做小司機,開這輛大汽車。於是,老師走過去引導他們說,“你們這樣爭搶大汽車,大汽車會不高興的!大汽車喜歡每一個有禮貌、懂得和朋友分享的孩子。”聽到這話,孩子們知道了玩玩具時要互相謙讓,於是,孩子們學會了相互協商,然後排隊輪流進行遊戲。看到孩子們自己商量解決遊戲中的問題,覺得孩子們的社會交往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案例三:愛心醫院

醫院是孩子們角色遊戲中最爲喜歡的遊戲之一。今天,寧寧、小雪還有宣宣三個小朋友在醫院裏面玩遊戲,寧寧是醫生,小雪是病人還有宣宣是護士。我看到他們三個在爭搶着針筒打針,於是我走過去,問道:“你們去過醫院嗎?醫院裏面都是誰幫你們打針的呢?”小雪說,“護士阿姨打針的,可是我也想當護士阿姨打針!”我說,“那現在小雪你是病人就應該給醫生檢查,護士打針。然後,下次小雪做護士,你就可以幫病人打針了,好嗎?”小雪接着就對宣宣說,“這次你做護士,下次我做,好不好?”宣宣點點頭。於是,她們有快樂的玩了起來。

三、角色遊戲的作用

(一)、學會正確處理人際關係,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角色遊戲是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扮演他所熟悉和喜愛的角色,在遊戲中創造性地再現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形象和活動,它爲獨生子女參與社會生活、獲得社交能力提供了機會。在角色遊戲中,他們動腦筋、出主意,創造性地反映生活,盡情地抒發着自己的感情,他們體會着做“醫生”解除“病人”的自豪感,當“媽媽”對“孩子”的親切感……同時,“乘汽車”要排隊,買東西要文明,“好朋友”要相親相愛,這種良好的人際關係,在遊戲中已成了一種約定 ,俗稱的規則,每個孩子都必須遵守,否則,會受到輿論、譴責。孩子從這些準則中學會了正確處理人際關係,形成了良好的行爲習慣。

(二)、有利於幼兒擺脫自我爲中心的意識,提高交往技能

角色遊戲可以通過幼兒扮演各種不同的社會角色而實現角色的轉換,使其進入他人的角色,體驗各種角色的思想、感情和行爲經驗,從而擺脫以自我爲中心狀況。小班幼兒已形成了初步的角色心理,這爲幼兒逐步豐富角色遊戲的內容,進行多種角色的轉換提高角色遊戲的水平奠定了基礎。入園前的幼兒由於獨立性差,他們的社交活動往往只限於父母、親人、家庭範圍之內,和別的兒童接觸很少,即使在一起也是各玩各的,彼此很少交往。幼兒園使幼兒生活周圍的人增加,每天能接觸到許多同伴,他們會從不認識到認識,直到熟悉。在幼兒的交往過程中,角色遊戲爲幼兒提供了交往的場合,在角色遊戲的過程中,由於角色和角色的關聯,幼兒嘗試着交往的多種方法,感受到交往過程中的成功或失敗,以及教師的引導,這些都促使幼兒去調節自我,理解他人,儘早走出“自我中心”的角色遊戲,幫助幼兒學習建立了良好的夥伴關係,增強了幼兒的角色心理,讓幼兒體驗到了交往的樂趣,學習了交往的技能。

四、教師對角色遊戲的指導

(一)、教師要爲幼兒提供足夠的生活經驗來充實幼兒的角色遊戲內容。

由於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不是很豐富,他們在角色遊戲時常常會顯得無所事事。一般來說,幼兒的生活經驗大多來自家庭和幼兒園的學習與生活,因此,教師要注重在平時教學、日常生活、節日娛樂、親子郊遊、看圖書等各種活動中,拓展幼兒的視野,利用一切機會引導幼兒多方面地去觀察和了解社會生活,豐富幼兒對周圍生活的知識和經驗,積累生活印象。我們在外出郊遊時,就會在路途中引導幼兒觀察司機叔叔是怎樣開車的,看到路上有行人怎麼辦。事實表明:幼兒對生活觀察得越仔細,遊戲的情節就越豐富,扮演角色也就越形象、逼真。情節的豐富,有利於促進幼兒交流,豐富幼兒的交往技能。

(二)、教師可以作爲玩伴來參與角色遊戲,並給與幼兒正確的引導。

教師直接參與遊戲是促進遊戲情節發展的重要手段。小班幼兒喜歡遊戲,但又不會做遊戲,需要教師具體的指導和幫助。小班幼兒對成人的依賴性很強,當看到老師和他們一起做遊戲,成爲他們的遊戲夥伴時,會感到格外興奮。所以教師通過參與遊戲擔任角色之後,以角色的身份指導遊戲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和手段。教師可以擔任主要角色或一般角色,也可以不固定在一個角色上,根據需要靈活掌握比如:在和孩子們玩“娃娃家”的遊戲時,由於各角色的活動單調,又缺乏協調,我便扮演成“娃娃家”的“媽媽”。吩咐“爸爸”去買菜,叫“姐姐”去洗衣,自己則看娃娃,餵飯,哄睡覺等。在這種情況下,由於教師的積極參與並擔任了遊戲的主角,使其他角色也都明確了各自的責任,遊戲內容也就豐富了起來。如此,也有利於幼兒學會遊戲中的交往與合作。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幼兒將來要在社會上立足並充分發揮自己的力量,就必須學會於他人交往,將自己融入於集體中,用自己和集體的力量與智慧解決困難。角色遊戲是社會現實的縮小化,教師是孩子們踏入社會的領路人。正確、規範的角色遊戲體驗,能給孩子們美好的啓迪,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裏播下健康的幼芽,幫助他們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踏出堅實的步伐。

小班的教育隨筆12

和小班孩子們一起生活在這個溫馨的小家裏,我覺得我很幸福。分享是一種重要的親社會行爲,同時也被我們視爲一種美德——我們讚賞願意分享的孩子,誇獎他們的慷慨、大方和友善。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怎樣去教育一個從小被嬌生慣養的孩子,這是一個大家都值得探索和深思的話題。

孩子總喜歡老師的表揚。因此不管是物質享受還是情感享受,當他一旦有了分享行爲時,我們就及時用鼓勵、讚許、獎勵等外部激勵的方法來強化孩子的分享行爲,幼兒就會愉快、滿足從而加強和維持自己的行爲逐步內化爲幼兒自身的意識。所以幼兒的分享行爲的形成確實離不開外部激勵。

分享是一種重要的親社會行爲,同時也被我們視爲一種美德——我們讚賞願意分享的孩子,誇獎他們的慷慨、大方和友善。

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怎樣去教育一個從小被嬌生慣養的孩子,這是一個大家都值得探索和深思的話題。我常會發現幼兒流露出以“自我爲中心”的心理傾向,他們“霸道”地認爲:“我喜歡的東西就是我的!”這顯然不會受集體的歡迎,也不利於他們健康的成長。

有一次我發現吳雨桐小朋友在活動過後,靠座子坐時和黃厚霖小朋友鬧得不愉快,兩個人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他們告訴我說:“兩個人在搶凳子,我就問他們倆個,是怎麼回事,是誰搶誰的。”原來是吳雨桐坐了黃厚霖的座位,黃厚霖小朋友就開始打吳雨桐,吳雨桐還是不起來,於是倆人就這麼打了起來,問出來後指出不對的地方,有問題首先應該找老師,跟老師說,不能打架。在幼兒園裏都是好朋友,好朋友是不能打架的。然後問吳雨桐搶別人座位對不對?引導他這麼做是不對的,在讓他們道歉,最後和好,幫他們把位置弄好。

在利用故事的形式把這事告訴小朋友有什麼事都不能用暴力解決,與什麼事應該跟老師說,而不是跟小朋友打架,打架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最後在表揚下吳雨桐,知錯能改也是好孩子。和小班孩子們一起生活在這個溫馨的小家裏,我覺得我很幸福。

小班的教育隨筆13

很多時候,面對孩子們吵成一片,鬧聲沖天的場面,包括我在內的年輕教師往往因急於想讓孩子們安靜下來就會拼命地喊,一遍不行就喊兩遍,一遍響過一遍,簡直就是聲嘶力竭——這無疑是一種最直接、最常見的方法。殊不知它卻不是最有效的。原本想讓孩子們安靜下來,但老師卻也加入了“吵鬧“的行列,用叫嚷的方法來制止吵鬧,結果適得其反,甚至是事倍功半。要知道,一個人的聲音怎抵得過全班幾十個孩子的聲音呢?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招:行不通!

那麼,面對孩子們吵成一片的情形該如何是好呢?以退爲進,或許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孩子越鬧,老師則越安定;孩子越吵,老師則越安靜。不用嘴巴喊,就用眼睛看,用眼神去提醒那些爬上爬下,跑來跑去的孩子。孩子是聰明的 ,他們會明白你的眼神所蘊藏的話語。切忌不要以聲壓聲,不要妄想僅憑你一人之力可以超過全班孩子的聲音。

情境描述二:

午睡前,要求孩子們解完小便後安靜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可總有一些孩子站得東倒西歪的,嘴裏還不停地說着什麼,提醒了他們好多次,可還是安靜不下來,吵吵鬧鬧地來到午睡室門口,笑着哄他們:“誰最安靜就請他先進去睡覺!”一點效果也沒有,他們仍舊我行我素,你說你的,他們說他們的。沒辦法,只能改用嚴厲的聲音說道:“誰再講話就不要進去了!”……還是老樣子。無計可施的我卻還是固執地“守”在門口,決定要讓孩子們安靜下來後再進去。

這時,另一位老師一邊學着小貓的動作,一邊輕輕地說:“喵——喵——喵——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花貓輕輕地走進午睡室!”話音剛落,孩子們立刻鴉雀無聲,都乖乖地學着小花貓的動作,輕手輕腳地走進去了。

反思與分析:

小班的孩子對指令性的語言不是很敏感,甚至是不太理解。但他們卻很願意模仿成人的動作,尤其喜歡各種小動物的樣子。當老師在大家面前學做小花貓的時候,孩子們能很快到投入其中,並學着模仿。這樣,他們就能夠自然而然的安靜下來,乖乖地走進午睡室了。

在孩子吵鬧的時候,聲音已經完全充斥了整個教室,小耳朵很難再聽到老師的話語。這個時候,另一種語言或許能起到更好的作用,那就是——肢體語言。一個簡單的動作,如:將食指按在嘴脣上,就表示安靜下來,孩子們看見後就能很快閉上小嘴巴。或許開始的時候,效果不是很理想,但強化幾次後,孩子們就會明白。常此以往,這種無聲勝有聲的辦法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情境描述三:

午飯時間,吃得快的小朋友已經離開了座位,開心地玩起了積木等玩具了。不一會兒,更多的孩子也加入了其中。這時,他們不再滿足於安靜地玩玩具了,而是跑得跑,跳得跳,有的還一個勁地纏着老師要玩具。只見成成和幾個男孩子把小椅子都堆在了一起;雨欣拿着一個玩具榔頭在地板上拼命地敲啊敲;教室一角:藤藤、能能他們正舉着幾個奧特曼的玩具在大玩打怪獸的遊戲……

漸漸地,教室裏又是一片嘈雜的聲音。眼看孩子們一個個地吃完飯,加入到這吵鬧的隊伍中,我於是拿起了一本故事書,先安排幾個聽話的孩子坐下,給他們講起了故事。故事很有意思,孩子們聽得很認真,目不轉睛地看着我。我繼續講下去。這時,一些在吵鬧的孩子陸續走了過來,也坐下聽我講故事了。不一會兒就連那幾個最調皮的孩子都被我們的故事吸引住了,不知不覺地作到了小椅子上,靜靜地聽我講故事了。

反思與分析:

小班年齡段的孩子,同伴的影響比較大,雖然他們不大會用語言表達出來,但在孩子的行動中卻可以得到體現。上述案例中,一些原本在吵吵鬧鬧的孩子看到了自己的同伴安靜地坐在小椅子上聽老師講故事,好奇心驅使他們也要加入到夥伴中來。從而使所有的孩子都安靜下來了。

小班的孩子逐漸接觸家人以外的人,共同生活和學習的夥伴是他們社會化發展過程中最爲重要的成員之一。因此,同伴的影響對小班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孩子們的很多個第一次,或許都是從自己的同伴身上習得的,如:看到同伴兩隻手搬椅子放好,他們也就不再用手拖而改用手搬了;看到同伴飯後漱口,他們也會跟着做……這種同伴效應在一定程度上比老師的提要求更有效,更自然,因爲它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着他們的,這也符合著名教育學家盧梭的自然教育學說:讓孩子自然地成長。這種成長是發自孩子內心的、主動的,也必將是長久的。如果將這種效應巧妙地運用於常規工作,會有不小的收穫!

情景描述四:

活動課上,要求孩子們學一學小動物的樣子,孩子們很興奮:一會兒學小猴子竄上竄下;一會兒學小兔子滿教室跳;一會兒又學小貓“喵喵喵”地叫個不停……敲鈴示意他們安靜下來,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在老師的要求下回到位子上坐好,可總有幾個調皮的孩子仍我行我素,不是站起來就是小嘴巴說個不停。只見濤濤還在跟旁邊的小朋友大談飛機大炮什麼的,我一邊將活動繼續進行下去,一邊走到他身邊,輕輕地將他拉回到座位上,並且做了一個安靜下來的姿勢,在他身邊站了幾分鐘後,他基本上安靜了下來。可一邊的佳傑還在小椅子上爬上爬下,動個不停,於是,我輕輕地將他拉到我身邊,請他坐在我的旁邊。這下,小朋友們都安靜地認真聽我上課了。

反思與分析:

上述案例所描述的是老師在活動過程中經常遇到的情況:一些比較調皮的孩子總是很難按照老師的要求和大家一起安靜下來,繼續聽老師上課,他們總喜歡自顧自的再玩一會兒,再講一會兒,那麼如何使他們能夠很快的安靜下來呢?如果老師停下來提醒他們,必定會影響到其他本來已經坐好的安靜下來的孩子。調皮的孩子畢竟是少數的,老師輕輕地走過去提醒一下,使他們意識到就可以了。

有句話叫作:“擒賊先擒王”。這本是用在戰場上的術語,但用在一個班集體中卻有異曲同工之處。每個班級總會有各別調皮的孩子:上課講話的是他們;下課吵鬧的是他們;沒事跑來跑去的也是他們;吃飯爬上爬下的還是他們。在孩子們吵鬧的時候,首先“搞定”他們,你會覺得耳邊安靜了許多,當然也會輕鬆了許多!

孩子的心是純靜的,他們需要一個寧靜、平和、溫馨的環境供他們學習和成長。作爲孩子的引導者、教室環境的創設者,教師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其影響也是不可小覷的:當孩子們漫無目的吵鬧時,需要你輕輕告訴他們該幹什麼;當孩子們在上課時隨意講話而影響別人時,需要你耐心提醒他們安靜下來認真聽講;當孩子們因種種原因哭鬧時,需要你悉心撫慰他們的心靈,讓哭聲停止……

作爲一個剛剛踏入工作崗位的幼教工作者,不僅要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一日常規活動中悉心發掘,努力爲孩子創設一個寧靜、和諧的氛圍,更要擁有一顆平常心,持有一種寧靜的態度,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平和、滿足,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認真而又冷靜、實在而又平和的下一代。

小班的教育隨筆14

班上轉來了一個插班的孩子,虎頭虎腦的,長着一張很陽光的小臉,他就是凱凱!

凱凱來到班上的第一個早上,他主動跟媽媽說再見,然後很快的和小朋友一起玩開了。我想這孩子讀過親子班適應的還是很快的,都不會哭,可是我高興的太早了點。中午吃晚飯以後,我們組織孩子午睡了,只有凱凱坐在吃飯的位置上不動,我說:“凱凱,要睡覺了哦!”

凱凱說:“老師,我不睡!”我耐心的說:“每一個小寶寶都要睡覺的哦,這樣下午纔會有精神和小朋友做遊戲啊!”可是,小傢伙哭着說:“老師,我不睡!”

最後,在我的引導下,他終於肯和一起坐在他的牀上了,我抱着他看書,就這樣十五分鐘過去了,凱凱終於在我的懷裏睡着了。下午媽媽來接的時候小傢伙馬上就抱着媽媽在不肯下來。

第二天以來幼兒園就開始哭鼻子了,凱凱的媽媽也是怕看到孩子哭會捨不得,送來了安慰了幾句就走了。這傢伙一直哭着不肯停,不管你說什麼都會打你:“我要媽媽!”後來我就問:“你是不是不想睡覺?”沒想到他馬上就說:“是的”我說:“那你先不哭,我們家凱凱中午就不睡!好不好?”說也奇怪馬上就端着飯碗開始吃早餐。

在接下來的半個月裏,每個早上來上幼兒園他都會哭着鼻子上幼兒園,只有我去接他的時候,馬上就不會哭鼻子了。每個中午在吃完飯的時候小傢伙就會問:“胡老師,接下來要幹什麼?”我說:“吃完飯後就睡覺啊!”他還是固執的說:“老師,我不睡!”我沒詞都讓他幫我做一些小事情,例如:搬搬小椅子、擦一下桌子、擺放小朋友的鞋子,然後及時表揚他!

終於,有一天小傢伙中午吃完飯後對我說:“老師,吃完飯後是要睡覺對不對?”

我說:“是的啊”出乎我的意料,小傢伙說:“我也要睡覺”我馬上說:‘凱凱長大了懂事了,知道中午我們要午睡了!那你馬上找到你的牀,準備睡覺吧?“小傢伙很快找的牀鋪脫下衣服躺下來了,可是半個小時後還是沒有睡着。我也沒有主動過去陪他。一直到他小聲的說:“老師,你陪我!”

經過一個月的時間,凱凱小朋友終於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中午也會自己主動上牀睡覺了,也不在需要我的陪伴了,看着孩子一天天在幼兒園裏開開心心的成長,我打心裏感覺甜甜的!

而且,我在這個跟我說:“老師,我不睡”的孩子這裏得到了是他對我那份獨有的信任,還有那份獨特的愛,以至於有時候小傢伙總是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對我叫:“媽媽”,在意識到自己叫錯後馬上改口叫老師。其實打心裏,他是把我當媽媽一樣去依賴了!

讓孩子愛上我們很容易,那就是在他最需要我們的時候多給一些關注和關愛給他!那麼,以後他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樂趣!

小班的教育隨筆15

現在幼兒園裏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有些還是獨生子女的子女,因爲沒有兄弟姐妹的原因,再加上,有些孩子整天呆在樓房裏,和其他孩子接觸的比較少,他們具有很強的獨立自主性,但同時他們謙讓與協作精神卻很差。於是一些“小霸王”,便產生了。我所教的班級是小班,再通過對孩子的觀察與瞭解之後我發現,大多數的孩子不會與其他小朋友一同玩玩具,一般都是各玩各的,中大班我也瞭解了一下,一般也是這種情況,一般都會認爲拿到自己手裏的玩具那就是自己的,就只能自己玩,別人不能玩。一旦別的小朋友拿走了自己的玩具,或者哭鬧,或者告訴老師,或者再去搶回來。而當看着別的小朋友手裏的玩具好玩的時候,就會去拿去搶。

每當遇到孩子搶玩具的時候,老師就會過來調解,有時讓搶了別的小朋友玩具的孩子把玩具還回去,批評一頓,告訴他在不能搶別的小朋友的玩具;有時兩個孩子相持不下的時候,老師會把玩具收走都不用玩。可是不管老師怎樣告訴,還是孩子搶奪玩具的現象還是不斷地發生,好像總有段不清的官司要處理。

孩子們到底是怎麼了,老師是那樣的三令五申,不斷的批評,爲什麼這種現象還是在不斷的發生呢?一天,又有兩個孩子爭奪一個玩具了,被搶的孩子大聲的哭鬧着,我便向搶玩具的孩子所要玩具,可是這個孩子就是不給。最後我把玩具奪過來給了被搶的孩子,被搶的孩子不哭了,可搶玩具的孩子又大聲的哭了起來,這可怎麼辦好呢?我突然想到,讓兩個還商量商量如何?於是,我一邊哄着那個搶玩具的孩子不要哭,一邊鼓勵他說:“你自己和小朋友商量一下,你說‘小朋友把你的玩具給我玩一會吧!’”於是那個搶玩具的孩子試着說出了那句話,令我沒想到的是,當他說出了這句話之後,小朋友竟然把玩具給了他。兩個孩子有高高興興地玩了起來。原來孩子之間不懂得如何去溝通呀!

經過這次之後,每逢遇到孩子爭搶玩具,我都會教那個搶玩具的孩子怎樣與其他小朋友商量,如何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沒想到這招還挺好使,一般情況下,孩子都會被商量通。久而久之,有些孩子也學會了與其他小朋友商量,當他們想玩別的小朋友手中的玩具的時候的時候,他們會說,“你的玩具給我玩一會兒吧。”而別的孩子也會慷慨大方的分享出自己的玩具。然後我會讓孩子說謝謝!當然,有時也會遇到不夠大方的小朋友,這時我會幫着商量一下,或者在教給他一句話“你玩夠了,再我玩會兒吧!’到了這時,再難商量的孩子都會被商量通的。只有簡單的兩句話,孩子們也不用哭了,也不用搶了,還能夠開開心心的玩玩具,並且學會了分享。

除此之外,我還有意識的發給孩子不同的玩具玩,告訴他們如果玩夠了,可以和其他的小朋友交換,以鍛鍊他們的溝通能力,懂得與人分享,從中找到快樂。

我也漸漸明白,分享並不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它也是教出來的呀!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爆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