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學會把自然美跟藝術美結合起來

學會把自然美跟藝術美結合起來

來源:星女圈    閱讀: 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學會把自然美跟藝術美結合起來對孩子有什麼好處?這些的大部分父母都注重培養孩子的藝術細胞,比如琴、棋、書、畫,那把自然美跟藝術美結合起來對孩子有什麼好處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學會把自然美跟藝術美結合起來的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在幫助。

學會把自然美跟藝術美結合起來
學會把自然美跟藝術美結合起來1

如果能把自然之美和相應的詩詞名句聯繫起來,那麼孩子對自然之美的體會就會更深。例如,在初春時節帶孩子在路邊散步,路邊的柳樹長出了嫩綠的新葉,絲絲下垂,在春風徐徐的吹拂中,有着一種迷人的念態,這種關是誰都可以欣賞的。

那麼,在帶孩子觀賞美景的同時,教孩子邊觀關賞邊讀賀知章的詠柳名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滌。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在秋高氣爽的季節,帶孩子登高望遠,這時可以誦讀王之渙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還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等等。

自然界的美是各種各樣的,“紅杏技頭春意閒”是一種清新、明快之美:“暗香浮動月黃昏”是一種朦朧、含蓄之美;廣閱的田野上麥浪翻滾,一片金黃。那是燦爛之失;而“大澳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則體現了寬廣、粗曠的美:看“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夭”,那是欣賞壯觀、展撼之關,而碧波盪澡、水天一色則表現了宏大、深沉之關:觀飛雪飄灑是一種寧靜的美,而看殘陽如血則讓人體會到一種悲壯之關:江南水鄉表現了一種清新明麗典雅之關,而荒漠高原則顯示着原始渾厚拙樸之美。

利用外出散步、遊玩、旅遊等機會,讓孩子盡情的體會和領略各種自然之美,對孩子知識的學習,觀察力的訓練,藝術感的培養都起着很積極的促進作用,是對孩子進行早期救育和早期智力開發的最有效的方式。

總之,我們應該善於用各種生動有趣的方式輪番使用以誘導孩子:看圖書、聽廣播、講故一事、唱兒歇、演節目、剪析紙、兩圖畫、疊手絹、賞風景、放風箏、學制小玩具……用多樣化的形式開拓孩子的智慧,把他們引進科學、藝術和各種現實生活的“大千世界”

學會把自然美跟藝術美結合起來2

藝術教育存在的觀念誤區 學習琴棋書畫常常被認爲是比較地道的審美教育,尤其是參加過琴棋書畫級別考試的孩子,就更應該是接受了具有專業水準的審美教育了。

其實未必如此,這是因爲審美教育不等於學習琴棋書畫,審美教育要比知識和技能教育站位更高,知識多、技能熟與審美水準並不是恆等關係。 現在學琴的孩子很多,雖然媒體上報道的一些極端事例——有的孩子爲逃避學而出走、破壞鋼琴或者故意傷害自己的手指,但大多數孩子還是很聽家長的話,在緊張的學習時間裏留出學藝的時間,然後按照家長的要求參加一級又一級的考試。

但是我們會發現,不少家長對孩子學琴的認識和定位是很低的,把高雅的審美教育下降爲機械的技能訓練,對孩子的培養也忽略了更高一層的意義。

有些家長認爲孩子有了一技之長,長大了至少多了一個競爭或謀生手段,至於維持孩子的興趣和激發孩子的靈感,則是他們很少考慮的。這種功利主義的觀念和做法是不足取的。因爲一個指法不到位,嚴厲指責孩子“你怎麼那麼笨”或“你怎麼那麼不用心”等等,如果孩子因此而喪失興趣或信心是很不值得的。

彈琴本身是一個很複雜的心智活動,尤其是在注意力的.分配上:既要讀譜,又要看譜,還要搞準指法,有時還要糾正已經形成的錯誤,一雙眼睛、一個腦袋同時要幹這麼多事情,也確實難爲孩子的了,而這一複雜技能的熟練掌握需要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

而考級勢必要求孩子彈一個曲目很多遍,爲一個指法而練很多遍,這樣反覆做同一件事情是很單調的。

民就是這個原因,很多孩子一開始很喜歡彈琴,後來就厭惡了,因爲他們從中得到的不是性情的陶冶的愉快的情緒,而是由家長嘮叨和吵罵引起的焦慮、煩躁、單調、無奈甚至失望和厭惡。

把體、音、美作爲孩子將來的謀生之道,貶低了藝術審美教育本身所具有的豐富內涵。

當家長看到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現問題而又十分急躁的時候,就要時常提醒自己:這一切都是手段,使孩子受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他較高的人生境界、達觀的人生態度、完善的人格結構,使孩子具有綜合素養,讓孩子在多才多藝的個人背景下享受生活、表現生活,甚至創造自己追求的一種存在方式。

不應把琴棋書畫下降爲一種謀生手段,浪費其豐富的教育資源。判斷藝術教育效果的3個關鍵詞 美育是既具體又抽象的一種教育,它要憑藉一定的事物去發現和感受美,又要高於這一事物的存在狀態,帶有強烈的個人主觀性。

美育特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感受和品位,是培養淑女和紳士不可缺少的教育環節,是文明社會的基本要素。但是,美育的一個重要特性就是經不起功利觀念的折騰,本來一件很好的作品、一樁很美的事情,如果沾染了患得患失的權衡,就流失了它本來給人帶來的輕鬆愉悅和自尊自信。

所以,質量較高的美育反映了教育者對事物的整體把握和高瞻遠矚。 我們對孩子的很多教育初衷是好的,但效果卻南轅北轍。那麼怎樣把握和判斷我們對孩子的藝術教育是否具有美育價值呢?

有三個循序漸進的關鍵詞:熱愛、享用和追求。熱愛 衆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你發現孩子還沒有產生興趣或者興趣越來越弱,那麼孩子的學習就變成了被動的承受和機械的應付,孩子所接受的教育也是缺乏美育功能的,而不愉悅的學習對孩子身心發育是有害的。

享用 一幅塗鴉作品、一個石壘城堡、一段自娛自樂的哼唱,只要孩子從中獲得了滿足感,就是美的身心享受。在屬於自己的時間裏,孩子最喜歡玩味和揣摩的事物,就是能真正給他帶來快樂和幸福的美好事物。

如果在家長的逼迫下完成了一項任務,孩子放下之後就不想再拿起,那麼家長的付出就是得不償失的,孩子的學習就是不舒服的、不美妙的。追求 熱愛是美育的開端,享用是美育的結果,追求是美育的發展。

當孩子持續不斷地對某個事物有追求的願望,說明他是被事物內在的美感真正吸引了,而不是爲了迎合家長的要求。走到這一步,家長就省心了,孩子則真正陶醉了。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