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注意學齡期兒童心理變化

注意學齡期兒童心理變化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注意學齡期兒童心理變化,家長千萬不能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的壓力可能來源於父母的高要求,對於成長問題更有利於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孩子的世界是很純淨的,現在分享注意學齡期兒童心理變化。

注意學齡期兒童心理變化
注意學齡期兒童心理變化1

孩子從家庭生活進入學校生活是從小學開始,更早的話算就是從幼兒園開始。這時候的兒童心理開始有所變化,此時期是心理髮展的一個重大轉折時期,這個時期的第一個特點是:從這個時候起,兒童開始進入學校從事正規的有系統的學習,學習逐步成爲兒童的主導活動。

當孩子開始上小學後,從原來以遊戲活動爲主導活動的生活過渡到以學習爲主導的校園學習生活。孩子進入學校,便能初步掌握使用書寫工具(鉛筆、蠟筆等)的技能,言語上也已掌握了足夠的詞彙與言語的表達能力,這時,兒童能有意識地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集體活動,與同學、老師在一起友好相處。因此,有的家長常常會吃驚地說:“哦,我的孩子好象在幾天里長大了許多。”

兒童開始在學校從事正規而有系統的學習,學習與遊戲已完全分開。學習是在教師制導下,有目的、有系統地掌握知識技能和行爲規範。這些,都具有了社會意義。兒童所學的知識技能和行爲規範,都是社會物質文化生活的延續,是人類社會得以發展所必需的,因此,兒童的學習具有了與成人工作勞動同等的社會意義。

兒童的入學,標誌着一個人的學生時代的開始,從人的一生中的遊戲、學習、勞動幾大實踐活動來看,兒童已從原來的遊戲實踐活動跨進了學習的實踐活動。這一重大轉折顯示出社會對兒童所提出的新的要求,也顯示着兒童作爲一個社會人自身成長的需要提高了。

在學習過程彙總,兒童必須系統地掌握知識技能,養成適合於學校要求的學習習慣和個性品質。社會和老師要求兒童不僅要學習自己有興趣的知識,還要學習和掌握自己並不感興趣、但必須學習的課程。這和學齡前期的遊戲活動完全不同了,遊戲活動可以盡力去選擇兒童感興趣的內容和主題,而學習則有時要帶有強制性。學齡初期兒童的心理髮展特徵必須能適應這種客觀的要求。正常的兒童,一般都能適應這種要求。比如,初入學的兒童,雖然在家庭中、在父母身邊嬌生慣養,有時表現任性、懶惰,但到了學校,只要老師提出的要求,就能做到每天準時到校、按照老師安排認真地做衛生值日。

兒童心理髮展的'特徵依然是在新的社會要求及個體發展的自身需要促使下,使心理髮展必須承受住面臨的重大轉折。具體表現在口頭言語能力有了很大發展,情感活動也豐富起來,初步具備了言語和情感的表達能力,智力有明顯增長,想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意志活動已經形成。這一系列心理上突飛猛進的發展,是在一系列的學習、生活上的不斷提出的更高要求促使下而發生發展的,顯示出學習和要求的提高與心理髮展互相促進的規律:更高的學習與要求,促使了兒童的心理髮展;而心理髮展的結果,又保證了較高的學習與要求的完成。可見,有的父母或家長擔心學習太費腦子,會把腦子用壞,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孩子從童真的生活狀態進入學校生活狀態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其心理活動的發展是突飛猛進的。老師可以根據兒童心理髮展的特點,設置詳細的策略。此外,家長要密切配合學校,嚴格要求和經常督促兒童按時完成作業。在學校、家長、社會統一要求和培養下,兒童的心理活動將會不斷地向着新的水平發展。

注意學齡期兒童心理變化2

1、五大心智障礙

智力發育障礙

在發育期間兒童的智能顯著低於同齡兒水平,同時伴有明顯的社會生活適應能力障礙,這種小孩看上去很幼稚,表情呆滯,有的孩子有很特別的面容,還可能伴有一些畸形,遇上這種情況應馬上到醫院去檢查,以儘早治療。

學習障礙

這種孩子智力正常,在早年可能有一些不明顯的語言和運動發育上的問題未引起重視,小孩主要表現爲閱讀障礙,拼寫障礙和運算障礙,因此學習成績差。若自己的小孩有這類問題也應及時到醫院檢查,以進行特殊矯治。

缺陷多動障礙

這類小孩智力正常,表現爲不分場合的多動,但注意缺陷是實質問題,由於注意缺陷影響聽課效果,所以學習成績很差,這種情況也應及時到醫院檢查和矯治。

語言發育障礙

小孩理解語言和說話延遲或理解和說話能力不如正常兒,智力發育在正常範圍,應儘早到醫院或專業機構進行語言訓練。

發育協調障礙

這種小孩自幼運動發育落後,大運動,精細運動不協調,平衡功能也很差,如容易摔跤或者拍球和書寫困難,甚至口腔、舌體等運動不協調還可導致進食、說話和閱讀困難,智力發育可在正常範圍,如發現自己的小孩有這類問題應也儘早到醫院或專業機構進行訓練。

2、其他行爲問題

吸吮手指

嬰兒吸吮手指是一種正常現象,以後隨年齡增加,對外界環境的興趣增加,對自身刺激的注意力減少,吸吮手指的行爲會自行消退。一歲後,若小孩仍然經常吸吮手指則屬一種不良的行爲表現。造成這種行爲不消退的原因有:與人交往、玩耍過少,飢餓時未及時哺乳等。

咬指甲

咬指甲是兒童期常見的一種不良習慣。多發生於3一6歲的小孩,症狀可持續至青春期。咬指甲的發生常與家庭不和、心情矛盾、精神過度緊張等有關。多數兒童可隨年齡增加自行消失,少數人可持續至成年期。

倔強

2~3歲小孩,在意志開始發展的早期階段有一些違拗和反抗心理屬正常行爲,對不利於自己的事表示抗拒或拒絕也是正常現象, 但3~4歲後隨語言、思維、社會情感的發展和教育的作用自我控制能力逐漸增強,調控情緒的能力增加,這種違拗和反抗行爲會逐漸減少,在這年齡階段的孩子,若凡事仍然表現出強烈的違拗和反抗行爲,或毫無道理地固執要求他想要做的事,拒絕成人的合理要求,偏做成人禁止做的事,則爲不正常行爲。平時過於嬌慣寵愛孩子,稍不如意就滿足小孩不合理的要求或成人脾氣暴躁,經常打罵小孩,對小孩的正當要求過於冷漠等都可導致小孩產生強烈的違拗和反抗心理。

依賴行爲

不同年齡的兒童都有一定程度的依賴性,尤其在嬰幼兒時期是正常現象,但過分依賴與年齡不相稱時則爲不正常行爲。家庭成員的過分照顧是造成兒童依賴性的最主要原因,相反,缺乏照顧,小孩得不到父母的足夠的支持和教養或對小孩要求過高,使小孩屢受挫折,不能形成有關獨立成功的經驗都可能導致小孩不正常的依賴行爲。

在陌生的環境中有短暫的退縮行爲對兒童來講是正常現象,若過分怕生,不願到公共場所去玩或隨父母去親朋家中做客,從不主動與其他兒童交往,平時表現孤獨退縮、膽小怕事、沉默少言,喜一人獨自玩。但可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與熟悉的人玩耍自如。大多數兒童可隨年齡的增加而自行消失。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