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嬰兒出生會出現的生理現象

嬰兒出生會出現的生理現象

來源:星女圈    閱讀: 1.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嬰兒出生會出現的生理現象,新生兒時期特有的許多正常的生理現象,卻往往引起年輕父母的焦慮和恐慌,爸媽對新生兒的生理現象要有所瞭解,下面看看嬰兒出生會出現的生理現象。

嬰兒出生會出現的生理現象1

1、先鋒頭

胎兒經過產道娩出時因頭部受壓引起 頭顱軟組織內血液循環受阻而致的變形。 因爲胎頭大於產道,在產道擴張過程中胎 頭受軟組織的壓迫,靜脈迴流受阻,水分 外滲造成頭皮軟組織水腫——即先鋒頭或 稱產瘤。初產婦由於產道較緊,故第一胎 頭位娩出的新生兒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先鋒 頭。頭頂較長帶橄欖形,指壓有凹陷痕, 水腫可隨側睡方向而改變。一般生後2~3 天就被吸收,個別要6~7天才消退,用不 到治療。

2、胎脂

妊娠5個月左右的胎兒皮脂腺能分泌 脂性物質——胎脂,以保護皮膚免受羊水 浸軟。一般在早產的體表最多,足月兒次 之,過期產兒最少。出生後胎脂有保護皮 膚免受感染和保暖作用,但當皺褶處的胎 脂酸時可刺激皮膚引起褶爛。故對液下、 腹股溝、頸下等皺褶處積聚較多的乳白色 粘稠胎脂要用消毒紗布蘸油或撒粉揩去, 部分胎脂能被皮膚吸收。

3、胎記

這是皮膚深層有色素細胞積聚所致。 多數位於骶尾部呈不規則形的淺青色,壓 之不褪色,邊緣清晰。一般在學齡期前即 自行消退毋須處理。

4、胎糞

胎兒在母體羊膜囊中有吞嚥羊水動 作。由消化道內的羊水內容物包括角化上 皮細胞、胎毛、胎脂等,和羊腺分泌物、 膽汁等混合成墨綠色的胎糞,此糞便質粘 稠、無臭味,一般在出生後1~3天排空, 個別可長達1周以上。隨着吃奶逐漸增加 和胎糞的排空,大便的顏色即由墨綠色轉 爲棕,然後再逐步轉爲黃色。

5、擁抱反射

這是一種原始反射。醫生檢查時用於 托住新生兒後頭部稍向上擡高後、突然落 下頭部,新生兒雙手張開、上肢外展及前 臂出屈曲伴哭叫。胎齡28周時雙上肢伸直 外展有哭叫,37周時有前臂屈曲。生後6 個月前該反射應消失。

嬰兒出生會出現的生理現象

6、過敏紅斑

多數發生在洗澡之後,部分新生兒對 光線、空氣或肥皂、毛巾、溫度等刺激都 會出現紅斑,多者可融合成片。面部和軀 幹四肢都可以有,其中以軀幹部較爲多 見,2~3小時侯自然消失。但亦有此起彼 伏,約一週左右自愈,毋需特殊治療。

7、粟粒疹

這也是較常見的皮膚疹象。粟粒疹最 多見於新生兒的鼻尖,其他像面部和軀幹 上偶爾也會看到,但往往比鼻尖上的大。 粟粒疹主要是皮脂腺分泌不暢,形成黃白 色針尖大到粟米大的小點,可以高於皮 膚,但周圍無紅暈(假使是小膿皰,周圍 有紅暈)。毋需治療,以後會自然消失。

8、"馬牙"和彭氏珠

我國民間所稱的"馬牙"或稱"板牙"是 新生兒牙齦粘膜上皮細胞增生和角化所致 的上皮珠,它呈淺黃白色的丘狀隆起,大 小如芝麻。人們常認爲這是新生兒不愛吃 奶的原因而錯誤的去用針挑,一旦細菌進 入便可引起感染,甚至發生敗血症而危及 生命。實際上該上皮珠遲早會自行脫落, 不影響吃奶,用不到治療。大部分新生 兒的上齶中線上亦有黃白色的小顆粒,這 是粘液腺分泌物蓋積之故,不必處理。

9、脫屑

鱗形上皮的最外表爲角化層,胎兒在 宮內即有角化細胞脫落在羊水中。出生後 從浸在羊水中的溼潤環境轉變爲乾燥環 境,新陳代謝旺盛的新生兒,其表皮角化 層也不例外而成爲皮屑脫落。由於新生兒 表皮與真皮之間的組織不夠緊密,腕關 節、踝關節等皺褶部以及軀幹部在出生 2~3天后還可出現脫皮現象。這在胎盤功 能不全的過期產兒更爲明顯。若出生時即 有魚鱗狀脫皮就非生理現象。

10、鼻分泌物阻塞

新生兒鼻塞最常見的原因是分泌物阻 塞而不是感冒所引起。儘量用溼揩溼拖做 好周圍環境清潔,以減少灰塵吸收,鼻腔 內積污導致阻塞的機會也就相應減少。

當發現有鼻分泌物阻塞時,可先用冷 開水滴人,帶積污的硬塊軟化鬆動後,會 隨着打噴嚏而出來。用火柴棍或牙籤之內 硬挖,容易損傷粘膜,引起出血或感染, 應該避免。假使鬆動的污物已在鼻口,可 在鼻孔外上方略加擠壓。再用手帕揩,如 還揩不出來的話,那就可用消毒的或清潔 的幹棉花籤輕輕把鼻污物卷出。

嬰兒出生會出現的生理現象2

生理性黃疸:寶寶出生2-3天后,皮膚出現輕度發黃,但精神、吃奶都很好,這就是生理性黃疸。這是由於胎兒時期體內的紅細胞數量較多,出生後紅細胞破壞,產生過量的膽紅素。而新生兒肝臟代謝膽紅素的能力較低,多餘的膽紅素在血液內積聚,從而染黃了皮膚和鞏膜。這種現象一般會在生後7-10天內自行消退。

生理性陰道出血及乳房腫大:新生女嬰在生後,陰道可能有少量的血性分泌物排出。一些男嬰和女嬰還可能有乳房腫大的現象,這是由於寶寶出生後,體內來自母體的雌激素水平驟減的原因所致。請不要緊張,也不用處理,幾天後會自然消失。

“螳螂嘴”和“馬牙” :有些新生兒口腔的兩側頰部都有一個較厚的脂肪墊隆起,老百姓俗稱“螳螂嘴”。有人認爲“螳螂嘴”妨礙嬰兒吃奶,要將它挑掉。其實這樣做是不科學的,脂肪墊屬於新生兒正常的生理現象,不僅不會影響寶寶的吸奶,反而有助於寶寶的吸吮。

有些寶寶的牙齦上,有時會看到一些淡黃色米粒大小的顆粒,被俗稱爲“馬牙”,有人習慣將它用粗布擦掉。所謂“馬牙”是由上皮細胞堆積而形成的,屬於正常生理現象,幾個星期後會自行消失。

嬰兒出生會出現的生理現象 第2張

怎樣觀察寶寶身體的異常表現

1、看五官。寶寶醒後眼皮是否粘在一起?若睜眼困難,有眼屎,說明可能有內熱現象,有內熱的寶寶多數大便祕結,應及時口服緩瀉劑,可有助於消除食積。若眼結膜發紅充血,說明可能患了結膜炎,應儘早隔離臉盆、毛巾,以免傳染。剛睡醒的'寶寶愛伸懶腰、打哈欠,父母要趁機看寶寶咽部有無紅腫充血,舌苔發白還是發黃。如能早期發現扁桃腺炎,就能避免化膿引起的高燒。經常流口水的寶寶,某一天早晨不流了,說明身體某一部位可能不舒服,應立即測體溫。

2、看皮膚。在給寶寶穿衣時,查看身上是否有皮疹,分辨是溼疹還是傳染病的疹子。水痘疹子是先從頭面部開始的紅色斑丘疹,迅速遍及四肢,類似感冒症狀。麻疹是先咳嗽、發燒、眼怕光,口腔粘膜有紅斑疹。猩紅熱是按之退色,雞皮樣的丘疹,患兒全身疹出後,無名高燒停止。早期腮腺炎的患兒,可有一或兩側腮腺腫大,觸摸有疼痛感。

觀察寶寶是否得病還要結合季節變化,春天易流行甲肝,重點應看皮膚有無黃疸,尿是否發黃。初夏易流行手足口病,重點應看手,腳,口腔內有無小水泡。夏天多患腹瀉病,重點應看消化道症狀,有無腹痛惡心現象。秋天易患水皰疹。入冬後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有不少寶寶入冬後咳嗽,時好時壞,這時重點應看咳嗽的性質,若久咳不愈,或痰咳嚴重,應去醫院做全面檢查。

嬰兒出生會出現的生理現象3

7種新生兒生理現象

1、黃疸:由於新生兒肝臟清除膽紅素能力差,在出生後2-3天會出現皮膚及鞏膜發黃,這屬於生理範疇的黃疸,一般7-10天會逐漸消退。早產兒可能到3-4周纔會消退。這都是正常的。

提示:媽媽要給寶寶充足的奶量,讓寶寶居住在光線充足的室內。如果黃疸遲遲不退,可能是疾病所致,家長要帶寶寶就醫。

2、體重下降:在寶寶出生幾天內,由於進奶量較少,排出胎糞,皮膚及呼吸時蒸發水分較多,在出生後2-4天體重不升反降,稱爲生理性體重下降。

提示:生理性體重下降到10天左右會恢復到出生時體重,如果2周後仍未恢復,家長就要尋找原因,如餵養不足、胃腸道先天性疾病等。

3、吐奶:新生寶寶的胃是呈水平位的,就像兩頭扎住的口袋,胃的上端是賁門,肌肉發育尚未成熟,比較鬆弛;胃的下端是幽門,肌肉比較緊張,容易痙攣。新生寶寶的胃容量很小,嘔吐反射中樞控制能力弱,若吮奶過急、過多,就很容易吐奶。在新生兒中,比較常見。

提示:媽媽給寶寶餵奶時注意量和速度,檢查奶頭孔的大小,同時避免空氣吸入。當寶寶吃完奶後,要豎起輕拍背部10分鐘,等到打嗝後再放回牀上。一旦寶寶吐出奶,應保持右側臥位,以防奶吸入氣管內。

嬰兒出生會出現的生理現象 第3張

4、乳腺大:有些新生寶寶在出生後3-5天會出現乳腺腫大,約有蠶豆到核桃大小,部分甚至還有乳汁分泌。這是由於母體的雌激素和孕激素通過胎盤進入寶寶體內所致,雌激素會使乳腺增大,孕激素使乳汁分泌,一般在2-3周後,逐漸消退。

提示:當寶寶乳腺腫大時,家長千萬不要擠壓,乳頭可能被擠破,細菌侵入乳腺引起發炎。

5、陰道流血:少數女嬰在出生後1周左右,陰道內有少許血性分泌物或灰白色粘液分泌物流出。這是由於胎兒在母體內受到母體的激素影響,出生後激素影響中斷,造成類似月經的出血,一般數天內可消失。

提示:家長不要驚慌,只要保持外陰部的清潔就可以了。

6、鼻塞:寶寶的鼻黏膜的毛細血管很豐富,且鼻腔很狹窄。當有分泌物時,鼻腔很容易被塞住,不一定是感冒。

提示:父母可用小棉籤輕柔地將鼻腔分泌物取出。

7、尿色紅:出生後2-5天,由於寶寶尿少,加之白細胞分解較多,使尿酸鹽分泌增加,可使尿染成紅色,並伴有排尿時啼哭,在尿布上也可呈紅色,一般持續幾天後消失。

提示:媽媽可在兩次餵奶期間,加喂些溫開水,促使尿排出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