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寶寶你的主張是什麼

寶寶你的主張是什麼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你的主張是什麼。當你想要對孩子有所要求的時候,先給自己兩秒鐘想想,孩子現在事實上處在一個什麼樣的發展階段。下面介紹寶寶你的主張是什麼,一起了解一下吧。

寶寶你的主張是什麼1

比如,帶孩子去做客,你希望他在大人“漫長”的晚餐過程中,一直保持安靜和規矩,那實在是太不現實了。這種要求只會引起你和孩子之間的戰爭,讓他產生逆反心理——你要求得過多過高,孩子就會想要逃出你的控制,同時變得緊張和沮喪——這是一種出於本能的自我保護。

所以,有時候需要妥協的人是父母。儘量讓自己在這樣時候放鬆一些。如果孩子已經懇求你想用昨晚吃剩的麪條當早餐,你又何必一定要他吃雞蛋呢?只要他能好好吃一頓飯,今天沒有雞蛋也沒有什麼關係啊。

寶寶你的主張是什麼

而當孩子配合你的要求時,你最好向他表示感謝,並告訴他他這麼聽話,有多麼令你高興和驕傲。這麼大的孩子能夠從你的語氣、表情和個別的詞語中感受到所有積極的信息,所以,鼓勵和表揚在孩子這裏總是很受用的。

當你做要求的時候,注意要清楚、直接,能讓孩子聽明白

如果你希望孩子做什麼事,要把具體的內容簡單並清晰地告訴孩子,不需要花很多時間去解釋爲什麼他必須做這件事。同時,儘可能從一些積極方面來告訴孩子做這件事的意義,而不是一味強調如果不做會怎樣。最好說“我們現在去刷牙!這樣牙齒強壯了,你才能好好吃你喜歡的那些好吃的”,如果你說“不刷牙的話,牙齒就會疼,就會長齲齒,就什麼東西也不能吃了”,孩子也許會因爲不能完全聽懂你話裏的詞彙,只聽見“疼”啊“不能”啊,他反而不知道刷牙是怎麼回事了。或者,你也可以用一些孩子能聽懂的詞彙和語句也可以,例如“牙上有好吃的,蟲子就會去咬牙,所以要把牙齒刷乾淨”。

另外,有時候用“你……,我們就……”的條件句,會起到比較簡化的效果。“你現在趕緊把玩具都收起來,然後我們就下樓去滑滑梯。”

建立一些制度和規律,並堅持

這個年齡的孩子喜歡能夠預期下面發生的事,這樣能夠讓他們有一種自信和安全感。於是,孩子們不僅喜歡重複地讀一個故事,也會比較容易進入某種程序或制度。例如,每天睡覺之前洗臉刷牙、聽好聽的音樂、講故事,然後入睡。

那麼,建立某種制度也就會比較容易和必要,這樣能夠促使孩子主動地配合。不過,重要的一點是,父母自己首先要堅持,同時,也不允許孩子因爲一時的情緒而打破這個規律。

讓孩子自己選擇的機會,他會更願意配合

與其給他一個要求等着他說“好”還是“不好”,不如你索性就給他一個肯定的回答,但由他來決定其中的某個因素。比如,與其“命令”他“你去戴上帽子,我們要出門了”,結果等到的卻是他的“不戴”,不如問他“你想戴黃色的帽子,還是藍色的去滑滑梯”,讓他覺得是自己在選擇戴帽子的事情。在任何情況之下,儘可能地把判斷題轉化爲選擇題,在當你希望孩子去做什麼事的時候,就會少遭遇一些拒絕。有一位聰明的媽媽,因爲天氣冷了,希望3歲的女兒去幼兒園的時候穿上毛衣,她已經拿出了毛衣,爲了不在出門前爲此“打仗”,她對孩子說:“你說我們今天穿這件毛衣,配哪件襯衫比較漂亮呢?你自己到衣櫃裏選一下吧!”於是,孩子高高興興穿好衣服上學去了。

但是要注意的一點就是,給孩子選擇的時候不要選項太多,否則他們也會因爲困惑迷亂而選擇“不”的。當然,還有一些重要的、危險的、緊急的時刻,不能讓他們選擇,你要有父母的權威,只是說話的時候要首先給予他同情和理解,不要生硬。

有時候小孩子的“小把戲”也很管用

利用孩子這會兒剛剛開始萌發的想象力以及他們喜歡遊戲、喜歡幽默的特點,促使他們配合你的要求。比如,告訴他機器貓叫他一起吃晚飯啦(可以給機器貓一個椅子坐在孩子身邊),或者和他一起比賽誰揀的玩具多(在你希望他收拾玩具的時候)。孩子對於這種東西總是樂此不疲的。

有時候,他非要堅持自己的意見,還可以利用一些其他的東西來分散他的注意力。還有一位聰明的媽媽,孩子早晨起來就是不穿襪子,她把平時孩子夠不到的一個小鬧鐘拿下來給他,孩子立刻脫離他剛纔的執拗狀態,一心把玩這個新鮮物,媽媽則迅速地把襪子給他穿好,讓他拿着鬧鐘去餐桌了。

寶寶你的主張是什麼2

媽媽最近總說我不“乖”,凡事都要“自作主張”。我想對媽媽說:請給我自己“做主”的機會,讓我學着去解決問題。

我要拼圖,不要娃娃

我是個大孩子了,媽媽還總是當我是個小寶寶,什麼都要我聽她的。

今天她拿了一個娃娃讓我玩,其實我早就玩膩了。我跟媽媽說我要玩拼圖,她卻說:“上次玩拼圖,你弄丟了好多塊,等你大一點再給你玩,今天就玩娃娃。”我生氣地把娃娃扔在地上,可是媽媽卻冷冰冰地批評我不乖。我失望極了,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就大聲哭起來。外婆趕緊過來抱我,媽媽卻讓外婆不要理我,還對外婆說:“要是這樣下去,以後她想要什麼就得給什麼,那還得了。她現在鬧一會兒,也就不鬧了。”嗚嗚,我哭了半天,媽媽也沒有理會我的要求。是不是我真的做錯了,媽媽不再喜歡我了?

愛心提醒:自我意識的萌芽讓孩子出現“自作主張”的行爲

貝貝媽媽認爲貝貝要求做主的行爲是孩子“任性”的表現,爲了防止孩子養成壞習慣,選擇了無視孩子的要求。其實這是因爲貝貝的自主意識開始萌芽的表現,他的心理髮育也逐漸成熟,從對父母的依賴漸漸走向獨立,所以他會違背大人的意願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媽媽一定要正確的對待孩子自我意識的萌芽,既要有原則,也要尊重寶寶的個性發展,只要孩子的“自作主張”不會傷害到自己、他人以及環境,都要給予熱情鼓勵和支持,使其獨立性不斷髮展。

肯定孩子的“自作主張”有利於其自尊的形成

當幼兒獨立活動的要求得到某種滿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時,幼兒就表現出得意、高興,出現“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態度,否則就出現否定的情感和態度。因此,我們必須十分珍惜幼兒的獨立性意向,給他適當的鼓勵和引導。

我也會做,讓我來

我現在會做很多事情啦。看見奶奶削水果,我就會伸着小手對奶奶說:“奶奶,貝貝也會削梨,讓我來削給奶奶吃。”看到爸爸站在凳子上擦櫃子,我也會拽着爸爸的褲腳說:“我也會擦,我要上去擦。”但是每次我要求幫忙時,媽媽都會把我抱到一邊說:“會弄傷你的,你看着大人幹就行了。”可是我已經很靈活很有力氣了,我不會弄傷自己的。我覺得我真的能行。媽媽卻不高興了,說:“你這孩子真不聽話,不讓你做是爲了你好,快出去。”之後她會強行把我抱走。唉,爸爸安慰我說等我長大了就可以幫爸爸媽媽的忙了,我什麼時候才能長大呀。

愛心提醒:能力的進步讓孩子出現主動性行爲

由於活動能力增強,活動空間的擴展和語言能力的發展,小貝貝越來越有主見。他會把各種想法轉化成行動,並堅信自己可以完成這些事情。其實在孩子主動動手動腦的過程中,他的能力也會不斷的發展。他有獨立的想法,但畢竟沒有經驗,又不願附和客觀環境,因此,往往違抗大人的命令,去幹他們實際上不會做的事情。雖然有些孩子的要求不太可行,如貝貝要爬到高處,比較危險,媽媽也不要強行制止,可以變通一下,如讓貝貝去擦擦自己的小桌子,讓孩子發揮自己的能力。

走向獨立的過程中孩子心理處於不平衡的狀態

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的心理也在逐漸發育成熟,他們從對父母的依賴到日趨獨立,這個過程要經過較長的時間,還要反反覆覆,交替出現。這時孩子的心理往往處在不平衡狀態中,行爲表現也較混亂。

我要自己安排睡前活動

以前睡覺前做什麼都由媽媽做主,現在我希望能來自己安排,有時想聽故事、有時想聽兒歌,有時只想媽媽回答我的問題。我現在每天在外面“探險”,總有無窮的問題想要問媽媽。比如小螞蟻爲什麼要搬家呀?院子裏的小樹爲什麼會落葉子呀?當媽媽回答完我的好多問題,準備離開我房間時,我總會再提出“最後一個”問題。到最後媽媽總會變得很煩躁,說我淨搗亂,真是不懂事,要是這樣以後再也不陪我玩了。我只好聽媽媽的安排,睡前只能聽故事,但是我很不開心。

愛心提醒:在可接受的範圍內給孩子一定的權利

很多父母面對孩子提出的要求,總是不耐煩,敷衍了事。殊不知,這是孩子有主見的表現,是孩子“權利感”的體現。面對孩子的父母應該站在平等的角度,允許孩子表達出來,以接納和理解的態度去傾聽孩子的想法。當貝貝和媽媽的想法不一致時,媽媽不妨問貝貝:“爲什麼這麼做?”“你覺得怎麼做更好呢?”媽媽和貝貝交流彼此的想法,然後再尋找最合適的解決辦法。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會逐漸產生“權利利感”

孩子從襁褓時期對父母完全依賴,到發展自我意識、建立自信、試驗探索,終於長大成一個獨立的孩子,孩子慢慢感覺到權利的存在,這種自覺是出乎孩子的本能。孩子拒絕父母要他做的事,不是要反對父母,只是想對自己的事有主導權。如果父母理解並尊重這一點,那麼釋放部分的權利對孩子的發展也是有利的。

我想和小雪花玩

今天早晨起來,我發現外面的世界變白了,好漂亮呀。媽媽說是因爲下雪了。哇,我還是第一次見到雪呢。我好想出去看看呀。可媽媽卻說外面太冷了,路上也滑,等明天路上的雪被清理乾淨再帶我出去。我再三央求也沒有用,就趁媽媽沒注意,爬上窗臺把窗子拉開了一點。我把手伸到外面接雪花。雪花是涼涼的,到了手上就化成一個小水滴。呵呵,我知道啦,原來雪是水做的呀。我還把窗臺上的雪放在嘴裏,噢,原來沒有什麼味道,和冰淇淋不一樣。

媽媽看到我站在窗邊,立刻就把我抱下來,還在我的屁股上打了幾下說:“你要嚇死媽媽呀,站在那多危險呀。再說雪多髒呀又涼,你吃病了,我又得帶你去醫院。”嗚嗚,媽媽,我不想呆在屋裏,我還想跟小雪花玩。

寶寶你的主張是什麼 第2張

愛心提醒:堅持己見是因爲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貝貝之所以堅持己見,堅持要玩雪,並不是故意要和媽媽作對,而是他對“雪”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對於小寶寶而言,這世界是非常神奇啊,他們什麼都想知道。他們觀察、他們嘗試、他們比較,在探索中自得其樂。每一次“親身嘗試”,都會有獲得,寶寶每次去探索的東西,都是他們眼下最感興趣的東西,從實踐中認知感興趣的東西,對寶寶來說是件很愉快的事情。要培養一個充滿創意和想象力的寶寶呢,取決於家長的引導,是否能夠提供一個讓寶寶探索認識世界的環境。所以爸媽們不要太過保護,也不要缺乏耐心。

探索活動是孩子獲取知識的重要條件

兒童到了3歲左右,初步有了自我意識,獨立性大爲增強,但由於能力有限,他們往往做不好自己想做的事情,有時還會闖禍,容易發生意外。但切忌過度保護和限制探索活動,這對小兒身心的發展極爲不利。因爲探索興趣是孩子獲取知識的重要條件,也是孩子進行創造性活動的推動力。

我不,我偏不

媽媽說我總愛和她唱反調,不讓我幹什麼我就偏要做。那天我看到小金魚在魚缸裏游來游去好開心,就想把小金魚拿到外邊的池塘裏,讓它能更加自由自在的游泳。我把手伸到魚缸裏去捉小金魚。媽媽突然在我身後大喊:“貝貝,你在幹什麼,快停下。”哼,我纔不要呢,我是在幫助小金魚呀,於是想也不想就扭頭對媽媽說:“我不,我偏不。”媽媽快步走過來,我也趕緊加快手上的動作,結果金魚沒有抓出來,魚缸卻被我打碎了。媽媽又氣又急,就要把我關“禁閉”,我大聲地哭起來。媽媽也很難過,我聽到她跟爸爸說她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

愛心提醒:以接納和理解的態度去傾聽孩子“反抗期”的心聲

其實,貝貝媽媽根本不用着急,這是因爲貝貝的第一反抗期到了。媽媽應該明確孩子說“不”,或者和你唱反調的時候,他不是針對你,也不是針對這件事,他只是想表達她有權利否定一些事情。因此,爸爸媽媽們應該在要求孩子做事情的時候,學會尊重他們的想法,讓孩子們能夠暢通無阻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讓他們認爲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可以有想法的人。明確了貝貝的表現處於正常範圍之內後,媽媽應該學會用尊重和理解的態度的化解孩子的“反抗”。

在兒童的“反抗期”都會出現親子衝突

在孩子的成長曲線圖中,有兩個大的急速增長的轉折點,一是在寶寶兩三歲左右,二是在青春期開始的時候。在急速成長期,你會感到寶寶似乎不像往常哪樣溫順、可愛了,以往規律的生活建立起來的默契感打破了,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會引發親子間的衝突,處理不好媽媽往往感覺到沮喪、失敗,甚至對自己的教育能力表示懷疑。心理學家把這種兒童成長中出現的親子衝突形象地比喻成“兒童的反抗期”。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